肘内翻有先天性或者后天因素引起的。建议你带宝宝到线下医院骨科检查一下,可做一个x线检查,即可确诊。在检查结果没有出来之前,请你不要紧张,平时给宝宝穿衣服时,要小心一点不有要用力。如果是肘内翻畸形,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手术治疗。
肱骨的国语词典是:上肢最大的长骨,上端跟肩部相连,下端跟尺骨和桡骨相连。词语翻译英语humerus德语Humerus,Oberarmknochen(S)_法语Humérus。
肱骨的国语词典是:上肢最大的长骨,上端跟肩部相连,下端跟尺骨和桡骨相连。词语翻译英语humerus德语Humerus,Oberarmknochen(S)_法语Humérus。拼音是:gōnggǔ。注音是:ㄍㄨㄥㄍㄨˇ。结构是:肱(左右结构)骨(上下结构)。
肱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肱骨gōnggǔ。(1)上臂或前肢的长骨,上端与肩部相连,下端与尺骨和桡骨相连。
二、引证解释
⒈人体上肢最大的长骨,上端与肩部相连,下端与尺骨和桡骨相连。
三、网络解释
肱骨肱骨(humerus)是上肢最粗壮的骨,上端与肩胛骨形成肩关节,下端与桡骨和尺骨形成肘关节。
关于肱骨的成语
曲肱而枕三折肱,为良医耳目股肱饮水曲肱
关于肱骨的词语
腹心股肱股肱心腹耳目股肱三折之肱股肱之臣股肱耳目情重姜肱股肱之力股肱腹心
关于肱骨的造句
1、目的观察“改良火针”治疗复发性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
2、少儿常见的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最难点是极易发生肘内翻畸形。
3、第一个发现是巨型树懒的肱骨,或上臂骨。
4、目的探讨肱骨逆行自身交锁钉生物固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5、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小头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肱骨的详细信息
常用骨科鉴别诊断—病历首程必备神器 上肢及上肢带骨骨折
锁骨骨折
[类病鉴别〕
1、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外端高于肩峰,甚至形成梯状崎形,向下牵拉上肢时,骨外端隆起更明显;向下按压骨外端可回复,松手后又隆起;X 线片显示肩锁关节脱位。
2、胸锁关节脱位 两侧胸锁关节不对称,可有异常活动,锁骨内端可突出或空虚。
3、臂丛神经瘫疾 易与婴幼儿锁骨骨折相混淆。前者锁骨仍完整,同时可见典型的肩部内收内旋、肘部伸直畸形;一般在2个月—3个月后可有显著恢复。
肩胛骨骨折
〔类病鉴别〕
1、肋骨骨折 伤后胸部疼痛,咳嗽及深呼吸时疼痛加重;挤压胸廊时,骨折部分疼痛加剧;有时可合并气、血胸;X 线片示肋骨骨折。
2、肱骨外科颈骨折 多为传达暴力所致,上臂内侧可见瘀斑,有疼痛、压痛、功能障碍,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
肱骨大结节骨折
〔类病鉴别〕
l 、肩关节前脱位 受伤机制与本病相近,也表现为肩部肿痛,活动受限.但有方肩畸形,可扪及异位肱骨头,肩关节弹性固定.有时两者常合并存在。
2、肩峰骨折 均为肩部肿痛,但压痛点位于肩峰部,被动外展时可有一定的活动度;x 线片可见肩峰骨折。
3、肱骨外科颈骨折 症状、体征相似,但本病肿胀及瘀斑较明显,肱骨上端环形压痛,可有异常活动;X 线片见骨折线位于肱骨外颈.亦可两者合并存在。
肱骨外科颈骨折
〔类病鉴别〕
1、肩关节前脱位 亦表现肩部疼痛、压痛、活动受限,典型方肩畸形;但伤肢外展25°一30°位弹性固定,搭肩试验阳性;X 线可鉴别.有时两者合并存在。
2、肱骨大结节骨折 肩外侧大结节处压痛,外展活动受限,上臂内侧无瘀斑,无环形压痛。
3、肩部挫伤 系直接暴力所致.局部皮肤有擦伤、瘀斑,肿胀、压痛局限于着力部位,无环形压痛及纵向叩击痛;X 线片无骨折征象。
肱骨干骨折
〔类病鉴别〕
1、肱骨外科颈骨折 肿痛在肩部,肱骨上端压痛;X 线正位片及穿胸位可显示骨折线在肱骨解剖颈下2厘米一3厘米;治疗后骨折多能愈合。
2、肱骨肱骨上骨折 多发生于儿童,肘部肿胀较明显,呈靴状畸形;X 线片示骨折线在肱骨下端扁薄处;治疗后常遗有肘内翻畸形。
3、上臂扭伤 压痛局限于损伤部位,有牵拉痛,上臂功能障碍较轻;无环形压痛及纵向叩击痛,无异常活动。
肱骨髁上骨折
〔类病鉴别〕
1、肘关节后脱位 儿童肘关节后脱位极少见,脱位后肘后三角关系改变,患肢缩短,屈肘弹性固定;X 线摄征可确诊。
2、肱骨外髁骨折 肿胀及压痛局限于肘外侧,有时可触及骨折块;X 片摄片桡骨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骨化中心。
肱骨髁间骨折
〔类病鉴别〕
1、肱骨髁上骨折 多发生于儿童,肘部肿胀疼痛相对较轻;X 线片示骨折线未波及关节面;治疗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2、肘关节后脱位 弹性固定于135°左右,肘窝前方饱满,可扪及肱骨滑车;肘后鹰嘴异常后突,上方凹陷、空虚;X 线摄片有脱位征象,无骨折。
肱骨外髁骨折
〔类病鉴别〕
1、肱骨髁上骨折 肿痛较明显,呈环周压痛;X 线片示骨折线不波及关节面,桡骨纵轴线通过肱骨小头骨化中心。
2、肱骨小头骨折 单纯的肱骨小头骨折多见于成人,合并部分外髁的肱骨小头骨折以儿童多见。亦有肘外侧及肘部的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肘关节伸屈活动受限,尤其屈曲90°
一100°常发生肘部疼痛加重并有阻力感觉;x 线表现常有特征性,需仔细观察正、侧位X 线片。
肱骨内上髁骨折
【类病鉴别】
1、肘关节后脱位 两者均有肘部疼痛、肿胀,伸直位固定.但脱位为环击肿痛,弹性固定于135°、肘窝可扪及肱骨远端,鹰嘴上方空虚,肘部呈靴状畸形;X 线片示脱位、无骨折征.关节向后内或后外脱位.肱骨内上裸骨折常可合并肘关节向后内或后外脱位。
2、肱骨内髁骨折 在小儿肱骨内髁内化中心未出现之前,X 线上不能显示骨化中心位置。肱骨内髁骨折与内上髁骨折主要根据x 线片上肱骨小头肱骨内上髁及桡骨小头骨化中心的位置变化加以鉴别;必要时与X 侧肘关节X 线片对照。
尺骨鹰嘴骨折
〔类病鉴别〕
肘关节脱位 两者均有肘部疼痛,伸直位固定。但脱位为环周肿痛,弹性固定于135°;肘窝可扪及肱骨远端,肘关节主、被动活动均受限;X 线示肘关节脱位,无骨折征。
桡骨头骨折
〔类病鉴别〕
肱骨小头骨折 受伤机制相似,肘外侧肿痛,肘关节活动受限;但压痛点在肱骨远端外侧,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前臂旋转活动尚可;X 线片可明确鉴别。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类病鉴别〕
1、尺挠骨干双骨折 症状、体征相似,儿童及成人均可见;X 线片示尺挠骨干骨折线在任何水平,无桡骨头脱位征。
桡尺骨干双骨折
〔类病鉴别〕
孟氏骨折 在肘前方可触及脱位的桡骨头关节面,X 线摄片可见桡尺骨干双骨折,尺骨骨折线在近1/3处并有桡骨头向前脱位。
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类病鉴别〕
1、尺桡骨干下1/3骨折 前臂中下段肿痛、畸形,异常活动,前臂旋转工能受限,尺桡骨下1/3可扪及骨擦感,前臂活动障碍更明显;X 线片示尺桡骨干下1/3骨折,无下尺桡关节脱位。
2、桡骨下段骨折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腕部肿痛、增宽,腕关节屈伸活动受限,明显餐叉样畸形,无桡骨下1/3处异常活动;X 线片常见合并尺骨茎突撕脱。
腕舟骨骨折
〔类病鉴别〕
1、先天性双舟骨 临床上较少见,在X 摄片上两块骨之间,界限清楚、整齐、光滑,无至密坏死或边缘不整齐现象。
2、桡骨茎突骨折 腕部桡侧肿胀、疼能,有骨擦音,X 线片见骨折线在桡骨茎突。
掌骨骨折
〔类病鉴别〕
1、掌指关节脱位 局部肿痛,活动功能障碍,弹性固定在过伸位,可扪及脱位的掌骨头;X 线片见掌、指关节脱位,无三角形骨块。
指骨骨折
〔病类鉴别〕
1、指间关节脱位 近关节部肿痛、活动障碍;指问关节弹性固定在伸直接;x 线可确诊.常伴有撕脱骨折。
2、伸肌健断裂 指背侧疼痛,伸指功能障碍,被动活动正常;X 线片无骨折征。
下肢及下肢带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类病鉴别〕
1、股骨转子间骨折 受伤机制与本病相似,但患者年龄常更大,局部肿胀明显,压痛点在股骨为粗隆部,皮肤一般可见瘀斑;X 线片可助鉴别。
2、髋关节后脱位 常见于青壮年,有强大暴力损伤史;患肢弹性固定于屈髋、屈膝、内收、内旋位,在臀后可扪及脱出的股骨头;X 线片可鉴别。
股骨转子间骨折
〔类病鉴别〕
1、股骨颈骨折 受伤机制与本病类似,但年龄琦对较小,局部肿胀及痕斑不甚明显,压痛点在腹股沟中点;X 线摄线可助鉴别。
2、髋关节后脱位 常见于青壮年,有强大暴力损伤史;患肢弹性固定于屈髋、屈膝、内收、内旋位,在臀后可扪及脱出的股骨头;X 线片可鉴别。
3、股骨干上1/3骨折 青壮年及儿童多见,有明显外伤史;局部压痛敏锐,出现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可扣及骨擦感和异常活动;X 线片示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
〔类病鉴别〕
1、股骨转子间骨折 常见于老年人,压痛点在股骨大转子;X 线片可鉴别,
2、股骨髁上骨折 股骨髁上处压痛敏锐、骨擦感, 和异常活动;X 线片示髁上骨折。
股骨髁上骨折
〔类病鉴别〕
1、膝关节脱位 暴力强大,疼痛剧烈,肿胀严重,膝关节弹性固定在某一位置上,无骨擦音;X 线摄片鉴别。
2、髌骨骨折 膝前髌骨部位压痛,有移位骨折可扪及骨折分离所致的凹陷,伸膝功能障碍;X 线摄片可协助鉴别。
股骨髁间骨折
〔类病鉴别〕
股骨髁上骨折 骨折发生在腓肠肌起点以上2厘米-4厘米范围内,短缩、成角、旋转畸形,可有异常活动;X 线摄片骨折线不进入关节.
髌骨骨折
〔类病鉴别〕
1、副髌骨骨折 局部无明显压痛,伸膝无明显受限;X 线片见骨块边缘整齐、光滑,多对称存在,多发生在髌骨的外上角.
2、股骨髁部及髁上骨折 受伤暴力较大;压痛点在股骨髁部及髁上,可出现畸形,有骨擦音;X 线摄片可鉴别。
3、胫骨平台骨折 压痛点在胫骨内名外侧平台,髌骨前面摸不到裂隙;X 线摄片鉴别。
胫骨髁骨折
〔类病鉴别〕
1、股骨髁部骨折 暴力强大,压痛点在股骨裸髁部,X 线片示股骨髁骨折。
2、髌骨骨折 髌骨部压痛、裂隙,膝不能伸直,X 线片示髌骨骨折。
踝部骨折脱位
〔类病鉴别〕
1. 距骨骨折脱位 多由高处跌下所致;压痛点在距骨,X 线片可协助鉴别.
2. 踝部韧带损伤 多由踝关节所扭伤所致;肿痛,压痛点在内踝下方或外踝的前下或下方;无内擦音和畸形;X 线摄片可排除骨折。
距骨骨折
〔类病鉴别〕
1、踝部骨折 压痛点在内或外踝,有畸形和骨擦音;x 线摄片可协助诊断.
2、跟骨骨折 高处跌下所致.足跟部有瘀斑、压痛;骨折移位严重出现扁平足,后跟增宽;x 线摄片可鉴别。
3、先天性距骨后三角骨 无明显外伤史,多由扭伤踝部照片时发现;照双侧X 线片对比多为对称性,三角骨与距骨后侧紧密相连,骨片界线清晰、光滑。
足舟骨骨折
〔类病鉴别〕
1、距骨骨折 多由高处跌下所致,压痛点在距骨,X 线摄片鉴别。
2、副舟骨 为对称性,与舟骨体连接平面齐整光滑,局部无压痛。
趾骨骨折
〔类病鉴别〕
趾拓或趾间关节脱位 足趾弹性固定在某一位置,无骨擦音;X 线片可鉴别。
跖骨骨折
1.第五跖骨基底骨骺未闭:小儿受到外伤后出现肿胀、疼痛,不能行走,摄片发现有骨骺未闭合时,与健侧对比,以便明确诊断。
2.腓骨长肌腱籽骨:受伤后同样有肿胀、疼痛,但肿胀、疼痛不明显,骨片光滑、规则,双侧均有。
躯干骨骨折
胸骨骨折
〔类病鉴别〕
胸壁软组织挫伤 无畸形及骨擦感,胸廓挤压征阴性,X 线片无骨折征。
肋骨骨折
〔类病鉴别〕
胸壁软组织挫伤 伤后初期疼痛逐渐加重,无明显固定的压痛点;且不能触及骨擦感,胸廓挤压征阴性;X 性摄片可资鉴别。
脊柱骨盆骨折
脊髓损伤
〔类病鉴别〕
1、脊椎前角灰质炎 多见于小儿;否认外伤史,一般都有高热史;往往出现的是部分肌群的瘫疾;X 线摄片无骨折脱位。
2、脊柱结核 无明显外伤史;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冷脓肿、瘘道;X 线片可鉴别。
3、脊柱脊髓肿瘤 一般无外伤史;神经症状逐渐加重,疼痛晚上较甚;X 线摄片及CT 扫描可协助鉴别。
颈椎骨折脱位
〔类病鉴别〕
颈椎病 多见于老年人,无明显外伤史或伤前已有症状;诉双手麻木无力或头晕外,常不合并截瘫,部分截瘫患者常为渐进性;X 线摄片可明确鉴别。
胸腰椎骨折脱位
〔类病鉴别〕
急生腰扭伤 多为腰部用力过度或体位不正闪扭所致;无纵向叩击痛和后凸畸形;X 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骨盆骨折
〔类病鉴别〕
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间骨折 多见于老年人;患肢常有短缩外旋畸形,大粗隆上移;X 线片可鉴别.
尾椎骨折脱位
〔类病鉴别〕钩状尾骨 无压痛,肛门指检无明显活动或仅有轻度活动感。
腰椎间盘突出症
〔类病鉴别〕
1、腰椎后关节紊乱 相邻椎体的上下关节突构成腰椎后关节,为滑膜关节,有神经分布。当后关节上、下关节突的关系不正常时,急性期可因滑膜嵌顿产生疼痛,慢性病例可产生后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出现腰痛。此种疼痛多发生于棘突旁1.5厘米处,可有向同侧臀部或大腿后的放射痛,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该病的放射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且不伴有感觉、肌力减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经根受损之体征。对鉴别困难的病例,可在病变的小关节突附近注射2%普鲁卡因5毫升,如症状消失,则可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
2、腰椎管狭窄症 间歇性跛行是最突出的症状,患者自诉步行一段距离后,下肢酸困、麻木、无力,必须蹲下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走。骑自行车可无症状。患者主诉多而体征少,也是重要特点。少数患者有根性神经损伤的表现。严重的中央型狭窄可出现大小便失禁,脊髓碘油造影和CT 扫描等特殊检查可进一步确诊。
3、腰椎结核 早期局限性腰椎结核可刺激邻近的神经根,造成腰痛及下肢放射痛。腰椎结核有结核病的全身反应,腰痛较剧,X 线片上可见椎体或椎弓根的破坏。CT 扫描对X 线片不能显示的椎体早期局限性结核病灶有独特作用。
4、椎体转移瘤 疼痛加剧,夜间加重,患者体质衰弱,可查到原发肿瘤。X 线平片可见椎体溶骨性破坏。
5、脊膜瘤及马尾神经瘤 为慢性进行性疾患,无间歇好转或自愈现象,常有大小便失禁。脑脊液蛋白增高,奎氏试验显示梗阻。脊髓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疾病名称5英文名称6肱骨髁上骨折的别名7分类8ICD号9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10发病机制 10.1伸展型10.2伸展尺偏型10.3伸展桡偏型10.4屈曲型 11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12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 12.1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12.2肘内翻12.3肘外翻12.4神经损伤12.5肘关节骨化性肌炎 13检查14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15鉴别诊断16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17预后18关于骨折 18.1病因病机18.2症状18.3治疗 19参考资料附:1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穴位 1拼音
gōng gǔ kē shàng gǔ zhé
2英文参考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1])为病名[2]。是指以肘部疼痛,肿胀明显甚至有张力水泡,肘部畸形,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发生在肱骨下端肱骨内、外上髁上方2cm以内的骨折[2][1]。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肱骨髁上区扁而宽,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咀窝,之间仅一薄层骨质易致骨折。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最多见,约占小儿四肢骨折的3%~7%,肘部骨折的30%~40%,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多发年龄为5~12岁。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分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前者多见约占90%。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
4疾病名称肱骨髁上骨折
5英文名称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6肱骨髁上骨折的别名hume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
7分类骨科 > 四肢损伤 > 肱骨干骨折与肘部创伤 > 肘关节骨折
8ICD号S42.4
9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肱骨髁上骨折多系间接暴力所致。
10发病机制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系间接暴力所致。各个类型骨折损伤机制不尽一致。通常将骨折分为伸展型、伸展尺偏型、伸展桡偏型和屈曲型。
10.1伸展型跌倒时,肘关节呈半屈状手掌着地,地面的反作用力经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在肱骨髁上部骨折,骨折的近侧端向前移位,远侧端向后移位(图1)。骨折线方向由后上至前下方斜形经过。移位严重者,骨折近侧端常损伤肱前肌并对肱动脉造成损伤。骨折近侧端引起神经损伤多为正中神经、桡神经。
10.2伸展尺偏型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外侧,肱骨髁受力作用,使肱骨髁上骨折的远侧端向尺侧和后侧移位。内侧骨质可能部分被压缩,外侧骨膜有时尚完整(图2)。此类骨折的内移和内翻的倾向性大,骨折移位时必须加以整复,以避免肘内翻畸畸形。
10.3伸展桡偏型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内侧,骨折后,远侧骨折端向桡侧和后侧移位;这种骨折不易发生肘内翻畸畸形(图3)。
10.4屈曲型多系肘关节屈曲位,肘后着地。外力自下而上,尺骨鹰嘴直接撞击肱骨髁部,使之髁上部骨折。骨折远侧段向前移位,近侧段骨端向后移位。骨折线自前上方斜向后下方(图4)。
11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多见于儿童,有外伤史,伤后肘关节局部不能活动,肿胀明显。肘部骨性三角关系存在,表示未脱位。肘处于半屈位,肘窝饱满。且可在肘窝触到肱骨近折端。如因肿胀、疼痛重无法作仔细检查,应迅速拍X线正、侧位片以确定骨折及移位情况。
在5~6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相鉴别。因肱骨小头的骨化中心在1岁左右出现,而滑车的骨化中心在10岁左右才出现,故骨骺全分离在X线片无骨折线,桡骨纵轴线与肱骨小头关系不改,但与肱骨下端关系改变,肘部肿胀,环周压痛。单纯肱骨小头骨折,则在X线片上可以桡骨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而确诊(图5)。在诊断中应注意桡动脉搏动及正中神经的功能。
12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12.1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是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改进或提高,使危害严重的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但仍不断发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然较高,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
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是肱骨髁上骨折常见而严重的合并症。其早期症状为剧烈疼痛,桡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末梢循环不良,手部皮肤苍白发凉,被动伸直屈曲手指时引起剧痛等,应立即将肘伸直,松解固定物及敷料,经短时间观察后血运无改善者,应及时探查肱动脉。痉挛的动脉可用温盐水湿敷,动脉用普鲁卡因封闭。确有血管损伤者,应行修补手术。前臂肿胀加重,骨筋膜间室压力高者,应切开骨筋膜室减压。
12.2肘内翻肘内翻是常见的髁上骨折晚期畸形,发生率达30%。对肘内翻发生的原因,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如骨折时肱骨内髁骺线发育不均衡;骨折远折段旋转未矫正;或在复位后由于前臂的自然旋前位及与上臂形成一向内侧的夹角,又导致旋转移位;尺偏型骨折未能矫正,因尺偏发生率高,故要求对尺偏型骨折应准确复位或矫枉过正,使之轻度桡偏。在整复骨折复位后1周,拍X线正位片,根据骨痂在骨折端内、外分布情况预测肘内翻发生与否,若预知有肘内翻发生,在充分麻醉下手法轻揉折骨矫正于伸直位固定。肘内翻畸畸形并不影响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但影响外观及患者心理。畸形超过20°以上,伤后1~2年畸形稳定则可行肱骨髁上外侧楔形截骨术矫正。
12.3肘外翻肘外翻很少发生,可见于肱骨外髁骨折复位不良病例。严重时引起尺神经炎,应及早行神经前移或截骨矫正术。
12.4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较多见,桡神经及尺神经损伤少见,主要因局部压迫、牵扯或挫伤,断裂者少见。随着骨折整复大多数于伤后数周内可自行恢复,若伤后8周仍无恢复,可考虑手术探查并作适当处理。
12.5肘关节骨化性肌炎在功能恢复期,强力被动伸屈肘关节,可导致关节周围出现大量骨化块,致使关节又肿胀,主动屈伸活动逐渐减少。遇此种情况,应立即停止被动牵拉关节,并应制动数周,以后再重新开始主动练习关节屈伸活动。在儿童很少有手术切除增生骨性组织的必要。
13检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能显示骨折及移位。
14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内容:
1.外伤史? 以生活及运动意外为多发,且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2.临床表现? 以肘部肿胀(多较明显)、剧痛及活动受限为主,并应特别注意有无血管损伤。
3.影像学检查? 常规正、侧位X线片即可确诊及分型。
15鉴别诊断在5~6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相鉴别。因肱骨小头的骨化中心在1岁左右出现,而滑车的骨化中心在10岁左右才出现,故骨骺全分离在X线片无骨折线,桡骨纵轴线与肱骨小头关系不改,但与肱骨下端关系改变,肘部肿胀,环周压痛。
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鉴别要点:
肱骨髁上骨折(申直型)肘关节可部分活动,肘后三角无变化,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肘关节脱位肘关节弹性固定,肘后三角有变化。
16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裂纹骨折,无移位骨折可行颈腕带悬吊或石膏托制动2~3周。
错位型骨折应尽早进行闭合复位。复位在血肿内麻醉下进行。首先伸肘位牵引,纠正侧方移位及折端间的旋转,然后矫正前后移位,伸直型者屈肘位固定,而屈曲型者固定于半伸直位。通常使用长臂石膏后托,较小夹板固定简便易行,3周后去固定,活动关节。
大部分病例并不需手术治疗,但闭合复位应力求矫正内翻及内旋畸形,恢复Baumann角(肱骨角),以免遗留肘内翻畸畸形。即使留有一定程度的前后错位或角度,可在生长过程中逐渐矫正,远期功能影响不著。
有些不稳定骨折,可在复位后经皮自内、外髁穿入克氏针交叉固定,以保持整复的位置。
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应急诊进行探查处理并同时手术复位骨折,以克氏针交叉固定。
就诊晚的移位骨折,多有严重肿胀,或张力性水疱,不宜立即复位,可行Dunlop牵引,抬高患肢,肿胀减轻后再行复位。牵引治疗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h,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
儿童的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症多,早期严重合并症是前臂的缺血挛缩,一旦发生会造成终生残疾。因而在诊治过程中应时刻加以警惕、注意观察判断血运情况,及时处理,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晚期合并症主要是肘内翻畸畸形,伸直型骨折其远折端有内收者晚期肘内翻畸畸形发生率最高。因而在整复中应尽量恢复肱骨角;在石膏固定时应采用前臂旋前位,这已被Abrahan(1982)的试验和Arnold的临床报道所证实。
发生于成年人的通髁骨折,其机制与此类似,惟骨折线稍低,且远骨折端向前移位者多见,干骺端处可以出现粉碎折块。此种骨折多能闭合复位,复位后长臂石膏托固定3~4周。去石膏后进行功能锻炼。
17预后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过程中,血管、神经、骨髂并发症比较多,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一旦并发症发生或形成,需立即或后期手术治疗,尤其后期手术治疗,其效果很难满意。
18关于骨折骨折(fracture[1])为病名[3]。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所引起的,以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九。骨折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3]。
18.1病因病机因外力、肌肉拉力或骨病导致[3]。
18.2症状一般有截断、碎断或斜断[3]。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3]。如因骨本身患结核、骨髓炎及骨瘤等病变,每遇轻度外力碰撞而发生骨折的称病理性骨折[3]。
18.3治疗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