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脐炎怎么回事

时间: 阅读:1486
新生儿脐炎怎么回事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槐米

槐米

2025-10-27 12:58:05

新生儿脐炎,是因为宝宝在断脐时感染细菌,或者出生后脐部消毒不当导致脐部感染,引发的炎症。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脐部分泌物增加等。

如果宝宝出现脐部炎症,建议及时去医院治疗。因为新生儿的抵抗力比较差,脐部感染比较容易出现发热的症状,这样会导致全身炎症反应,严重者还会出现败血症。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龙葵
    回复
    2024-03-21 09:09:14

    脐炎是脐残端的细菌性感染。根据发病年龄,可有成人脐炎和新生儿脐炎之分,分为急性脐炎和慢性脐炎两种。急性脐炎是脐周组织的急性蜂窝织炎,若感染进展,可并发腹壁蜂窝织炎,也可能发展为脐周脓肿,且有并发腹膜炎及败血症的危险。病原菌为金黄葡萄球菌等。慢性脐炎为急性脐炎治疗不规则、经久不愈或新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未愈的创面及异物局部刺激所引起的一种脐部慢性炎症表现。
    1.致病菌
    以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据报道,社区获得性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球菌(67.2%);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例中,则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56.8%)。
    2.感染原因
    (1)急性脐炎①新生儿脐炎导致新生儿脐带感染的主要原因有出生后结扎脐带时污染或在脐带脱落前后敷料被粪、尿污染;羊膜早破,出生前脐带被污染;分娩过程中脐带被产道内细菌污染;被脐尿管瘘或卵黄管瘘流出物污染;继发于脐茸或脐窦的感染。②成人脐炎脐窝较深且底面皮肤皱褶,污物、皮脂存留,不易使局部清洁,或去垢时不慎擦伤,致使细菌侵入而引起感染。
    (2)慢性脐炎急性脐炎未治愈,迁延为慢性脐炎与脐肉芽肿;脐带过早脱落留下未愈合的创面;脐窝内有异...脐炎是脐残端的细菌性感染。根据发病年龄,可有成人脐炎和新生儿脐炎之分,分为急性脐炎和慢性脐炎两种。急性脐炎是脐周组织的急性蜂窝织炎,若感染进展,可并发腹壁蜂窝织炎,也可能发展为脐周脓肿,且有并发腹膜炎及败血症的危险。病原菌为金黄葡萄球菌等。慢性脐炎为急性脐炎治疗不规则、经久不愈或新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未愈的创面及异物局部刺激所引起的一种脐部慢性炎症表现。
    1.致病菌
    以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据报道,社区获得性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球菌(67.2%);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例中,则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56.8%)。
    2.感染原因
    (1)急性脐炎①新生儿脐炎导致新生儿脐带感染的主要原因有出生后结扎脐带时污染或在脐带脱落前后敷料被粪、尿污染;羊膜早破,出生前脐带被污染;分娩过程中脐带被产道内细菌污染;被脐尿管瘘或卵黄管瘘流出物污染;继发于脐茸或脐窦的感染。②成人脐炎脐窝较深且底面皮肤皱褶,污物、皮脂存留,不易使局部清洁,或去垢时不慎擦伤,致使细菌侵入而引起感染。
    (2)慢性脐炎急性脐炎未治愈,迁延为慢性脐炎与脐肉芽肿;脐带过早脱落留下未愈合的创面;脐窝内有异物(如爽身粉)长期慢性刺激可引起脐炎迁延不愈,并形成脐肉芽肿。
    治疗
    以局部治疗为主,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
    1.急性期处理
    控制感染保持局部干燥。
    (1)轻症处理去除局部结痂,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75%乙醇随时清洗;成人可用热盐水湿敷;保持脐部干燥。
    (2)脓肿处理脓肿未局限时可于脐周外敷金黄膏或作理疗,以使感染局限,促进脓肿形成并向外破溃。脓肿形成后应切开引流。
    (3)全身感染处理脓液较多,或并发腹膜炎及败血症者,应给予足量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并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4)支持疗法并发全身感染时应注意补充水及电解质,为提高机体免疫力,可适当给予新鲜全血、血浆或白蛋白。
    2.慢性期处理
    小的肉芽创面可用10%硝酸银烧灼,然后涂以抗生素油膏。大的肉芽创面可手术切除或电灼去除肉芽组织。保持脐窝清洁、干燥即可愈合。有分泌物的创面不宜用滑石粉,避免刺激肉芽增生。

  • 紫苏
    回复
    2024-03-21 09:09:14

    宝宝刚刚降临,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但新生儿脐炎,这个常见的“小插曲”,却常常让新手爸妈手忙脚乱。究竟什么是新生儿脐炎?又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为您揭秘新生儿脐炎的成因和预防方法,帮助您更好地照顾宝宝。
    ?什么是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脐炎是围绕宝宝脐带周围发生的炎症,通常是由于断脐时消毒不严或者日常脐部护理疏忽造成的。它有可能引发败血症,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保持脐部清洁与干燥
    保持宝宝脐部的清洁与干燥是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关键。每天用温水和棉签清洁脐部,然后用干净的纱布轻轻包扎。注意不要用酒精或碘伏等刺激性消毒剂清洁脐带。
    ?定期进行脐部消毒
    定期进行脐部消毒也是预防新生儿脐炎的重要措施。每次更换尿布前,用温水和棉签清洁脐部,然后用75%的医用酒精消毒。注意不要用过量的酒精,以免刺激宝宝的皮肤。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宝宝脐部出现红肿、渗液、发热等炎症迹象,应立即就医。及时治疗可以避免炎症扩散,减少宝宝的痛苦。
    ?预防胜于治疗
    预防新生儿脐炎比治疗更为重要。家长应该加强对宝宝脐部的护理,保持脐部清洁与干燥,定期进行消毒,避免疏忽造成宝宝的痛苦。

  • 冉冉云
    回复
    2024-03-21 09:09:14

    新生儿脐炎是一种急性脐蜂窝组织炎,可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侵染脐部所致。

    新生儿脐带脱落后,伤口延迟不愈,且有溢液,即为受染的最初症状。其后脐的四周皮肤红肿,深及皮下。或限于脐部,或蔓延至大部分腹壁,更有继发腹膜炎者。因此病程长短不一。

    对脐部护理主要是保持清洁干燥,尿布不宜遮盖脐部,防止粪尿弄脏包扎的纱布而污染脐带。洗澡时注意脏水不要碰湿脐部,每天用70%酒精消毒脐带根部和周围皮肤,消毒方法是每天用棉签蘸着70%酒精擦洗脐部创面2次(上、下午各一次,一般在洗澡后),擦洗时呈环形由内向外,一次完成,不要一根棉签反复涂擦,容易引起感染。

    当脐带脱落后,也需轻轻拨开脐部,用酒精棉球消毒刚脱落脐带的脐窝,因新生儿皮肤娇嫩,仍需敷盖消毒纱布,以免尿布擦伤皮肤。给孩子扑粉时,注意勿撒在脐窝上。如果发现脐带根部有红肿,并伴有少量浆液性分泌物渗出,提示为新生儿脐部轻度炎症。处理方法:用清洁棉签揩去渗出物,然后用3%双氧水清洗,再用70%酒精棉球湿敷脐部,每天2次,或涂以2%龙胆紫,帮助收敛消炎。如果天气暖和,也可将脐部暴露,在日光下曝晒。每日1次,每次10分钟,或局部用灯光照射10分钟,注意防止烫伤,有利于脐部的愈合。

    如果发现脐带根部和脐周皮肤明显红肿发硬,甚至有脓性分泌物并带有臭味,提示脐炎症状较重,应尽早去医院诊治,不得延误,以免脐炎并发败血症。

  • 龙葵
    回复
    2024-03-21 08:08:04

    致病菌

    1、最常见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2、其次致病菌: 大肠杆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

    3、具体分析: 据报道,社会获得性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球菌(67.2%);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例中,则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56.8%)。

    感染原因

    1、新生儿脐炎: 导致新生儿脐带感染的主要原因有:出生后结扎脐带时污染或在脐带脱落前后敷料被粪、尿污染;羊膜早破,出生前脐带被污染;分娩过程中脐带被产道内细菌污染;被脐尿管瘘或卵黄管瘘流出物污染;继发于脐茸或脐窦的感染。

    2、成人脐炎: 脐窝较深且底面皮肤皱褶,污物、皮脂存留,不易使局部清洁,或去垢时不慎擦伤,致使细菌侵入而引起感染。

    急性脐炎未治愈,迁延为慢性脐炎与脐肉芽肿;脐带过早脱落留下未愈合的创面;脐窝内有异物(如爽身粉)长期慢性 *** ,可引起脐炎迁延不愈,并形成脐肉芽肿。

    发病机制

    病原菌侵入脐部后,早期只限于局部感染,如炎症未能得到控制,则炎症范围扩大,并发腹壁蜂窝织炎。感染沿淋巴扩散可造成上下腹壁甚至下胸部的广泛感染。感染局限后可能形成脐周脓肿,如向深部侵犯可引起腹膜炎。新生儿感染尚可通过未闭的脐动、静脉进入血液,出现门静脉炎、门静脉栓塞或败血症,如血栓延伸至门静脉则可导致门静脉梗阻,造成肝外型门静脉高压。如果断脐带后局部创面愈合不良,遗留小肉芽肿,则经常有分泌物,即为慢性脐炎。

    注意事项

    1、观察脐带有无潮溼、渗液或脓性分泌物,如有应及时治疗,采用3%双氧水彻底清洗脐部,消毒干棉枝吸干后再用95%酒精脱水,干燥后敷上碘仿粉(以抑制创面分泌物及化脓,并有止痛作用);炎症明显者可敷上百多邦软膏或按医嘱选用抗生素治疗。

    2、脐带残端脱落后,注意观察脐窝内有无樱红色的肉芽肿增生,应及早处理,防止肉芽过长而延误治疗,可采用10%硝酸银溶液烧灼治疗。

    3、注意脐茸、脐瘘、脐渗血或脐部蜂窝组织炎等,应及时处理。

    4、遇到脐带残端长时间不脱落,应观察是否断脐时结扎不牢,有少量血循环,此时应考虑重新结扎。

    5、避免在家中土法接生,剪刀不消毒或开水一烫,便剪脐带,造成感染引致破伤风。

    相关文章

    [新生儿脐炎用什么消毒]

男方染色体异常还可以生育吗

30周早产儿能活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