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时好时坏,首先观察情况是否严重,有可能是感染问题,需要去医院做相关检查。
小儿腹泻出现时好时坏的情况时,有可能是家长护理不当。因为当孩子腹泻症状减轻缓解时,家长可能会选择多给孩子补充营养,如果没有把握好摄入量,就有可能造成再次腹泻。
小儿腹泻大家都比较清楚,主要是大便性状改变,变稀、大便次数增多,主要由于多病因引起,以6-24个月孩子多见,孩子除大便比较稀、大便次数增多外,还伴有呕吐、腹痛以及不同程度脱水,孩子一旦出现拉肚子腹泻,应该怎么的呢?治疗腹泻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补水,不要等到孩子脱水才开始补水,而是应该一拉肚子就开始进行液体疗法;
2、拉肚子孩子需要进食,除非有严重呕吐,很多家长说孩子反正在拉肚子,吃也没有什么用,已经拉出去,这是非常不正确,但这时候怎么吃以及吃什么很重要,饮食要比较清淡、容易消化,并且进食量以孩子吃后不吐、腹泻没有加重、肚子不胀为原则,如果进食后大便次数越来越厉害又很不舒服,就要重新调整饮食结构;
3、适当补充锌剂和益生菌,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益生菌都要温水口服,所以很多家长说吃益生菌没有效果,不 可以用开水吃。很多家长反映蒙脱石散完全没用,建议空腹服用蒙脱石散,如果搁在奶里、吃完饭后吃,或者怕喂不进去就少一点水喂进去都没有效果;
4、有些家长说孩子拉得这么厉害,可不可以用点止泻药啊?一般儿童不建议常规使用止泻药,很多止泻药是让肠子蠕动力减弱,这时细菌、病毒、毒素不能排出,反而加重儿童腹泻;
5、还有一些家长习惯性认为孩子拉肚子是肠道发炎,就应该吃抗生素,其实大部分腹泻由病毒感染引起,所以盲目使用抗生素反而会加重腹泻并且造成菌群失调;
6、中医治疗腹泻是中药口服和外治法相结合,如中药敷贴等,尤其风寒性腹泻选择艾灸神阙、天枢穴或中脘穴等穴位,都可以达到良好治疗效果,而小儿推拿适用于各种类型腹泻。
宝宝总是拉稀怎么办
1、宝宝拉稀的原因
脾虚泻:脾胃虚弱导致吃完就泻,大便里有不消化的食物、乳块等,但不臭,宝宝面色发黄,不够精神。
伤食泻:因为宝宝吃得过多导致腹胀、腹痛,泻下大便酸臭,由于饮食过多损伤脾胃,导致宝宝不想吃饭。
风寒泻:因为外出玩耍、洗澡不注意或天气转凉没有及时加衣等外因导致宝宝腹部受凉,大便清稀、有泡沫或呈绿色,有的宝宝会有发热的症状。
脾肾阳虚泻:就是我们常说的“五更泻”,早上四五时大便,久泻不止,面色发白,怕冷,手脚凉,精神不振。
湿热泻:泄下急迫,大便臭,少数会有黏液,肛门周围红肿,食欲不振,唇干,有时会有发热的症状。
2、用藿香正气水敷肚脐眼
75%稀释酒精擦拭:这种方法虽然有效果,但牛妈还是担心高烧和酒精的过于刺激,带来不好的反应,所以牛妈用过一次后再也没有用过,而是代替用低于体温的水擦,带走一些体温。
藿香正气水敷肚脐眼:有几次,孩子烧到面红耳赤,超过了38度5,用贝亲的.棉花球,蘸一点藿香正气水然后敷在肚脐眼上,不一会就干了,又换一个,很快温度就下来了。
3、缓解呕吐的方法
当孩子出现呕吐的时候,孩子身边的大人一定要记得,让孩子能正立坐,千万不要歪躺,然后把孩子的头转向一侧,以免呕吐物进入孩子的气管,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要记得用温开水漱口,清洁孩子的口腔,一方面是解除掉孩子口内的异味,这样,可以让孩子喝点儿水,顺顺咽道。
给孩子多喂些水,让孩子用水把呕吐感压下去,更要记得,出现呕吐后,孩子呕吐完后,千万不要再让孩子吃食物了,而是多让孩子饮水。
预防宝宝发烧拉肚子呕吐的措施有哪些
及早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很多妈咪只要宝宝一腹泻,便急着往医院跑。其实,宝宝在腹泻一开始时,多为轻度脱水。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完全可在家里进行治疗。这样既及时又方便,还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对宝宝恢复病情很有利处。那么,妈咪首先要做的是判断宝宝是否是轻度脱水。轻度脱水的宝宝有口渴感,口唇稍干,尿比平时要少,颜色发黄,并且表现出烦躁、爱哭。
给宝宝丰富的食物以防止营养不良,传统的腹泻治疗方法,主张让患儿禁食一段时间。然而,这样有碍于身体的营养补充,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现在主张不要让腹泻的宝宝禁食,但需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每日至少进食6次。母乳喂养的宝宝继续吃母乳,但妈咪的饮食含脂量要低些,否则会使腹泻加重;6个月以上已经添加离乳食品的宝宝,可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烂面条、鱼肉末、少量蔬菜泥、新鲜水果汁或香蕉泥,直至腹泻停止后2周。
预防发烧腹泻的食疗有哪些
脱脂酸牛奶材料:100毫升去脂冷牛奶,36%酵酸液4毫升,或85%乳酸10滴。制作:冷牛奶加酵酸液,乳酸。功用:牛奶经乳酸杆菌发酵后变成酸奶。此种酸奶中乳糖已分解成半乳糖,适用于腹泻患儿。
焦米汤材料:米粉,糖。制作:将米粉放在锅内用文火炒至焦黄,加少量糖和水煮沸后服用。功用:焦米汤有一定的热能,米粉炒热后可使部分淀粉转变成糊精,利于消化吸收。
苹果泥材料:苹果,盐。制作:苹果切块,捣成果泥后食用。每天食苹果泥2―3次,每次30―60克。也可取苹果一个洗净切碎,加盐0.8―0.9克,糖5克,水250毫升共煎汤,分2―3次饮用。功用:适用于6月龄以上小儿。苹果含有果酸,能吸附毒素,并含有鞣酸,具有收敛作用,适宜于小儿腹泻症。
胡萝卜汁材料:鲜胡萝卜100克,盐。制作:取鲜胡萝卜洗净切碎放入锅内,加盐3克、适量水,煮烂后去渣取汁,每天分2―3次服用。功用:有健脾消食作用。
引起孩子腹泻的原因
临床上孩子出现腹泻大多是由于病毒性肠道感染引起的,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在秋季的时候,孩子特别容易受到这种病毒的感染。此外,还可能是食物中毒、食用过期食品、饮用冷饮,或者是一些药物的副作用而引起的。另外,也有一些小孩子由于消化道系统发育不全,肠道的消化酶活力较差和消化液分泌较少,也可能会引起腹泻。
小儿腹泻,家长平时该如何护理?1、补充水分
当孩子出现腹泻的时候,如果出现脱水的情况,建议多给孩子补充水分,以防止体内电解质失衡。另外,平时多让孩子喝水,也可以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减少腹泻的发生。
2、?饮食护理
孩子出现腹泻,饮食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平时可以多让孩子吃一些温性食物,缓解腹泻的症状,而一些油炸、油腻辛辣等食物,建议不要过多食用或不吃,这样能够缓解胃肠道消化异常的情况,可以减少腹泻的发生。
常见的饮食调养:1、?乌梅葛根汤
材料:乌梅10个、葛根10克、加250毫升水。先将两种材料清洗干净,再一起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煮二十分钟,去渣加少许红糖下去,分次饮用,可缓解孩子腹泻的情况。
2、陈皮红枣汤
材料:12个干红枣(适量)、陈皮10克,适量水。先在锅内放12个干红枣,炒成微焦,将陈皮清洗干净,放入锅内和红枣加水煮十五分钟,代为茶饮给孩子饮用,有利于缓解腹泻情况。
3、焦米汤
材料:适量米粉和糖。先将米粉放在锅内,用文火炒至焦黄,再加少量糖和水煮沸后服用。焦米汤有一定的热能,而且还是淀粉,也利于孩子的消化和吸收,另外,炒焦后的淀粉还有吸附肠内毒素及气体的作用,减少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
虽然宝宝拉肚子在生活中极为常见,而且家长们发现,宝宝拉肚子持续的时间可能都比较长,这就会影响到宝宝们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家长们都想知道解决办法。如果 宝宝拉肚子反反复复怎么办 呢?
宝宝拉肚子反反复复怎么办腹泻小儿应调整饮食。如正在添加辅食的孩子要暂停辅食或减少次数与辅食量。幼儿应停止喂含油肉多的食品。小婴儿如有母乳应尽量吃母乳。
有恶心呕吐的孩子,除了应给易消化的食物外,要少量多次,缓慢喂水喂饭。当腹泻呕吐特别严重时,可以少喂食物1~2次,现在不主张长期禁食,因为那样对小儿不利。
不要动辄使用抗菌素,乱用抗菌素治疗婴儿腹泻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婴儿肠道内非致病菌群数目少,还没有建立正常的菌群系统,肠道内环境不稳定,容易被外界因素破坏。可以用丁桂儿脐贴来治疗,因为丁桂儿脐贴的制剂是中药,并且是外用药物,是一些能强健宝宝肠胃的药物,可以助消化,增食欲。
急性腹泻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脱水,因此液体的补充矫正脱水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在急性腹泻的情况下,小肠仍保有60%的消化吸收能力,因此紧早进食可以减轻症状、改进营养状况;禁食的时间不应该超过24小时,刚开始进食时考虑给予稀饭、马铃薯或富醣类的食物,避免太过油腻的食物。
使用止泻药虽然可以阻止腹泻,但同时减少肠蠕动,使毒素不易排泄造成细菌滋生。此外,小时候喂食母乳的小朋友,肠道的抵抗力也比较好,因此,提倡母乳哺育对预防儿童腹泻也很有帮助。
宝宝拉肚子的护理非母乳性食品应选择容易消化、符合孩子口味的不要选择需很长时间才能消化的食物,选择以米粥或菜粥等淀粉类为主的食品,并做得软一些。但如果婴儿不愿意吃的时候也不要勉强,在一段时间内孩子不进食非母乳性食品也没有大问题。若母乳喂养的孩子发生腹泻时,不要轻易断奶。这时可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让孩子吃前一半的乳汁。因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质含量较多,容易消化,富于营养,而后半部分脂肪含量较多,不易消化。必要时母亲可在喂奶前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先饮一大杯淡盐开水,稀释乳汁,然后再给孩子哺乳。
用孩子喜欢吃的饮品来补充水分因腹泻而失水时,补充更多的水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多找一些孩子喜欢喝的饮品,如开水、果汁、蔬菜汁等。当腹泻严重,并伴有呕吐情况时,更应频繁地补充水分,同时吃专门的腹泻奶粉,也可以补充完整的营养。
当腹泻恢复正常后,也需慢慢地增加非母乳食品的量当持续严重腹泻后,虽然腹泻已经停止了,但消化机能在一段时间后才能恢复正常,不能马上恢复吃原来的非母乳食品,应该先喂添加辅食初期的粘稠状食物,过几天再慢慢的恢复。或者,使用低敏水解配方奶粉有专门的腹泻奶粉,转为一般的低敏水解奶粉,如由蔼儿舒转为雀巢超级能恩,同一品牌不会刺激宝宝胃肠,直到宝宝肠道完全恢复健康。
精彩推荐:
母乳喂养
早产儿
婴儿湿疹
婴儿吐奶
乙肝疫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