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偏食可能是缺锌。缺锌会使宝宝出现偏食现象,同时会出现食欲下降、厌食等情况,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还可能会导致生长发育缓慢、夜盲症等情况。
患者可以吃含锌的食物进行缓解,如虾皮、海鱼、猪肝等,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
小孩子的厌食偏食在营养学来看,其实是缺锌的典型症状。根据资料显示,小儿时期缺锌现象较为普遍,从婴儿到少年都有发生,5岁以下居多,占65.83%。因此,想要治疗宝宝的厌食偏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补锌。
锌是机体中200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参与了广泛的生化作用。锌定位于舌乳头表皮,对维持味蕾细胞的迅速再生起重要作用。缺锌时味蕾功能减退,唾液中含锌量减少,同时口腔粘膜上皮增生和角化不全,可阻塞味蕾小孔,使食物难于接触味蕾,因此宝宝没有吃饭的食欲。
食物花样化
许多孩子因为之前的经验,一旦觉得某种食物难吃,下次就不愿意再加以尝试了。此时爸爸妈妈不妨化有形为无形,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将该食物吃下。好比将小朋友讨厌吃的东西切碎、磨泥、打汁或以模型切割等方式改变形状,再加入其它食物一起烹调。
让孩子动手做
家长通常不喜欢小朋友在厨房里愈帮愈忙,但是,若偶尔让孩子参与采买、烹调的过程,不仅可以享受亲子一起做菜的乐趣,也会让孩子乐于品尝自己努力的成果。如:请小朋友帮忙洗洗菜、拣菜、递调味罐:或是让孩子发挥自己的创意,把食物摆饰成他自己所喜欢的形状。参与的过程可以给孩子很大的成就感,不单他自己吃得开心,还会督促他人品尝自己的杰作呢!
控制孩子吃零食
许多孩子偏爱吃点心、零食,等到了正餐时间又往往吃不下了。一般而言,点心是为了补正餐的不足,而零食则是满足孩子的口欲产物,所以,尽量少在非用餐时间让小孩吃太多东西,不管点心或零食,还是要慎选富合营养而非高热量的食品,如:牛奶的制品;饼干则以咸口味且非油炸类为主:饮品要以不影响食欲为原则的果汁供应。
偏食厌食症的危害
1、偏食可致儿童多动症
进食过多含有酪氨酸、水杨酸盐的食物以及进食大量调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铅污染的食物,可使具有多动症遗传体质的儿童发生多动症,或使该病患儿的症状加重。因此,多动症患儿应忌食含有酪氨酸的挂面、糕点及乳制品,不吃含有甲基水杨酸盐较多的西红柿、苹果、橘子、杏等。[1]
2、荤食可致脾气暴躁
以肉类食物为主食,会使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这种物质浓度高时,会使脾气暴躁;而素食可导致血中5-羟色胺水平升高,使人心境平和,性情温顺。因此,饮食应以荤素合理搭配为宜。
3、甜食可致脾气变坏
甜食过多会使体内血糖升高,为了降低血糖,胰脏必须分泌大量胰岛素;同时过多的糖在体内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体内一旦缺乏维生素B1,会使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蓄积,特别在脑组织内蓄积过多时,从而引起情绪不稳、爱激动、好哭闹、多躁动等莫名其妙的乖戾的现象。
4、缺乏钙或维生素C易致情绪不稳
钙有抑制脑神经兴奋的作用,脑神经有充足的钙容易保持情绪稳定,缺钙则会情绪不安,易激怒、疲乏无力等表现;饮食中如维生素C不足,脑神经机能就会降低,也会造成情绪不稳。
5、缺乏B族维生素易致烦躁焦虑
维生素B1、B2、B6能调节神经功能,促进感觉和记忆的形成,有利于健脑强身。如果B族维生素缺乏,就会造成精神亢奋,情绪失控。
小孩挑食、偏食可能是由于缺乏微量元素、脾胃功能较弱或者缺乏吃饭的氛围等引起。可以通过调整食物制作方法、改变饮食规律、增加就餐氛围等措施改善小孩挑食、偏食的情况。
1、调整食物制作方法:食物尽量清淡,同时做得软烂、容易吞咽,有助于吸收。食品搭配要合理,制作方法要让小孩容易接受。如果小孩不吃蔬菜,可以与肉类搭配做成包子或饺子的馅料,搭配食用营养更全面,偏食、挑食也能得到改善;
2、改变饮食规律:饭前不要让小孩吃太多零食,应按时吃饭,不要让小孩频繁吃东西,会使胃排空受到影响。小孩有饱腹感,就容易出现偏食、挑食的情况,所以应改变饮食规律;
3、增加就餐氛围:可以让小孩参与做饭过程,有参与感,会增加吃饭的兴趣。可以把吃饭当成一次游戏,与家长比赛吃饭,增加趣味性,鼓励吃饭。可以把食物摆造型,用卡通餐具盛放,从而改善小孩挑食、偏食的情况;
4、其他措施:有些挑食、偏食可能与疾病有关,比如消化酶缺乏、肠道菌群异常或者缺锌,都可能会造成偏食、挑食的现象。还有部分小孩对食物过敏或不耐受,比如鸡蛋、虾等,要避免吃这些食物。还需要对相关疾病进行干预、治疗之后才能缓解挑食、偏食现象。可以补锌,服用肠道益生菌,如枯草杆菌活菌胶囊,吃开胃健脾的药物,如健胃消食片,还可以采用推拿按摩的手法调理小孩的脾胃。
小孩挑食、偏食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通过日常习惯、食物、氛围的改变大多可以缓解,作用不大时应及时就医,明确是否由于病理因素导致,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影响小孩正常的生长发育。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