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一般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严重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的现象。
小儿疝气如果病情不严重,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腹带压迫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大声哭泣,以免导致包块越大。
小张两岁的儿子总是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下腹疼痛的症状。刚开始,小张以为孩子吃坏了肚子,直到有一次孩子一直用手指着下腹哭,这才发现其肚脐下方有个鼓鼓的包。于是,小张赶快带他到医院就诊,被医生诊断为小儿疝气。
据介绍,小儿疝气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低,多出现在男孩身上。小儿疝气不同于成人疝气,是一种先天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的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但有的孩子出生后,腹膜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小肠进入形成疝气。
一般来说,小儿疝气不容易发现,因为孩子年龄小无法表达,这就需要家长多注意观察。特别是新生儿,由于平时包裹得比较严实,所以发生疝气后不易被家长发觉。小儿疝气最主要的表现是在腹股沟或阴囊口附近出现包块,一般无痛无痒。当孩子哭闹、活动时包块变大,安静以后包块就会消失。疝气一旦发生嵌顿,孩子会因肠道梗阻出现腹痛、哭闹、烦躁、呕吐、腹胀等表现。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无原因或突然哭闹、烦躁、呕吐、腹胀等,应立即检查孩子的腹股沟是否有包块,并及时送医院检查。
医生表示,1岁以前的孩子疝气有自愈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很多疝气患儿的家长不愿意给孩子手术,寄希望于自愈。还有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小、不能承受手术,想等孩子长大些再手术。其实,疝气患儿是否需要手术应由医生决定,家长不能擅自推迟时间,以免产生嵌顿等严重后果。
小儿疝气俗称?脱肠?,在婴幼儿中发生率为4%左右,尤其多见于男宝宝,早产儿发生疝气几率更高。
发生疝气原因
在妊娠期间,胚胎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至阴囊固定。但是有一部分宝宝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留有较大的空隙。腹部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斜疝。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等进入此鞘状突,从而形成疝气。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
疝气症状1.有的宝宝出生几天或几个月就会发生疝气,有的宝宝可能1-2岁才有反应,更甚至4-5岁偶尔也会发生。
2.小儿疝气可能是因为用力过度,比如咳嗽,排便等,宝宝腹股沟处有突出肿块。用手按压或者平躺时就会消失。
3.除了看到肿块外,有的宝宝还会出现食欲不好、哭闹等情况。严重还会导致宝宝行动不便。
治疗方法1.间接治疗:一般对于直径较小的疝气,在2岁以内一般可以自愈。改善引起疝气的原因,减少便秘,多吃水果蔬菜益生菌。不足之处是无法控制疝气痊愈。
2.疝气带治疗:能迅速阻止疝气的凸出,从而有效阻止疝气的发展,但是使用多有不便,而且要定期更换。一般新生儿和小宝宝比较合适,因为运动量小,可以睡觉时佩戴。
3.粘帖治疗:较大一些的宝宝很活跃,用疝气带固定很不方便。可以取疝气直径大小的医用胶布,里面放一些纱布,贴在疝气位置。粘贴时松紧要适度,一周更换1-2次,连续贴3-6个月。
3.手术治疗:通常1-2岁以上宝宝疝气没有痊愈,应该考虑手术治疗。如果宝宝腹股沟疝气严重,保守治疗危害很大,此时应该考虑手术。
预防
疝气是先天发育导致的,很难有预防办法。避免早产和体重偏低能减少发病率。出生后避免引起严重哭闹、便秘和咳嗽等能引起腹腔内压力升高的行为。
?症状明显
在孩子咳嗽、哭闹的时候,婴儿小肠疝气的症状特别明显,主要是在孩子出生不久后,在腹股沟处出现下个可复性的包块。
?形成原因
婴儿小肠疝气形成的原因是腹壁发展后期剩下的闭锁比较差,还没有关闭好。
?治疗方法
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时候病情还不太严重。
脐疝多发生于新生儿,少数宝宝在幼儿期仍然存在。脐疝气是由于肚脐没有很好地闭合,导致肠子的一部分从宝宝肚脐的部位鼓出来而造成的。
?脐疝气的症状
肚脐没有闭合好的宝宝,在哭闹、咳嗽、腹泻时,附近的肠子便被挤压到腹壁以外,形成了一个圆形的包,这就是脐疝气。
?观察脐疝气的大小
如果宝宝脐疝气鼓起的小包包在5厘米以下,那么家长不用特别担心。脐疝气可随宝宝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的加强而自然痊愈,之后也没有什么不良影响。
????需请医生诊治
但是,宝宝在2岁后仍有脐疝气的话,妈妈就应格外注意了,需请医生诊治,选择处理方法。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