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儿童发烧38.6度严重吗?

时间: 阅读:9405
儿童发烧38.6度严重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白敛

白敛

2025-10-15 14:20:10

比较严重的,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的吃一些退烧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不治疗的话,可能会使发烧更加的严重,首先一定要多让孩子喝一些温开水,因为在发热期间是不能缺水的,如果缺水会使症状加重,一定要及时的进行降温,可以进行物理降温,不要穿得太厚,如果穿的太厚,热气散不出去。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29 13:13:42

    1 宝宝发烧到38.5度严重不

    宝宝发烧38.5°属于中度发热。

    至于说中度发热严不严重,首先要评估发热的情况,比方说精神反应良好、进食也正常,在这种情况下,小孩玩得好、吃得好、睡得好,可能问题不严重,但是宝宝一直精神很差、嗜睡,又不吃东西,这种情况下肯定是严重的。

    所以说,不应该拿体温来评估小孩病情严不严重,但如果是高热,体温达到41度甚至42度,这种发烧肯定是严重的。38.5的话,是一个中度发热,要结合生理方面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来综合判断。

    2 宝宝高热惊厥的表现

    热性惊厥发病年龄多在三个月到五岁,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体温在三十八度以上突然出现惊厥,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和代谢性疾病,惊厥可以全面性发作,多为短暂,约三到五分钟,一般一次热程发作一次,偶尔有两次,一般没有阳性的神经系统体征,很少有惊厥持续状态,发作后患儿体温降至正常后,精神好转,没有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

    3 宝宝高烧惊厥怎么办

    首先在惊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把宝宝的头偏向一侧,防止抽搐的过程中呕吐,或者分泌物多导致误吸,引起窒息缺氧的情况。其次如果抽搐时间长,要就近就医,到有条件的医院给予吸氧,静脉给予镇静止痉的药物。再一个如果宝宝是经常有高热惊厥的病史,那就在发热初期给予口服镇静剂,预防抽搐发作。(药物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宝宝发烧后精神状态差

    宝宝发热之后出现精神状态很差,往往提示宝宝病情比较严重,因为精神状态直接反应小孩疾病的严重程度,如果精神反应好,小孩往往病情并不会很严重,但是精神状态很差,就要注意孩子的小便情况、饮食、还有呼吸情况,有没有累及到肺部,发烧之后有没有引起心肌炎,同时有没有引起颅内感染等,这些很可能是疾病比较严重的一个信号。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29 13:13:42

    38.6度,当然是发烧啊。和刚睡醒没关系,只要你量的正确  宝宝体温不但与自身情况有关,还与外界环境有关。不同年龄的孩子正常体温都不同。一般情况下,婴幼儿(1—6个月大)的腋下体温应在36—37摄氏度。如腋下体温在37—37.5摄氏度之间,属稍热;体温在37.5—38.5摄氏度之间,属低热;如超过38.5摄氏度,则属高热了。  宝宝的体温与很多外界因素有关,如室温、穿衣的多少、所盖被子的厚薄、孩子活动量的大小、饮食习惯等。室温高时,体温会高;活动过后,体温会偏高;爱吃煎炸烧烤、饮料、糕点等的孩子,体温水平也会相应升高。是否发烧,必须要结合多方面原因才能确认,不能仅仅依靠体温作为判断标准。  腋下体温在37—37.5摄氏度时,家长可先检查一下孩子是否受了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是,可开窗调节室温,或松松孩子的衣服。好动的孩子要让他先安静下来,过半小时再量,如回复正常值,则可能没问题;如重新测量后还没降温,就可能是发热的早期症状了。  腋下体温在37.5—38.5摄氏度之间时,家长最好先带孩子去医院,如医生建议不用药,可物理降温,给孩子洗个温水澡,或用酒精兑一倍水,在宝宝的腋下、颈部、四肢及大腿根部擦拭,以促使皮肤散热。  当宝宝腋下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必须立刻带上他们去医院,接受医生的专业治疗了。

  • 祝由师
    回复
    2024-03-29 13:13:42

    是疫苗接种后的反应。疫苗接种后1-2天体温会逐渐增加到37.5-38.5度,一般不需要处理,1-2天会慢慢恢复。个别宝宝体温达到39度需要口服退烧药退烧对症处理或去医院。
    多喝水。注意休息。1-2天会慢慢恢复正常。

  • 徐长卿
    回复
    2024-03-29 12:12:32

    你好,首先要知道体温38度六,只是较正常偏高,不是非常严重,建议应用退烧药治疗如布洛芬混悬液等!同时注意检查引起发热的病因!也可选择,物理降温方法,如多喝水,温毛巾擦拭脚心和腋窝!清淡饮食,适当运动,注意增加机体免疫力!

打了流脑疫苗发烧是怎么回事?

如何看懂儿童血常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