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常见的就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这是为了检查血液里是否有抗幽门螺杆菌的抗体,而第2种呢是碳13尿素呼气试验,这两种方法是最常见的,也能够很好地检测出孩子身体是否有幽门螺杆菌,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考虑是由于父母传染的,父母如果抵抗力比较高的话,不会发病。
通过胃镜,夹取黏膜组织标本来进行检查、不通过胃镜进行检查的方法。
如果疾病需要进行胃镜检查时,医生会同时夹取胃黏膜标本,来做尿素呼气试验或组织学检测。如果不愿意进行胃镜检查,或疾病不需要进行检查,尤其是有病人其实已经进行过治疗,在复查时并不需要进行胃镜,这时可以采用呼气检查,呼气试验包括碳13呼气和碳14呼气,呼气检查准确性非常好,敏感性、特异性相对比较准确,所以在临床应用得非常多。但是呼气检查,包括通过胃镜夹取胃黏膜组织尿素酶的检查,有时在临床上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近一个月服用过抗生素,或服用丽珠得乐等铋制剂、抑酸药,甚至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的中药,可能都会影响到检测结果。所以在临床上,需要在近期1个月之内没有吃过这些药,空腹到医院进行检查。
【拓展资料】
一、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个区域内,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炎症,甚至导致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与胃癌。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
1.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这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诱发胃泌素疯狂的分泌,然后发生反酸、烧心,而具有胃溃疡疾病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更是引起了主要症状,胃痛的发生。口臭最直接的病菌之一也是幽门螺杆菌。
2. 慢性胃炎:如果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会诱发慢性胃炎这种疾病出现,此时患者总感觉上腹部隐隐作痛,在饮食上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虽然这种疾病的发展比较缓慢,但是容易复发,所以除了积极治病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好好的养胃护胃。
3. 胃溃疡: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后,也可能会出现胃溃疡。患有这种疾病后,患者也会出现上腹部疼痛的症状,不过这种胃痛的症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一般会在用餐后一个小时以内出现疼痛,在就餐两个小时左右,疼痛症状会慢慢的缓解。当再次进食时,这种疼痛又会重复出现。当病情严重时,会出现胃出血,胃穿孔等问题。
引言:幽门螺旋杆菌,这种细胞很多人都听说过,是一种在胃内部细菌,这种细菌形状十分多样,有时候成螺旋状,有时候会成杆状,那么幽门螺旋杆菌测量方式及如何引起?以下是小编收集有关幽门杆菌相关资料,感兴趣可以一起来看看。
一、检测方法是一种寄生在肠胃对胃黏膜有一定损伤细菌。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检查,首先可以直接做胃镜,在这通过吞一颗尿素胶囊吹一口气来检查这种方法,被称为呼气试验,通过抽血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来明确抗体呈阴性还是阳性,如果抗体呈阳性,说明身体内有细菌感染,通过检验大便来看是否含有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吞尿素胶囊是目前为止临床使用方法最为广泛,其结果也十分可靠,通过抽血和检验大便来确定抗体,只能说明有感染史,并不能证明现在仍然有感染。
二、传播方式主要在人体胃内部,因此,当为内部粘膜有脱落情况,出现幽门螺旋杆菌就会随着脱落粘膜一起脱落,通过肠胃与尿便一起排出来,排出来的尿便可能会影响周围食物和水,一不小心吃到被污染的食物和水,就会被传播感染。还会通过唾液等途径进行病情传播,只要有其中一个人被幽门杆菌所感染在一起,进餐时没有使用公筷而被传染风险。幽门杆菌可能会存在胃液当中,所以当携带有热门杆菌,人有呕吐情况出现,内部病毒就会随着呕吐物传到健康者身上,特别是急性期传播常通过呕吐物传播到人。
三、症状表现表现为在就餐后会出现饱腹感不适或疼痛,常伴有烧心食欲减退,部分患者可能会反复出现剧烈腹痛。如若发现有此类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对于此类疾病治疗有其成效。
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检查
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检查,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的胃及十二指肠各区,幽门螺旋杆菌检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C14和C13呼气检测,也可做胃镜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检查。
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检查1在医院检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一般有4种检查,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第1种检查为常用的碳13呼气检查方法,这个检测方法需要空腹进行。
第2种检查是碳14呼气检查方法,这个检查方法不适合部分人群,因为它有放射性,因此在使用之前一定要确定后果。
第3种检查则是抽血的检查方法,这个检查方法没有限制,但是需要呼气的方法结合才能够判断。
第4种检查为比较少用的生化检查,这是通过检查我们大便里面的成分来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问题。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它是一种唯一可以存活在胃里面的微生物。幽门螺杆菌主要存活在胃黏膜的位置,这就导致了消灭幽门螺杆菌变得十分困难。目前检查幽门螺杆菌主要是通过抽血和呼气两种检查方法,还有一种生化的检查方法就是金标尿素酶抗原标本检查,这个检查方法还没有普及,只有在部分医院有。主流的检查方法就是通过抽血和呼气。不同情况的患者检查的方法也各不一样,大家在检查幽门螺杆菌的时候,一定要向医生说明情况。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其实目前来说已经非常成熟了,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大家如果发现胃有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尽快的去医院排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问题,如果存在感染的话,一定要积极的配合治疗,尽快的恢复健康才能够避免出现胃癌的可能。
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检查2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幽门螺旋杆菌这个细菌其实大有来头,它与人类的关系最早可以溯源到5300年前。1991年,一个铜器时代的人类木乃伊在冰川中被偶然发现。科学家们在他胃内发现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证据。人类认识幽门螺杆菌的历史同样曲折而漫长。早期,人们一直认为胃液为强酸环境,不可能有细菌生存。直到1875年,一位德国解剖学家发现胃黏膜有螺旋样细菌存在。在这之后的100年中,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或学者,曾先后发现并报道胃黏膜表面这种螺旋状细菌,但由于各种原因,都与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擦肩而过。
1982年,澳大利亚的病理学家Robin Warren和内科医生Barry Marshall合作,终于在实验室中成功分离、培养出了这种螺杆状细菌。但是两人的研究结果受到了当时医学界主流医生的质疑。Marshall医生四处碰壁,一怒之下,亲自喝下了一杯含大量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他在自己身上成功诱导出了急性胃炎。在之后的10年间,随着越来越多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证实,医学界的观念开始逐渐转变。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布指南,承认大多数消化性溃疡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建议使用抗菌素治疗。2005年,Marshall和Warren因为这一发现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幽门螺旋杆菌与致癌相关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的.胃及十二指肠各区,被明确认为是引起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常见病的致病因子,在环境致病因素的促进下,会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慢性、多阶段过程。在世界各国及地区,已有多项大规模人群干预及随访研究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够有效降低胃癌发病率30-40%,并且能够促进胃黏膜病变的逆转。即使是已经罹患胃癌或胃腺瘤的病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依然能够降低50%的异时性胃癌发生率(发病间隔超过6个月的第二原发胃癌)。但并不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等于会变成胃癌,研究显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导致胃癌的机率为万分之五。它客观存在,但不代表癌症真的会“光临”,不必过于惊慌。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非常简单,那就是:吃。
不干净的餐具、没煮熟的牛排、生鱼片等,甚至是接吻,也有可能被感染者所传染...小朋友通常是被一同居住的长辈传染的。共用餐具水杯、口对口喂饭等等行为,都是细菌侵入最有利的手段。就在前几日,美国一些研究者发现,苍蝇的腿和翅膀下,也会藏匿幽门螺杆菌。被苍蝇“宠幸”过的食物,还是不要吃了。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有哪些征兆
1.幽门螺杆菌会诱发胃酸分泌,导致反酸、恶心。
2.胃痛。快节奏生活的时代,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胃不舒服的经历,但这也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拼搏的“标志”了。
3.口臭。口臭可以说是在幽门螺杆菌疯狂繁殖进攻下,最直接的结果。
如出现这三个症状,不要觉得是小毛病了,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检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C14和C13呼气检测,也可做胃镜检查。
检查出是幽门螺旋杆菌导致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话,一般的方法就是:吃药根除细菌。让溃疡愈合的抗生素疗法,一般两周左右的时间,就能把细菌清理干净。比如说传统的三联疗法和改进的四联疗法。而我们在生活行为方面能采取防止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措施,就是饭前便后洗手、尽量采取分餐制、餐具勤消毒、不要口对口喂食幼儿等,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争议
但如果查出来有幽门螺杆菌,却没有任何病症,身体健康,还需要吃药根除吗?这个问题,近年来也引起了许多争议。
不少研究里发现,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地减少患上哮喘、胃食道逆流、鼻炎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概率。杀还是不杀,这真得取决于每个人自身的肠胃状态。大量使用抗生素杀死幽门螺杆菌的时候,也会影响到人自身的健康。
无论如何,我们知道幽门螺旋杆菌虽然会伤害我们的肠胃,但是不一定就会患上癌症。但携带者一定要根据自己自身的情况,及时去医院检查,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检查3幽门螺杆菌引起胃癌的几率有1%。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癌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这是说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增加得胃癌的几率,但并不是只要感染幽门螺杆菌就会导致胃癌,当查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积极治疗是可以根除的。如果幽门螺杆菌长期生存在胃内会增加对胃黏膜的侵蚀,长期下去有可能出现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等。
幽门螺旋杆菌陪伴人类已超过5万年
有文献报道幽门螺旋杆菌在5.8万年前就随着史前人类的迁徙从非洲向外传播,由此可见幽门螺旋杆菌并不是到了近代才出现的菌种,只是以前因为医学技术的落后并没有发现它而已,它是我们的“老朋友”。
既然陪伴了我们上万年的时间,像今天这样随意地除掉幽门螺旋杆菌真的好吗?科研工作者们通过大量的试验给出了答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益处并不绝对,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过程可能造成胃肠菌群的紊乱,导致其他致病菌的增加,提高了肠道感染的风险。
清除幽门螺旋杆菌要权衡利弊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得知幽门螺旋杆菌并非是需要无差别根除的,因此当我们面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时,要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需要根除治疗。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最大的理由就是能够有效预防胃癌,并且还会降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慢性胃部疾病的发病率。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在不同阶段降低胃癌的发病率,业内权威Sugano教授指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使胃癌发生风险降低54%,不根除的对照组10~15年中约4.3%(480/11149)发生胃癌。
但是考虑到胃癌发病的机制是多方面的,我们也不能单独强调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在预防胃癌中的作用,也由此专家们总结了哪些人群需要积极的去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1、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MALT淋巴瘤等胃部疾病的人;
2、胃癌、胃术后或有相关家族史的人;
3、计划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或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等)的人;
4、其他经消化专科医生诊断后建议积极根治的人。
至于儿童和老年或无胃部症状的感染者,无需紧张,保持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关注即可。
目前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有:一、呼气试验,即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需要早晨空腹去检查,先吞服一颗尿素酶胶囊,隔15分钟后再吹气检查,结果比较精确;二、胃镜下检查,通过胃镜下取黏膜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三、抽血检查,抽血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抗体,结果呈阳性提示近期或正在有感染;四、取大便化验幽门螺旋杆菌抗体,结果准确性相对差一点。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