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的疫苗的话并不一定会被打在腿上有的,就是打在腿上的,有的是打在孩子的胳膊上的,而且也是分左右的,这个主要是为了让接种疫苗的效果变得更好,而且可以很好的保证疫苗是成功接种的,同时接种疫苗以后也要注意不要让接种处接触到水避免形成感染的情况。
我们在小孩子的抵抗力弱,经常会生病去医院输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婴幼儿输液的位置和成年人不一样,他们是是扎在头部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婴儿输液为什么要打头部?
1、血管明显 宝宝头皮静脉丰富,而且头皮薄,静脉比较好找。?
2、防止跑针 宝宝喜欢动来动去,扎在手部或脚部,宝宝可能因不舒服而拔掉,之后还要重新扎。?
3、头部扎针方便宝宝的肢体活动。 因为针头是扎在脑袋表皮的静脉里,和大脑组织不会直接相连,所以也不会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
婴儿打吊针打哪里最好?
婴儿打吊针最常见的扎针部位就是头皮,因为这个时候的宝宝身体上的其他部位的血管不是特别明显,或是因为其他部位的脂肪多看不到血管等一些原因,相对来说头皮上的血管是最为明显的,所以给婴儿吊针的时候多数都是从头皮上扎针,也有的会从手腕处或是脚踝处,这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
宝宝输液要注意什么?
1、及时观察宝宝的反应 带宝宝去输液,打上针后要多观察孩子的反应,看是否有哭闹、呼吸急促、皮肤红肿等不良现象,一旦发现异常要抓紧找医生过来查看。?
2、及时查看液体药量、查看针头位置 在打针过程中,家人要集中精力陪伴孩子,不要长时间跑出病房、低头看手机。忘情地和临床聊天,应及时查看瓶内液体药量,避免空气进入血管;随时查看针头位置,看是否有鼓针的问题。?
3、让宝宝吃饱、排泄完再开始 为了防止小宝宝在打针过程中哭闹、不配合,家人可以让宝宝先大小便,然后吃饱肚子再去打针,一方面不会刺激肠胃,另一方面孩子身体舒适的状态下更乐意配合。?
4、确定好液体滴落速度 在打针时,父母可以询问医生具体液体流动速度,即每分钟滴下多少滴为宜,一般来说孩子应保持在每分钟20-40滴。
宝宝哪种情况下一定要输液?
1、脱水比较严重。 比如孩子肠胃不舒服,腹泻和呕吐都很严重,又吃不进去东西,为了避免脱水严重,这时候需要输液。?
2、哮喘发作。 宝宝的哮喘发作情况比较紧急,如果不及时用药,有窒息的危险,此时可能需要立即向身体内注射一些平喘的药物。?
3、比较紧急的疾病。 比如喉炎,喉炎的发病比较急,需要尽快向身体内输送一些抗生素或者激素类的药物,以避免情况恶化。?
4、比较严重的皮肤过敏。 比较严重的皮肤过敏,会让患者觉得全身奇痒,非常难受,这时候需要输液帮他立即缓解症状。?
5、需要抢救的紧急状况。 比如患者昏迷或者伤情比较严重已经吃不了药,在他入院时就会给他扎上输液的针头,这是给患者注射药物或者营养的通道.
宝宝的血管是很细的,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下千万不要轻易打针,因为打针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现在很多大医院一般都不提倡孩子生病的时候打针,特别是像一些小感冒或者是咳嗽,其实像这种轻微的感冒是完全没有必要打针的,因为感冒即使是打针吃药也很有可能需要一个星期左右才能好,本身感冒就有一个过程,所以这时候只需要给宝宝多喝点温开水,然后再配合医生开的药,相信很快就能够康复的。
但是有些家长会比较着急,恨不得宝宝感冒马上就能够好,所以他们往往会带到一些小诊所去打针,但其实宝宝的毛细血管很细并不好打针,而且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其实像这种私人诊所,不建议带孩子去看病,如果出现什么问题的话他们也承担不了责任,所以建议还是带到大医院去检查,像那种小诊所开的药,有的时候都没有生产厂家,很有可能就是他们自己私人制做的,安全卫生这一块也得不到保证,千万不要拿孩子的健康去开玩笑。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冒咳嗽发烧其实是很常见的,我觉得作为父母没有必要太过焦虑,这时候只需要细心照顾宝宝就好了,饮食上也需要及时的调整,尽量给孩子多吃一些比较好消化的食物,例如稀饭或者是面条,本来孩子在生病期间消化功能就不是很好,所以尽量给他吃流食,千万不要吃油炸或者是高蛋白质的食物,因为这些东西是非常不好消化的,而且很有可能会使宝宝的病情加重,如果孩子只是普通的感冒,并没有发烧的话也没有必要太过担心,这时候给宝宝多喝一些温开水,因为多喝水也是有利于排毒的。
刚出生2天左右的婴儿基本在医院都要打卡介苗疫苗,这是预防结核病的疫苗,采取皮内注射,接种到左上臂三角肌中部。
接种之后在4周左右局部会出现小溃疡,应保护创口不受感染,然后溃疡好了后就会留下疤痕。
我家孩子也是这样的,现在大了也是有疤痕的,当时在医院注射接种卡介苗疫苗后并没有任何反应,过了二十天左右时间洗澡时才发现孩子左手臂有个红肿的硬疙瘩,于是每天我都观察到,孩子也没有其他不良症状,之后过了一周左右时间,红肿的疙瘩开始化脓破溃,我就用棉签把脓液擦掉,保护好创口不受感染,最后再过了一周后伤口就结痂,最后形成一个白色圆形疤痕。
接种卡介苗时出现一个白色6~8mm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清晰,2~3周后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块,平均直径10mm左右,逐渐软化形成白色脓疱,可自行破溃,8~1~2周破溃处结痂自行脱落,留下一个小疤痕,这是卡介苗正常反应,不影响新生儿 健康 。
如接种处出现溃疡,可用消毒干棉签轻轻擦去脓液,当破溃处不易愈合经常有脓液渗出或左侧腋下发现肿块,可能发生疫苗异常反应,应立即通知其就诊处理。即使按照护理操作常规进行皮内注射,由于新生儿皮肤薄,接种技巧等原因,可能会造成接种处皮丘不明显或注射不慎易使针头进入皮下等情况,注射过深会导致局部强反应,过浅可能导致接种失败;为提高卡介苗接种效果,注射时右手从进针到最后一直持针不换手,减少来回换手,增加针头活动度而影响注射药量的准确性,接种后,要保持针眼部位清洁,每天洗澡时避免将洗澡水打湿注射部。不要用紫药水、碘酒等消毒溃疡处,否则容易造成脓液外流不畅而影响结痂形成。
如果注射部位附近的淋巴结肿大,红肿直径超过1厘米、且经处理不见好转则应及时到所辖区、县结核病防治所就诊,不可擅自处理,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出生时接种的疫苗为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说明,
乙肝疫苗的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一般医疗机构会选择在大腿肌肉注射接种。
卡介苗: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所以,胳膊上的硬块,应该就是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
那么我们来重点说一下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
疫苗不良反应按性质可分为一般不良反应与异常反应。
卡介苗 一般不良反应 有发热、局部红肿、局部硬结; 异常反应 包括淋巴结炎、局部脓肿、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一般不良反应,可以理解为正常的反应, WHO关于卡介苗的立场文件 :“正确的 BCG 皮内接种几乎都会产生 轻微的局部反应(红斑、局部硬结、压痛),继而在注射部位出现小溃疡。 受接种者的年龄和免疫状况、接种者的技能、以及 BCG 的菌株和剂量都可影响不良反应的程度。 几个月后,局部反应可结痂形成微小瘢痕。 典型瘢痕的形成被视为既往 BCG 接种的标记,但并不意味着对TB具备保护能力”
《我国皮内注射用卡介苗使用说明书修订意见》关于不良反应的描述:
一般不良反应
局部红肿 :接种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出现化脓,形成小溃疡,一般8~12周后结痂。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脓疱或浅表溃疡可涂1%龙胆紫,使其干燥后结痂;有继发感染者,可在创面撒布消炎药粉,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
局部硬结: 皮内卡介苗接种后2~3天内,接种处皮肤略有红肿,可隆起一凸痕,约30分钟后可消失,为非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要在接种后2~3周才出现,局部发生红肿、丘疹状浸润硬块,平均直径10mm左右,逐渐软化成白色脓疱可自行破溃,直径3~5mm,8~12周后大部分愈合;痂脱落后可在局部形成一稍凹陷的瘢痕。整个过程持续8~12周。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异常反应:
局部脓肿: 局部脓肿和溃疡直径超过10mm及长期不愈(>12周),应及时看医生诊治。
淋巴结炎: 接种侧腋下淋巴结(即在腋窝下能够摸到一个小肿块)可出现轻微肿大,一般不超过10 mm,1~2个月后消退,为卡介苗接种后正常反应。 如遇局部淋巴结肿大(>10 mm)、软化形成脓疱、破溃、化脓 ,临床表现为干酪性、脓肿型、窦道型等异常反应,为卡介苗淋巴结炎,应及时看医生。
另外还有少见的异常反应为:全身播散性卡介菌病,过敏性皮疹甚至休克等
所以,卡介苗接种后,出现小于10mm的小硬块是正常的疫苗反应,如果出现一些异常的反应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您好!
通常小儿打预防针后,很容易出现以下不良反应:
1.皮肤接种处红肿、发痒、疼痛;
2.打完预防针后,某些儿童可能会出现头晕、发热、呕吐等症状。
一般,以上不良症状会在打完预防针的48小时内自动退去。
婴儿刚出生打针满月了胳膊有一小块硬的属于正常现象,是疫苗没有完全吸收导致局部硬结,不必担心。
这种情况可以用毛巾热敷,密切留意体温的变化,期间避免给宝宝沾水,避免挤压。过些日子会好的。
具体方法如下:
热敷法:毛巾或纱布叠成方块,浸入60℃左右的热水中,取出拧干后覆盖在硬结部位,温度低就更换,一天2次,每次半小时,持续7~10天。也可用热水袋热敷)。
其次,食物清淡一点,不要去触摸硬块的地方,防止发生感染。
如孩子情况不见转好,建议立即就医确诊。
首先,这个问题比较模糊。如果是接种疫苗出现小硬块的话,那是由疫苗接种后,刺激肌肉所致。会出现硬币大小的疤痕。如果是婴儿注射了其他药物出现皮下硬块,那是由于注射次数多了导致的,应该不会留下疤痕,只要用热毛巾敷敷,或者用其它方法敷敷,硬块会消失的。不过这种情况一般对婴儿的 健康 状况没有副作用,不必担心。
您好!按照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计划 免疫程序,正常足月出生的婴儿,无接种禁忌者,从出生到满月已经进行过 1次卡介苗 和 2次乙肝疫苗的接种。
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8~12周后结痂。若化脓形成小溃疡,腋下淋巴结肿大,可局部处理 以防感染扩散,但不可切开引流。
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后很少有不良反应,个别人可有发热或局部轻痛,不必处理。
综上所述,接种后宝宝胳膊上的小块硬结应该是卡介苗接种后所致的卡疤,属正常现象,如无其它不适可不作特殊处理。如果出现化脓溃疡,建议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对症处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