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婴幼儿缺酶严重的吗

时间: 阅读:12595
婴幼儿缺酶严重的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夏枯草

夏枯草

2025-10-19 20:37:43

出现婴幼儿缺酶,属于比较严重的现象。如果婴幼儿出现肠胃内部乳糖酶缺乏,可能对母乳中含有的乳糖等成分的吸收产生影响,容易造成乳糖吸收速度较差,容易引发腹泻、腹部疼痛、食用食物数量下降等症状。

如果缺乏乳糖酶,可以按医嘱使用乳糖酶等药物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4-02 16:16:20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4-02 16:16:20

    一、婴儿乳糖不耐受:

    1、建议选择湿法工艺的发酵型乳酸菌奶粉,富含乳酸菌成分,分解乳糖,缓解乳糖不耐受问题。每天0.5g,1-3周可有改善!

    2、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又称乳糖酶缺乏症。

    3、乳糖酶缺乏是大部分人群不出现症状,但在以乳汁为主要饮食的新生儿及婴幼儿中常发生腹泻等症状。

    二、乳糖不耐受一般分为两种: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是指从宝宝出生时,机体乳糖酶活性即低下或缺乏。

    判断方法:无论饮用母乳、牛乳,均可导致明显的腹泻,停止喂乳或代之以米汤类食物喂养,腹泻消失,即为先天性乳糖缺失或低下。

    2、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小肠上皮损伤而导致的暂时性乳糖酶活性低下,常见病因如感染性腹泻、严重的营养不良等。机体疾病康复后,乳糖酶缺乏可能会持续存在,或逐渐恢复正常。

  • 离亭燕
    回复
    2024-04-02 16:16:20

    乳糖不耐受在新生婴儿中很常见。常见的表现是腹胀、腹泻、绞痛和严重呕吐。有些新生儿会有湿疹。新生儿乳糖不耐受是由于肠道内乳糖酶缺乏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吃母乳和含乳糖的牛奶会导致消化不良,吸收不良,拉肚子。因为乳糖不耐受,胃肠道消化不良,加上肠道蠕动增加,会出现肠绞痛,宝宝容易哭闹。有的宝宝还会出现胀气、腹痛、肠鸣音亢进、恶心、呕吐等。对于腹泻的宝宝,可能见于母乳性腹泻的宝宝,或病毒感染的宝宝,病毒感染后损伤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导致乳糖酶短暂缺乏。

    用乳糖酶或无乳糖奶粉治疗是有效的。可以通过尿常规或半乳糖常规测定来给宝宝测。严重的乳糖不耐受,新生婴儿会呕吐,吐出未消化的奶瓣。大一点的宝宝也有乳糖不耐症,常表现为腹胀、便秘。宝宝拉肚子,体重不受影响,睡眠稳定,食欲正常。这说明宝宝腹泻不是因为身体某个部位出了问题,而只是单纯的乳糖不耐受。

    婴儿肠绞痛多发生在4个月以下的婴儿,病因不明,哭闹、大吵大闹,持续数小时,常反复发作,靠搂抱、喂奶无法缓解。肠绞痛大便还原糖也是阴性,和乳糖不耐受不同。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会引起腹泻。建议停止给宝宝喂奶粉,改用母乳,腹泻就会停止。有些敏感的宝宝即使是母乳喂养,也会对妈妈吃的乳制品产生过敏反应,所以妈妈要注意这个时候不要吃乳制品。

    如果母乳喂养后腹泻没有停止,说明乳糖不耐受或牛奶过敏。当然,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也可以通过大便还原糖试验阴性来鉴别。乳糖不耐受宝宝大便试验阴性,还原糖阳性,PH值低。对无乳糖配方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换成普通配方奶或母乳喂养后再次腹泻。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婴儿是乳糖不耐受的。

  • 木槿
    回复
    2024-04-02 15:15:10

    1 什么是乳糖酶

    乳糖酶为人体内的一种酶,别名:β-半乳糖苷酶,主要作用是分解乳糖,使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然后被人体吸收。

    2 影响营养吸收

    母乳或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人体骨骼、肌肉、器官、大脑等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因缺乏乳糖酶无法吸收奶中营养的婴幼儿一般部会出现营养不良的各种症状,如缺钙、缺锌、缺铁和贫血症状等。

    3 影响智力发育

    乳糖在乳糖酶作用下形成的半乳糖是宝宝大脑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长期乳糖不耐受影响婴幼儿大脑智力发育。

    4 引发肠道问题

    由于乳糖不耐,喝奶后,奶在婴幼儿体内无法被完全分解、消化、吸收滞留在肠腔内,在细菌的作用下形成各种有害物质,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引发肠胃问题。长期乳糖不耐易导致小儿难治愈的慢性腹泻,部分患儿会诱发尿布疹。

婴幼儿缺氟要怎么办

婴幼儿缺钠和饮食有关系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