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婴幼儿腰曲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 阅读:8284
婴幼儿腰曲的原因是什么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七里香

七里香

2025-08-31 07:50:30

婴幼儿腰曲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局部的肌肉力量比较薄弱,或者是缺乏钙元素之后出现的骨骼变形。不排除是因为先天性的遗传因素引起的。

婴幼儿腰曲需要定期的到医院去做检查,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做手术的方式或者是佩戴支架的方式矫正。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4-02 17:17:12

    (一)运动系统的特点与注意的问题少年儿童骨组织的水分和有机物质(骨胶元)多,无机盐(磷酸钙、碳酸钙)少,软骨成分较多。骨的这些结构特点使骨的弹性较好而坚固性较差,少年儿童的骨不易完全折断,但易于发生弯曲和变形少年儿童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周围的肌肉细长,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成人,但关节的牢固性差,在外力作用下容易脱位。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无机相加少,肌肉细嫩,收缩机能较弱,耐力差,易疲劳。少年儿童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发育不平衡,躯干肌先于四肢,屈肌先于伸肌,上肢肌先于下肢肌,大块肌肉先于小块肌肉的发育。肌肉力量的发展也有一不定期的规律性,在生长加速期,身高增长加速时,肌肉主要向纵向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较差,在生长加速期结束时,肌肉横向发展较快,肌纤维增粗,肌肉力量增加。根据少年儿童肌肉、关节和骨的结构、机能特点,在体育锻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利用关节活动范围大的特点,多进行柔韧性练习,同时应重视发展关节的稳定性,以防关节损伤。2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骨的生长,使身体长高,但运动负荷不可过大,而且要进行对称性练习,以免造成脊柱弯曲,肢体畸形。3要有计划地发展小肌肉群的肌肉力量,促进肌肉的平衡发展。在生长加速期,应多采用纵跳和支撑自身体重等伸展肢体的力量练习,少进行或不进行大负荷的力量练习。(二)心血管系统的特点与注意的问题少年儿童的心脏体积相对较小,心脏收缩力量较差,而心率较快,随年龄的增加,心收缩力量逐渐增加,心率减慢。少年儿童的血管壁弹性好,血管口径相对较成人大,外周阻力小,所以,儿童的血压值偏低。根据少年儿童心血管机能的特点,在体育锻炼时应以有氧性练习为主,不要进行大强度 体育锻炼,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另外,体育锻炼时应尽量减少憋气、紧张性和静力性工作,以免心脏负担过重。(三)神经系统的特点与注意的问题少年儿童神经过程不稳定,兴奋在大脑皮层容易扩散,神经系统活动的集中能力较弱,表现为儿童活泼好动,动作不协调,容易出现多余动作,注意力不集中。根据少年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安排体育活动内容时要活泼多样,运动时间不要过长,可要用穿插短时间休息的办法,以使他们精力旺盛。那么,少年儿童进行科学锻炼应遵循哪些原则呢?一 、全面锻炼原则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其各部分组织器官、系统之间,虽具有相对的机能,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只有全面锻炼,才能促进整个身体的全面发展。否则,就会造成身体发展不均衡和不协调。这对于正处在发育阶段的少年儿童来说,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不同锻炼内容所引起的人体内生理变化和适应各不相同。如:跑的锻炼能提高学生的肺活量:单、双杠的锻炼能增强手、臂的力量等。而全面锻炼能使这些良性适应起到互补和促进作用,从而使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因此,全面锻炼是一条重要的原则。二 、 循序渐进原则人体对体育锻炼的刺激,促使机能发生变化,是在多次重复下逐渐适应、发展、提高的过程。或者说,通过体育锻炼,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达到增强体质的过程,是有序的逐渐完成的锻炼效果,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俗话说的“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因此,少年儿童的体育锻炼必须循序渐进。否则不仅不能获得提高运动能力的锻炼效果,反而有损健康,甚至造成身体损伤。三、 区别对待原则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因材施教,少年儿童体育活动中的身体锻炼也应做到区别对待。事实证明,即使在一个年龄相同的群体中,也会存在性别、体质、体能基础以及遗传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因此进行身体锻炼,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在锻炼内容、方法和运动量方面区别对待,否则就会产生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消”的现象。如进行长跑锻炼时,就不能男女同学均练800M长跑,而应根据性别和个人身体素质情况加以区别对待。四、 经常锻炼原则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体的发展和体质的增强,是一个不断适应、积累和逐步提高的漫长过程。既不能“立竿见影”,也不能一劳永逸。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人体对体育锻炼的适应与变化规律是:经常锻炼则进步、发展,不坚持锻炼则退步、消弱。因此,少年儿童的身体锻炼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原来锻炼所取得的效果便会消退。了解了以上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及科学运动原则,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总体来说,少年儿童时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的兴趣,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身体好与学习好的关系,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给他们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机会,为今后能够更好的学习服务。所以,这个时期运动的形式应该多以游戏的方式展开,在不过分考虑战术和进行综合技术训练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尽情的去享受运动的乐趣。我想,在学校和家长共同的努力下,孩子们的成长一定会更加健康,更加充满乐趣!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4-02 17:17:12

     宝宝出生后其骨骼、肌肉协调能力等发育会渐渐趋于成熟,但受营养、遗传、疾病及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发育情况也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宝宝1-3个月能抬头、能转头;3-6个月仰躺时可以摸到脚,俯趴时趴时可以抬头和肩膀;6-7个月时可抱着坐立,而7-8个月时则可以独立坐起,并开始学会爬行。
      一、影响坐立能力发展的因素
      宝宝坐立能力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具体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遗传因素:是影响宝宝坐的主要原因;
      2、出生状况:早产儿因四肢伸肌和肌屈间不平衡,常常落后于足月儿;
      3、营养因素:过量补锌、缺铁;
      4、其他因素:未母乳喂养;
      5、疾病因素:缺铁性贫血等。
      二、宝宝坐立能力发育晚的检查
      对于坐立能力发育较晚的宝宝,家长应及时携带宝宝去医院就医,完善相关检查,以尽快进行针对性干预。具体检查项目如下:
      1、体格检查:如身高、体重等指标的检查,明确宝宝是否发育正常,有无营养不良等情况;
      2、微量元素检查:可明确其是否存在缺钙、磷等矿物质的情况,是否影响其骨骼发育;
      3、神经行为测评:可以尽早发现脑损伤的表现,对神经发育疾病做出尽可能及时的诊断或预测。
      三、如何训练宝宝坐立
      为了促进宝宝动作的灵活性,让宝宝及时自行坐立,家长可让宝宝适当进行坐立的训练,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拉坐练习:适合4个月以上的宝宝;双手轻柔的握住宝宝双肩,拉他坐起来,之后逐渐过渡到拉宝宝的上肢和手;
      2、靠坐练习:适合5-6个月宝宝,可以靠软垫、沙发上,也可以靠在家长怀里,靠坐时间以3-5分钟为宜,不宜超过10分钟;
      3、独坐练习:适合6个月左右的宝宝,用玩具在宝宝头部前上方晃动,吸引他支撑起腰部,独立坐几秒,逐渐延长时间,练习可持续1-2周,利于宝宝快速坐稳。
      四、训练宝宝坐立的注意事项
      宝宝是个特殊的群体,有时稍微不注意,可能就会遇上危险,因此在训练宝宝坐立的时候,要尤其注意安全问题,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1、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2、在柔软的沙发或者床上训练坐姿;
      3、训练坐立的地方不要放置尖锐物品;
      4、父母需要密切关注及帮助,避免宝宝摔倒受伤。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4-02 17:17:12

    孩子有高低肩,长短腿,是因为坐姿不正确,经常跷二郎腿,背包姿势不正确等导致的。现在,很多的孩子会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导致高低肩长短腿。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许多家长也不会在意,但是久而久之这些坏习惯就会展现出来。

    第一,坐姿不正确。现在很多人在看书学习的时候都会出现耸肩弯腰等的情况,根本没有注意到用良好的坐姿来学习,这不只是小孩子的原因,就连很多的大人在座的时候也有这样的习惯,但是他们引以为常,根本就不在乎。而不良的坐姿习惯很容易就会形成。

    第二,经常跷二郎腿。现在跷二郎腿似乎成为了大部分人的标配,不管是大人小孩都有跷二郎腿的习惯,但是跷二郎腿非常容易引起骨盆倾斜,一侧的肌肉拉伸过于紧张而另一侧无力就会造成一边的骨盆向上提拉,另一侧的骨盆向下被拉,从而导致长短腿。

    第三,背书包姿势不正确。现在孩子的压力非常的大,每天可能都会去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说的是要给孩子减负,但是为了他们能有更好的发展就要报更多的补习班,各种各样的作业加起来也真的不算是少的。除了压力大还有许多孩子喜欢背双肩包,一侧的肩膀被压,另一侧不受力,两边不平衡就很容易完成高低肩。这几个是常见造成孩子高低肩,长短腿的原因,所以家长再看到孩子有不良的习惯的时候要及时的进行提醒并矫正,使孩子能够健康的发展。

  • 山亭柳
    回复
    2024-04-02 16:16:02

    当了妈的人都会发现,孩子月龄越小,越喜欢伸懒腰。但是孩子为什么会伸懒腰呢?老一辈人说,孩子伸懒腰是在长呢?可不是吗?

    小宝宝伸懒腰的时候,小手紧攥,腿和胳膊都申的直直的,看起来宝宝好舒服。

    宝宝伸懒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过伸懒腰还可以供给大脑氧气,缓解疲劳。

    我们先来看看成人伸懒腰的好处。久趴桌上就会感到特别累,这个时候我们都习惯性的把胳膊举过头顶,背部挺直,头往后仰,伸完懒腰后马上觉得神清气爽。

    这是因为我们伸懒腰的时候,会让流入脑部的血液变多,让大脑得到更多的氧气。第二,伸懒腰时我们会做扩胸运动,这个时候吸入的氧气变多,使大脑和其它器官的工作效率变高,就会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

    婴儿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姿势躺在床上,伸个懒腰,可以帮助大脑输送氧气,让孩子浑身感到舒服。

    宝宝伸懒腰如果伴随着小脸通红,嘴巴嗯嗯的声音,或者伴随着宝宝身子扭动,憋劲的样子,这个情况可能是孩子肠胃不舒服。

    很多宝宝在第二个月的时候会出现肠胀气或者肠绞痛,肠胀气或者肠绞痛除了大哭大闹,很多宝宝会出现憋劲,小脸通红,伴随着嗯嗯声的症状。

    怎样区分孩子是伸懒腰还是肚子不舒服。

    看伸懒腰的表情。如果是正常伸懒腰,伸完懒腰孩子表情平静。如果是是肚子不舒服伸懒腰持续的时间会更长,有时候挣了半天可能还会哭闹。

    虽然伸懒腰让宝宝感到更舒服,但是如果伸懒腰的次数过于频繁,并且伴随着孩子特别嗜睡,就要带孩子去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断了!

    别担心,3个月大的宝宝睡觉伸出手臂基本都是正常的,很多妈妈发现自己宝宝也有这种现象,这主要是因为:

    1、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由于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功能不够协调,稍有外来的刺激则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随着婴儿的渐渐长大,神经系统的功能一步步完善,这种生理现象会自然消失。

    2、外部环境的影响

    宝宝在睡觉时,光线、大人说话的声音等都可能会干扰宝宝的睡眠;或是被子盖得太厚太重,造成孩子睡觉时过冷或过热,引起宝宝烦躁不安、手脚乱动,这也是宝宝睡觉手举起来最常见原因。

    3、胃肠道不舒服

    常言道“胃不合,卧不安”,如果睡觉前宝宝吃得太多,或是胃肠道的不舒服,比如出现腹痛、腹泻、大便有不消化的奶瓣或者食物等,宝宝也会伸懒腰、哼唧,这样能缓解肚子疼。

    原因比较简单,如果让你一天总躺床上,你也会觉得累。对不?婴幼儿的月龄越小,睡眠时间就越长。一般来讲,宝宝出生一周内平均每天要睡到16.5小时左右;月子里的宝宝每天要睡15~15.5小时,宝宝1岁以内,也平均每天要睡14个小时左右。

    一岁以内孩子的生长发育,主要在睡眠状态下完成。大一些的孩子,生长激素主要在晚上分泌;而一岁之内的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是不分白天晚上的。所以宝宝出生第一年生长发育是最快的,基本上要长20~25厘米左右(上下浮动不太多,长太快也不好哈)。

    所以说,孩子睡觉的时间长,活动能力又比较小,那么宝宝通过伸懒腰的方式加大肺部压力,并促进全身性的血液循环。因此来说,孩子伸懒腰本身就是生长发育的表现。不是有句老话说孩子“懒腰伸一伸,个子窜一窜”,这是有道理。

    孩子伸懒腰有什么好处呢?

    宝宝伸懒腰一般会双手上举,腰部挺起并拉伸上臂和头颈部。所以宝宝伸懒腰首先是疏通孩子的颈部血管,促进大脑血液含氧量。同时伸懒腰的过程中,使得腹部和肺部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在缓解疲劳的同时也让孩子的大脑更清醒。

    什么肌张力高呢?就是指孩子松驰状态下的肌肉的紧张程度。通常肌张力太高的孩子常表现为:宝宝头部后仰,打挺(可能会误解成伸懒腰哦!)、经常性地全身绷直、给孩子换尿不湿打不开腿,给宝宝换衣服时袖子不好穿,以及扶孩子站立时踮起脚尖,脚后跟难以落地等等这些表现。

    宝宝肌张力过高,通常是脑损伤或者神经中枢受损的信号。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这里就不多说了哈。

    孩子肠胀气肠绞痛时,通常都是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平时孩子活动又比较少,或者孩子发育偏瘦导致肠道蠕动减少的原因。另外宝宝喝奶或哭闹时吸入空气,这也是宝宝肠胀气和肠绞痛的主要原因。

    宝宝肠胀气和肠绞痛是生理性的表现,主要通过对宝宝腹部顺摩、飞机抱、给孩子打襁褓以及喂一些益生菌,大多时候能有缓解作用。

    总之:宝宝老是伸懒腰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常的。包括宝宝肠胀气肠绞痛,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有宝宝表现出肌张力高时,才需要带宝宝看医生。如有疑问,请留言。

    婴儿几个月大老是伸懒腰,请不要着急,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我家宝宝小的时候也是这样,虽说现在几岁了,但晚上睡觉时也还是喜欢伸出手臂,像是举手投降一样,看着真可爱。

    为什么宝宝睡觉时老是伸懒腰呢。我们换位想一下就明白了,假如你是宝宝,叫你一天到晚躺在床上不要动,你能受得了吗?答案是肯定不能是吧,哈哈。睡个觉都要规定宝宝的姿势,是不是有点太过了。

    闲话不说那么多,我们来说说真正的原因吧。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二十一天内的婴儿我们一般称为新生儿,刚出生的新生儿,平均一天需要睡眠的时间在15-17个小时。宝宝在一周岁以内,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也要到达14小时左右。

    别看小宝宝天天睡,其实他们的生长发育都是在睡眠中完成的。他们的生成激素是全天候都是在分泌的,所以宝宝在一周(岁)里的生长是最快的,从身高来说,他们在第一年要长差不多20-25厘米左右。在他们人生中,第一年的生长最自然最快。

    宝宝一周(岁)以后,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待到六七岁之后,他们的睡眠时间基本与大人就没什么区别了。而他们的生成激素也主要是在晚上分泌,所以小朋友必须要确保他们的睡眠时间,这样身体发育的状况会更好。

    所以,小宝宝在一岁以内,大部分时间是在睡觉,宝宝伸懒腰,是为了加大肺部压力,通过呼吸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有助于小宝宝的生长发育。

    宝宝在伸懒腰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做运动,可以增强颈部和胸腔肺部的活动,增加氧气的呼吸,同时将肺部的废气排出,可以更好的促进大脑的供氧,使大脑更加清醒,对自身的生长发育非常有利。

    就像我们大人一样,在我们身体疲乏的时候,伸伸懒腰,大打哈欠,能很快的恢复精神,道理是一样的。

    况且,我们还有一句老话讲:懒腰伸一伸,个子窜一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宝宝在睡觉时伸懒腰,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哦,不用太着急。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就请大家关注一下,码字不易,大家互相学习!

    正常现象。宝宝伸懒腰其实是比较常见而正常的表现。因为宝宝的身体发育很快,或者长期躺在床上,都会感到身体四肢不舒服,因此就会伸伸懒腰,缓解下身体的疲劳感。只要没有别的异常现象,吃喝都是比较正常的,那么就不用担心,稍微长大一些后就会减少了。

    不过,有时也要注意分别宝宝伸懒腰和肢体抽搐的区别。若是宝宝伸懒腰发生的频率极高,反反复复出现,而且身体比较僵直,尤其四肢等看起来很紧绷用力,也有可能是脑瘫。脑瘫宝宝对肢体控制力弱,会出现不由自主的运动。

    宝妈看到宝宝经常伸懒腰,可能是宝宝躺着不舒服了,或是衣服太多,身体被裹得很难受,要适当地给宝宝松一松衣服,或者抱着宝宝四处走走。不要老是把宝宝放到床上去躺着,多带孩子到外面走走,呼吸新鲜空气,对其身体有好处,也能减少伸懒腰。

    新生儿出现伸懒腰,用力很大,有时候还会伴随一些声音,这都是宝宝正常现象,不用过于担心。

    新生儿除了吃就是睡,而这段时间也是宝宝生长最快的几个月,一个月一般会长三斤左右,宝宝这样的生长速度不免会用些力,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是伴随脸红哼唧,可能就是想拉粑粑了哦,麻麻需要多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

婴幼儿羊奶可以喝吗

婴幼儿摇晃的原因是什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