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断掌是几号染色体异常

时间: 阅读:1693
断掌是几号染色体异常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六月雪

六月雪

2025-10-16 04:25:58

断掌纹多出现于唐氏综合征的儿童身上,这种病症是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是属于先天染色体发育异常的疾病,不过单丛掌纹上不能够直接确诊病症,需要做染色体相关的检查才能够确认,在新生儿筛查中就有检测唐氏儿的项目,如果确诊的话,家长可以通过治疗,有效的避免对孩子的大脑造成影响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蓦山溪
    回复
    2024-05-02 18:18:05

    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见的。而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比较明显的染色体变化,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增减等。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人类的许多遗传病是由染色体结构改变引起的。例如,猫叫综合症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症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

    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四种:
    1.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
    2.染色体中增加了某一片段;
    3.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
    4.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上述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染色体病是染色体遗传病的简称。主要是因细胞中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的数目或形态、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通常分为常染色体病和性染色体病两大类。常染色体病由常染色体异常引起,临床表现先天性智力低下、发育滞后及多发畸形。性染色体病由性染色体异常引起,临床表现性发育不全、智力低下、多发畸形等。在自然流产胎儿中有20~50%是由染色体异常所致;在新生活婴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是0.5~1%。染色体病患者通常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部分患者在幼年即夭折,所以,染色体病已成为临床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染色体病的确诊一般是靠染色体组型的检查,收集受检查的白细胞,用秋水仙素处理,使之均处于中期阶段,染色制片,检查染色体有无畸变,数目如何。发现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只能通过产前诊断、遗传咨询等预防措施,来指导控制染色体病患儿的出生。凡高龄孕妇、有反复自然流产史或有过畸形儿的孕妇均应进行产前诊断,发现胎儿有染色体异常时应终止妊娠。对有染色体病家族史者,也应进行染色体检查,以便指导婚配和生育。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5-02 18:18:05

    有人对29名百岁老人进行了遗传学调查,检查了他们的手掌皮纹,并与正常儿童相对照。在21项通用指标中,长寿老人的“通贯手”较多,29人中就有8人是“通贯手”,其中有3人是双侧“通贯手”。而100例儿童“通贯手”的发生率以单侧计仅有1.5%。故推断“通贯手”可能长寿,而上述百岁老人的智力则是正常的。
    所以,可以这样说,只要智力正常,又是“通贯手”,就有长寿的可能,其条件是起居有节,饮食得当,精神愉快等。双通贯掌男子完全可以结婚。

  • 山亭柳
    回复
    2024-05-02 18:18:05

    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60%患儿在胎内早期即流产,存活者有明显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和多发畸形。

    1866年,Dr.John Langdon Down第一次对唐氏综合征的典型体征包括这类患儿具有相似的面部特征进行完整的描述并发表,因此,这一综合征以其名字命名为唐氏综合征(Down综合征)。?

    现代医学证实,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与母亲怀孕年龄有相关,系21号染色体的异常,有三体、易位及嵌合三种类型。高龄孕妇、卵子老化是发生不分离的重要原因。


    扩展资料:

    唐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特殊面容:这是生活中最初判断唐氏综合征的最直接的依据,患儿会出现眼距宽,眼裂小,鼻根低平,舌胖,常伸出口外,流涎多等症状。并且,患者的身材矮小,四肢短,手指粗短。

    2、智力障碍:智力障碍也是唐氏综合征患者的一个具有特征的临床表现,其智能低下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明显。

    3、性发育延迟:男性患儿长大后不会有生育能力,但女性患儿长大后有月经,也有可能生育。

    4、其他:先天性心脏病也是唐氏综合征患儿一个常见的临床表现,并且,患儿容易发生感染,这是因为其免疫功能下降所导致的。

    -唐氏综合征

  • 景天
    回复
    2024-05-02 17:17:55

    唐氏综合症(DS)与产前筛查方法及进展

    一、什么是唐氏综合症,为什么要开展筛查?
    唐氏综合征(DS)是一种先天性染色体异常,他是由于在减数分裂的后期,21号染色体未分离所致即所谓的21染色体三体。一般认为高龄产妇所怀胎儿发生率较高,但是35岁以下孕妇所产DS缺陷儿占80%。现在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各种空气、水、辐射污染的加剧,以及避孕和催眠类药物的普遍使用和产妇年龄的上升,DS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在我国每年有大约26600个DS患儿出生,每年国家为此付出至少65亿元。DS的主要危害是患儿智力严重低下,发育迟缓,容易产生各种胃肠道畸形等。而且50%患儿伴先天性心脏病,患急性白血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群的20倍。而且DS缺陷儿带给父母家人精神上的负担和感情上的伤害是无法估算的。由于DS病因尚不清楚无法有效预防,也不能有效治疗。因此只能通过产前诊断和选择性流产预防DS新生儿的出生。所以成立筛查机构,对孕期(10~22周)妇女进行普遍筛查十分重要。

    二、DS筛查的分期
    DS筛查分为第一期(10~13孕周)筛查和第二期(14~22孕周)筛查。第一期筛查是指10-13孕周时进行的筛查,是一种最近才发展起来的新方法,主要是检测胎儿颈部半透明膜-NT,母血PAPP-A,及游离b-hCG浓度。第二期筛查是指第14-22周进行的筛查,这种筛查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了比较多的组合方法,目前应用较多的是triple法(使用母血HCG,游离E3,AFP作为标记物)和quad法(使用母血HCG,游离E3,AFP,抑制素A作为标记物)。美国妇产学家协会最近发布的观点认为第一期筛查比第二期筛查为病人提供了更多的优点。那是因为当检查结果为阴性时,能更早的消除孕妇的疑虑,如果结果是阳性,能让妇女在10-12周的时候就进行绒毛膜活检,或是在第15周进行羊膜腔穿刺,由于怀孕时间相对较短,当孕妇选择终止妊娠时也能将危险因数降到最低。最新的研究发现联合一、二期筛查能够显著提高DS的检出率,并且假阳性率可以控制在1%以下。

    三、唐氏综合症筛查方法的进展
    国外对唐氏综合症的第二期筛查始于上世纪80年代对MSAFP的测量,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MSAFP应用之前,大多采用家族病史+产妇年龄排查唐氏综合症的可能性。
    第二阶段:应用单一的MSAFP作为标记物结合家族病史排查。但是这种方法即使加上一切有关产妇和胎儿的记录信息也只有不到25%
    第三阶段:应用MSAFP+hCG结合产妇的年龄、体重、种族、糖尿病状况以及胎儿孕龄排查。这种方法曾经在西方很多国家大面积推广使用,实际检出率在50%~60%之间
    第四阶段:应用MSAFP+hCG+uE3(triple法),结合专门的筛查软件和孕妇的体检信息筛查。这种方法是现在西方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方法。其检出率可以达到65%以上,并且假阳性率只有5%
    第五阶段:应用AFP+hCG+uE3+抑制素A(quad法),结合专门的筛查软件和孕妇的体检信息筛查。其检出率比三种标记物的方法提高8%,可达80%。而假阳性率下降30%—60%
    第一期筛查是一种最近才发展起来的新方法,主要是检测胎儿NT,母血PAPP-A,及游离b-hCG浓度,他的检出率与现在使用的quad法有差不多的检出率。

    目前DS筛查已经是包括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在内的许多欧美亚国家产前检查的常规服务项目,非常普及。这类检查阻止了70%以上DS患儿出生。
    国内DS筛查起步较晚,一般只针对35岁以上孕妇作简单的检查,这些检查通常经验性很强,检出率不高。而实际研究发现,35岁以上孕妇所孕DS患者只占20%5。
    四、DS筛查的通用标记物

    AFP
    AFP是一种主要由胎儿肝脏产生的分子量大约为68 kD的蛋白,胚胎及胎儿血清中含AFP很高,随着胎儿的发育,AFP不断在胚胎卵黄囊和肝脏中合成,在正常妊娠时,AFP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及胎儿的膜屏障进入母亲血清中,一般在妊娠30周时达到高峰,大约有2/3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1/3是通过羊膜进入母体。怀有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孕妇的血清中AFP及羊水中的AFP水平可比正常妊娠高80-90%。在孕妇怀有唐氏综合征胎儿时,母体血清AFP水平比正常妊娠低23%左右,但是我们目前还不知道唐氏综合征时AFP水平降低的原因。 MSAFP检查DS的灵敏度很低,但是因为试验简单而被广泛采用。

    hCG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由a-和b-两个亚单位构成。hCG在受精后就进入母血并快速增殖一直到孕期的第8周,然后缓慢降低浓度直到第18~20周,然后保持稳定。一般完整的hCG水平至少升高到2.5MoM才与唐氏综合症有关。而实际完整hCG水平在DS患者母血中平均水平只有1.3MoM,不能明显鉴别出DS患者。
    用于DS检查的hCG相关分子有游离b-hCG和高糖hCG(H-hCG)。H-hCG相关分子筛查唐氏综合症很敏感,而且可以尿液采样。DS患儿母亲血浆中H-hCG浓度比非感染孕妇高9.9-fold。
    游离b-hCG是现在唯一知道的可以同时用于一期和二期筛查的标记物。DS综合症母血游离b-hCG平均水平为1.9MoM,健康母血为1.0MoM。hCG相关分子水平还与胎儿性别有关,女婴比男婴hCG水平显著提高。

    UE3
    uE3是妊娠的高度特异性标记物,在非妊娠或男性中几乎检测不出来,他主要是在胎儿-胎盘复合体合成。胎儿血清中uE3的浓度随孕周增加而升高。其浓度大约为母体血清浓度的5倍。母体血清中uE3的水平在妊娠7-9周时开始超过非妊娠水平,然后持续上升,在足月前可以达到高峰。怀有唐氏儿的母体血清uE3的水平比正常妊娠水平平均低29%。唐氏妊娠羊水中uE3的水平比正常妊娠低50%。
    DIA
    DIA是抑制素A二聚体的缩写,是孕期妇女卵巢和胎盘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类激素。母体血清中DIA在妊娠早期时上升,在第10周以后逐渐下降。DIA在15-25周时的水平稳定。目前认为胎儿胎盘是使抑制素A在妊娠早期升高的主要来源。抑制素A在唐氏综合征妊娠时是正常妊娠的二倍,而且一直升高。

    NT
    NT是胎儿颈部半透明膜的缩写,是10~13孕周围绕在胎儿颈项后部流动性的半透明蛋白膜。它的厚度与胎儿DS缺陷正相关,并可以通过超声成像测量。
    PAPP-A
    妊娠相关蛋白的缩写,是目前最有前途的DS筛查标记物。PAPP-A主要是由由胎盘和蜕膜产生的大分子糖蛋白,在怀孕期间,PAPP-A由蜕膜大量产生并释放到母血循环中。母血中PAPP-A浓度随着孕期的增加而不断升高直到分娩。但是在DS综合症和18染色体三体患者的母血中PAPP-A浓度却明显降低。第一孕期DS患者母血PAPP-A平均水平是0.44MoM,健康母血为1.0MoM。二期筛查中PAPP-A浓度在健康母血和有DS母血中相差不大,因此不能作为二期筛查标记物。

    五、DS筛查的基本条件
    1、收集完整、真实的孕妇信息
    由于大多数标记物水平在胎儿和母亲血液处于动态变动当中,如果没有收集到完整的孕妇信息标记物的测量意义不大。这些信息包括:
    孕期:所有标记物水平均与收集样品时的孕期有关,孕期相差接近10天就可能导致错误判断。
    母亲种族背景:大多数标记物水平与种族遗传有关,例如黑人和西班牙人MSAFP和hCG水平较黄种人和白人水平显著升高。
    母亲体重:除UE3外,多数标记物在母血中水平与母亲体重成反比关系。
    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母亲AFP、hCG、uE3等标记物水平普遍比健康母亲低。
    胎儿性别:胎儿性别对hCG及其相关分子水平有很大影响。

    2、准确的多种标记物测量结果和参照值
    单一的标记物检查是非常不准确的,意义不大,我们推荐使用多种标记物联合筛查。我们一般推荐使用第一期的PAPP-A+游离b-hCG+NT,第二期的AFP+HCG+uE3+抑制素A或是一、二期联合筛查。这需要质量优越而可靠的诊断试剂和分析仪器搭配完成。

新生儿普遍都甲低吗

染色体正常说明什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