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刚刚生下来的时候,由于视力是非常差的,可能是只能够感觉到一点点,光从外表上看起来孩子的白眼球是属于淡蓝色的,黑眼球是属于黑色的,有的宝宝颜色可能也会偏浅一点,都是属于正常的现象,如果说观察到宝宝的眼球颜色比较淡,是可以带宝宝去眼科进行检查来排除一些眼部的疾病。
导语:6个月大的宝宝出现了眼屎多是怎么回事?各位家长注意到这一情况的时候一定会想知道原因,下面我就来给家长讲解宝宝眼屎多的情况是怎么回事。
宝宝眼屎多是怎么回事
眼屎多主要是睑板腺分泌的油脂及白天进入眼球的灰尘等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宝宝眼屎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眼睫毛的刺激
正常的婴儿2-3个月大时,早上醒来眼睛上可能有些白色的眼屎,这是因为这个时期眼睫毛容易向内生长,眼球受到摩擦刺激就产生了眼屎。一般1岁左右,睫毛会自然向外生长,眼屎便渐渐少了。
消除办法:平时可用温毛巾擦干净,也可以用棉签沾2%硼酸溶液,从内眼角向外眼角轻轻擦拭干净。
2、上火
宝宝体内有积热,即通常所说的?上火?。常伴有怕热、易出汗、大便干燥、舌苔厚等症状。
消除办法:平时多喂水,必要时服一些清热泻火、消食导滞的中药,或者到医院就诊。
3、细菌感染
宝宝出生后,很多家长怕孩子着凉,所以家里室温往往较高,细菌也容易繁殖,加上新生儿会不自觉地用手揉眼睛,易出现眼睛分泌物增多、眼睑结膜充血等结膜炎症状。如果婴儿突然有很多眼屎,且为黄色,同时还伴有眼充血、发红,则可能是由于细菌侵入到泪囊,并在里面繁殖、化脓,脓性物填满整个泪囊,无法排泄而堆积在眼角。这就有可能并发角膜炎,角膜可由黑变白形成白斑,若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小儿的视力发育。
消除办法:出现这种情况不要擅自用滴眼药,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此外还要强调个人卫生,不与别人混用脸盆、毛巾等洗浴物品,以防引起交叉感染。
4、婴儿鼻泪管发育不全
新生儿泪囊炎是由于排泄泪液的泪道、鼻泪管堵塞引起,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性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泪液和细菌积聚在位于内眼角皮肤下的泪囊里,从而继发感染。婴儿鼻泪管较短,开口部的瓣膜发育不全,位于眼的内眦。使眼泪无法顺利排出,导致眼屎累积。约2%~4%的足月新生儿有这种残膜存在,大多数可在4~6周内自行萎缩。
症状表现:
宝宝平日泪水增多,下睑缘上由泪液形成的泪河增宽,内眼角处皮肤隆起小包块,挤压出液体后,包块可暂时消失。若继发细菌感染,在眼角处经常出现黄白色分泌物,挤压隆起处可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溢出。
消除办法:可每天用手在宝宝鼻梁处稍加按摩,帮助鼻泪管畅通。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予抗感染治疗。按摩和保守治疗无效时,可在抗感染治疗后,进行探通术。
5、淋球菌性脓眼病
淋球菌性脓眼病为淋球菌感染所致,潜伏期为2~4天,常常由于母亲罹患淋病,新生儿在通过产道时被感染,双眼同时发病,表现为急性化脓性结膜炎症。通常患儿的眼皮会极度红肿,几乎睁不开,而且有大量的脓状眼屎源源不断地产生,若治疗不当,甚至会发生角膜溃疡,进而引起角膜穿孔,甚至有失明的危险。
消除办法:通常在新生儿出生时,医院会用1%的硝酸银溶液点眼,降低新生儿的感染率,但在非正规医院分娩的新生儿,感染此病的机会增大。青霉素类药物对此病有效。为避免交叉感染,应到正规医院进行系统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6、角膜溃疡
角膜溃疡也可引起宝宝眼屎多,且其后果可能最严重。角膜溃疡多因不慎碰撞或婴儿不自觉地用手揉眼睛时,外物、手指或指甲损伤角膜对应部位,从而被细菌感染所致。周围环境不够清洁、抵抗力较差的婴儿易染此病。因为疼痛,患儿常哭闹,畏光流泪,不愿睁眼,眼球发红,出现分泌物,多数家长不能发现病灶,即使发现患儿黑眼珠上出现小白点,也很少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
消除办法:角膜溃疡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影响视力,甚至因病变控制不良出现角膜穿孔。一旦诊断角膜溃疡,应立即用足量的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感染,阻止溃疡扩大。治疗时须在眼局部及全身同时用药。
给宝宝清理眼屎的步骤
第一步洗手
清洗前先洗手。妈妈先用流动的清水将手洗净。
第二步浸湿
消毒棉球需要侵泡。消毒棉球在温开水或淡盐水中浸湿,并将多余的水分挤掉(以不往下滴水为宜)。
第三步湿敷
如果睫毛上黏着较多分泌物时,可用消毒棉球先湿敷一会儿。
第四步擦拭
轻轻擦拭。再换湿棉球从眼内侧向眼外侧轻轻擦拭。
小提示:一次用一个棉球,用过的就不能再用,直到擦干净为止。
对于妈妈来说,宝宝是至高的存在,一旦宝宝有什么问题,妈妈们就会急得不得了,如果宝宝出现眼珠发黄浑浊,这该怎么办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宝宝眼珠发黄浑浊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宝宝眼珠发黄浑浊的原因眼睛发黄浑浊可能是是本身眼睛巩膜的颜色偏黄,再就是黄疸性肝炎眼部的表现。建议到医院查一下肝功能,看看黄疸指数是不是正常,如果是正常的,就没有问题。
宝宝眼珠发黄浑浊怎么办预防调护
饮食有节,勿嗜酒,勿进食不洁之品及恣食辛热肥甘之物。 黄疸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 本病一旦发现,立即隔离治疗,并对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将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 经治疗黄疸消退后,不宜马上停药,应根据病情继续治疗,以免复发。
新生儿黄疸预防与保健
孕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如孕母有黄疸病史可口服黄疸茵阵冲剂自确诊的服至分娩服药时间以两个月以上为宜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破损感染。
蓝光护理的注意点:
蓝光疗法是以波长420-470nm的蓝色荧光管照射新生儿的皮肤,可使血清及照射部位皮肤间接胆红素转化为光-氧胆红素,并经胆汁及尿排出体外,以降低间接胆红素的含量.
往蓝光床水盆内注入蒸馏水,调节温度30-32度早产儿/新生儿32-36度,湿度55%-65%,上灯管距30-50CM,下灯管距20-30CM,光疗前测生命体征,记录黄疸程度,戴上眼罩及尿布,每2-4小时测生命体征,保证水分的供给,2次喂奶间给予糖水。
宝宝病理性黄疸的分类(1)溶血性黄疸
多见于母子血型不合、新生儿败血症、小儿生后用某种药物,如大剂量维生素K3、磺胺、水杨酸、新生霉素、利福平等而引起。
(2)肝细胞性黄疸
由于肝脏发育不成熟,肝细胞内酶的活力低下,或因缺氧、窒息、感染等抑制了肝脏酶的活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都能影响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而使小儿出现黄疸。
(3)阻塞性黄疸
由于胆管发育畸形或炎症阻塞,使胆汁郁滞于胆道,并返流肝内造成毛细胆管破裂,胆汁进入血液造成黄疸。
宝宝黄疸的指数成人黄疸指数正常值
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17。1umol为正常值范围
小儿黄疸指数正常值
小儿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在医学上以血中胆红素的浓度来代表胆红素累积的程度,如胆红素浓度为12mg/dl,表示100㏄的血中有12毫克的胆红素。而医护人员解释病情时会以「黄疸指数」来简称胆红素的浓度,如黄疸指数12表示胆红素浓度为12mg/dl。而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
?
医学上称之为结膜色素性病变,可以把它当成眼白长了痣,绝大部分是良性的,终其一生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顶多外观上有所影响,但是仍有少部分会转变为恶性的黑色素瘤。
结膜色素性病变大体上分成四类:(1)结膜上的痣(2)先天性黑色素细胞增生(3)后天性黑色素增生(4)结膜恶性黑色素瘤
《1》结膜上的痣:
大部分发生在小朋友球结膜的部分,也就是所谓眼白的地方,可能一个或多个,大小大约1~2毫米,不痛不痒,很少会有恶性变化。
《2》先天性黑色素细胞增生:
出生就可以发现在单眼的结膜深层,眼白的部分出现一大块浅蓝灰色的斑块,主要是因为在眼球深层的葡萄膜及巩膜局部黑色素细胞增生所致,在东方人有些会合并患侧眼睛附近的皮肤也有蓝灰色的斑块,我们称之为「太田母斑」,这些患者产生葡萄膜恶性色素瘤的机会较正常人高。
《3》后天性黑色素增生:
一般出现於中年人,在单眼的眼白部位产生边缘不规则的斑块,主要是由於结膜黑色素增生所致,在病理切片中如果出现不正常的黑色素细胞或是在临床上,除了眼白部位的斑块以外,还发现在眼睑内侧的结膜也有斑块时,则转化成恶性肿瘤的机会就大为增加,因此,中年人若发现眼白部分出现不正常斑块,而且大小有增加的趋势,应该将病灶切除,除了美观之外,也可由病理切片判定是良性还是恶性。
《4》结膜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至其他部位的速度非常快速,最早是转移至耳前或颔下淋巴结,死亡率约百分之二十五,尤其在多发性或深层侵犯的病灶,预后更差。
当我们面对结膜色素病变时,就像我们遇到皮肤的痣一样,并不需要太过忧心,若颜色、大小都维持一定,绝大部分是良性组织,不必特别去治疗,但是,若颜色、大小有明显的改变时,最好能加以切除,并且送病理检验,以期能早日发现恶性肿瘤的纵迹。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