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溶血检查指标怎么才算正常

时间: 阅读:3419
新生儿溶血检查指标怎么才算正常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夏枯草

夏枯草

2025-09-18 15:19:54

新生儿的溶血通常是孩子的母亲应该是O型血,然后新生儿是A型血或B型血。在这种情况下,会有ABO溶血。可以给孩子抽血并测量新生儿溶血的三项。正常情况下,这三项都应该是负数。这三项是Coombs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和游离抗体测定。只要任何项目是阳性的,我们就可以确定新生儿有溶血,并且可以诊断为新生儿溶血。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冉冉云
    回复
    2024-05-12 11:11:40

  • 龙葵
    回复
    2024-05-12 11:11:40

      新生儿溶血症的症状

     1、黄疸

      一般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的表现,但是患有新生儿溶血症的患儿会过早地出现黄疸,而且发展很快,血中胆红素水平偏高。

     2、肝脾肿大

      新生儿溶血症较轻的情况下,肝脾无明显地增大,当出现重症溶血时,就会出现胎儿水肿并可有明显肝脾增大,这就是Rh溶血病的症状。

     3、贫血

      新生儿溶血症的`患儿均有轻重不等的贫血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心力衰竭,全身浮肿。

     4、发热

      新生儿溶血症的患儿常伴有发热的症状,这可能说明发生了较严重的胆红素脑病。

     5、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指嗜睡、喂养困难、双眼凝视、惊厥等,这是由于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损伤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是溶血病最严重的合并症,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死亡或有运动功能障碍、智能落后等后遗症。

     新生儿溶血症能治好吗

      新生儿溶血症是可以治好的,这与大多数新生儿溶血症并不严重有关,治疗起来也不难,因此比较容易治愈。但是也会出现个别比较严重的情况,这时候可能要采取换血,治疗费用较贵,但是也是可以治好的。为了及早控制新生儿溶血症,准备怀孕的父母和已经怀孕的准妈妈都要及时做好预防,先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了解,才能预防新生儿溶血症,只要预防好,它并不是一个多大的疾病。

     新生儿溶血症严重吗

      新生儿溶血症并不算很严重的疾病,母儿血型不合现象很普遍,新生儿溶血症却并不常见,一般不会出现很严重的症状,但是还是应该做好孕前检查,以及早预见溶血症的发生。新生儿溶血症一般会出现新生儿黄疸或不同程度的贫血,但是并不严重,如果发生严重状况的时候,新生儿就会出现呼吸困难、水肿、腹水甚至胸腔积液的症状,出生不久就会死亡,也就是死胎,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Rh溶血后果远重于ABO溶血。Rh血型不溶合的胎儿,出生时会出现全身水肿,皮肤苍白,常有胸、腹腔积液,甚至出现?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这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一种名为胆红素的物质进入了大脑所致,这是最严重的后果,会有智力低下,甚至胎死腹中。

     新生儿溶血症的概率

      新生儿溶血症概率并不是很大,我国最常见的是ABO血型系统不合,ABO溶血病患儿的母亲多为O型血,婴儿多为A型或者B型,这样可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但是也有Rh血型不合,母亲是Rh阴性,胎儿是Rh阳性,易患Rh溶血病的情况。Rh血型溶血比ABO血型系统不合少见,不合溶血一般在第二胎以后发生,一胎比一胎加重,母亲曾接受过Rh血型输血可在第一胎发病。一般说来Rh溶血者重,ABO溶血者较轻。我国以ABO系统不合引起溶血者较常见,其次为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

  • 祝由师
    回复
    2024-05-12 11:11:40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果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但较少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与溶血的缓急、程度和场所有关。
      一、急性溶血:
      起病急骤、可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腰酸背痛、气促、乏力、烦躁、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其分解产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所致。游离血红蛋白在血浆内浓度越过130mg%时,即由尿液排出,出现血红蛋白尿,尿色如浓红茶或酱油样,12小时后可出现黄疸,溶血产物损害肾小管细胞,引起坏死和血红蛋白沉积于肾小管,以及周围循环衰弱等因素,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贫血,缺氧、严重者可发生神志淡漠或昏迷,休克和心功能不全。
      二、慢性溶血:
      起病较缓慢。除乏力、苍白、气促、头晕等一般性贫血常见的症状、体征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脾、肝肿大多见,胆结石为较多见的并发症,可发生阻塞性黄疸。下肢踝部皮肤产生溃疡,不易愈合,常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患者。
    -------------------------------------------GOGO分割线----------------------------------------------
    中医!~
    中医认为溶血性贫血属"虚分'、"黄疸"范畴,一般无黄疸者按虚劳辨证,有黄疸者按黄疸辨证《灵枢·经脉篇》中说:"脾足大阴之脉,……是主脾所生病者,溏瘕泄,水闭,黄疸。"认为黄疸为脾病。《千金要方·病源·胎胆候》对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及症状描述甚详:'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熏热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胆也。"其"又有百日、半岁小儿,非关伤寒温病,而身徽黄者,亦是胃热,慎不可炙也'的描述与家族性溶血性贫血相似。而《千金翼方》之'身目俱黄,发热恶寒、少腹满急、小便难"记载与急性溶血表现相似。《金匾要略》中说:"病黄疸,……从湿得之。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认为黄疸的治疗应以祛湿利小便为法。
      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按“黄疸”、“积聚”辨证。

     鉴别诊断
      1、萎黄:姜黄是气血亏虚耗,失于荣养所致,表现为皮肤干黄无泽,伴头晕、心悸,与黄疸的根本区别在于白睛与小便均不黄。
      2、黄汗:黄汗临床表现为汗出色黄染衣,但无黄疸之白睛色黄。如《金匾要略·水气篇》指出:“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及“黄汗之病,两径自冷……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髓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小便不利。”
      辩证要点
      本病起病慢,常反复发作,症见乏力、黄疸、小便色深等,部分患者有急性发作史,症见畏寒发热、黄疸、腰背酸痛、小便色深等。本病以本虚标实为特征,正虚贯穿整个疾病始终。症见身目俱黄,小便色深、甚如酱油色,乏力气短,头晕心悸,唇甲色淡甚见恶寒发热,腰背酸痛,舌淡苔黄或黄燥,脉滑数者为湿热内蕴型;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乏力,心悸,气短,头晕,唇甲色淡,神疲懒言,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者为气血两虚型;湿热之邪未清者可见白睛轻度发黄,小便色深。以乏力,心悸气短,面色黧黑或萎黄,唇甲色淡,胁下积块,肢体疼痛或腹痛,固定不移,白睛色黄,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为主症者为正虚瘀阻型;以面色苍白,头晕乏力,食少便溏,夜尿频多,形寒肢冷,腰背酸痛,甚则口唇爪甲青紫,麻木甚至刺痛,身目俱黄,小便色深,遇寒加重,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为主症者为肾虚寒凝型。

  • 紫苏
    回复
    2024-05-12 10:10:30

    大部分出生不久的新生儿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又叫生理性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早产儿的黄疸持续会较久。黄疸的颜色不能太深(黄疸的深浅可以请教医师,或由验血决定),胆色素的数值平均十一到十二毫克左右。

妈妈在照顾早产儿时需要注意什么

卡介苗应该怎么注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