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护士要着装整齐,洗手消毒,戴帽和口罩并且戴无菌手套,然后准备手术需要的仪器,将宝宝体位摆放合适,判断插管的深度,根据宝宝个人体质选择是经口腔插管法还是经鼻腔插管法,检查完毕后,会有专业医生记录插管的过程和插管的深度,再观察新生儿插管后的呼吸情况,检查宝宝是否有不适。
关于新生儿心肺复苏的说法错误的是胸外心脏按压双手叠放与患者胸骨上端三分之一处。
新生儿心肺复苏流程:
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流程可以分为A、B、C、D,4个步骤。首先,是A,A是孩子气道的代写,第一步要畅通孩子的呼吸道。比如如果孩子呼吸道中有羊水或者其他的杂物,要及时的将其清除,防止孩子出现窒息。B代表给孩子进行人工的呼吸,可以嘴对嘴的呼吸,也可以用复苏气囊,将孩子的口鼻包裹好,进行复苏气囊的按压。
C指循环的刺激,可以给孩子进行心胸的按压,主要按孩子的心脏部位,促进孩子心脏的搏动。D是最后一步,代表药物。如果经过ABC,孩子的心跳还没有恢复,可以给孩子及时的应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属于正性肌力的药物,可以刺激孩子心脏的复转以及呼吸的好转。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病因原因:
院内和院外的原因不同。院外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为外伤、溺水、中毒和自杀等意外伤害,并且院外心跳骤停的复苏效果差,存活率特别低,故强调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院内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为呼吸衰竭和休克。
任何原因引起肺部通气氧合障碍均可导致呼吸衰竭,如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神经肌肉病变、气道阻塞、肺实质病变、代谢紊乱、药物中毒和心律失常等。感染、失血、心功能不全及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均可因毛细血管灌注不足而致组织细胞缺氧、代谢异常和脏器功能损害,最终心跳呼吸停止。
临床一些操作对病情不稳定的患儿可触发心跳呼吸骤停,如镇静、吸痰、鼻饲、各种穿刺、气管插管、放置各种导管等。无论呼吸衰竭还是休克均可由相对稳定的代偿状态迅速恶化为失代偿状态,致使心跳呼吸骤停。
因此,充分认识呼吸窘迫及休克的早期症状和体征,识别通气、氧合、灌注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等威胁生命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方法干预,是发现和尽早处理小儿即将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关键。
新生儿气管插管技术是儿科和麻醉科医师,尤其是新生儿科医师必备的一项技能。随着基层医院新生儿科的不断增多,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如由于经验欠缺或正规培训没跟上,在插管过程中出现插管失败、呼吸道损伤和后期并发症等问题。因此,强调熟练掌握这项技术很有必要。
对于管径的选择及插管的深度,临床医生早已谙熟于心,但是还有些细节问题值得注意。
1.插管时垫高患儿肩部,不要垫高患儿颈部,使其头部呈轻度后仰位,过度的后伸往往适得其反,使得声门难以暴露。
2.喉镜上抬过程中要将叶片整体向镜柄方向移动,不要单纯上翘叶片前端,这样易造成患儿喉部损伤。
3.对于声门紧闭的患儿,不要用插管前端硬性刺激喉口,易导致喉头水肿。应由助手对患儿进行适当的刺激,如弹足底、抚背等,待声门打开后再行插管。
4.判断气管插管深度是否恰当,医生往往通过听诊双肺送气音来判断。临床上往往为图方便选择听诊前胸壁,其实听诊双侧腋下区更为准确,当然辅以胸片判断更有说服力。
5.对于痰液较多或出血严重的患儿,常常难以辨别喉口的位置,而病情危急往往又不允许进行彻底的吸痰或吸血处理。此时可以仔细观察,喉口所在位置会有气泡冒出,对准气泡中央位置插入导管,成功率极高。
6.很多医生觉得气管插管固定方向无所谓,只要固定牢固即可,其实不然。插管的前端一般为斜口断面,固定方向应与斜口方向一致,这样固定时插管斜断面才不会贴到气管壁上,而且送气均匀,不仅可以在较低吸氧浓度及峰压下保证患儿生命体征稳定,还可以大大降低气胸发生率。
7.对于需要长途转运并辅助通气的危重患儿,如果救护车没有车载呼吸机系统而需要气囊加压供氧,气管插管的口径要选择较正常计算值略细的插管。因为如果插管与喉口过紧结合,转运过程中汽车颠簸,极易造成患儿受力不均而发生气胸。
8.对于体重较小的早产儿或足月小样儿,在进行辅助通气时,可将气管插管外露部分适当减短,减少死腔通气,疗效会更好。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