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主要会引起体内贫血的状况,从而会出现面部会发白、比较容易哭闹情绪不稳定、食欲减退等症状。建议口服补充铁剂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情况较严重时需要结合口服维生素c的药物来帮助身体促进铁的吸收。如果是喝奶粉的话尽量选择强化铁类的奶粉,母乳喂养的话妈妈可以吃一些含铁量高的食物,例如猪肝、红枣等食物,宝宝也可以通过乳汁吸收其中的铁元素。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贫血。典型病例贫血是属于小细胞低色素型(即血常规检查中的MCV,MCH,MCHC低于正常值)。
本病是贫血中常见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在生育年龄妇女(特别是孕妇)和婴幼儿这种贫血的发病率很高。本病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治愈率为80%。 主要的原因:更年期前的妇女主要由于月经过多,成年男性主要由于消化道溃疡出血,青少年主要为食入铁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孕妇发生该病的原因主要由于食入铁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中老年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警惕消化道肿瘤。在钩虫病流行地区,由于钩虫导致消化道慢性出血,故也会导致缺铁贫,而且贫血程度也比较重。
【病因】 肝、脾、骨髓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含铁量约1000mg左右,可供人体制造1/3 血容量的血红蛋白之用,而且血红蛋白分解释放的铁也几乎全部为人体所重复利用。短时性食物铁的缺乏或缺铁增多,一般都很少缺铁。下列各种因素就容易产生缺铁性贫血。
1、需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 儿童在生长期和婴儿哺乳期需铁量增加,尤其是早产儿、孪生儿或母亲原有贫血者。婴儿原来铁贮量已不足,如果仅以含铁较少的人乳喂养,出牙后又不及时补给蛋类、青菜类、肉类和动物肝等含铁较多的副食品,即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妊娠和哺乳期中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胃肠功能紊乱,胃酸缺乏,影响铁吸睡,尤其是在多次妊娠后,很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青少年因生长迅速,需铁量增加,尤以青年妇女,由于月经失血,若长期所食食物含铁不足,也可发生缺铁。
2、贮存铁消耗过多 由于体内总铁量的2/3存在于红细胞内,因此反复、多量失血可显著消耗体内铁贮量。钩虫病引起慢性少量肠道出血、上消化道溃疡反复多次出血、多年肛肠或痔疮出血或妇女月经量过多等长期的损失,最终导致体内铁贮量不足,以致发生缺铁性贫血。此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人造机械心瓣膜引起的机械性溶血,以及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均可因长期尿内失铁而致贫血。
3、游离铁丧失过多,激离铁可随胃肠道上皮细胞衰老和不断脱落而丧失。在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以及脂肪泻时,上皮细胞更新率加愉,所以游离铁丧失也增多。 缺铁不仅引起血红素合成减少,而且由于红细胞内含铁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等)活性降低,影响电子传递系统,可相起脂质、蛋白质及糖代谢异常,导致红细胞异常,易于在脾内破坏而缩短其生命期。
【分型】 隐性缺铁期 缺铁性贫血时,体内缺铁变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在缺铁初仅有贮存铁减少,即在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贮存备用的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减少,血清铁不降低,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也维持在政党范围,细胞内含铁酶类亦不减少。当贮存铁耗尽,血清铁降低时,可仍无贫血表现,本阶段称缺铁潜伏期。
1、 缺铁性贫血早期 当贮存欠、血清铁开始下降,铁饱和度降至15%以下,骨髓红细胞可利用减少,红细胞生成受到限制,则呈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临床上开始表现轻度贫血症状。
2、 重度缺铁性贫血 当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铁完全缺乏,各种细胞含铁酶亦渐缺乏,血清铁亦下降或显著降低,铁饱和度降低至10%左顺,骨髓中红细胞系统呈代偿性增生,此时临床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的中、重度缺铁性贫血。贫血症状显著。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的轻重主要决定于贫血程度及其发生速度。急性失血由病迅速,即使贫血程度不重,也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慢性贫血由于发病缓慢,人体通过调节能逐步适应而不出现症状。
1、 症状 面色萎黄或苍白,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嗳气,腹胀腹泻,吞咽困难。头晕耳鸣,甚则晕厥,稍活动即感气急,心悸不适。在伴有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可促发心绞痛。妇女可有月经不调、闭经等。
2、 体征 久病者可有指甲皱缩、不光滑、反甲,皮肤干枯,毛发干燥脱落。心动过速,心脏强烈搏动,心尖部或肺动瓣区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出现严重贫血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也可发生浮肿。还可有舌炎、口角破裂。
3、 常见并发症 严重持久的贫血可导致贫血性心脏病,甚至心衰。
【诊断标准】 1、 血象 轻度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重度贫血为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28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0%。血片中红细胞大小不一,小者多见,形态不规则,出现少数椭圆形、靶形和不规则形红细胞,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甚至变成狭窄环状,网织红细胞多数正常,急性失血时可暂时升高。
2、 骨髓象 骨髓显示细胞增生活跃,主要为幼红细胞增多,幼红细胞体积较小、胞浆发育不平衡。
3、 血清铁 血清铁明显降低。
4、 红细胞原卟啉 因缺铁而血红素合成减少,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游离原卟啉500μg /L(正常200~400μg /L)。
5、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红蛋白(Hb)男性 小于120g/L,女性小于110g/L;MCV小于80fl,MCH小于26pg,MCHC小于0.31。
6、 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及临床表现。
7、 血清铁小于10.7μmol/L(60μg/dl),总铁结合力大于64.44 μgmol/L(360g/dl)。
8、 运铁蛋白饱和度小于15%。
9、 骨髓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铁小于15%。
10、胞游离原卟啉(FEB)大于0.9μmol/L(50g/dl)。
11、血清铁蛋白(SF)小于14μg/L。
12、铁剂治疗有效。
13、慢性感染性贫血。
14、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15、维生素B6反应性贫血。
16、地中海贫血。
/rose crag+回答时间 2008-04-09 09:06
其他答案缺铁时会出现头晕、肢体乏力、 疲惫不堪、面色苍白、不想吃东西
心悸气急、眼花耳鸣等不适症状,缺铁一般都伴有贫血
肆玥肆号回答时间 2008-04-09 09:01
铁是一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缺铁的人会出现全身乏力、腹泻、易脱发、易患溃疡性疾病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缺铁性贫血。老年人是缺铁的主要人群,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和代谢功能都会减退,这会影响其身体对铁的吸收和利用。
ペ冬 晴 儿ペ回答时间 2008-04-09 09:03
婴幼儿经常会患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厌食、乏力、疲倦、发育迟缓,重症者甚至会有浮肿及心脏扩大等症状。除以上所讲,另外还有一些特殊表现:
巩膜发蓝:因为铁是合成胶原的一个重要辅助因子,所以当体内缺铁后,就十分容易阻断胶原合成,而使胶原纤维构成的巩膜变成十分薄弱,当巩膜处于十分薄弱的状态下,其下部的色素膜就会显出蓝色。
呼吸暂停:少数患儿在哭闹时哭声突然减弱的状态下随即呼吸渐止,面部逐渐有青紫现象,约10~25秒左右意识丧失,且角弓反张并伴有尿失禁、抽搐等症状。约1~3分钟后恢复正常,渐有呼吸,青紫渐渐消失,意识也慢慢恢复,肌肉逐渐松弛。
智力低下:机体缺铁会使对于脑组织代谢十分重要的多种含酶活性降低。铁会影响大脑左半球的感知运动,其电生理活动会影响婴幼儿智力及语言。婴幼儿缺铁会引起烦躁、不安及破坏行为。
少微笑:肌体内血红蛋白中的铁可输送氧气并输出二氧化碳。婴幼儿体内缺铁会导致组织细胞内缺氧而使活动能力下降,出现不爱笑、疲倦、食欲减退等症状。
—般人只知道缺铁会引起贫血,随着医学研究的深人发展,发现缺铁还可有其他许多鲜为人知的症状。这些症状可发生在贫血之前,常常被忽视或误诊。
婴幼儿屏气发作 有些婴幼儿在受委屈或某种目的达不到时会大声哭叫,继之出现屏气、呼吸暂停、两眼上翻、面部及口唇发紫,约数分钟后停止屏气,发出哭声,面色转红润,四肢变柔软。这种屏气发作多见于I~3岁的幼儿。近年来研究发现,这种屏气发作的患儿血清铁、运铁蛋白饱和度与铁蛋白都低于正常儿童,给患儿补充铁剂后,发作即减少或停止发作。而停止发作的患儿,上述化验值都已恢复正常,因此认为屏气发作与缺铁有关。
小儿交叉擦腿综合征 有些小儿,尤其是女孩子更为多见,常会发作性出现双下肢伸直交叉,或使劲夹紧两腿摩擦,两眼发红,上肢屈曲握拳,同时伴外阴充血,分泌物增多,男孩子阴茎勃起,过去认为是“小儿手淫”,后来又认为是孩子受寄生虫骚扰。近年来,临床医生详细检查发现,大约有70%的患儿血中铁蛋白降低,认为此症系由体内贮存铁不足,引起儿茶酚胺代谢紊乱的结果。
危害
1、贫血:影响劳动力。
2.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儿童铁缺乏时常有体格发育迟缓,健康水平降低。
3.影响运动能力发展:铁缺乏症患儿肌肉软弱、运动能力下降、易疲劳;原认为系由于缺铁致血红蛋白下降、贫血所致,研究发现影响运动功能的是铁缺乏。
4、缺铁影响免疫功能,铁缺乏症患儿感染易感性增加,主要表现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
5、影响其他微量元素功能:碘缺乏与铁缺乏同时存在时,甲状腺肿患儿补碘疗效欠佳,考虑与血红素依赖酶一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下降有关[12];铁缺乏症患儿补充铁剂能增加血中已减少的维生素A含量。
6、铁缺乏增加了慢性铅中毒的危险性。
7、 影响智能发展:铁缺乏对智能的妨碍和潜在的远期智能危害非常显着,且常常是不可逆转的终生性损害。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IDA的儿童智商较正常儿童平均低9个百分点,我国发现贫血儿童的运动和智能发展指数较正常儿童低得多,因此对学习以及成年后就业都有着重大和深远的影响。缺铁影响婴幼儿神经髓鞘的形成、神经递质的合成、影响神经细胞的能量产生、影响脑红蛋白的数量降低氧储备。
8、脑卒中:既往健康儿童发生脑卒中者患IDA的概率比正常儿童高10倍,一半以上的脑卒中患儿患有IDA而无其他基础疾病,提示IDA是其他方面均健康的儿童发生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铁的缺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全球大约有 37 亿人缺铁,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
小儿患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多种多样的:一种是孩子生长发育太快,血容量的增加也快,需要制造更多的红细胞,对铁的需要量也相对比成人多 , 因此供应不足就容易缺铁,另一种是孩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摄入铁的量不够也是小儿患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这又可分为多种情况:
1. 婴儿期喂养不当。对婴儿而言,人奶、牛奶的含铁量都很少,如果单纯吃奶或奶加米羹 而没有在 3~4 个月开始如果汁、蛋黄、碎菜,5~6 个月开始吃稀饭、面条,9~10 个月加肉末、 猪肝酱等,就很容易缺铁。小孩越胖,就越容易缺铁。
2 、幼儿偏食或食物搭配不当。因牛奶和鸡蛋的含铁量或吸收量并不高,如果孩子单吃牛奶和鸡蛋, 而不兼吃蔬菜、猪肝、瘦肉等,也会引起缺铁。还有在饮食方面如果孩子很少吃肉或偏爱吃肥肉,喜欢吃零食而正餐吃得很少的孩子,也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3 、经常饮茶、喝咖啡、大量喝可乐、吃巧克力的孩子会妨碍铁在胃肠道的吸收,也容易缺铁而引起贫血。
4 、患有隐性失血的疾病。比如孩子经常出现流鼻血、疼疮出血或有溃殇病、肠息肉、钩虫病等容易引起隐性失血的疾病,都易引起铁流失过多而产生贫血。
另外还有孩子经常腹泻或患有其它胃肠道疾病,必然会影响铁的摄入,也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平时要注意患儿饮食,做到合理搭配,讲求营养。婴儿期要根据生长的阶段及时地添加各种辅助食品,儿童要纠正偏食,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要多吃含铁量高的食物,如黑木耳、瘦 肉、肝脏及绿叶蔬菜、水果也可以帮助铁的吸收。早产儿由于体内存储铁的量比足月儿少,出 生后长得快些,更容易缺铁,更要注意早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防止缺铁而引起贫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贫血是 " 穷病 " 。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孩子怎么还会得贫血呢 ? 但事实上,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儿科门诊中,贫血患儿的比例仍然很高。据上海市普陀区长征中心幼儿园的一次调查显示,园中 139 名体弱儿童中,贫血幼儿占了 36 人," 流行机率 "仅次于反复呼吸道感染 (48 人 ) 。让我们来看看专家对 " 贫血 " 新状况的全面分析吧 !
人们都说现在的孩子有福气,想吃什么,既有地方买,家长又有钱买。独生子女在家里,就像一个 " 小太阳 ",全家人围着他团团转:上班忙的家长顾不得做饭也没关系,各式各样的方便食品应有尽有;出门不远就有洋快餐,那里的用餐氛围和食物口感都能讨孩子们的喜欢; 至于奶油蛋糕什么的,孩子想吃就吃,何必等到过生日;各种零食不仅种类多,而且家里保证及时供应,任由孩子自取进食然而,不少平时大饱口福的孩子,却在医院查出了贫血。这让家长感到困惑:" 吃 " 、 " 喝 " 都上档次,怎么孩子还会得 " 穷病 "? 贫血常见,病因有变" 富贵贫血 "喝着牛奶,吃着奶油蛋糕, 嚷着酸奶、奶昔,消灭着冰淇淋成天和 " 奶 " 打交道的 " 奶娃娃 " 为什么也查出缺铁性贫血呢?虽然牛奶和奶制品是优质蛋白质和钙的良好来源,可是牛奶含铁甚微,每 100 毫升牛奶仅含铁 0.1-0.5 毫克。幼儿每日需铁 12 毫克,即使孩子胃中灌满了各式各样的奶制品,还是远远不够身体对铁的需要量。更何况 , 随着奶制品一同入肚的糖分 , 使孩子没怎么正经吃饭就饱了。这种偏食引起的贫血,人们又称 " 富贵贫血 " 。
预防方法: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 , 孩子的食谱要更广一些。特别是要让孩子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菠菜、豆制品、黑木耳、动物的心、肝等
"巨幼贫 "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 " 蛋宝宝 " 。鸡蛋是宝宝的最爱 , 一天至少也要吃三四个 , 连打饱喝都带着 " 蛋味 " 。" 蛋宝宝 " 见着绿叶菜,要么不吃,要么含在嘴里不往下咽,咂咂味儿就吐了。家长纳闷儿 , 如此 " 高蛋白 " 的吃着,怎么小脸儿就是红润不起来,去医院一查,还真查出贫血来了,叫 " 巨幼贫 "。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 简称巨幼贫 ), 并非缺乏造血的原料——铁。宝宝发生这种贫血, 是因为新鲜蔬菜和水果吃得少,缺少叶酸所导致的。孩子缺少叶酸,骨髓内的红细胞就不能发育成熟,这样就会导致释放到血液中的红细胞胞体大而幼稚。这种红细胞未老先衰,寿命短,孩子就发生 " 巨幼贫 " 了。可见," 高蛋白 # 营养好 ", 营养好是指杂食营养摄入均衡,适量。
预防方法:
让孩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豆类、绿叶蔬菜、全麦面包、粗粮、柳橙等。
" 小胃病 " 贫血
孩子他爸是个 " 老胃病 ", 孩子才 6 岁,也查出胃病来了。医生说,孩子贫血主要是因为有胃病,吸收得不好。至于 " 胃病 ",那是被 " 传染 "上的。宝宝也会得 " 胃溃荡 "?" 胃溃荡 " 也能传染 ? 听着新鲜,但却是事实。有一种细菌,经口进入人体后,定居在胃幽门附近 ( 胃与十二指肠连结处叫幽门 ) 。这种细菌的外形呈螺旋形,因此,这种细菌被称为 " 幽门螺杆菌 "( 英文缩写是 hp),它可以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荡。大人有胃病,而且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病,就可以通过 " 亲密接触 " 传染给宝宝,使 宝宝小小年纪也染上胃病。例如,大人嚼食喂孩子;一家人吃饭 , 你一筷子他一勺 , 往宝宝碗里添菜;一瓶饮料 , 大人对嘴喝完 , 孩子接着喝。如此种种,幽门螺杆菌就可以借着唾液,找到新的主人。另外 , 这种细菌还可以通过粪便传播。带有幽门螺杆菌的粪便,污染了土壤、蔬菜 , 宝宝玩土后不用肥皂洗手就拿东西吃,喝生水,生吃没洗干净的蔬菜,也可能 " 病 从口入 " 。
预防方法 :
讲究饮食卫生 , 家长实行 " 分餐制 " 可以减少 " 胃病 " 的发生; 没有 " 胃病 ", 吸收得好,就可以减少贫血的发生。
" 钩虫贫血 "
我们家特别注意饮食卫生 , 可是给宝宝化验大便 , 居然查出了钩虫卵。医生说 :" 宝宝贫血是因为感染了钩虫,感染的时间呢,想必和你们全家那次郊游有关。 "要说 " 钩虫病 ", 比起细虫病、烧虫病 , 要少得多。特别是北方城市里的孩子 , 感染钩虫的机会并不多。但是,随着近年来气候的变化和城市人往农村流动的增加 , 一家人常到郊区踏青、尝鲜儿 ,情况就有所变化了。
人是怎样感染钩虫的呢 ?
钩虫卵随粪便进入土壤→在土壤中孵化出幼虫
人的皮肤接触藏有幼虫的土壤→幼虫钻入皮肤进到血液中
幼虫定居在肠道内 , 吸血为生 , 发育为成虫
哪怕只是一条成虫 , 它边吸血,边排出抗凝血物质,也会使它吸附过的地方不断往外滴血。成虫还经常更换吸附的部位,以致 " 小主人 " 的肠蒙古膜 " 千疮百孔 ", 出现严重贫血。
预防方法:
踏青,仍然去踏 , 只不过您要叮嘱孩子 , 别光着脚在泥地上走 , 别玩土。去 " 农家乐 " 尝鲜 , 野菜一定要熟吃。
小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症状
小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症状,孩子都是家长们捧在手心儿里的宝贝,当孩子出现一些疾病时家长会异常紧张。如果不慎出现了缺铁性贫血,会给孩子的身体造成相当大的伤害,下面就跟我来了解一下小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症状。
小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症状11、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较为明显,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另外可由于贫血,导致髓外造血,肝脾淋巴结可以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贫血越重,肝脾肿大越明显。
2、在消化道方面:食欲减退,可有异食癖,可有呕吐,腹泻,口腔炎等表现、
3、神经系统方面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低于同龄儿。
4、心血管系统方面:可出现心率加快,严重者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5、免疫系统:由于缺铁导致造血功能受影响,常导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合并感染。
6、如果小孩有缺铁性的贫血,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病。常见是在六个月到两岁之间的孩子。缺铁性贫血都属于缓慢发生的,主要的症状就是皮肤黏膜会逐渐变得苍白。
7、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宝宝有缺铁性贫血,会发现他的嘴巴。口腔粘膜甚至是甲床会有苍白现象发生。而且宝宝还会容易疲劳,不愿意活动。
8、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会说自己头晕,耳鸣,眼前发黑等,在出现情况时,家长就需要注意,及时的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然后根据医生的建议来用药治疗。
9、如果贫血时间比较长,就会出现髓外造血的现象,而且医生也会发现肝脾有肿大现象。除了这些宝宝,还会出现食欲减退,口腔炎,精神萎靡,烦躁不安,记忆力不集中等症状。
缺铁性贫血对孩子健康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应该及时进行治疗,要定期到医院通过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来进行判断。如果出现了缺铁性贫血,可以选择口服补血补铁药剂来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可以选择数学治疗来改善病情,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比较多,最好应该在发病的早期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预防严重的并发症。
小儿缺铁性贫血有哪些症状21、一般表现
出现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及黏膜苍白,最为明显的是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
2、造血器官的表现
常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轻度肿大。年龄越小,贫血越严重,病程越久,此症状越明显,但很少出现超过中度的肿大。
3、神经精神变化
轻者出现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慢。婴幼儿可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学龄儿童在课堂上表现行为异常如乱闹、不停的小动作等。
4、对代谢的影响
出现代谢障碍,细胞色素酶系统缺乏,过氧化氢酶等酶的活力降低,以及影响DNA的合成。食欲不振、体重增长减慢,胃酸分泌减低,小肠黏膜功能紊乱,舌头萎缩。小儿较少见异嗜症。
5、心脏功能变化
血红蛋白降低至70g/L以下,可出现心脏扩大和杂音,此为贫血的一般表现。血红蛋白下降至50g/L以下,合并呼吸道感染后,可诱发心力衰竭。
6、易发生感染。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1、初生时机体铁的含量
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
影响因素:①血容量与体重成正比。因此小儿体内的.铁量与其体重成正比。所以出生体重越低,体内铁的总量越少,发生贫血的可能性越大;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都可存在这类因素。②胎儿与母体,或于双胎中的另一胎儿进行输血。③分娩中胎盘血管破裂和脐带结扎是否延迟。
另外,母亲妊娠期间有缺铁性贫血,与婴儿贫血并无肯定的关系。
2、饮食缺铁
人乳的含铁量、铁的吸收率较高,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若有足量的母乳喂养,可以维持血红蛋白和储存铁在正常范围内。在不能用母乳喂养时,应喂强化铁的配方奶,并及时添加辅食。
3、生长速度与贫血的关系
小儿生长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一般婴儿会动用储存的铁维持,无需在食物中加铁。但在体重增长1倍以前,出现明显的缺铁性贫血,一般不是由于饮食中缺铁所致。早产儿需要量远超过正常婴儿,需要在食物中额外加铁。
4、长期少量失血
急性失血不超过全血总量的1/3,可不额外补充铁剂,不致发生贫血。但长期慢性失血时,铁的消耗量超过正常的1倍以上,即可造成贫血。1岁以内婴儿,储存的铁皆用于补充生长所致的血容量扩充,小量的慢性失血可以导致贫血。另外,小儿每日饮超过1L用未经煮沸的鲜牛乳,可出现慢性肠道失血,因此每日饮用的鲜牛乳最好不超过750ml,或应用蒸发奶。此外,胃肠道畸形、息肉、溃疡病、钩虫病、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少女月经量过多等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5、其他原因
急性和慢性感染时,患儿食欲减退,胃肠道吸收不好。长期呕吐和腹泻、肠炎、脂肪痢等,影响营养的吸收。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