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如何鉴定新生儿脑损伤

时间: 阅读:11399
如何鉴定新生儿脑损伤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食养人

食养人

2025-08-13 17:38:16

如果怀疑孩子出生后有新生儿脑损伤情况,建议可以配合医生给孩子做一下头部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一下颅内是否有损伤等情况。具体检查确诊后,好及时针对具体情况,对症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引起其他并发症,影响孩子生长发育。有的孩子在分娩过程中,由于挤压等因素,容易出现颅内受损。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祝由师
    回复
    2024-05-14 09:09:44

    1 胆红素是怎样进入大脑的

    正常来说我们的大脑有一道屏障,它的作用在于限制某些物质进入神经系统,避免对神经系统造成的伤害。

    胆红素进入大脑主要是游离的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后进入大脑。

    2 胆红素入脑的判断方式新生儿入脑症状判断

    目前胆红素入脑判断方式是在重度黄疸的挤出上出现精神状态、、反应、肌张力等方面的异常。

    甚至具有典型的核黄疸四联症表现:运动及其控制、肌张力异常,伴或不伴听力丧失的听觉通路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如向上凝视障碍)、乳牙釉质发育不良。

    从检查判断

    目前,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如果高于342mmol/L(20mg/d1)时,则有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但,胆红素脑病与血清游离胆红素浓度和其它多种因素有关,所以血清胆红素浓度只能作为预测脑红素脑病危险性的指标之一。


    核磁共振检查

    黄疸有没有入脑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再根据婴幼儿自身的症状,基本确诊是否有胆红素入脑的情况。


    3 胆红素一定会入脑吗

    胆红素不一定会入脑

    即使少量的胆红素入脑也不会有任何危害,血液中少量的游离胆红素是被允许进入的。

    如果大量的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沉积在于基底神经核、丘脑、丘脑下核、顶核、脑室核、尾状核、以及小脑、延脑、大脑皮质及脊髓等部位,就会抑制脑组织对痒的利用,从而导致脑损伤。

    4 黄疸430入脑的几率大吗

    如果新生儿胆红素超过430Vmol/L,这属于中度黄疸,这种情况下,胆红素入脑的几率是非常大的,因为临床上判断,当足月新生儿胆红素大于342Vmol/L,而早产儿大于256.5Vmol/L时,就有可能使胆红素进入脑部。

  • 半夏
    回复
    2024-05-14 09:09:44

      1、孩子经常大哭大闹,并且哭声消沉,并且比其他孩子活泼和好动。有时也会常常低声的哀哭、容易遭受惊吓或在很多情况表现的非常的不活跃不爱动。还有动作不协调、肢体不灵活、运动的时候总是很僵硬等这些就是是孩子的脑瘫的表达症状之一。
      2、刚刚出生的婴儿患有脑瘫主要表现是吃母乳艰难,例如:吸允无力、吞咽艰难纤弱、口腔合拢的时刻很困难。
      3、患有脑瘫的孩子两腿不可以伸直。两腿交错又如同剪子的类型。这些主要受到劳累肢体典型是神经器官元性风瘫。同时,智力发育缓慢、焦躁不安、也会委顿、抽搐搦和反应响不灵敏。
      4、脑瘫的患者由于前脑的毁损而导致出血肢体障碍,还有辨物能力很差,语言交流有阻碍。并且会无缘无故的哭闹,除此之外还有睡眠不安,焦虑等症状。
      5、孩子的身体无力,主要是肌拉力发育低而导致的,一般4个月的时间就可以确诊病情了。孩子头的大小也是比普通小孩要大很多的。

  • 木槿
    回复
    2024-05-14 09:09:44

    发育中的脑受到损伤后,必然出现相应的症状,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与脑损伤程度有关,脑损伤轻,症状出现晚且症状轻;脑损伤重则出现早、症状重,而且多个症状常复合存在,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发生脑瘫的可能性越大。
    1、新生儿期身体过硬或过软,自发运动减少,不能吸吮或哺乳无力,痉挛发作,易惊吓,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
    2、小儿出生1—3个月期间俯卧位不能抬头,抱起时头不能竖直,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手握拳拇指内收,斜视,眼球不能追视。
    3、小儿出生4—5个月期不能伸手抓物或左、右有差别,不会翻身或只向一侧翻,紧张时上肢屈曲内收手握拳,下肢交叉伸展或头后背、角弓反张,抓物时上肢硬直或后伸,两手不能到中线接触。
    4、小儿出生6个月以后手、口、眼不协调,不能把看到的东西抓到手,送到嘴,扶站时双下肢不能支撑或尖足交叉,七个月以后还不能坐。

  • 紫苏
    回复
    2024-05-14 08:08:34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大脑如果有了毛病,轻者智力发育受到影响。重者没有办法生存,所以人的大脑发育是否正常,历来受到极大的关注。新生宝宝本身不具备言语和行为的能力,其大脑发育是否正常就不容易判断了。

      研究显示,有一些间接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宝宝大脑发育的情况。

      新生儿从一生下来,就具备了一些本能的神经反射,这些反射只在一定的时间内存在,如果出生后这些反射不出现,或者到了该消失的时候不消失,都表明宝宝的大脑发育可能存在问题。这类反射主要有以下几种,年轻的妈妈们,不妨用这些方法观察一下自己的新生宝宝。

       口反射 让宝宝仰卧,你用双手的中指与无名指固定宝宝腕部,然后用拇指按压宝宝手掌掌心,这时宝宝立刻出现张口的反应。此反射生后即出现,持续4-6周,2个月开始消失,如3个月以上不消失,提示有脑损伤。

      觅食反射可用手指或乳头触碰宝宝口角及上下唇,这时宝宝会出现张口并转向刺激侧,并上下左右地寻找乳头的动作,表现出想吃东西的样子,同时头部也表现出屈曲伸展向侧方转动的动作。正常情况下,这种反射在宝宝出生后即出现,1个月左右消失,饱食后不易引出,饥饿时呈亢进状态。

      吸吮反射用乳头或其他物品触及宝宝的唇部,或将乳头放入宝宝的口中,即可引起宝宝出现口、唇、舌协调运动的`吸吮动作,甚至宝宝的小手还会不由自主地去抓握乳头。此反射在宝宝出生后即出现,2~4个月左右被主动进食取代而消失。饱食后不易引出,饥饿时呈亢进状态。此反射减弱或消失,多为早产儿、生后窒息、外伤等脑干机能损伤。

      手抓握反射可让宝宝仰卧,上肢呈半屈曲状态,用拇指从宝宝的小指侧放入宝宝的手掌中并压迫掌心,这时宝宝手指立刻弯曲,握住你的手指,如果这时你上提手指,宝宝可短暂地被拉起来。这种反射在出生后很明显,2个月后逐渐减弱。3-4个月后被有意识的抓握动作所取代而消失。如5-6个月后还存在,多为脑损伤。

      拥抱反射让宝宝仰卧在床上,托稳他的头颈,然后突然放低宝宝的头,使头向颈后屈曲10-15度;或在宝宝头部附近用手拍击其床垫发出声音;或用手指轻弹宝宝足底;或用双手拉宝宝的两手上提,然后突然松开,宝宝都会出现这样的反射:双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双手呈扇形张开,接着上肢屈曲内收到胸前呈拥抱状,宝宝有惊吓的表情或哭闹不安。此反射出现时期为0-3个月,3-4个月时消失。如果此反射减弱或阴性,说明脑干机能低下;如果左右不对称或一侧没有出现,提示臂丛神经损伤或锁骨骨折。如果6个月以上此反射不消失,为脑瘫及脑损伤性疾病的佐证,足跖反射 让宝宝仰卧,下肢轻度屈曲,全身放松,你用钝尖的物体(如棉签)由宝宝的脚跟部向前划足掌外侧,当划到小趾根部时转向内侧,可引起宝宝的脚拇趾背屈,其余4趾弯屈,并呈扇形展开。此反射出现时期为0~1岁,在出生后6-12个月时消失。如宝宝有明显高危因素,1岁以后仍有足拇指背屈而其余四趾呈扇形张开的表现,则为病理性反射。是诊断脑瘫的依据。

      动步行反射你扶住宝宝腋下。使其站立在床上,身体略向前倾,宝宝就会出现自然迈步的动作。此反射在宝宝出生后出现,1-2个月后消失。

      当你为宝宝做这些检查时,如果宝宝在相应的时期内出现这些反射。那么基本上可以放心了,这表明宝宝的大脑发育基本正常。否则应及时就医,查找原因。早期干预。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治愈率

新生儿小眼症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