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是常见的,特别是中国人喂养孩子的不良习惯。儿童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来检查,也可以通过碳13尿素呼气实验检查,比较好操作,容易被宝宝接受。就是让孩子空腹服用一定量的碳13尿素,来检测呼出的气体里面碳的含量。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
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方法,在临床上一般主要有两种检测方法:第一,是侵入性的检查方法。主要是通过胃镜的检查,采取胃黏膜活检进行检测,主要包括快速的尿素酶实验、组织学检查和幽门螺旋杆菌的培养。第二,主要是用非侵入性的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碳十三和碳十四。呼气实验方法,通过尿素呼气实验来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目前来说,快速尿素酶实验是侵入性检查方法的首选方法,操作起来费用比较低,操作方法简单。组织学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与快速尿试验酶检测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准确率。
目前检查幽门螺旋杆菌多是用的碳14呼气试验,过去还用过胃液镜检,以及碳13吹气试验。后来因为胃液镜检检出率低,碳13有一定的发射线,已经逐渐淘汰和少用。碳14吹气试验,通过检出呼出气体中碳14的量,来判断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果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吞服的含有碳14的尿素,在胃肠道内不分解,则呼出气体中检测不到。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则其产生的尿素酶,可以分解尿素生成二氧化碳,被人体吸收后,通过呼吸道呼出,可以被检测到。
一种方案是直接检查幽门螺杆菌的浓度。另外一种方案是检查幽门螺杆菌抗体。相对来说,检查幽门螺杆菌抗体的方案,仅可以反映出其是否感染过这种细菌,但不能有效反映出这个菌的浓度,以及现在的感染状态。另外一种检查方案就是可以通过胃镜直接在镜下化学染色来判断其感染的程度,并且可以局部取样来判断其药理性。
检测幽门螺杆菌:
1、非侵入性的方法:以免疫学法清中的HP抗体。已有多种方法检测,但公认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为优,优点是特异高,可接近100%,且能进行定量分析,缺点是不能鉴别既往感染及现疫病人,主要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尿素呼气试验。原理是HP在体内产生尿素酶,用13C或14C标记的尿素由受试者服下后,即分解产生带同位素标记的二氧化碳,收集呼气标本,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或用气体核素质谱仪检测标记的二氧化碳,灵敏度极高,可定量,患者无痉,方法简单快速,对检测HP是否根治十分可靠。因14C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目前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
2、侵入性的方法:即需通过内镜采取胃粘膜组织来检测HP。快速尿素酶法。原理是HP具有丰富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反应变成碱性,由PH指示剂显色,该法简便,快速,灵敏,但有些细菌亦会有尿素酶,因此有假阳性可能。
细菌培养法。取胃粘膜活组织作HP培养,该法准确可靠,但培养费时。病理学检测法。胃粘膜组织切片染色检查,以银染色法最佳,检测率高,结果可靠。一般对确诊HP,须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均为阳性。治疗后长期随访,连续两次尿素呼气试验阴性,加上血清内抗HP抗体滴度进行性下降持续1年以上,作为治愈HP的”金标准”。
扩展资料:
预防和控制胃癌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生存于人体胃幽门部位,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
世界有多半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而在有些国家几乎90%的人都感染过这种细菌。人们通常是在幼年时就受到感染,5岁以下达到50%。这种细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并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严重者则发展为胃癌。
据统计,初次感染幽门螺杆菌年龄较早的人群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发生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死亡率的高低呈现平行关系。幽门螺杆菌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普遍症状为: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他不良症状,如嗳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据此,专家们认为,及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及时而有效地用抗菌素杀灭幽门螺杆菌,对预防和控制胃癌有重大意义。
人民网-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暴瘦20公斤如何检测幽门螺杆菌
判断自己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可以根据两种途径。
1、可根据幽门螺杆菌的症状:胃痛及胃部适。胀气、腹泻、便秘
? ? ? ? ? ? ? ? 过度打嗝?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体重减轻、血便、黑便、极度疲劳,最为明显的是口臭。
2、直接去医院消化科检测,目前C13或C14尿素呼气检测,快速方便、无创伤、准确率高达90%,特别是C13无辐射尤其适用于儿童、孕妇、年老体弱等人群。
幽门螺杆菌传染极强,可通过粪-口、口-口传播,日常生活要注意个人清洁卫生,特别注意饮食无数,避免辛辣食物减少对胃粘膜刺激,可定期使用益生菌,特别是卫之幽益生菌具有良好的抗胃酸、胆盐的特性,能够干扰或阻断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表面的黏附,通过在胃内大量定植,能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和繁殖。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检查
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检查,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的胃及十二指肠各区,幽门螺旋杆菌检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C14和C13呼气检测,也可做胃镜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检查。
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检查1在医院检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一般有4种检查,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第1种检查为常用的碳13呼气检查方法,这个检测方法需要空腹进行。
第2种检查是碳14呼气检查方法,这个检查方法不适合部分人群,因为它有放射性,因此在使用之前一定要确定后果。
第3种检查则是抽血的检查方法,这个检查方法没有限制,但是需要呼气的方法结合才能够判断。
第4种检查为比较少用的生化检查,这是通过检查我们大便里面的成分来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问题。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它是一种唯一可以存活在胃里面的微生物。幽门螺杆菌主要存活在胃黏膜的位置,这就导致了消灭幽门螺杆菌变得十分困难。目前检查幽门螺杆菌主要是通过抽血和呼气两种检查方法,还有一种生化的检查方法就是金标尿素酶抗原标本检查,这个检查方法还没有普及,只有在部分医院有。主流的检查方法就是通过抽血和呼气。不同情况的患者检查的方法也各不一样,大家在检查幽门螺杆菌的时候,一定要向医生说明情况。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其实目前来说已经非常成熟了,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大家如果发现胃有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尽快的去医院排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问题,如果存在感染的话,一定要积极的配合治疗,尽快的恢复健康才能够避免出现胃癌的可能。
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检查2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幽门螺旋杆菌这个细菌其实大有来头,它与人类的关系最早可以溯源到5300年前。1991年,一个铜器时代的人类木乃伊在冰川中被偶然发现。科学家们在他胃内发现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证据。人类认识幽门螺杆菌的历史同样曲折而漫长。早期,人们一直认为胃液为强酸环境,不可能有细菌生存。直到1875年,一位德国解剖学家发现胃黏膜有螺旋样细菌存在。在这之后的100年中,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或学者,曾先后发现并报道胃黏膜表面这种螺旋状细菌,但由于各种原因,都与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擦肩而过。
1982年,澳大利亚的病理学家Robin Warren和内科医生Barry Marshall合作,终于在实验室中成功分离、培养出了这种螺杆状细菌。但是两人的研究结果受到了当时医学界主流医生的质疑。Marshall医生四处碰壁,一怒之下,亲自喝下了一杯含大量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他在自己身上成功诱导出了急性胃炎。在之后的10年间,随着越来越多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证实,医学界的观念开始逐渐转变。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布指南,承认大多数消化性溃疡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建议使用抗菌素治疗。2005年,Marshall和Warren因为这一发现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幽门螺旋杆菌与致癌相关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的.胃及十二指肠各区,被明确认为是引起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常见病的致病因子,在环境致病因素的促进下,会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慢性、多阶段过程。在世界各国及地区,已有多项大规模人群干预及随访研究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够有效降低胃癌发病率30-40%,并且能够促进胃黏膜病变的逆转。即使是已经罹患胃癌或胃腺瘤的病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依然能够降低50%的异时性胃癌发生率(发病间隔超过6个月的第二原发胃癌)。但并不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等于会变成胃癌,研究显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导致胃癌的机率为万分之五。它客观存在,但不代表癌症真的会“光临”,不必过于惊慌。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非常简单,那就是:吃。
不干净的餐具、没煮熟的牛排、生鱼片等,甚至是接吻,也有可能被感染者所传染...小朋友通常是被一同居住的长辈传染的。共用餐具水杯、口对口喂饭等等行为,都是细菌侵入最有利的手段。就在前几日,美国一些研究者发现,苍蝇的腿和翅膀下,也会藏匿幽门螺杆菌。被苍蝇“宠幸”过的食物,还是不要吃了。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有哪些征兆
1.幽门螺杆菌会诱发胃酸分泌,导致反酸、恶心。
2.胃痛。快节奏生活的时代,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胃不舒服的经历,但这也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拼搏的“标志”了。
3.口臭。口臭可以说是在幽门螺杆菌疯狂繁殖进攻下,最直接的结果。
如出现这三个症状,不要觉得是小毛病了,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检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C14和C13呼气检测,也可做胃镜检查。
检查出是幽门螺旋杆菌导致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话,一般的方法就是:吃药根除细菌。让溃疡愈合的抗生素疗法,一般两周左右的时间,就能把细菌清理干净。比如说传统的三联疗法和改进的四联疗法。而我们在生活行为方面能采取防止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措施,就是饭前便后洗手、尽量采取分餐制、餐具勤消毒、不要口对口喂食幼儿等,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争议
但如果查出来有幽门螺杆菌,却没有任何病症,身体健康,还需要吃药根除吗?这个问题,近年来也引起了许多争议。
不少研究里发现,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地减少患上哮喘、胃食道逆流、鼻炎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概率。杀还是不杀,这真得取决于每个人自身的肠胃状态。大量使用抗生素杀死幽门螺杆菌的时候,也会影响到人自身的健康。
无论如何,我们知道幽门螺旋杆菌虽然会伤害我们的肠胃,但是不一定就会患上癌症。但携带者一定要根据自己自身的情况,及时去医院检查,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检查3幽门螺杆菌引起胃癌的几率有1%。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癌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这是说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增加得胃癌的几率,但并不是只要感染幽门螺杆菌就会导致胃癌,当查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积极治疗是可以根除的。如果幽门螺杆菌长期生存在胃内会增加对胃黏膜的侵蚀,长期下去有可能出现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等。
幽门螺旋杆菌陪伴人类已超过5万年
有文献报道幽门螺旋杆菌在5.8万年前就随着史前人类的迁徙从非洲向外传播,由此可见幽门螺旋杆菌并不是到了近代才出现的菌种,只是以前因为医学技术的落后并没有发现它而已,它是我们的“老朋友”。
既然陪伴了我们上万年的时间,像今天这样随意地除掉幽门螺旋杆菌真的好吗?科研工作者们通过大量的试验给出了答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益处并不绝对,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过程可能造成胃肠菌群的紊乱,导致其他致病菌的增加,提高了肠道感染的风险。
清除幽门螺旋杆菌要权衡利弊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得知幽门螺旋杆菌并非是需要无差别根除的,因此当我们面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时,要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需要根除治疗。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最大的理由就是能够有效预防胃癌,并且还会降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慢性胃部疾病的发病率。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在不同阶段降低胃癌的发病率,业内权威Sugano教授指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使胃癌发生风险降低54%,不根除的对照组10~15年中约4.3%(480/11149)发生胃癌。
但是考虑到胃癌发病的机制是多方面的,我们也不能单独强调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在预防胃癌中的作用,也由此专家们总结了哪些人群需要积极的去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1、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MALT淋巴瘤等胃部疾病的人;
2、胃癌、胃术后或有相关家族史的人;
3、计划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或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等)的人;
4、其他经消化专科医生诊断后建议积极根治的人。
至于儿童和老年或无胃部症状的感染者,无需紧张,保持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关注即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