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现消化不良,肠道炎症感染,肠套叠等疾病的情况下,任何时候都可以出现肠绞痛的情况。由于孩子比较小不能够明确的表达出自己的痛苦,临床主要表现为哭闹,不吃奶,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症状。一旦发生肠绞痛,就要及时到正规公立医院新生儿科就诊检查,明确诊断,查明原因,由专科医生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肠绞痛与喂养体位方式不对有非常大的关系,可以通过排气操、适当的包裹和摇晃、用热敷、补充益生菌等方式进行改善。
许多家长都会遇到宝宝肠绞痛的情况,家长不用过度的担心,90%的新生儿都会出现肠绞痛这个情况,这是宝宝成长过程当中非常普遍的生理现象。
一、什么是肠绞痛, 肠绞痛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情况肠绞痛绝大多数发生在日落之后的特定时间内,一般发生在傍晚的五点至八点的时候,因此肠绞痛也被称为“黄昏闹”,在育儿方面的书籍当中称为肠绞痛或肠痉挛。一般发生于宝宝出生后两周左右,到六至八周的时候表现最强烈,等到孩子3至4个月的时候这种症状就不常见。
二、如何判断宝宝是不是有肠绞痛,具体症状有哪些家长发现宝宝肚子隆起,胀胀的,平躺在床上的时候肚子比胸还要高,还硬硬的,并且有”咕噜咕噜”的肠鸣音出现;吃奶的时候使出全身的力气,并且会张开双臂用力踢腿,甚至有时会哭闹不止;有些宝宝经常会放臭屁,拉屎的时候非常用力,甚至憋红了脸;宝宝喜欢让父母抱睡,放下后又会立即醒过来没有办法入睡;有肠绞痛的宝宝会哭得很厉害,无论父母如何安慰宝宝都无法安抚下来;这样相同的情况会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发生。
三、引发肠绞痛的原因是什么引起宝宝肠绞痛的原因是因为哺乳时喂养体位不对,导致婴儿一次性吸入过多的空气,当空气进入到宝宝的胃肠道里面会引起一系列刺激反应导致肠绞痛的发生;也有可能是因为喂食多饱引起的消化不良;还有些婴儿对配方奶粉当中的蛋白质过敏;同时跟婴儿自身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够成熟也有一定的关系。
四、家长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缓解肠绞痛因为名字具有专业性医学名,经常被人误认为是需要经过治疗的严重疾病,其实这是绝大多数宝宝会发作的生理现象并不是疾病,家长可以通过这几种方法帮助宝宝缓解肠绞痛。
1、给宝宝做排气操,排气操可以帮助宝宝缓解肠绞痛的痛楚,还有助于宝宝便秘、消化不良的问题。
2、将宝宝竖着抱起来,轻柔的拍拍宝宝的背部,帮助孩子打嗝或排气。
3、将宝宝的头放低一点,并适当地进行晃动,切记动作一定要轻柔,不要用力过猛。
4、让宝宝趴在父母的手臂上面,将胃里面的空气排出,可以有效缓解肠绞痛。
5、可以把温热的毛巾敷在宝宝的肚子上面,注意温度不要过高,避免烫伤宝宝,这种方法也可以有效缓解宝宝肠绞痛的痛楚。
6、给宝宝适当的吃一些益生菌,可以帮助宝宝调节肠道的益生菌群,有助于宝宝消化。
7、如果宝宝喝的是配方奶粉,有可能是因为奶耐受不好的原因,可以换肠胃吸收好的奶粉。
总结正常情况肠绞痛的症状发作1至2次就会自动的消失,对孩子身体没有过多的危害,家长采用以上这几个方法可以缓解宝宝的痛苦。如果婴儿反复的发作肠绞痛严重的影响到宝宝的生长或情绪就需要去医院找医生查明原因并进行对症治疗。
新生儿肠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婴儿急性肠痉挛,通常发生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患儿表现为突然性地大声哭叫,可持续数小时,也可阵发性发作,多发生于傍晚或夜间,哭叫时间相对固定。哭叫同时宝宝面部渐红,口周苍白,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曲起,双手紧握,双足发凉。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缓解新生儿肠绞痛:
①哺乳,母乳可减少宝宝对牛奶蛋白的过敏,同时能给予宝宝一定的安全感,可能使宝宝暂时停止哭闹。②热敷并顺时针按摩宝宝腹部,可帮助缓解肠绞痛症状。③使宝宝保持趴姿,可对腹部造成一定压力,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肠绞痛是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多数可自行缓解。但如果宝宝肠绞痛发作频繁、持续不能缓解,或伴发热、面色苍白、腹泻、便秘、呕吐、便血、意识障碍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检查。
婴儿肠绞痛,属于自限性问题,通常发生婴儿出生2、3周//4个月期间,家长不必过于担心。本文将介绍婴儿肠绞痛的症状和缓解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宝宝。
?肠绞痛的发生时间
大概20%的宝宝会发生肠绞痛,通常从2~4周时开始。60%的宝宝到3个月左右都会好转,90%的宝宝到4个月的时候就好多了。
?肠绞痛的原因
3~4个月以内的小宝宝,肠壁的神经发育不成熟,容易造成肠道蠕动不规则,就造成了宝宝腹痛。
?肠绞痛的症状
1、肠绞痛一般高发于傍晚,而且几乎发生在每天的同一个时段;2、宝宝哭闹的同时不停蹬腿或身体蜷缩;3、宝宝会哭闹得特别厉害,而且会持续好几个小时;4、任何安抚方法都不能让宝宝长时间平静,一旦停止安抚就又哭闹起来;5、宝宝哭闹不停,如果确定不是饿了、困了或者尿了,就很可能就是肠绞痛。
?缓解肠绞痛的方法
对于肠绞痛宝宝,很难安抚,可以采取飞机抱,热敷,能够帮助宝宝抚平肠痉挛带来的疼痛,让宝宝远离哭闹。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