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肠坏死症状

时间: 阅读:13313
新生儿肠坏死症状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六月雪

六月雪

2025-10-27 03:09:47

表现为奶量减少,胃潴留,腹胀,呕吐,腹泻,开始为水样便,逐渐变为血便。及时到医院检查,一旦确诊首先应该禁食7~14天并常规进行胃肠减压,同时进行支持治疗和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如发生肠穿孔出现气腹症或者腹膜炎时应该进行手术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15 10:10:18

    早产新生儿拍的DR显示NEC表现

     早产新生儿拍的DR显示NEC表现,孩子出生以后父母都是会悉心照料的,女性从怀孕开始,就期待着能和宝宝见面,而且孕妇也经常都会想像自己的宝宝长什么样,以下看看早产新生儿拍的DR显示NEC表现。

      早产新生儿拍的DR显示NEC表现1

     NEC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简称,非常常见于新生儿属于早产儿。因为早产儿的肠道发育是不成熟的,主要表现为肠道的胃酸分泌比较少,消化酶的能力比较差,会引起肠道的感染、肠道壁的缺血,引起肠损伤。有些新生儿也会在缺血、缺氧以后变加重,

     比如在患有败血症或者肠炎以后,更加容易患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在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后要及时的进行禁食,以静脉补充营养为主,需要进行胃肠的减压以及应用足够剂量的抗生素,比如第三代头孢菌素。

     早产儿NEC的症状,一般是肠道或者全身感染,同时,还会出现呕吐,便血等症状。所以应该给新生儿口服免疫球蛋白,以防止NEC的发生,同时给早产儿提供母乳喂养,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力防止疾病的产生。同时也要预防早产儿缺氧性疾病,如果发生应该禁食3到5天使肠道得到休息,以便得到治疗。

     早产儿,小于胎龄儿较多见。可有窒息、肠道或全身感染、脐动脉插管、交换输血史,或先天性心脏病,绝大多数已开奶。新生儿期均可发病,以出生后3-12日较多见、临床以腹胀,呕吐,血便为主要表现。

     腹胀:常为首发症状,先胃部,后全腹胀,肠鸣减弱或消失,当肠坏死或穿孔时,腹壁可出现局部红肿,发硬,呕吐:呕吐物可带胆汁或咖啡样。

     腹泻、血便:一般先有腹泻,排水样便,日5~10次,l~2天后排血便,可为鲜血,果酱样或黑便,甚或仅有便中带血丝。其他:精神萎靡,反应低下,四肢厥冷,面色苍灰,酸中毒等。

      注意事项

     预防新生儿缺氧性疾病,如有发生,应禁食3~5天,使肠道充分休息,至病情好转,以免肠灌注不良。提倡母乳喂养,尤其出生2周内,人乳中IgA含量高,对新生儿胃肠道粘膜育局部保护作用,且人乳渗透压低,为286mOsm/L。预防感染发生。

      早产新生儿拍的DR显示NEC表现2

     新生儿NEC即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严重的消化道疾病,常发生于早产儿、低体重出生的早产儿,主要与早产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缺氧、喂养不当、感染等因素有关。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可表现为反应差、拒吃奶、腹胀、呕吐、呕血和便血、腹泻、嗜睡、面色灰暗或苍白等症状。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预后相对较差,确诊后需立即禁食,积极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治疗方面主要通过禁奶、胃肠减压,并给予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可选用哌拉西林、氨苄西林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素,

     如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若为厌氧菌感染,可选择甲硝唑类抗生素。若有腹膜炎等肠穿孔表现,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若病情比较轻,大多可以治愈,若为重症,可能会并发腹膜炎、肠穿孔,甚至休克症状,严重者还可以并发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

     新生儿NEC全称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期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疾病,也是重症监护室最常见的胃肠道急症。临床症状有腹胀、呕吐、腹泻、便血,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腹部放射线检查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

     能够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常见的病因有早产、感染、缺氧缺血、喂养不当,还有一些围产期的窒息、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等。目前认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在肠黏膜的肠壁功能不良,肠腔内存在食物残渣的情况下,细菌在肠腔和肠壁繁殖,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最终会导致肠壁损伤,甚至坏死、穿孔,并且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引起休克、多脏器衰竭。

     新生儿nec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比较严重的胃肠道疾病,也就是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其主要临床表现有腹胀,呕吐,便血,典型特征,是腹部x线检查肠壁囊样积气,主要是早产肠道功能不成熟,分泌胃酸比较少,胃肠蠕动比较差,消化道黏膜较嫩,消化酶的活力也比较低。

     引起的早产儿坏死小肠结膜炎,还有就是由于喂养不当,受病菌感染窒息,导致缺氧,呼吸暂停,红细胞不断增多,这些都会造成肠粘膜的损伤,严重的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

      早产新生儿拍的DR显示NEC表现3

      一、为什么早产儿肠道易坏死

     早产儿肠子坏死,也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早产儿在新生期最常见的'胃肠道急症,也是引起新生儿肠穿孔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的主要原因。

     一般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体重小于10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更高,危险也大;早产儿平均体重在1250~1500克,发病率达10%。早产儿肠道黏膜表面往往较薄,对细菌的通透性高,加上胃肠道产酸能力低下、消化酶和激素分泌减少,肠道免疫功能也不成熟,所以早产儿的胃肠极易被细菌侵入。

     超过90%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于肠道喂养后,其平均年龄为生后10~16天,这是因为早产儿胃肠消化和吸收功能不成熟。不合理的喂养是造成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重要因素,如喂养速度过快、奶量过大、奶的渗透压、蛋白质和糖含量不合适、过早采用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等。

     引起早产儿肠道缺氧缺血、感染的疾病也都可能造成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如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动脉导管未闭、窒息、持续性动脉导管未闭、脐血管插管、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

      二、如何早期发现早产儿肠道坏死

     早期发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防治早产儿肠道坏死的重要措施,因为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表现不典型,仅有体温轻度波动、有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和轻度嗜睡等表现,常不容易被注意到,母亲也不容易想到。

     尤其是早期胃肠道症状,如喂养不耐受、胃潴留、轻度腹胀等也是非特异性的表现,腹部可无腹痛或轻微压痛。当出现呕吐、大便潜血或肉眼可见的血便,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伴或不伴腹壁压痛,腹部右下部分出现包块时,才容易想到可能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但往往这时病情已经很危重了,已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呼吸暂停、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病情突然恶化往往提示胃肠道穿孔;若出现高度腹胀、腹壁红肿或极度腹壁压痛,常提示出现了腹膜炎。严重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可以危及孩子生命的,所以千万不可忽视。一般如发现患儿有呕吐、腹胀时,应及时上医院就诊。

      三、如何防治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与喂养方法不当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合理的喂养不仅是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重要措施,也是早期治疗此病的重要手段。

     当患儿出现呕吐、腹胀时,应暂时停止喂养,腹胀缓解后可以减少奶量喂养;如禁食还不能使腹胀缓解,就需要用插胃管进行胃肠减压,这些治疗往往需要在医院进行。

     在医院里,医生不仅能进行胃肠减压,而且可以补充不能经口摄入的营养素,这可以减轻症状,因为早产儿的营养不足,也容易加重感染。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也常伴有肠道感染,医院里可以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是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而痊愈的,早期防治,这不仅可避免并发症发生,也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 半夏
    回复
    2024-05-15 10:10:18

    婴幼儿肠套叠是婴儿的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是婴儿急性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有些患病的宝宝们不会有太明显的症状表现,往往被忽略,但是如果不及时发现,会使病情加重,给治疗带来巨大困难。婴儿肠套叠的症状表现都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腹痛
    肠套叠发生的时候,小婴儿常常会感觉到急性的阵发性的腹痛,比如小孩子在玩耍,突然就会出现剧烈的啼哭。肠套叠的腹痛会非常剧烈,有的小婴儿甚至是出现满地打滚,面色苍白的情况,并且出现突然的大声的啼哭;但是也有的肠套叠,婴儿出现的时候感到烦躁不安。
    ?血便
    如果宝宝一只血便不好的话就需要警惕了,可能是肠套叠,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来改善症状才行。
    ?腹部肿块
    肠套叠发生的时候,会出现明显的腹部肿块,这种肿块可能在平时的时候比较难以发现,但是如果婴儿睡着了,平躺着,用手去摸可以感觉到明显的腹部肿块。这就是肠套叠发生的地方。
    ?发病年龄
    多见于4~10个月的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绝大多数婴儿肠套叠是原发性的,只有2%~8%的病例为继发性。
    ?治疗方法
    如果在肠套叠开始后48小时内,婴儿总体状况良好,没有明显的腹胀和腹膜刺激,可在超声或X线实时监测下,行空气或造影剂灌肠,将套进去的肠管推回原位。如果婴儿发病超过48小时,婴儿一般情况较差,如脱水、高烧、精神萎靡或休克,或灌肠后复位失败或复位超过3次,或怀疑出现肠坏死,应进行手术治疗。

  • 蓦山溪
    回复
    2024-05-15 10:10:18

    作者\吴昌腾医师

    「命运就是爱捉弄人,当你觉得一切都要变好的时候,老天爷突然间跟你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几周前,一位刚出生几天的宝宝被转诊到本院。这位宝宝在XX医院出生,宝宝刚出生时状况良好,刚开始也并无任何肠胃不适的状况,排泄胎便的状况也很顺利。

    此刻的妈妈??因为喜获麟儿,新生命诞生的喜悦溢于言表,但是??

    推荐阅读:婴儿溢吐奶有哪些原因?新手爸妈该如何处理?

    就在第二次宝宝喂食母乳之后,医院婴儿室的护理师发现,宝宝开始出现有呕吐且腹胀情形,而且这情况逐渐严重,于是护理师通知医院小儿科医师检视之后,儿科医师警觉宝宝可能有肠胃道阻塞的情况,便立即安排宝宝转至本院。

    转院后,我们发现宝宝的确出现肚子胀、呕吐的情形,我们紧急安排影像学检查后,确定宝宝是肠胃道阻塞急症,于是我们马上连络小儿外科医师,尽速安排宝宝接受手术的治疗。但是不幸的,宝宝仍被切除大部分已坏死的小肠!

    为何如此呢?原来宝宝出生1天后,马上出现先天性肠道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Malrotaion with midgut volvulus)。

    宝宝的肠子转了900度!宝宝的小肠被切剩下不到10公分!此刻家属们感叹命运捉弄人,真是此情何以堪受!

    浅谈先天性肠扭转

    先天性肠扭转的发生机会很低,根据儿科教科书描述,有症状的先天性肠扭转发生率约为六千分之一,但是这类的小病人表现「十分多样性」,从仅是轻微的腹胀溢奶,到十分严重的肠胃道阻塞合并持续性呕吐均有可能。

    另外,有一部分的小病人也可能持续有轻微症状,直到某次严重肠胃道阻塞才被医生诊断出来。

    推荐阅读:出生才15天就当了天使,宝宝吐奶千万要注意!

    先天性肠扭转主要是因为胚胎时期,十二指肠与大肠会沿着腹腔当中的上肠系动脉依序旋转,而达到正常的摆位;但是如果在旋转的过程当中发生异常,旋转不良时,就有可能会造成肠子的扭转纠结,而引起肠胃道部分或是完全的阻塞。

    严重的情况下,连肠子的血管一起扭转阻塞,就会造成肠道血流终止,引起肠坏死,需紧急开刀处理,切除坏死的肠子。就像这位宝宝一样,被切除大部分的小肠。大部分的先天性肠扭转经由手术治疗之后,都可以正常的存活以及正常发育。

    【来讲儿科急诊的543-吴昌腾医师】授权转载

  • 蓦山溪
    回复
    2024-05-15 09:09:08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多见于早产儿,目前认为与肠道发育不成熟,围产期缺氧、缺血、感染、高渗饮食等因素有关,以胃肠道缺血坏死及常并发肠穿孔为其特征, 是新生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临床表现

      早产儿,小于胎龄儿较多见。可有窒息、肠道或全身感染、脐动脉插管、交换输血史,或先天性心脏病,绝大多数已开奶。新生儿期均可发病,以出生后3-12日较多见、临床以腹胀,呕吐,血便为主要表现。

      (1)腹胀:常为首发症状,先胃部,后全腹胀,肠鸣减弱或消失,当肠坏死或穿孔时,腹壁可出现局部红肿,发硬。

      (2)呕吐:呕吐物可带胆汁或咖啡样。

      (3)腹泻、血便:一般先有腹泻,排水样便,日5~10次,l~2天后排血便,可为鲜血,果酱样或黑便,甚或仅有便中带血丝。

      (4)其他:精神萎靡,反应低下,四肢厥冷,面色苍灰,酸中毒等。

      本病轻重悬殊,轻者可仅表现为腹胀,胃潴留,或有呕吐,腹泻,血便;重者可有呼吸暂停,心动过缓,体温不稳,血压下降;暴发者很快出现持续性酸中毒,休克,腹膜炎,肠穿孔。

      二、辅助检查

      1.X线

      (1)早期表现:①小肠甚或结肠肠管轻至中度扩张,肠粘膜水肿,肠间隙增厚<2mm。②部分胀气肠管僵硬,分节,肠腔不规则或狭窄变细,肠管内有小气液面。上述两项可单独或先后出现,此时须密切结合临床考虑,对可疑病例,应每4~6小时照片检查1次,因肠管处于动态中。1~2次照片常不能确诊。

      (2)进展期表现:呈典型 NEC X线征。①肠管明显扩张,僵直固定,表示该肠段已坏死,丧失动力。②肠间隙增厚>2mm。③肠腔内可见多个细小液平面,呈阶梯样改变。③肠壁积气,多见于右下腹,粘膜下层可见小囊泡或串珠状积气,或浆膜下呈细线状,半弧状,环状透亮影,表示病程有进展,为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但非特异性,起病早,未经胃肠喂养之患儿可无此征。⑤腹腔出现渗液并逐渐增多。⑥门静脉积气:自肝门向肝内呈树技状积气影,存在时间短暂,约之小时内可消失,其出现说明病变广泛。肠壁积气与门静脉积气常仅见于最初的几张照片上,并且迅速消失,极易遗漏。⑦气腹:表示有肠穿孔。应注意有10%患儿可无上述 X线征,而仅为死后病理诊断。此外,亦有介绍经胃肠道注碘葡酸胺造影检查用于早期诊断者。

      (2)其他: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数升高,血小板减少;血气检查见动脉血氧分压下降,酸中毒;大便潜血阳性;血细菌培养阳性(以缺氧为主者,阳性菌可能为肠道继发感染的细菌。以感染为主者,阳性菌可能即为 NEC的致病菌);超声波检查门静脉微小气泡影;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已糖酸胶酶升高;尿中D一乳酸盐显著增加等。

      三、诊断

      1.病史:重点是了解围生期缺氧史,新生儿期感染史及喂养史。

      2.临床诊断:NEC临床表现很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早产儿如有围生期缺氧史,早期鼻饲史,出现拒食,呕吐胆汁样物或腹胀时,应注意缺氧缺血性损害所致NEC,足月儿或早产儿有败血症,肺炎,腹泻等感染而伴拒食,呕吐,腹胀,则应注意感染性损害所致NEC。对无肉眼血便病例尤应警惕,应及早作大便潜血及腹部X线检查,争取早期诊断。

      3.X线诊断:腹部X线平片的典型改变,是NEC确诊的主要依据。虽然X线诊断比临床诊断迟24小时,但仍有助于早期诊断。

      NEC分为三期:

      I期(可疑 NEC):表现为体温不升,轻度腹胀,胃潴留,绿色或血性胃内容物,呕吐,大便潜血或直肠有鲜红血。X线见肠管扩张,轻度肠梗阻征。

      II期(确诊NEC):除第I期表现外,尚可有血便,呕血,腹胀加剧,轻度代谢性酸中毒,血小板减少,肠鸣消失,腹部或有压痛。X线可见肠管僵直固定,肠壁积气,甚或门静脉积气。

      III期(重症NEC):全身进行性恶化,频发呼吸暂停,持续酸中毒,低血压,腹膜炎,或有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肠穿孔。X线可见腹水或气腹。

      四、治疗

      对可疑病例,不必等候X线结果,应马上处理。

      1.禁食与胃肠减压:可疑病例2~3天,轻症10~14天,重症14~20天,待腹胀消失,肠鸣恢复,大便潜血阴转,临床一般症状好转,才开始恢复饮食。先用5%葡萄糖水3~5ml试喂,如无呕吐,腹胀,可喂母乳或稀释牛奶,每次3~5ml,以后渐增量(每次2ml),如奶前胃管抽出残奶,应减量或停喂l~2次,如此逐渐进行,切忌喂奶过早,增奶过快,否则易复发或致病情恶化。加足热量需7~14天。

      2.静脉补液:可用经周围静脉的非肠道营养以保证较高热卡。配方可用10%脂肪乳剂1~2g/kg·d(输注时间应大于12~16小时),复方结晶氨基酸2~2.5g/kg·d,葡萄糖 10~13g/kg·d(浓度勿超过13%),电解质,多种维生素适量。液量为 120~150ml/kg·d,24/小时均匀滴入,热卡为50~80 kcal/kg·d,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如此即可满足患儿应激状态下的消耗,体重有所增加,以免体格及智力发育落后。晚期患儿因可有休克,肠壁水肿,腹膜炎,腹水等致第三间隙失水,补液量可增至200~300ml/kg·d以维持血容量。体液恢复的标志是心率,血压,尿量恢复正常,酸中毒纠正,也可作经皮氧分压监测,当组织灌注改善后。氧分压亦得以改善。

      3.抗生素应用:由缺氧缺血所致的 NEC,抗生素作用不大,由感染所致的 NEC,抗生素虽有一定疗效,但因致病菌尚不肯定,故选择药物无一定标准。通常对肠道杆菌可联合应用氨卞青霉素及先锋霉素,对厌氧菌可用灭滴灵。也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II期者疗程7~10天,III期者疗程2~3周。过去主张口服抗生素,近年证明它不能改变病程,也不能预防肠穿孔。

      4.对症治疗:酸中毒者用碳酸氢钠,心功能不全或低血压用增强心脏收缩药或血管活性药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

      5.抗自由基药:应用抗自由基药物必须早期使用才能收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合并使用效果较好。维生素E,半胱氨酸等也有一定作用。

      6.外科手术 手术治疗病例占23%~56%,手术指征有:①气腹:占NEC时17%,80%见于发病30小时内。20%见于发病30~96小时。②广泛肠壁积气:肠壁积气范围与肠坏死部位相符。③门静脉积气 气体与细菌可同时进入血液内,发生败血症,这类患儿常有全肠坏死。④腹腔渗液增多:表示受累肠管已全层坏死,已有小穿孔或即将穿孔,渗液多为血性。⑤肠管僵直固定,肠间隙增厚达3mm以上,肠管边沿模糊:表明该段肠管已坏死。⑥肠梗阻加重。⑦腹壁红肿,可触及固定性炎症肿块。⑧内科保守治疗12~48小时无效:临床进一步恶化、出现休克、顽固酸中毒经4小时矫治无效、大量血便或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五、预防

      重视围产期保健,减少早产儿发生率,预防细菌感染,是预防 NEC的根本措施。①预防新生儿缺氧性疾病,如有发生,应禁食3~5天,使肠道充分休息,至病情好转,以免肠灌注不良。②提倡母乳喂养,尤其出生2周内,人乳中IgA含量高,对新生儿胃肠道粘膜育局部保护作用,且人乳渗透压低,为286mOsm/L。③预防感染发生。④早产儿胃酸过少,有人给予酸化牛奶喂养以降低胃液pH值,认为可阻止细菌在胃内繁殖,可显著降低NEC的发生率。⑤有报告产前皮质类固醇治疗,可使NEC发病率显著减少,产后新生儿使用虽不能有效降低NEC发病率,但可改善其临床过程,降低病死率。⑥口服人类免疫球蛋白,亦可预防早产儿发生NEC。

新生儿喂葡萄糖降黄疸

新生儿测听力怎么测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