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女儿三岁,晚上睡觉一直不踏实,经常睡着醒着,怎么办?

时间: 阅读:10575
女儿三岁,晚上睡觉一直不踏实,经常睡着醒着,怎么办?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5-09-18 18:23:24

你好,宝宝这种情况,要注意观察是否有缺钙的表现,晚上容易惊醒,出汗比较多,另外要注意观察是否由于肚子疼痛消化不好所引起的,因此要注意观察肚子是否胀气,大便是否正常,另外注意观察是否有其它系统的一些原因所引起的,比如身上有皮疹,可以给宝宝补充龙牡壮骨颗粒。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蓦山溪
    回复
    2024-05-18 03:03:38

    这是失眠的一种表现,失眠有些人是入睡很困难,睡不着,可能躺三四个小时,甚至一宿都睡不着,这是一种。有的做梦,一宿都是梦,有的是早醒,或者说反复醒,这也是一种失眠的一种状态,从中医说就是易醒,易醒的病人往往有时候跟好多因素有关系,也不是说一个因素造成的,可能是不同因素造成的,比如说有肾虚的人就反复醒,为什么反复醒,有的人肾虚,夜里一会尿,一个小时尿一次,肾虚,补肾就好了。有些是心胆气虚的,稍微有点动静很害怕,惊醒,还不是一般的醒,这种人属于心胆气虚的,温胆养虚能够治好,还有一些阳气不能入阴,或者说入阴不能入的太深,需要补血。 主要是你的心静不下来的原因了. 从现在来讲也是,除了吃药以外,还有比如说心里治疗,体育运动等等一个协调的关系,一个协调的作用。从中医来讲,治疗失眠也讲究现代说的睡眠卫生,这里面有好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说一个你要注意你睡眠的时间规律性,刚才咱们说到了11点以后可能就睡的比较慢了,就不容易睡了,你稍微早睡一点。 睡的床具要舒服一点,睡衣不要太紧,被褥稍微软一点,被子大一点,对睡眠都有好处。中医还讲究过去说的独卧,现在是两个人睡到一块,实际上中医讲究独卧,有什么好处,互相不影响,需要到一块就到一块,不需要到一块就有两个房子,互相之间不影响,尤其是失眠的人稍微有一点声音就有影响,过去有这个说法。 另外睡觉前做一些准备,比如说有人容易饿,可以吃一点东西,喝一杯牛奶,或者说吃两块饼干对睡眠有好处。身体的姿势也应该放的比较舒服,多数应该是右侧卧比较好,不要仰着睡,当然睡觉的时候经常翻身,开始睡的时候右侧卧比较好,对心脏不会有压迫,睡的姿势。还有睡前可以热水泡脚,搓脚,涌泉穴,搓、压都有一个作用,还有一个碾耳垂,揉揉有作用。比如说梳头发也是一个疏通气血的作用,对睡眠有好处。再一个是调整呼吸,躺下调整呼吸,把呼吸伸长,尤其要静心,古人提出来先睡心,后睡眼,睡不是睡安是睡心,心里安静下来了才能够很好的睡眠。你还想着工作的事,想着那个问题没有解决,学生想这道题怎么解,我怎么就不会,怎么弄,他绝对睡不着。我记得我年轻的时候,做数学题,做不出来,想啊想啊,睡觉的时候做梦做出来了,赶紧爬起来写出来了,这实际上不是正常的睡眠,要静心,睡前不能看刺激的电视,杀人放火,武打的不要看,不要看过分的小说,情绪安静下来,最好不要有大的情绪波动,这样才能够给睡眠提供一个基本的好的基础。 另外咱们刚提到先睡心后睡眼,把心静下来,有些人睡不着觉,越睡不着越烦,越烦越睡不着,你想办法把心踏实一下,就能慢慢入睡。 还有一点就是,这个跟女孩子的身体状况可能有关系,因为女孩子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不同男孩子,女孩子比较敏感,所以她对外界也容易有一些反映。另外女孩子还有月经期的变化,对她也是有影响的。从中医说,女孩属于阴,往往阴血不足,阴血不足可能比较容易兴奋,睡眠比较轻一些,怎么解决它呢?从中医角度上说,一个是心理的自我调节,另一个可以吃一些养心养血的一些食物也好,药物也好,可以适当调整一下。 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有些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东西能够帮助各位睡好觉,比如说莲子,藕的种子,但是应该把里面的心拿掉,如果你心慌气燥这个可以不拿,莲子是养心的,养心安眠,可以煮粥吃也行,用其他的吃法也行,我们有一个方子叫做莲子粥用15到30克莲子加点米可以泡了煮粥,临睡觉可以喝一点,能够解决一部分人的睡眠问题。 再如龙眼肉,龙眼它是养血养阴的,也能够促进睡眠。再有像山药,山药它也是养阴的,对于阴血不足这类的病人喝点山药粥,吃点煮山药有好处。还有像百合,它有安神的作用,可以买一点干百合,把干的泡了煮粥,要是鲜百合把水弄开了,把百合放进去。再有刚才提到的大枣,健脾安神,还有酸枣仁,这是一味中药也能够安神,还有芊实,小麦也可以安神,中医有一个方子叫甘麦大枣汤,能够通过饮食来调整睡眠是比较好的。但是从吃饭来讲,晚上那顿饭不要吃太多,吃太饱了,很可能影响你的睡眠,我主张吃6、7成饱就成了

  • 泠青沼
    回复
    2024-05-18 03:03:38

    宝宝睡眠不好,不仅将直接影响宝宝的成长。而且宝宝睡眠不好又哭又闹的话,家长的心里肯定也是非常难受的,宝宝睡眠不好什么原因呢?所谓对症下药,只有找到病因,才能知道宝宝睡眠不好怎么办的具体方法,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宝宝睡不好的原因,以及宝宝睡眠不好怎么办。

    宝宝睡眠不好什么原因?

    宝宝睡眠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大体的来了解下:

    01 缺钙

    身体缺钙的宝宝肯定是没有好睡眠的,因此很多宝宝出现睡眠不好的情况,家长就会想想宝宝身体是不是缺钙了。的确,身体缺钙后,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宝宝自然也就睡眠不好了。

    02 受惊、兴奋过度

    很多宝宝受惊过度后,当时不会表现出来,在稍后的一两天里就会经常惊醒啼哭。宝宝对这个世界既好奇也害怕,因此过度的受惊就会在睡眠上表现出来。婴儿都是活泼好动的,因此在睡前的一些行为常常会使他兴奋过度,即使睡着了,不一会也会醒过来。

    03 其他原因

    宝宝睡觉的时候又哭又闹还有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如饥饿、衣物、被子盖得太多、尿布湿了或尿裤太紧等;其实孩子睡眠不好与日常生活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关系,如出门、睡不定时、搬新屋有新的保姆和陌生人都有可能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

    宝宝睡眠不好怎么办?

    那么如果宝宝睡眠不好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宝宝睡眠,其实关于孩子睡眠不好怎么办这个问题,小编也总结了一些方法,一起来参考下。

    01 吮吸按摩

    吮吸按摩能够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孩子睡眠不好,如果是因为受惊或者兴奋过度,都可以让宝宝吮吸乳房、瓶子、婴儿自己的手指还是奶嘴来达到安抚的作用;而且各自轻拍和按摩都可以使宝宝冷静下来,在吮吸中又进入睡眠。因此吮吸按摩是应对睡眠不好怎么办的黄金组合。

    02 环境音乐

    孩子睡眠不好可能因为环境太过嘈杂,此时应对的方法就显得相对轻松些,只需将宝宝抱到相对安静点的环境中,放一些有节奏的舒缓音乐就能帮助他重新进入梦乡;也可以用温柔的搂抱和轻声的吟唱来安抚他重新进入睡眠。

    03 运动

    宝宝睡眠不好又哭又闹的话,在狭小的室内更加让人烦恼,宝宝哭闹的情绪也得不到缓解,因此可以用摇篮床将宝宝推出室外,新鲜的空气会起到一定安抚的作用,而且摇篮在不停的晃动中也容易加速宝宝的睡眠。

    宝宝一天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所以一个好的睡眠尤其重要,如果家长发现宝宝睡眠不好的话,一定要积极的寻找原因,然后对症治疗,让宝宝能有个好的睡眠,让他的成长发育更健康。

  • 木槿
    回复
    2024-05-18 03:03:38

    宝宝睡不踏实,妈妈勿盲目安抚。家有新生儿宝宝,新手妈咪在照顾宝宝方面可能缺乏一定的经验,因此常常对于宝宝莫名的哭闹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特别是夜晚来临,小宝宝睡不踏实常常哭着醒来,有些妈咪就会冒出是不是宝宝饿啦或是做噩梦了等等猜疑。事实上,宝宝睡不踏实,睡眠“不安”实属常态。

    误区

    4~6月晚上喂米糊不妥

    新生婴儿睡眠不安,几乎是所有的家长都曾面临的问题。为了让孩子一觉安睡到天亮,有些家长会采取晚上给孩子喂米糊的方法,来减少孩子夜间惊醒的次数。

    为什么喂孩子吃米糊就能减少宝宝夜间惊醒?这主要是因为米糊的密度比较高,宝宝在吃了密度高的食物后,胃排空的时间比较长,不容易因排便不适而醒来的缘故。

    然而,母婴专家却不赞同这样的做法。“4~6个月前的孩子是不宜吃米糊的,因为米糊虽然质地密度高,但其营养价值却比较低,并不能真正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和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张树英说。

    睡前不宜过量喂奶

    此外,睡前给孩子过量地喂奶,也是很多家长让孩子夜间睡眠安稳的方式之一。但母婴专家对此也不赞同。过量喂奶很容易导致宝宝呛奶等意外状况发生。

    分析

    婴儿睡眠“不安”属常态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在睡觉时常常醒来,如何让孩子减少夜醒次数?

    “有些家长常常为孩子晚上醒后哭闹而感到困扰,其实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孩子的睡眠特点。”张树英说。一般来说,婴儿在睡眠时存在的干扰因素包括:每天10次左右的小便、4~6次的大便。排便时间是不分昼夜的,任何可能引起宝宝不适的因素都可能会令宝宝醒来。

    另外由于婴儿的胃容量小,因此吃奶的频率也比较高,一般吃奶的周期在2~3小时一次,每天要吃8~12次。这些“干扰”着宝宝睡眠的因素,都属于生理需要的自我干扰。

    “很多父母会发现,抱着宝宝摇啊摇他就睡着了,但将其轻轻地放在床上,他的头刚一接触床面,就醒了过来。许多家长以为这是孩子的睡眠状况差的缘故,其实不然。”广西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吴葆宁说,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婴儿有着和成人不同的睡眠规律——以浅睡为主。

    当父母试图将已经入睡的宝宝放下时,仍然处于浅睡眠状态的婴儿就很容易惊醒。这时家长只要抱久一点,等孩子进入深睡眠后再将其放到床上,便不会使孩子醒来。

    另外,婴儿与成人的睡眠模式不同之处还在于,婴儿的睡眠周期是40~50分钟,而成人的睡眠周期是90分钟。但由于婴儿的睡眠发育不健全,很容易在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前醒来,因此会扰得大人在晚上睡觉时也不得安稳。

    吴葆宁表示,对于几个月大的婴儿来说,其睡眠模式可归结为:深睡眠——浅睡眠——瞌睡状态——安静觉醒——觉醒。安静觉醒是婴儿从睡眠到觉醒的过渡状态,当婴儿处于安静觉醒的状态时,有时嘴角会动一下,笑一笑,或手、脚动一动。这时,很多父母会以为孩子已经醒了,便认为孩子的睡眠状态不好。其实这是婴儿特殊的睡眠模式下的自然反应,只要家长在此时稍加安抚,一边搂着孩子一边轻拍,孩子在十多分钟后又会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

    “家长在了解孩子具有特殊的睡眠规律后,就要改变自己一看到孩子哭就给孩子喂奶,或给孩子把尿的行为,而代之以轻拍或抚摸孩子后背,让其尽快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

    建议

    1岁始建立起规律的睡眠节律

    张树英谈到,婴儿在刚出生时,每天的睡眠时间大概在20小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睡眠时间会越来越少。0~3个月是孩子睡眠习惯开始逐步建立和形成的阶段,如果孩子白天睡得多、晚上睡得少,可以适当地通过叫醒的方式来调整孩子的睡眠习惯。

    “而孩子长到1岁时,就应该建立起规律的睡眠节律,并逐渐向成熟的方向发展。”吴葆宁说,如果孩子在1岁后还没有养成夜眠昼醒的规律,仍然常常在夜间醒来,不能持续的整夜睡眠,则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吴葆宁表示,除了夜醒,打鼾、做梦、磨牙、入睡困难等都属睡眠障碍。

    排除干扰孩子睡眠的其它因素

    张树英表示,对于1个月前的宝宝,妈妈最好与宝宝同睡,这样宝宝能够重温在妈妈肚子里时的安全感,也更有利于孩子睡觉时的体温保持,避免孩子出现踢被子而着凉的情况发生。

    而对于6个月到1岁的孩子来说,家长就应该开始培养孩子每天睡2次觉的习惯了。吴葆宁说,孩子的第一觉一般可以在午饭后开始,睡到下午3~4时便可将其唤醒,这是因为如果孩子第一觉睡到下午5~6时,则会影响其第二觉——夜间的睡眠质量。

    张树英和吴葆宁均表示,睡前适当给孩子洗个温水澡、按摩,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或让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游泳、抚触等,都是让孩子睡眠更安稳的好方法。另外,家长还要注意给孩子按时补充维生素D,“14天大的孩子就可以补充维生素D了,这是为了预防孩子出现佝偻病。”张树英说,患佝偻病的孩子常常会出现睡觉不安的情况。

    “家长要仔细分析孩子睡眠不安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吴葆宁说,睡眠的环境如空气、温度、衣被等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睡眠。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室内温度是否过高或过低,孩子包裹得是否太严实。

    要保证婴儿安稳持久的睡眠,睡觉时的体位也很重要。张树英说,如果孩子是仰睡,最好让孩子上半身垫高30~45度,或者让孩子侧睡,这样能避免刚吃完奶的孩子因回吸而吸进停留在咽喉部的奶水。

    为什么有些孩子能一觉睡到天亮,有些孩子却常常夜间哭闹?吴葆宁说,当几个月大的婴儿出现睡眠不安时,应该仔细地查找原因,及时地排除干扰孩子睡眠的因素。但如果实在找不到原因,孩子又没有出现发烧、湿疹等异样症状,则可能与每个婴儿的气质有关。“就像人的性格不同一样,有些孩子容易养,有些孩子比较难养,有些孩子从小就开朗,有些孩子比较难合群。这些差异是和遗传基因有关的。” 有关更多的育儿常识请宝妈多去知儿网学习,里面有很资源可以下载!祝宝宝健康成长!

  • 离亭燕
    回复
    2024-05-18 02:02:28

    如果孩子夜间睡眠的时候,翻来覆去,或者有一些动作,或者有夜间哭闹的情况,而且孩子没有清醒,这个应该是属于夜惊的范围。
    从几方面注意调整就可以了,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如果不是非常频繁的话,也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第一:这种情况有遗传倾向,常常有家族史,爸爸或者妈妈有夜惊或者夜间睡眠不安的情况。第二:孩子如果有一些睡前过度兴奋,或者哭闹的情况,睡眠情绪不稳定,夜间会出现这种情况。第三:消化功能紊乱,孩子会有夜间睡眠不踏实的情况。从相应情况的调整看看有什么变化,睡前一小时相对做一些安静的游戏,或说一些语言性的一些,讲讲故事这方面的游戏,孩子会很舒服,另外用一些益生菌类的药物,睡前给孩子全身的按摩,睡前洗澡,洗澡之后给孩子全身的按摩。然后胳膊、腿、前胸、后背都做一下按摩,这样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下入睡,睡眠就会变好,如果有一点睡眠不安的情况也不用太担心。

新生儿24天应该如何照顾?

宝宝囟门鼓起来了严重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