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10岁儿童白天尿无知觉怎么

时间: 阅读:3370
10岁儿童白天尿无知觉怎么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百薇

百薇

2025-10-21 10:43:10

10岁的孩子如果说在白天的时候尿尿的时候没有感觉也不能够控制的情况下,肯定是不正常的,最好还是要去医院做一个相关的检查看一下具体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平时的时候一 定要注意多喝水,而且要注意局部的清洁卫生,去做一些相关的检查,不要耽 误病情。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芍药
    回复
    2024-03-14 19:19:40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14 19:19:40

     可爱的儿童被誉为是人间天使,小朋友的到来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欢乐。儿童在快乐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让父母“头疼”的小问题,比如发热发烧、夜间尿床、生长缓慢等。其中,儿童遗尿问题引起了父母更多的关注。那么,儿童遗尿症的症状有哪些呢?

    儿童遗尿症的症状有哪些呢

     遗尿症多发生于5~10岁儿童,男孩较多见。

     临床表现

     1.按发病时间分

     ①原发性遗尿:

     是指出生后一直尿床者;约占遗尿儿童的70-80%。与睡眠障碍有关的遗尿,绝大多数是属原发性遗尿症。

     ②继发性遗尿:

     指患儿在5岁以内,曾有一段时间(约3~6个月)不尿床,尔后再发生遗尿者。约占遗尿儿童的20-30%。

     本症通常可自愈,随年龄增大后遗尿消失,大多数在8岁以后就停止尿床。

     2.按遗尿时间分:

     作为遗尿症的一种分类方法是不严格

     夜遗尿症(俗称尿床)和昼遗尿症。昼遗尿症患儿在白日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障碍等症状,在夜间肯定也遗尿,所以这只是一种习惯叫法。昼夜均有遗尿的患儿如不及时治疗可推迟到成年而不消失。

     3.按发病原因分

     (1)功能性遗尿:

     由非器质性病变引起3周岁以上儿童不自主的排尿,并且遗尿为唯一症状者。

     (2)器质性遗尿:

     因神经系或泌尿系器质性病变而引起3周岁以上儿童的不自主排尿现象。

     其中原发性遗尿一定为功能性遗尿,功能性遗尿可为原发性遗尿或继发性遗尿,故有原发功能性遗尿和继发功能性遗尿之称。继发性遗尿可能是功能性的也可能是器质性的,出生即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遗尿只能称为器质性遗尿,无原发、继发之说。

    儿童遗尿可以治愈吗

     1、大部分儿童遗尿症可以自愈,但也有一些可能需要治疗才行。5岁以上孩子尿床须就医数据显示,大约有16%的5岁儿童患有遗尿症,5岁以后遗尿的自我缓解率非常低,每年大约只有10%~15%的患儿病情会逐年缓解。所以,5岁以后还一味等待自愈,希望很可能会落空。

     2、有些小朋友甚至到10岁、18岁还在遗尿,重度遗尿症患儿部分会延续到成年,约有0.5%~2%成年人也会尿床。除此之外,遗尿会导致孩子智力下降,影响孩子注意力,甚至还会影响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发育。5岁以上的孩子如果还经常尿床,应该及时看医生找出原因。尿床不是任何人的错,这是一个常见的疾病症状,家长不应该责罚打骂孩子,而是应该给予妥善的治疗。

     3、其实遗尿症(Enuresis)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14 19:19:40

    儿童遗尿症,是指2岁半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显裤子的现象。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据统计,4岁半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
    10-20% ,9岁时约占5% 而15岁仍尿床者只占2% 。

      一、孩子尿床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长期以来,多数家长并不认为尿床是一种疾病,也无需特殊治疗,觉得孩子大了就自然会,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儿童遗尿症危害巨大,不应忽视。
      二、专家指出说,5岁以上尿床为异常,5岁以上儿童长期尿床也是一种病症,需要进行治疗。
      三、随着神经系统发育的不断完善,正常婴儿及幼童的膀胱对排尿的控制会自然形成,不需要特别的指导和训练。但如果5岁或5岁以上的儿童多次发生入睡后无意识排尿,每周达2次以上并且持续至少6个月,而清醒状态下无此现象,则应被视为异常,临床上称之为原发性夜遗尿症。
      四、遗尿症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6-7
    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遗尿症的患儿,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儿,如未经治疗,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以后。
      孩子患上了遗尿症,会不能控制的尿床,这样往往容易引起孩子和家庭的矛盾。孩子每天尿床,家长肯定对孩子会有一定的责怪。孩子生活中恐惧和自卑中,病情便会不断的加重,以此形成恶性循环。了解儿童遗尿症的症状,给孩子进行正确的诊断及时的治疗,那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10岁儿童尿床怎么办?
      遗尿症的食疗方法:从中医观点而言,小儿遗尿多由肾气不足,下元虚寒或病后体弱,脾肺气虚所致。故食疗有一定的疗效。杞子炖狗肉适合于肾气不足,下元虚寒患儿,黑豆糯米饭、猪小肚糯米饭脾适合于肺气虚者。

  • 远志
    回复
    2024-03-14 18:18:30

    长期以来很多家长并不认为尿床是一种病,认为孩子是玩累了,喝水多了或者干活脆认为孩子懒,没有养成良好习惯造成的,并且由于长期照料患儿疲惫不堪而责备和打骂患者,实际上尿床主要是由于排尿的神经中枢功能不健全以及对有关神经支配不灵而引起的。
    孩子3岁以前尿床大多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改善。对膀胱充盈的觉醒反应是一个随着年龄渐渐发育成熟的生理过程,一般来说,此过程的发育在幼儿2岁以后才开始出现,至少近5岁时接近完善。
    3岁以前该觉醒反应正处于发育过程中,当此生理过程建立并发育成熟后,膀胱充盈刺激可引起脑电波的改变,使深睡眠状态转入浅睡眠状态,不继续的刺激终致觉醒。因此,正常儿童即使在睡眠中也不会发生尿床 。
    遗尿症患儿,此种发育迟缓或发生障碍。患儿在膀胱充盈时,不能把膀胱充盈的刺激这一信号像正常人一样传递给大脑皮质,致使膀胱充盈到一定限度后逼尿肌产生收缩,而患儿仍不觉醒,出现尿床。
    1、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每天睡前2个小时,不要再让小儿喝饮料或水,养成睡前把尿排净的习惯。
    2、睡前别让小儿太兴奋:每天让小儿按时睡眠,睡前不宜过于逗弄,不宜做剧烈活动或太兴奋的游戏,不宜看刺激性影视片,以免大脑过度兴奋,促发夜里尿床。
    3、白天别让小儿太疲劳:起居生活要规律,白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最好能睡个午觉,以免过于疲劳夜里睡得太沉,有尿时不容易醒来,也不容易被父母唤醒。
    4、建立夜里排尿的反射:治疗初期,父母要查出孩子在夜里容易发生尿床的时间,并提前半小时用闹钟唤醒小儿起床排尿,使唤醒的铃声秘膀胱的充盈刺激同时出现。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条件反射就会建立起来,夜里小儿能够被膀胱的充盈刺激唤醒,自行控制排尿。需要提醒的是,唤醒小儿起来撒尿一定要让其醒透,在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净,否则在昏睡中不容易建立起排尿条件反射。
    5、训练宝宝的膀胱功能:督促小儿白天多饮水,并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训练小儿适当地憋尿,提高膀胱控制力。当小儿撒尿时鼓励时断时续,然后再把尿撒尽,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6、从饮食方面进行调整:每天下午4点后让小儿少喝水,晚饭最好避免吃流质或喝很多汤,餐后水果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份丰富的水果,临睡前不宜喝奶,以减少膀胱的贮尿量。
    7、小儿尿床,多些宽容:尿床后会使小儿害羞,畏缩,自卑。如果父母不顾及小儿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小儿更加紧张,委屈和忧郁,经常处于诚惶诚恐中,会导致症状加重。父母应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孩子,使孩子消除紧张情绪,放松心理,能与医生积极配合。专家指出,对待尿床的孩子,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非常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8、努力找出尿床的因素:从治疗第一天起设置生活日程表,当小儿尿床时,努力找出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用日历每天记录,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或晚餐液体摄入量太多等,以控制小儿尿床的因素。

晚上如何戒掉安抚奶嘴

儿童偶尔吃皮蛋可以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