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眼白发黄怎么办

时间: 阅读:12060
新生儿眼白发黄怎么办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金樱子

金樱子

2025-10-19 07:41:24

新生儿眼白发黄,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光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出现上述症状时,可能是由于黄疸造成的。一旦出现以后,家长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茵栀黄颗粒等去黄疸的药物进行治疗,在口服药物的同时,还可以搭配蓝光照射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有利于缓解以上症状。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芍药
    回复
    2024-03-14 20:20:02

  • 龙葵
    回复
    2024-03-14 20:20:02

    人的白眼球发黄,这是巩膜黄染的表现,多见于胆道阻塞、肝细胞损害或溶血性疾病,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使皮肤黏膜变黄,早期或轻微时见于巩膜,较明显时可进于皮肤。
    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发生的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生理性的黄疸是指一般出生2到3天开始,4到6天达高峰,之后逐渐减轻,两周左右可消退,早产儿一般在三周左右消退,生理性的黄疸一般颜色不深。

  • 山亭柳
    回复
    2024-03-14 20:20:02

    黄疸退到几眼睛才不黄

    黄疸退到几眼睛才不黄,大多数家长都会发现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的皮肤开始发黄,实际上这就是因为黄疸,很多新生儿黄疸严重的话眼镜也是会黄的,那么,黄疸退到几眼睛才不黄

    黄疸退到几眼睛才不黄1

    新生儿出生两天以后,大部分都会遇到黄疸的问题,而眼睛是最容易看出宝宝黄疸的,如果宝宝的皮肤正常的话,眼底有一点点黄是没有问题的,黄疸值只要不超过12就属于正常范围。

    可以给宝宝服用一些退黄的中药,平时可以给宝宝多喂一些水,促进宝宝的新陈代谢,可以及时的把黄疸代谢出体外。也可以适当的给宝宝晒太阳,因为太阳光中有蓝光,而蓝光对治疗宝宝黄疸是非常有效的,在给宝宝照太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宝宝的保暖。

    小孩黄疸指数多少后眼白才不会黄

    宝宝眼白黄这是新生儿性黄疸,过几天就会好的,没有关系。不过也有的婴儿退黄的时间很长,你要耐心。初为人母很在乎又不知道怎么办是很正常的。

    一般的黄疸是病理性的黄疸,那需要治疗,多是由于肝胆疾病引起的,病理性的黄疸分四种,以溶血性黄疸、肝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这三种为主。新生儿性黄疸是属于生理性黄疸,对身体是没有伤害的。

    小孩黄疸应该多加注意,一般生理性一周就退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1、黄疸刚开始最先的部位是眼睛,然后再蔓延到身体部位,但是退却的时候则相反。等到黄疸退去,最晚退去的则是眼睛部分。

    2、根据宝宝大便来进行初步判断。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宝宝的大便慢慢变成正常的黄大便,并且次数在6次左右,那么说明宝宝的黄疸基本已经消除。

    3、从宝宝的食欲、精神状态也可以判断宝宝的黄疸是否退去。宝宝有黄疸,会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不佳或者是拒绝吃奶的情况,精神也是比较萎靡。但是如果都没有了这些症状,并且宝宝已经爱吃奶了,那么就说明黄疸退去。

    眼白黄说明黄疸严重吗

    黄疸的严重程度应该是以测量值为准,并不是眼白黄黄疸就比较严重。在临床上比较简单的鉴别黄疸的方法,其实是看孩子手心、脚心有没有黄疸的情况。

    如果孩子手心、脚心已经出现黄疸,这属于比较严重的黄疸。这种情况一定要到医院积极查找病因,积极治疗。其中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原因是母亲在怀孕期间宫内感染而引起,大部分是病毒感染。

    再有新生儿溶血病,比较常见的是ABO溶血和RH溶血。ABO溶血主要是发生在母亲是O型血,而孩子是A型血或者B型血的情况。RH阴性溶血主要是因为母亲是RH阴性血

    再生第二胎的时候,孩子是RH阳性血,第一个孩子也是RH阳性血,这时候就会发生溶血。如果有比较严重的感染而引起败血症,也会引起黄疸的情况。

    眼白黄不能说明黄疸的严重程度的,无论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眼白、皮肤等都会发黄的。

    1、足月新生儿一般从生后二至四天开始出现黄疸,黄疸值不超过12.9毫克每分升,会有眼白也就是巩膜、皮肤等黄染的,生后十四天左右消退就是生理性的;超过十四天还不消退,黄疸值超过12.9毫克每分升一般就是病理性的。

    2、黄疸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黄疸仪测试黄疸值或者是抽血检查血液中的胆红素数值来判断。

    3、生理性黄疸不需要处理,注意给孩子多晒晒太阳,适量的喝水有助于黄疸消退。病理性黄疸就需要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黄疸退到几眼睛才不黄2

    婴儿黄疸到底要多久才会退完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 表面所致,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处理就可以自行消退。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表面所致,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宝宝的黄疸一般都在半个月就会退掉的,有的宝宝也有1个月才会退。

    对于肤黄过早出现或逾期不退者和黄疸逐渐加重者,或黄疸退后复出者,应特别注意并及时就诊。当婴儿出现黄染时,还要注意观察小儿精神,呼吸,吃奶,大便颜色等情况,以便及早发现病理性黄疸,及早治疗。

    除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外,还有一种新生儿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 其特点为:黄疸程度较生理性高,黄疸持续时间长,有的可持续三个月之久。

    但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喂母乳后3天,黄疸下降明显。母乳性黄疸与肠道重吸收胆红素有关。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诊断母乳性黄疸必须首先排除病理性黄疸。

    其实黄疸现象,对新生婴儿来讲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但是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有效的应对和解决方法,这样才可以让新生婴儿,可以健康的成长,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因为黄疸了给新生婴儿造成的其他不利影响。

    黄疸退到几眼睛才不黄3

    怎么看宝宝黄疸退没退的方法

    1、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疽是新生儿的一种特殊生理现象,正常新生儿女几乎都有。

    其特点是:

    ①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微带黄色,尿稍黄,无不适表现,第4~6天黄疸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第10~14天黄疸消退,早产儿可能延至第3~4周消退。

    ②血清胆红素测定:足月儿低于12mg/dl,早产儿不超过15mg/dl,以未结合胆红素(亦称间接胆红素)为主,结合胆红素不超过1.5mg/dl。产生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体内产生胆红素过多,而肝转化、排泄胆红素能力差,致使胆红素堆积于血中而发生黄疸。因系生理现象,无需处理,可多饮葡萄糖水,促进利尿,排出胆红素。

    2、病理性黄疸由疾病引起。其特点是:

    ①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或1周后出现,或黄疸消退后又复出现。

    ②黄疸持续时间长超过生理性黄疸的时限。

    3、黄疸过重,血清胆红素超过了生理性黄疸的数值。

    病理性黄疸常见于新生儿溶血症、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胆道畸形、克汀病、头颅血肿等,一旦发现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医诊治。

    经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知道黄疸分为两种,一种是新生儿黄疸,而另外一种则为病理性黄疸,因此作为家长的朋友们就要知道如何区分这两种黄疸,并且掌握两种黄疸的症状,注意观察宝宝的情况,避免延误病情。

  • 景天
    回复
    2024-03-14 19:19:52

    你好,可能是生理性黄胆,多饮水,不必过于担心,所有黄疸,都应该看医生,最好是儿科医生.生理性黄疸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新生的小宝宝出生后建立了自主呼吸,血液中的氧浓度增高,体内多余的红细胞因此被破坏,分解成胆红素而使得血中未被结合的胆红素增加,但新生的小宝宝肝脏发育尚不成熟,参与新陈代谢的酶分泌不足,因此对血中增加的胆红素进行立即处理的功能较弱,不能将未结合的胆红素转变成结合胆红素排出体外,而是沉积在皮肤上使之变黄.
    指导意见:
    如果新生的小宝宝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应想到有疾病情况:1在出生时就出现黄疸,或生后24小时内就已经出现明显的黄疸;2宝宝的变黄程度较严重,如除了面部,躯干,四肢外,手掌和脚掌也出现变黄,这种情况多为病理性的;3皮肤变黄的时间长,足月的宝宝超过2周以上或更长的时间,早产的宝宝也已超过生理性黄疸的期限,即大于3周;4黄疸时轻时重,不像生理性黄疸那样皮肤黄染越来越减轻;或是黄疸消退后重新又出现.5宝宝同时伴有精神和食欲不佳的表现,如不愿吃奶,吸吮力差,没精神,出现呕吐或腹泻,发烧或体温低,大便颜色发白,肝和脾肿大等.这通常是由于新生儿溶血病,败血病,肝炎,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胆道畸形,内脏出血等疾病引起的.
    生活护理:
    一旦怀疑是病理性黄疸,就应及早到医院看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否则病情会加重,血中胆红素过高时,间接胆红素与脑细胞结合以后,有引起智力发育障碍的可能.

新生儿严重脑梗怎么办

新生儿眼病筛查查什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