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甲流是指感染了甲型流感病毒,流感不是普通的感冒,而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就会出现咳嗽,流感病毒分为两种甲型和乙型,甲型流感病毒是最常见,也是流行范围最广的一种。出现高热极度乏力为主要症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近日从相关新闻资讯了解到流感病毒活动水平明显增强,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并在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引发多起暴发。
一、什么是甲流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4型,人流感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甲型和乙型流感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易引起大流行。
二、感染甲流症状自查
与普通感冒相比,甲流症状更为严重。
高热是主要表现,也可是早期唯1症状。体温可达39~40 ℃,可伴有畏寒、寒颤,大龄儿童多伴头疼、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多数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可持续1-2周。
呼吸道症状:流涕、鼻塞、打喷嚏、偶有咳嗽等。
消化道症状:部分孩子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痛,但症状往往较轻。
部分人感染流感可能会引起流感病毒性肺炎,甚至重症肺炎。尤其是高危人群,比如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有基础疾病的、肥胖的,这类人群感染会导致并发症发生概率较高,所以会引起重症肺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三、在甲流高发期,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接种疫苗,因为流感是疫苗可以预防的。现在有四价疫苗可以预防甲型H1、甲型H3以及乙流里面两个分支,这四种类型的流感病毒,这些四价疫苗都可以覆盖。
做好日常的一些非药物的预防措施,尽量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必须去的话戴好口罩,注意咳嗽礼仪,打喷嚏、大声说话时用胳膊肘或者用纸巾挡住口鼻。另外做好手卫生,手没有清洁不要去摸眼睛鼻子这些敏感的部位。
除了打疫苗之外,我们还可以做这些——
■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 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 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 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患者应居家隔离观察,不带病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
■ 流感样症状患儿去医院就诊时,患儿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四、感染甲流怎么办
如果感染了甲流,也不必恐慌。关于甲流,如果没有并发症,多数人三五天症状就会好转,有些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也会得到缓解。
一般人群感染甲流后,可对症用退热,止咳等药物,部分群体也可以不经治疗自行痊愈;重症高危人群或病情较重时,应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如合并细菌或支原体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患者出现持续高烧、呼吸困难、严重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积极就诊。重症高风险人群可能会出现肺炎或者其他一些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及时,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儿童甲型流感有哪些症状
1、肺炎型流感: 常见于老年人、儿童、原有心肺疾患的等免疫力低下人羣,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剧烈、咳血痰或脓性痰、呼吸急促、缺氧发绀,肺部可闻及溼罗音。胸片检查提示两肺有散在的不规则絮状阴影。痰培养不见致病细菌生长,但可分离出流感病毒。
2、单纯型流感: 多为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到40℃,多伴头痛、极度乏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还常常伴有咽痛干咳、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现象。多在发病3到4天后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全身症状渐渐好转,但咳嗽症状的消失、体力恢复常需1到2周。轻症流感与普通感冒非常相似,症状轻,2到3天可恢复。
3、特殊人羣流感: 一般情况下,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只表现为轻型流感,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头痛。少部分儿童出现肌痛、呕吐腹泻。婴幼儿流感的临牀症状往往不是很典型,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常可出现高热惊厥。新生儿流感比较少见,但往往容易合并肺炎,常有败血症表现,例如嗜睡、拒奶等。在小儿,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较成人常见。
儿童甲型流感几天能好儿童甲型流感为自愈性疾病,流行性感冒引起病及通常发烧在39度到40度之间。因患儿身体抵抗力较差,所以会出现全身酸痛等现象。患儿通过治疗三到五天就会降温。若要完全恢复需要七至十天。
儿童如何预防甲流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面对甲流不得掉以轻心,妈妈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宝宝勤洗手勤换衣,保持宝宝的个人卫生。
2、饮食要注意
做饭时生熟要分开,猪肉烹饪至71℃以上才能完全杀灭甲流病毒。饮食上面注重荤素搭配,多吃蔬菜和水果增强抵抗力。
3、起居预防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让病毒停留在室内。根据天气季节要给宝宝适当地增减衣物以免感冒,让宝宝保持良好睡眠也能增加抵抗力。
4、经常体育锻炼
平时多带着宝宝体育锻炼能增加抵抗力,甲流来袭就不怕被轻易打倒了。
5、疫苗药物预防
可以接种相关预防甲流的疫苗,服用药物,都能预防甲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