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体质差一般需要通过营养补充方式提高,如果是母乳喂养母体需要多补充营养物质,尽量多吃蛋白质比较丰富的食物,还要选择多样化的饮食方案。发育期间还应当带宝宝多做一些户外运动,能提高体质,多晒太阳有助于钙元素吸收,平时尽量不要挑食和厌食的习惯。
爸妈一定要看!早产儿体质调理的中医解方早产宝宝身体许多器官还未成熟就出生了,容易有各种合并症,照顾与复健之路漫长又艰辛,中医能怎么帮忙早产儿呢? 早产儿常见问题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未满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公克称为低体重,出生体重低于1500公克者称为极低体重,体重越轻代表身体各器官越不成熟,存活率相对减低,因许多器官还未发育完全,常见有以下问题:
呼吸系统
早产儿因肺部发育不成熟,出生时无足够的表面张力素,肺扩张不完全,容易有呼吸窘迫症候群,出现呼吸急促、甚至无法呼吸的情形。也可能因脑部中枢神经系统还未发育完全,而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形。
因上述呼吸问题,有时需要使用到呼吸器,长时间使用呼吸器与氧气,会对肺部造成的伤害,出现早产儿慢性肺疾病,即使出院回家宝宝仍容易有痰多、反复喘鸣咻咻声,或出现缺氧,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问题,只要感冒,家长就要进入备战状况,需要经常拍痰、抽痰,并随时注意宝宝呼吸状况。
心血管系统
最常见是动脉导管未闭合,目前药物帮助导管关闭的治疗效果不错,如果药物无效,病情不佳,则需要心导管手术治疗,后续也需追踪检查。
肠胃道系统
早产儿的肠道未发育成熟,消化吸收功能差,也比一般宝宝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问题,肠道黏膜未成熟、肠胃蠕动差,容易并发坏死性肠炎,出现肠穿孔或是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状况。
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
早产儿大脑脑室周围的血管脆弱,容易出现脑室内出血,也可能有脑部缺氧而出现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若损伤严重,后续可能有发展迟缓或脑性麻痹的问题。
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眼底视网膜血管发育未成熟,血管容易扭曲、变形,出现不正常的血管新生,甚至视网膜剥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日后也容易让宝宝有青光眼、斜视、高度近视、弱视等问题,一定要定期做视力检查与追踪。
中医对早产儿的看法中医古籍中并无「早产儿」名词的记载,但从症状表现来看,属于中医「胎弱」、「胎怯」的范畴,为胎儿一出生即出现体重低下、体质虚弱的状况。古书上有详细记载胎怯,《小儿药证直诀》:「生下面色无精光,肌肉薄,大便白水,身无血色,时时哽气多哕,目无精彩。」此处的形容与早产儿出生时的情形类似。
生命的原始物质是「精」,胎儿是由父母之精而成,父母身体强壮,肾精充足,胚胎则健康。造成胎怯的原因与父母精气不足或怀孕过程失于照护有关,如果父母身体虚弱、过度劳累、嗜好饮酒、房事过度、情志失调,都有可能使得胚胎的元阳不足,容易出现早产。
早产儿五脏容易不足,而出现各种问题,「肝」与眼睛、指甲、肌腱韧带的形成有关,肝气不足则有视力问题、指甲容易脆裂无光泽、四肢容易抽筋。「心」与我们的心血管、神志有关,心气不足则容易面色紫黑发绀,意识不清、四肢冰冷。「脾」与吸吮喝奶、消化吸收、肌肉生成有关,脾气虚则不欲吮乳、肌肉瘦弱无力、体重低下,「肺」与呼吸、哭声、皮肤的生成、免疫力有关,肺气虚则呼吸短浅、哭声细弱、皮肤薄松弛、反复呼吸道或皮肤感染。
「肾」和脑与中枢神经、骨头、牙齿与头发的生成有关,肾气不足则容易脑水肿、头颅开解、骨折、牙齿生长缓慢、毛发稀疏。
治疗上会依据早产儿不同脏腑亏虚的情形来治疗,临床又以脾、肾两虚最为常见,故治疗会着重「肾」、「脾」的调补,「肾」储藏精气,是生命根本的来源,为先天之本,早产儿先天之本不足,身体各部分尚未成熟就出生,治疗以补肾益精,温补元阳,常用熟地、枸杞、山药、山茱萸、杜仲…等药物,「脾」是运化人体营养物质、水谷精微的重要器官,是后天之本,早产儿消化吸收差,使得后天所需的能量来源不足,应健脾补脾,常用黄耆、人参、白术、茯苓、干姜…等。要请家长注意的是,不要听信民间的偏方,如:红婴水、八宝粉,反而有害无益,有些家长会自行购买西洋参粉、鹿茸粉…等为宝宝进补,有些中药,特别如人参、附子、紫河车、鹿茸,在孩子身上使用的时间与剂量均需拿捏准确,过量或长期服用可能产生副作用,反而揠苗助长、适得其反,建议咨询中医师后再给孩子服用。
有哪些问题也能寻求中医帮忙?早产儿出生之后治疗,往往需要多方的协助,有哪些问题是可以寻求中医一起帮忙的呢?
肠胃问题、消化不良、身材瘦小
肠胃消化吸收差,身高体重自然很难上升,这些问题常与中医脏腑的脾胃、肾有关,治疗除了温补脾肾,还可以搭配开胃消食、行气和胃的中药,促进食欲、增加肠胃的蠕动,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显示中药对于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是有帮助的。
反复呼吸道感染
特别在一些有早产儿慢性肺疾病的宝宝身上,反复感冒是很常见的问题,只要感冒就容易出现喘鸣声或痰多的情形,容易感冒与肺气不足有关,肺主卫外,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肺气虚则对外的免疫力则不足;痰多则与肺、脾不足有关,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肺气不足则痰容易存在肺中不易排出,脾气不足则无法将痰代谢出去,加强正气与补肺、脾之气,在这类的宝宝身上很重要。
脑部缺氧受损,合并脑性麻痹
研究显示对于脑性麻痹的孩子,复健加上针灸比单纯复健,在整体发展和肢体肌张力更有帮助。早产宝宝若合并有脑性麻痹的问题,可以及早接受针灸一起治疗,宝宝的针灸会以浅刺、快速进针出针,不留针的原则来治疗,头皮针会在宝宝囟门完全密合后开始,越早接受治疗,对宝宝的帮助越大。
爸妈一定要看!早产儿体质调理的中医解方 揉揉小手、捏捏背,帮助早产宝宝健康成长以下推拿 *** 手法,是以补脾肾为主,爸妈每日可以帮宝宝做 *** , *** 除了能调补气血、疏通经络外,也能增进彼此的亲子关系,是很好的保健方法。
补脾经:健脾补气
脾经: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方法:由拇指远端往近端推100下。
揉四横纹:行气、开胃除胀。
四横纹:手掌第二至四手指,靠近手掌端的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方法:使用大拇指按揉第二到四指的四横纹处,约100下。
揉肾俞:补益肾气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摸到髂嵴延伸到中央脊椎处为第四腰椎,往上数两节,为第二腰椎)旁开1.5寸。(1.5寸:由肩胛骨内侧缘至脊椎一半的距离)
操作方法:使用双手大拇指轻轻按揉肾俞,50~100下。
捏脊:调阴阳、理气血、通经络,培补元气
操作方法:使用双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沿着脊椎骨两旁,轻轻捏起皮肤,沿着背脊骨自下而上,连续5~10遍。
赖琬郁
学历:中国医药学院中医学系中西医双学士,中西医师
经历:长庚纪念医院中医部住院医师、总医师、林口长庚儿童医院西医儿科部训练、长庚纪念医院中医内儿科主治医师
现任: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中医儿科主治医师、台湾中医儿童暨青少年科医学会常务理事
早产儿由于出生时未能完全发育成熟,因此体质相对较弱,容易患病。以下是一些改善早产儿体质的方法:
1.提供充足的营养:早产儿需要更多的营养来支持他们的生长和发育。母乳是最好的食物选择,但如果无法喂养母乳,可以选择配方奶粉。医生会根据孩子的体重和年龄来确定每天需要摄入的营养量。
2.定期接种疫苗: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可能比足月婴儿更脆弱,因此需要更频繁地接种疫苗来保护他们免受疾病的侵害。
3.避免感染:早产儿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家长应该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措施来减少感染的风险。
4.进行适当的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早产儿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简单的活动,如爬行、站立等。
5.定期体检:定期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改善早产儿体质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提供充足的营养、接种疫苗、避免感染、适当锻炼和定期体检等。同时,家长也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关注,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由于早产儿的体格发育不完善,在早晨进行体能训练时,我们应该注意他们自身的能力和条件,不能强制执行。对于早产儿肢体的活动能力训练,父母可以每天帮助婴儿做一些简单的体操,移动婴儿的肢体,慢慢让婴儿配合,形成习惯。对于早产儿来说,最好的触觉训练是从出生开始的。父母抚摸早产儿不仅可以安抚孩子的心理,还可以安抚孩子的易怒情绪。它还可以帮助孩子按摩,让孩子配合父母的动作,锻炼他们的活动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
此外,视觉刺激对早产儿也特别重要。父母应该让早产儿更多地接触周围的事物,观察生活中更多的事物,这会使早产儿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然后主动去触摸这个东西,触摸它。接触不同的物体会使宝宝产生不同的感觉,这有利于宝宝了解更多的东西,了解更多的东西。这是促进儿童运动发展的好方法。主要是通过一些被动和主动的活动,使儿童身体的各个部位灵活,从而帮助和促进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成年人可以先用手帮助孩子的四肢伸直、弯曲、上下移动。
当孩子们能独立行走时,可以引导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如体操、散步和爬山,然后可以增加一些技巧性的运动,如跳绳、射球等。当孩子们有一定的行为能力时,他们可以训练他们的自理能力,如吃、穿、拿东西、放东西、游戏、,这不仅是体育,也是智力发展。动手对大脑有好处。不要认为孩子做不到,但要相信他会做到。
父母在为早产儿进行体育锻炼时必须注意儿童的安全。我们不应盲目强调早产儿的体育锻炼,而忽视安全的重要性。严重后果不值得损失。对于早产儿的体能训练,最好的训练是将感觉和手结合起来。儿童整体训练的效果往往大于个人训练。早产儿的体育锻炼也可以降低儿童心理健康疾病的发病率。
保持良好的营养
早产宝宝由于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消化吸收功能弱,尽可能采取母乳喂养,母乳不足者采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
如果是母乳喂养则按需喂养,即宝宝有饥饿性哭吵或妈妈感到奶胀时就进行哺乳,一般2-3小时喂一次为宜,对需要追赶性生长的早产宝宝来说还需在医生的建议下添加母乳强化剂,母乳喂养的妈咪们还要注意少吃油腻食物、辛辣食物、高脂肪食物,预防脂肪性腹泄的发生。
配方奶喂养者则每3小时一次,一天8次,逐渐过渡到一天6-7次。如宝宝进食情况良好,每天每次可给宝宝增加奶量5毫升左右;及时在医生的建议下添加辅食及补充各种微量元素,尤其是钙、铁剂的补充,防治早产儿贫血的发生。
另家长需注意对于早产宝宝来说两岁之前的生长(身高、体重、头围)、认知动作发展及辅食的添加都应按矫正年龄进行评估,即现在日期减去预产期日期。
保持充足的睡眠早产宝宝由于在医院住院时间长,已经习惯医院的环境,且无昼夜分别,刚回家时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所以家长要注意调整,夜间点小夜灯,睡觉之前播放轻音乐,待宝宝适应后再减少光线亮度及声音;还应注意宝宝睡觉前更换好干净尿布,让宝宝睡得更舒适,喂好奶,避免过饱或过饥影响睡眠的质量;
其次应注意防止睡眠意外,不要趴着睡,不要和大人同牀睡,宝宝睡觉的牀垫应平滑,不可太软,不要将玩具放在婴儿牀上,使用的被子不应太厚重,并要注意被子不能盖住宝宝的脸部口鼻以免影响呼吸甚至导致窒息的发生。
预防疾病的发生
早产宝宝如果经常生病容易导致机体抵抗力进一步下降,这样更容易生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家长在早产宝宝日常的照护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家庭护理预防疾病的发生。
1、预防感冒:
首先要注意宝宝居住房间温度适宜,早产宝宝居住的房间室温冬天宜维持在26-28℃;
其次要避免洗澡时受凉,因早产宝宝泡在在水里时体温散热更快,所以给早产宝宝洗澡时,室内温度还应比平常高1-2℃,且泡在水里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分钟左右,洗澡次数可根据情况和习惯来定,只要保证宝宝的清洁就可以了,另对于体重小于2千克的宝宝在寒冷季节不要洗澡,避免着凉感冒。
另外给早产宝宝换尿布时,动作也要轻柔迅速,开始时如果妈妈不熟练,可以请爸爸帮忙,尽快在最短的时间内搞定,否则宝宝会着凉;
最后要注意宝宝衣着舒适宽松,保暖性强,维持皮肤温度在36-37℃,手感宝宝四肢暖和,但背部又不出汗为最好。
2、预防感染:
宝宝的衣物和大人分开清洗,毛巾专用,如果条件许可,最好在阳光下曝晒6小时;宝宝居住的房间应注意通风,必要时每周用艾条或食醋熏蒸消毒房间一次.
注意家庭中如果有人患有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感染性疾病时,要佩戴口罩,避免与宝宝接触,避免抱刚从医院回来的早产宝宝到人羣嘈杂、密集的地方去,雾霾天气更要禁止去室外;
除此之外对于早产宝宝来说还要做好皮肤护理,每次大、小便后用温开水洗净臀部,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早产宝宝脐带脱落前每次洗澡或擦澡后用医用酒精或络合碘棉签擦拭消毒脐部,保持脐部清洁,防止经脐部感染败血症。
3、预防窒息:
主要是防呛奶窒息,喂奶时不要逗玩宝宝,不要在早产宝宝哭吵很厉害时予以喂奶;
母乳喂养者注意宝宝正确的含接姿势,避免 *** 堵住鼻孔而发生窒息;
人工喂养的早产宝宝注意奶孔大小适宜,以奶瓶倒立时,奶水可以一秒一滴流出者较为合适,喂奶时奶嘴充满奶汁,防止喂奶的同时吸入空气;
喂奶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宝宝的面色,若面色有发青,应马上拔出奶头,让宝宝休息片刻再喂,喂完奶后将宝宝竖起拍背5分钟以上或宝宝打嗝为止,喂奶后半小时擡高牀头,保持侧卧位,防奶后呕吐所导致窒息;
若有呛奶则需立即停止喂奶,及时将宝宝的身体侧过来,马上检查宝宝口腔,用手指包干净布或溼纸巾清除残留在口腔内的奶汁或异物,避免吸气时再次将奶液吸入气管,然后轻拍背部至呼吸平稳、肤色红润后可继续喂奶;
如果发现宝宝憋气不能呼吸或脸色变青紫时,说明呕吐物已进入气管,必须马上让宝宝俯卧在大人膝上,头朝下,擡高 *** ,用力拍打他的背部4~5次,使宝宝能咳出、哭出来并建立自主呼吸,并尽快送往就近医院进一步诊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