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虚汗若是属于生理因素且没有其他的临床症状,只需要注意适当多喝水,穿纯棉吸汗内衣即可。若儿童是身体虚弱、脾胃虚弱所致,建议吃玉屏风口服液或黄芪颗粒,可增强营养、增强抵抗力和调节脾胃功能。另外,若儿童是由疾病因素引起,如慢性感染、肺结核等,则需要针对原发性的疾病积极治疗。
我觉得应该先找出孩子出虚汗的原因,如果入睡时出汗,醒来汗止,这种症状就是“盗汗”。
1.新陈代谢旺
孩子的新陈代谢旺盛,在睡前还是很兴奋的状态,入睡后还没有平静下来,而孩子的各神经系统都还没完善,所以发热时就只能通过排汗解热。
睡前不要让孩子过于兴奋,也不要盖太厚的被子,很多家长总是以自己的体温来给宝宝盖被子,常常会偏多,就会使宝宝大量流汗。睡觉室内注意通风,可以适当的开些风扇和空调,但不要对着孩子吹风。
2.体质虚弱
体质虚弱的孩子,由于生病,经常吃药,甚至长期服用抗生素药物,病后孩子体质会更加虚弱,也就会出虚汗,一般停药后会慢慢好转。
体质虚弱的孩子要注意多锻炼,增强体质,出虚汗严重的孩子可以通过药膳调理,如喝百合粥,吃些止虚汗的中成药,还可以通过中医的推拿按摩调理。增加各种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的摄入,改变喂养方式,让孩子摄取各种营养物质。同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禁忌,有些孩子吃了辛辣的食物更会出汗。
3.其他病症
缺钙,贫血,风湿也会引起孩子睡觉多汗,睡不安稳,除此像佝偻病,结核病,低血糖等病症都会引起出汗多。
如果孩子长期都爱出汗,还是建议带孩子就医。
宝宝刚睡着时出汗并不是全部宝宝都会有的现象,有的父母看见宝宝睡着后出个满头的汗总是担心宝宝是不是生病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出汗都是病症。
1. 因为宝宝汗腺较发达,汗腺分泌由植物神经(迷走神经)控制,睡着后,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出汗多,一般以头,面部出汗为多,但是睡后一两个小时内就会缓解。
2. 给宝宝穿的、盖的过多了。有的家长总是怕宝宝冻着,尤其在睡觉的时候穿保暖内衣再盖棉被。导致宝宝睡觉时满头满身的大汗。这种做法真的对宝宝不好,宝宝热了出汗再踢被子反而会着凉感冒。一般来说冬天室温在22度左右宝宝穿一身正常厚度的内衣盖薄薄的棉被就可以了。夏天一身薄薄的短袖内衣一个毛巾被或者空调被盖好肚子就行了。
3. 孩子可能有脾胃虚弱的症状所导致。如果宝宝睡觉出汗,大便干燥或者不成型,厌食挑食,有口气,消化不良就是脾胃虚弱。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点,少吃点肉。吃点健脾开胃的食物。
4. 非生理性出汗。
(1) 缺钙性出汗。缺钙的孩子的确是会出汗,但缺钙最明显、最直接的表现是孩子身高不达标,生长发育滞后,出现这些明显表现后孩子才可能会出现诸如枕秃、囟门闭合迟、出汗等症状。如果发现宝宝睡觉时出汗还要检查以上的指标才能确定宝宝是否真的缺钙。
(2) 服药后出汗。宝宝发烧超过38.5 就需要服用退烧药,一般服用退烧药后,宝宝都会出汗,这样才能降低体温。
小宝宝植物神经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出汗是常见现象,但如果在同样的环境下,孩子明显比其他人出汗要多很多,尤其是跟同环境下的同龄小朋友相比,就需要注意了
出汗是身体调节体温的一种方式,通过出汗,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以此来维持身体体温的恒定。而汗腺是由交感神经来控制的,交感神经兴奋,就会出汗,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是一对拮抗神经,两者相互配合。
小宝宝的植物神经发育不完善,功能上就会弱一些,出汗会比成人更多,但明显出汗异常时,则考虑是植物神经能量不足,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营养基础比较弱的孩子身上,或者生病之后
如果孩子存在这种情况,首先需要的就是合理的安排孩子的饮食,尽可能通过饮食提供充足全面均衡的营养供应,尤其是鱼肉蛋豆奶等的摄入,精米白面主食可以适当的替换,一部分为全谷物和杂豆类作为主食,食用油注意必需脂肪酸的摄入(添加紫苏籽油或亚麻籽油),可以在营养师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钙,虚汗停颗粒可以配合使用。
另外睡前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孩子的衣物被子厚度要适宜,注意水分的补充。
其实相对于成人来说,婴幼儿的皮肤含水量较大,皮肤表层微血管分布也较多,并且活动量又大,新陈代谢旺盛,所以由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多。再者,汗腺的分泌是受植物神经来调节的,宝宝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相对较差,大脑皮层对植物神经的抑制功能差,即使在晚上睡眠时,植物神经依然处于兴奋状态,所以宝宝刚入睡时也很容易出汗。
大多数的宝宝,都是晚上睡觉时出汗多,所以家长不要纠结宝宝生病的问题。对于睡着后出汗的宝宝,家长要及时给宝宝擦掉头上的汗水,并要注意,不要风扇直吹到宝宝。
除此之外,家长也要排除一下环境的因素,室内不要过热,夏天用空调降温,不要给宝宝盖得过多。8个月的宝宝,还要注意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单位,防止缺钙,有利于钙的吸收。
孩子是纯阳之体,容易阴虚,补阴为上,可以用麦冬泡水喝,调理即可,不要吃药!
孩子晚上出汗多事因为身体体质虚引起的,补充均衡的营养就可以!健脾胃、均衡的营养、补气血这三个方向可以帮到你
有没有补充维生素D或者是钙呢。这种情况,很多是缺钙导致的。维生素D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
孩子的新陈代谢旺盛,在睡前还是很兴奋的状态,入睡后还没有平静下来,而孩子的各神经系统都还没完善,所以发热时就只能通过排汗解热。
虚汗:是体质较差的孩子常常会出虚汗,无论白天活动或晚间睡眠都可见汗湿粘衣。此时应该注意孩子的营养,增强体质,另外可服用下面的方剂:白天出汗者,用黄芪、白术、防风各90克,碾成细末,每次用开水送服6克,早晚各1次,连服1个月;夜间盗汗可服知柏地黄丸。
而小儿多汗可以分为生理性多汗与病理性多汗两大类。生理性多汗常常可以找到明显的原因,如衣服穿得过多、剧烈的运动、吃了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等,把引起多汗的原因排除以后,多汗的现象就消失了。而且,这类小儿一般健康状况较好,没有发现其它疾病。
小儿病理性多汗原因比较复杂,是多种疾病共同作用出现的症状。所以,必须准确地诊断出小儿多汗的相关疾病,找出病根,才能有效地治疗小儿多汗症。
多汗出现的时间如在晚上睡后多汗,深睡以后汗液逐渐减少,伴有枕秃(即俗称小儿脱帽圈)和方额头、肋骨串珠等骨骼改变者,多为缺钙所引起;宝宝可能有缺钙的现象,囟门大多在宝宝18个前后关闭的。建议去医院检查微量元素。看看宝宝是否缺钙,
小果网祝宝宝健康快乐!
孩子晚上睡觉出虚汗,是属于身体免疫力低下,气虚盗汗所致,应该平时给孩子多喝水,适当地进行一些日光浴、户外锻炼,少吃零食,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五谷杂粮,可以配合选择服用虚汗停颗粒,以及知柏地黄丸,或者是检查一下血常规、微量元素,看看是否有所缺乏,缺什么及时补充和治疗。
如果免疫力低下,反复感冒,也可以配合服用免疫球蛋白。
导致小孩晚上睡觉出虚汗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外界环境温度过高、结核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
1.生理因素:宝宝的新陈代谢较成人快,基础代谢率也比成人高,中枢神经系统对体温的调控尚不完善,且宝宝的汗腺密度比成年人更高,因此出汗较多可能是正常的。
2.外界环境温度过高:如果小孩晚上睡觉时外界温度过高,被子过厚就会导致孩子有睡觉出虚汗的症状表现。
3.肺结核:若孩子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患肺结核时,就会出现睡觉出虚汗、胸痛、乏力、咳嗽的症状。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当维生素D缺乏时,可能导致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从而使得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出现夜间多汗的症状。
由此可见,宝宝晚上出虚汗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宝宝晚上睡觉出汗较多,建议到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宝宝出虚汗的处理方法
1、加强营养
合理膳食,荤素搭配,粗细兼吃,纠正患儿的偏食,厌食习惯,以增强体质。
2、注意锻炼身体
如游泳、滑冰、球类、跑步等运动,可酌情安排。
3、避免接触感染
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去,室内不要吸烟,保持空气流通。可用温盐水漱口。
4、可采用食疗方法,增强脾胃功能
山药胡萝卜粥
山药去皮切片,放胡萝卜,与白米同煮,早晚服食;还可以根据情况加莲子、大枣、薏苡仁、黄芪等。
宝宝出虚汗护理方法
1、小儿出虚汗以后,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皮肤,及时换衣服,要动作轻快,避免小儿受凉感冒。
2、注意及时补充水份和盐份。可以补充口服补液盐,简称“ORS”,或白开水加点食盐、糖,糖可以促进水和盐的吸收。
3、被褥也要经常晾晒,日光的作用不仅在于加热干燥,还有消毒杀菌的作用。
4、此外,对易于出虚汗的小儿,应进行有计划的体质锻炼,如日光浴、冷水浴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体质增强了,出虚汗随之而止,这将胜过任何灵丹妙药。
宝宝出虚汗的原因
1、喂养及护理不当
体质弱的宝宝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这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造成的。此外,给宝宝穿得过多或盖的被子过厚也会引起多汗。为此宝宝晚间不宜过饱,穿衣盖被要适当。
对于生理性出虚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去除生活中导致高热的因素。
例如,如果宝宝在睡觉之前活动量大或者是吃了高热量食物的话,则是会在睡觉的时候出现虚汗情况。
因此,应该对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给予控制,这样也有利于睡眠和控制肥胖,有益于宝宝的身心健康。冷季卧室温度以24℃-28℃为宜;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
2、缺钙
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晃头部,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秃”。需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如果在出虚汗的同时还伴有枕秃、囟门闭合延迟、X形腿、串珠肋等现象,很可能是由于血钙偏低引起,3岁以下宝宝较常见。
3、疾病
宝宝患病后期、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往往出虚汗,这是因为体质虚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此外,还有以下病症会引起出虚汗:
宝宝患了结核病不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结核病还有其他表现,如低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面颊潮红等。如怀疑宝宝感染了结核,应做肺部x光检查或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如果宝宝患上佝偻病的话,则是会在入睡的时候开始多汗,尤其是头部,能够湿透枕巾,并且宝宝还会出现惊哭的情况。因此这个时候需要及时为宝宝补充维生素D以及钙。
如果宝宝常在天亮前出现多汗,同时伴有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而快,则有低血糖的可能,这时可给宝宝喝些糖水或进食些糕点,即可纠正。
宝宝患贫血、风湿、类风湿等疾病时也可引起汗多现象。总的来说,宝宝出虚汗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排除某些疾病引起的多汗。
虚汗的食疗处方
1、取山药材10克,百合6克,莲子6克,大米适量,煮粥食用即可。
2、取山药15克,板栗20克,大枣5克,瘦猪肉50克,炖汤调味后,喝汤,吃栗子,大枣与猪肉。每日一次,连服15日。
3、取小麦12克,莲子6克,大红枣6克,桂圆肉6克,甘草3克,水煎。喝汤,吃枣与桂圆肉。
4、取百合15克,银耳10克,小麦仁15克,雪梨2片,加水适量,用文火炖烂后,吃梨,喝汤。每日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5、取沙参4克,黄精6克,麦冬3克,小麦仁10克,雪梨2片,加水适量共炖15分钟,吃梨喝汤。每日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出虚汗孩子的护理方法
小儿出虚汗一般在初睡时最多,父母可等孩子熟睡后适当减去孩子身上的盖被。发现出汗较多时,可用柔软的毛巾把头发、面部、身上的汗液拭干,并帮孩子侧翻身,防止身下存汗。关闭窗子,防止对流风直吹孩子身上而着凉。
身体无疑是改善小儿体虚的重要手段,父母最好利用早晚时间,带孩子外出散步及活动,逐渐增加散步的时间,延长散步的距离,增加活动强度。也可分配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完成后给予一些小小奖励,或鼓励孩子参与同伴游戏。随着运动量的加强,身体内部的调节能力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各项机能恢复正常,改变小儿出虚汗的症候。
另外每天早午晚各踮脚30下能有效治疗虚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