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的宝宝如果出现对眼,很可能是由于先天性的各项功能不完善导致的,比如婴幼儿型的内斜视。这种情况一般需要及时治疗,这是大部分孩子6个月之内发生的一种疾病。另外,孩子年纪较小,如果眼内的肌肉发育不完善,也会表现为这种症状。
一、宝宝斗鸡眼怎么办
大多数时候,宝宝对眼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只有极少数的宝宝,是真的斗鸡眼。
出生几周的孩子眼球的转动是单侧性不协调,眼球可能出现偏视。另外,有的孩子出生时鼻梁低平,眼距较宽,在鼻侧眼睛的内眦有一块内眦赘皮,遮盖鼻侧的球结膜(俗称白眼球),使得人看起来黑眼球好像向中间移动了,就以为孩子是斗鸡眼。
随着孩子的发育,鼻梁增高,内眦赘皮也会逐渐消失,到5~6个月时双眼注视功能才发育健全,6~7个月时眼球的转动才是双侧性和共济协调的。如果在这个时候出现眼球偏斜,就应该怀疑斜视的可能,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斗鸡眼必须早期治疗,否则容易发生弱视,会影响孩子立体视觉。斗鸡眼的孩子只用一只眼睛看东西,所以看东西没有立体感,不能分辨东西的远近。例如在做针线活时,线穿不进针眼;灌墨水时,笔插不进墨水瓶;拿细小的东西老是够不着等等,影响今后的工作和学习。
怀疑宝宝斗鸡眼,就医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就诊前:当发现宝宝可能有内斜视,需要就医时,建议父母在带他就诊前,先帮他做好心理准备,让宝宝知道医师是友善的,并不会让他挨针、吃药。
2、就诊当天:宝宝的健康状况应处于良好状态,不要有生病或心情不佳的情形,也请预留较多的时间,让宝宝有足够的时间与医师配合。
3、治疗中:确定诊断之后,家长应该以正确的心态,配合医师的治疗。宝宝年纪越小,视觉发育的可塑性越强。斜视的矫正,除了眼位的要求外,更关系到左、右两眼的视力发育及更高级的双眼视觉,也就是立体感的建立。千万别以为宝宝还小或认为只是影响外观美便置之不理。
二、斗鸡眼是玩具惹的祸吗
斗鸡眼就是眼睛中间的瞳孔天生或人为的都朝中间靠拢,看起来就像两只鸡斗架一样,所以称为斗鸡眼,也叫做对眼。 正常人的双眼注视同一物体,物体分别在两眼视网膜处成像,并在大脑视中枢重叠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的单一物体,这个功能叫双眼单视。但是,婴幼儿在双眼单视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致使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斜而不能往同一目标上看,于是就产生了斜视。医学上将眼球注视物体时向内侧斜视,称为内斜,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斗鸡眼"。
如果将儿童玩具或者亮的东西放在距离宝宝近的地方,或者让宝宝常常保持一个体位,有可能造成孩子斗鸡眼。所以,父母日常照料宝宝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1、婴儿在2个月后,视力增强,能注意周围的人和物,这个时候如婴儿睡摇篮,不可在摇篮近空中摆设玩具、物件,特别不能在1.5米以内摆设任何东西。
2、如果摆设玩具、物件,一定要在1.5米以外,但切不可摆一件,要间隔距离,多摆几件,使婴儿能转动眼珠,轮看玩具或物件。
3、婴儿睡摇篮时间不能太长,要间隔时间抱起婴儿转转,使婴儿能看到周围的一切,使其产生好奇心理,增加眼球转动频率。
4、婴儿睡姿一定要正确,切不可长时间地向一边睡。
三、斗鸡眼真的会自愈吗
这得从主管眼球运动的肌肉和神经谈起。在眼球的外面有六条眼外肌,正常情况下,人们看东西时,无论朝哪个方向,双眼的运动都是平行一致的。由于肌肉的收缩是在神经的调节下进行的,看右边的'目标双眼都往右转,看左边的目标双眼都往左边转,不会出现右眼往右,左眼不往右的现象。若孩子两只眼睛发育不一样,一只眼正常,另一只眼为高度近视或散光;或两只眼睛远视度数差得太远;或幼儿从小就喜欢玩细小的玩具以及常在光线较弱的条件下玩游戏,致使眼肌平衡失调,神经肌肉麻痹,这样就很可能发生斗鸡眼”。
所以,斗鸡眼”若不及时治疗,神经肌肉的麻痹是无法自愈的。而且,因为一只眼睛长期内斜,患者不能使用这只斜眼,久而久之,就会影响眼睛发育,甚至发生弱视。若不及时治疗,将来视力也难以恢复。斗鸡眼”的孩子只用一只眼睛看东西,所以看东西没有立体感,不能分辨东西的远近。例如在做针线活时,线穿不进针眼;灌墨水时,笔插不进墨水瓶;拿细小的东西老是够不着等等,影响今后的工作和学习。
四、婴幼儿最易发生假性内斜视是什么
内斜视的2大类型
Type1 宝宝出生6个月之内就出现的先天性内斜视
这种婴儿期即出现的内斜视,多半因为本身眼肌肉内外不平衡,导致内斜视,这一类内斜视的角度较大且明显。由于眼位过于偏斜,导致宝宝一直使用偏斜眼看斜侧的影像,因此约有5成的先天性内斜视婴幼儿,也会合并有视神经发育不全的弱视。
Type2 多半因度数不等的远视而造成
远视眼的宝宝,看近目标时,必须两眼强迫对焦,因此造成两眼会聚,并向内拉扯内侧的眼睛肌肉,因而出现内斜视。这种情况多半出现在1~2岁之后,由于宝宝开始探索世界,使用短短的小手玩玩具、翻翻书,也开始看电视,对焦在近点目标的机会越来越多,父母也就发现宝宝内斜视的出现,越来越明显。
眼球肌肉不协调造成斜视
人类的眼球,外围有6条外肌一起合作,包括控制左右的水平2条肌肉,以及看上下的垂直2条肌肉和1对斜肌。其控制如设计精良的悬线木偶,当左右平衡上下协调时,眼会位处于正中位置;但当失去平衡时,则造成斜视。
人类的两眼互动紧密,通过大脑中枢和脑神经,指挥两眼同时凝视某一特定方向或物体,以此构造出完整的视功能,完成比单一眼视力更高阶段的双眼视功能,如立体感、手眼协调等。
假性内斜视婴幼儿居多
假性内斜视多半出现在婴幼儿身上,因为他们脸型较小、鼻梁较扁,所以眼内侧之眼皮较宽,遮住了部分内侧的眼白,使家人误以为黑眼球偏内,出现斗鸡眼。这种状况,经过眼科医师以灯光照射检查后,确定两眼的光反射都落在瞳孔中央,便属于假性内斜视,多半会随着宝宝脸型的成熟,鼻梁的变挺而改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可以静观其变。
视力检查项目
1、以两眼交替遮盖法追踪眼位。
2、以眼镜配合测量偏斜的角度。
3、放大瞳孔后,检查屈光度数,确定是否有远视、近视、散光。
4、察看眼底的神经发育。
宝宝斗鸡眼是怎么回事
宝宝斗鸡眼是怎么回事?相信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其中有些宝宝在生活中会出现斗鸡眼的情况,这会让家长很担心的,下面分享宝宝斗鸡眼是怎么回事?
宝宝斗鸡眼是怎么回事1请问各位有类似的情况吗?谁能帮忙解答吗?谢谢!如果医生检查后认为没有问题,就不必担心。但当他对眼时想办法吸引他的眼球转回来,如果三个月以后还是对眼,对眼其实就是斜视也叫内斜视斜视儿童斜视治疗的时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因素,因为斜视的治疗除了矫正眼位改善外观外更重要的是功能性的治疗斜视,虽然目前尚未明确发病原因有的认为是大脑无法融像造成正眼难以维持;
有的认为是眼睛系统不协调所导致,但在治疗上还是强调早期矫正或手术比较好建议在6个月至2岁前进行手术以免错失发展眼睛融像能力的时机,手术治疗斜视主要是通过手术调整眼肌的力量使眼球周围拉力,保持协调从而使斜视眼恢复正常位置治疗斜视对时间的要求很严格一般在6岁以内治愈率可高达80%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治疗效果会明显降低很多患儿就是因为延误了治疗时间而造成终身遗憾。
1岁7个月宝宝斗鸡眼怎么回事
这个是抽搐,考虑是癫痫的原因,和大脑异常放电有关系,尤其是有癫痫的家族史。请问宝宝紧绷身体是怎么回事?我家女儿1.3岁,近来发现她睡觉和坐儿童车时老是绷着身子,全身都用劲,躺着时绷成半月形,双手抓着大腿。如果并有中高屈光异常,亦常需配戴眼镜来矫正,另外可借着轴矫正训练的方法来帮助两眼单视能的恢复与增加融像能力。
未满月婴儿有时两眼成对眼身体挺直怎么回事
或者没有安全感,希望宝妈先看看宝宝的身体是不是不舒服,或者穿的衣服不舒服了。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需要去医院脑电图检查,看有无异常,再行处理的。
祝宝宝健康!如果你实在不放心的话,可以去医院请专业的眼科医生检查。例如以视轴矫正训练机来训练,或者配戴棱镜镜。二)非手术疗法:并非所有的斜视都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是调节性内斜视,只要戴上适当的远视眼镜或双光镜就可以矫正。
宝宝斗鸡眼是怎么回事2造成新生儿的斗鸡眼的原因
玩具多角度悬挂在宝宝的小床上悬挂的彩色玩具不能挂得太近,应该在40厘米以上,而且应该在多个方向悬挂,
增加宝宝眼球转动的频率将婴儿放在摇篮内的时间不能太长,父母应该不时将孩子抱起来,走动走动,使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从而增加眼球的转动,增强眼肌和神经的协调能力,避免产生斜视。
所以,使光线投射方向经常改变,今天头睡左边,明天睡右边,隔日调换,这样就能使孩子的眼球不再经常只转向一侧;小床上彩色玩具不能挂得太近,至少距离1米以上,也可在各个角度多挂几个,这样就可避免宝宝发生斜视或对眼了。
出生第十几天婴儿老是斗鸡眼
斜视应早治很多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斜视只是影响孩子的外貌,等他长大以后自然就会变好。家里有人是对眼吗。其实,这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属于暂时的正常生理现象,一般2—3个月后宝宝双眼的共同注视能力就可以发育良好。如果有的话就不好说了。在这个时期,如果父母在护理上不尽心,就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宝宝斜视和对眼。
斜视有外斜和内斜之分,外斜就是通常所说的“斜白眼”,内斜就是通常所说的“斗鸡眼”,小孩子的斜视以内斜居多。也有人说是对眼。
我家宝宝一出生左眼就显点对眼
斜视简易测试法如果你发现孩子有时会有斜视的状况,你可以在家里进行一项简单的测试,以判断孩子是否真的是斜视。“斗鸡眼”也是一种斜视,称为“内斜视”。
婴儿“斗鸡眼”一般都是假性的,如果到了3—4岁时还不见好转,就应去医院眼科检查并治疗,采用手术或非手术的方法加以矫正。特别是随着面部各种骨骼的发育,尤其是眼眶及鼻骨的发育,这种情况会逐步消失的。
具体的方法是:准备一把手电筒,在光线较暗的地方让孩子仰卧,然后在距孩子的双眼大约50厘米的正前方用小手电筒照射双眼。
宝宝斗鸡眼怎么办
再加上婴幼儿时期宝宝的鼻骨不发育,两眼距离较近,年轻的父母在与自己孩子对视时总觉得宝宝好像是对眼。婴儿的眼球发育还没有成熟,直径很短,缺乏用双眼注视物体的能力,这样就会出现暂时性的两眼斜视。如果担心就去医院检查一下吧、“斗鸡眼”也是一种斜视,称为“内斜视”。这其实是错误的。
孩子由于年龄小,调节眼球活动的一些肌肉功能还不协调,所以绝大多数婴儿会出现斜视或两侧眼球运动不对称的情况,但一般出生3个月后就会消失。如果及时治疗,就能帮助孩子纠正眼位、提高视力,为他提供良好的发育条件。
尽管大多数新生儿、婴儿的`斜视是生理性的、假性的,例如,孩子床边的彩色玩具不要挂得太近,同时要经常更换位置,新生儿卧室中的光线不能太亮,还应经常变换婴儿睡眠时的体位。
刚出生的宝宝为什么会有斗鸡眼
不要让才出生不久的婴儿去看那些东西,你最好是别在摇篮上面装置玩具,太小的宝宝经常盯着东西看容易成斗鸡眼。如果担心就去医院检查一下吧、宝宝斗鸡眼并不会影响视力啊,只是不美观就是了,宝妈不要把什么玩具都挂床头。我宝宝几个月的时候。当然随着宝宝面部骨骼的发育,尤其是眼眶及鼻骨的发育,假性内视是会逐步消失的。不然宝宝眼睛经常向上看就会斗鸡眼了。“斗鸡眼”也是一种斜视,称为“内斜视”。
新生儿偶尔出现斗鸡眼
那么孩子的“斗鸡眼”就可以得到治疗或预防。先天性的斜视目前还没有办法可以预防,但后天的斜视多是由抚养方法不当引起的,因此,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可以避免孩子出现斜视。不然宝宝眼睛经常向上看就会斗鸡眼了。
有些婴儿在出生初期,就发现略有点斜视,有时看上去又似乎“对眼”,俗称“斗鸡眼”,这是怎么回事呢?新生幼儿怎么会有“斗鸡眼”?原来宝宝在出生最初几个月内,眼肌尤其是调节眼球活动的一些肌肉发育不完善,双眼的共同协调运动能力较差,而宝宝通常又非常习惯用深沉和目不转睛的凝视来观察周围事物与自己的父母交流。看起很正常啊,根本就不是对眼。
宝宝出生时没发现斗鸡眼现在八十天了左眼有点斗鸡眼怎么办
斜视有的是先天性的,有的则是后天形成的。
经常变换宝宝睡眠的体位经常变换宝宝睡眠的体位,有时向左有时向右,可以使光线投射的方向经常改变,就能使宝宝的眼球不再经常只转向一侧,从而避免斜视。
一般人的视觉发育,从出生后3个月开始,一直可以持续到8岁左右,其中2岁以前是孩子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如果光点同时落在孩子的瞳孔中央,说明孩子没有斜视,或者为假性斜视;如果光点一个落在瞳孔中央,另一个落在瞳孔的内侧或外侧,说明孩子为斜视,父母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小孩出生是对眼有什么解决办法
其实小宝宝都是这样的。家人看起也像,当时我也害怕啊,但是现在1岁多了。
小宝宝都有点“斗鸡眼”发育正常的婴儿,在6个月以后,双眼注视物体的能力增强,就不会再出现斜视;如果在6个月以后仍然没有好转,就要及时请医生检查;有的孩子远看时正常,近看时又成了“斗鸡眼”,这可能是远视眼引起的,也需要及时治疗。
人的眼球壁附着有六条肌肉,这些肌肉受神经支配,相互牵拉配合,以协调眼球的动作,使眼球向各个方向转动。如果宝宝已有对眼或斜视就更要引导宝宝向多个方向注视来加以矫正,到了3岁仍不见好转,应找眼科医生诊治。
婴儿斗鸡眼怎么办
反之,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就会造成弱视,孩子正常的视觉功能就不能完全恢复了。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患有斜视,应该及早诊治,否则会给孩子留下终生遗憾。如经常只让宝宝看一侧光线,使宝宝两眼经常注视近物等等。
有的宝宝出生初期,似乎有点斜视,有时看上去又似乎是“对眼”,俗称“斗鸡眼”,这是怎么回事呢?婴儿真假对眼怎么鉴别呢?婴儿对眼该怎么办呢?一起来看看儿科专家怎么说。
网友妈妈: 医生,您好,我家小孩十五个月,男孩,眼睛对眼。怎么办啊?求回答。很急切,去医院看,医生说十度。可怎么办啊?生下来就那样。
儿科医生说,"对眼"应是2岁以内婴幼儿的专利。由于婴幼儿鼻梁较低,致两侧眼内眦外移,也就是两眼内距较大,造成两眼内侧部分白眼球被覆盖,形成假性对眼现象。随婴幼儿鼻梁长高,大约2-3岁时,双眼内眦内移,两眼距"缩短",对眼消失。只要双眼对称,这种对眼只有等待鼻梁的长高,自行消失。
其实宝宝在出生最初几个月内,眼肌尤其是调节眼球活动的一些肌肉发育不完善,双眼的共同协调运动能力较差,而宝宝通常又非常习惯用深沉和目不转睛的凝视来观察周围事物,与自己的`父母交流。再加上婴幼儿时期宝宝的鼻骨不发育,两眼距离较近,年轻的父母在与自己孩子对视时总觉得宝宝好像是对眼。其实,这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属于暂时的正常生理现象,一般2~3个月后宝宝双眼的共同注视能力就可以发育良好。
但是在这个时期,如果父母在护理上不尽心,就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宝宝斜视和对眼。如经常只让宝宝看一侧光线,不注意经常变换体位;或者把婴儿床上的玩具挂得太近,使宝宝两眼经常注视近物等等。所以,父母要注意变换宝宝睡眠的体位,使光线投射方向经常改变,今天头睡左边,明天睡右边,隔日调换,这样就能使孩子的眼球不再经常只转向一侧;小床上彩色玩具不能挂得太近,至少距离1米以上,也可在各个角度多挂几个,以免宝宝只注意一点,这样就可避免宝宝发生斜视或对眼了。当然随着宝宝面部骨骼的发育,尤其是眼眶及鼻骨的发育,假性内视是会逐步消失的。
区别真假“对眼”的办法很简单,只要将鼻梁处的皮肤捏起用电筒照射鼻梁处灯光落在双眼瞳孔中央就为假性“对眼”,落在眼球角膜的外侧部分就为真性“对眼”。假性“对眼”因为眼球的位置是正的,所以不需要医治。随着年龄长大鼻骨发育,内眦皮肤被鼻骨撑起提上去。“对眼”的感觉也就消失了,民间有种说法,小孩的“对眼”不用治长大就好了。实际上就是指的假性“对眼”。
真性“对眼”则一定要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假性近视“对眼”具备正常眼的重合、融合、立体三级视功能。真性“对眼”则不具备这三级视功能,必须及早治疗以建立这三级视功能,否则年龄大了再治仅仅起到美容的效果,影响孩子从事某些精细的工作及驾驶机动车。
如果宝宝已有对眼或斜视就更要引导宝宝向多个方向注视来加以矫正。到了3岁仍不见好转,应找眼科医生诊治。
有些家长会发现宝宝不时出现“对眼”的情况,宝宝的眼睛好好地,突然两只眼珠子就“对”到一起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宝宝对眼该怎么处理?怎么调整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婴儿对眼是怎么回事
婴幼儿的眼球调节机能没有发育完全,宝宝容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对眼现象。一般情况下,随着宝宝年龄增长,宝宝对眼的情况会逐渐消失。
正常情况下,三个月内的宝宝还不能判断是不是因为疾病或发育不良等原因造成对眼。有的父母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宝宝双眼都向中间对,而到医院检查,医生却说不斜。这可能是医学上讲的内眦赘皮,也叫假性内斜视。这是由于人们习惯于根据黑眼球两侧眼白暴露得是否对称,来判断眼球是否正位。当有的孩子鼻梁较平,在内眼角处有一个皮瓣(内眦赘皮)时,会挡住部分鼻侧的眼白,这样一来,当孩子侧视时,一侧的眼睛就好像向中间斜了。
小孩对眼怎么办
宝宝对眼一般是斜视所造成的,根据不同斜视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矫正手术:共同性斜视中先天性内斜视虽与眼的调节无关,但对双眼单视功能发育影响很大,最好的治疗是在2岁视功能发育初期做手术矫正。
2~3岁以后发生的内斜多与远视眼引起的调节辐辏过度有关,这种斜视要充分散瞳后验光,有远视者配足量眼镜,坚持戴镜3~6月使斜视矫正或部分矫正后,再对于残存的内斜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戴镜后内斜无改变的,只有进行手术治疗。斜视完全矫正的继续戴镜,若远视度数很高,也可通过手术矫正斜视而降低戴镜度数。
如何调整婴儿对眼
1、不要过近的与宝宝对视,尤其是对宝宝讲话时不要离得过近,至少要离30厘米以上,以避免宝宝两眼聚中。
2、避免外界不良因素对眼的影响。如大多数父母经常喜欢在小婴儿的床栏中间系一根绳,上面悬挂一些可爱的小玩具,逗引孩子追着看。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眼睛较长时间地向中间旋转,就有可能发展成内斜视,也就是俗称的斗鸡眼。
3、预防眼内异物:由于小婴儿的瞬目反射尚不健全,此时应特别注意预防眼内异物。如刮风天外出,应在小儿脸上蒙上纱巾;扫床时将小儿抱开,以免风沙或扫帚、凉席上的小毛刺进入眼内。由于小婴儿大部分时间在睡觉,眼内有异物也难于发现,若继发感染,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4、勿遮挡眼睛:由于婴儿期是小儿视觉发育最敏感的时期,如果有一只眼睛被遮挡几天时间,就有可能造成被遮盖眼永久性的视力异常,因此,如果小儿某眼患病,也一定不要随意遮盖。
如何判断婴儿是否对眼
没有哪个爸爸妈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高颜值,因此,会格外注意宝宝的“形象管理”。当宝宝出现“斗鸡眼”的苗头时,相信绝大多数爸妈心里都是慌的。其实不用急,小宝宝偶尔出现斜视,可能是正常的。
一、出生头两个月,偶尔斜视实属正常
斜视,指的是两眼视轴不受眼肌和神经控制,出现明显偏斜的情况。斜视可以指两只眼睛向内偏斜(对眼),也可以指两只眼睛注视着不同的方向(散视)。
出生后头两个月的宝宝,由于视力极差、眼肌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大脑不能很好地协调两个眼球的转动,偶尔会出现斜视的情况。这种情况基本不需要治疗,通常到宝宝3~4个月的时候就会消失。
二、真性斜视vs假性斜视,分别意味什么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宝宝斜视都不需要担心,宝宝也有可能是真的斜视了。在这里要给家长科普两个概念:“假性斜视”和“真性斜视”。
假性斜视:不是真正的斜视,只是成人的一种视觉假象。由于初生婴儿鼻梁低、眼间距较宽,鼻梁附近内眼角皮肤覆盖的眼白比较多,所以看起来眼球会向内偏,有点对眼的感觉。随着宝宝逐渐成长,鼻梁隆起,内眼角的眼白会逐渐显露出来,看起来就不会对眼了。
真性斜视:宝宝出生两三个月后,仍然频繁出现对眼、散视的情况,则代表可能是真性斜视。真性斜视需要及时矫正治疗,否则大脑会适应眼睛不协调的状态。依赖正常的眼睛发来的信号,阻断或抑制有问题的眼睛发来的信号,导致永久性的视功能损坏,如弱视、立体盲等。
三、宝宝斜视及早治疗,日常生活应注意预防
如果怀疑宝宝很可能是真性斜视,应立即将宝宝送往医院检查。医生会通过系统的检查,来诊断宝宝是否患有斜视及其严重程度。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戴眼罩、戴眼镜、做手术等。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矫正。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尽量减少容易让宝宝斜视的行为。比如把床铃挂得太低、放任宝宝经常近距离地注视某样物品等。宝宝的颜值和健康,要用心去守护!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