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妇科

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的用法用量

时间: 阅读:2296
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的用法用量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半枫荷

半枫荷

2025-07-28 05:12:15

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的回合为1ml:2mg。并且不同的病症都对应这相应的剂量。在女性患有绝经期综合症时的使用剂量为1周使用2次到3次,每次使用的剂量为1mg到2mg。对于子宫发育不良的患者,每隔2天到3天可以进行一次注射1次,每次注射剂量为1mg到2mg。在个别患者退奶时,注射的剂量也需要进行调整,每天的注射剂量应该在2mg,但是这类患者的注射时期不可以超过3天。不建议自行用药,建议到医院面诊后,遵医嘱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龙葵
    回复
    2024-03-30 07:07:37

  • 山亭柳
    回复
    2024-03-30 07:07:37

    本病由于笼底板表面粗糙或边缘锐利,脚掌或趾部皮肤破损感染了葡萄球菌引发的蜂窝组织炎所致。开始出现充血,红肿,继而化脓,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面,病兔不愿活动,后肢抬起,怕负重,或轮换脚负重。食欲减少,逐渐消瘦,有时也会出现全身性感染,呈败血症死亡。
    防治:发现脚皮炎应及早治疗。对有轻度炎症的兔,在患部涂抹肤炎平等药膏,—天2~3次。将病兔的笼底板垫上软布垫等,连续用药4~5天。对已化脓的患部,先清除坏死组织,再消毒,然后用皮炎康等药膏涂患处,用4~6层纱布包裹患处,隔2~3天换药1次。将病兔放在较软的笼底板上,直至伤口愈合,脚毛生长浓密再放回原笼。或用葡萄球菌病菌苗进行预防注射。 家兔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排粪次数和排粪量增加,粪便变稀或呈水样就叫腹泻。腹泻拉稀是家兔常见病之一。本病对幼兔的危害较大。
    病因:引起家兔发生腹泻的原因比较复杂。它除可由细菌(如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伪结核杆菌、魏氏梭菌、螺旋形梭菌、仄泽氏菌、变形杆菌、毛样芽孢杆菌和孤菌等)病毒(腺病毒和轮状病毒等)、真菌及其毒素、某些寄生中心(还应虫和肝片吸虫)等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而外,饲料及饲养管理不当则是最常见的病因。如饲料的突然更换,饲喂方式的改变,环境、季节的影响,长途运输、分娩、哺乳、仔兔断奶等。过量使用磺胺和抗生素类药物可致家兔肠道政党菌群失调,进一步则可引起发生腹泻。这诸多因素中,最常见病因是精料含量过高,食入不清洁的草料和饮水,饲料霉烂变质,过食以及气候寒冷,兔舍潮湿等。
    症状:有人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将腹泻分为臌气型、胃肠卡他型、痢疾型和便秘--腹泻四种类型。无论哪种类型的腹泻均可见到病兔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呆卧一偶,粪便稀软,呈粥状或水样,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颗粒或混有粘液、气泡和血液等。粪便常有酸臭味或难闻的恶臭味。肛门及尾根常有粪便污染。胃肠蠕动音增强,有的病兔呈现腹痛、腹胀并伴有全身体温升高。病程长者可因失水、虚脱和衰竭而死亡。病死兔的剖检变化主要在消化系统。诊断:腹泻的诊断主要应注意将一般性腹泻和寄生虫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区别开。鉴别诊断的方法主要依赖于微生物学的病原分离法和寄生中心学诊断法。有必要时可进一步作生化试验、血清学分型和动物复制试验,只有找到准确的病因后才能给以合理的治疗。
    防治:防治上应加强饲养管理和清洁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兔病综合防治措施。治疗上除选用磺胺抗生素药物外,还可根据情况选用下列药物加以治疗。
    1、呋喃唑酮(痢特灵):按每公斤体重5~10毫克的剂量分2~3次口服。
    2、促菌生:每兔每日口服2~3征,连用3天。服用促菌生时,应停止使用磺胺抗生素类药物。
    3、大黄藤素注射液:每兔肌肉注射2毫升,每日2次,连用3天。
    4、大黄苏打片:每兔口服1~2片,每日2次,连用3天。
    5、龙胆苏打片:用法用量同大黄苏打片。
    6、植物油:每兔每日口服10~20毫升。
    7、酵母片:每兔每日口服1~2片,连用3天。
    8、乳酶生:适用于哺乳仔兔。每兔每日口服1片,连用3天。
    9、麦芽片:每兔每日口服2片,连用3天。因本药有回乳的作用,故不宜用于哺乳母兔。
    10、活性炭:本药有吸附毒物的作用,适用于菌痢或真菌性腹泻。每兔每日口服1~2克。
    11、鞣酸蛋白:每兔每日口服0.5克。本药有明显的收敛作用。
    12、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如大蒜、马齿苋、鱼腥草、白头翁、银花、连翘、藿香、枳实、陈皮、栀子、黄柏、大黄等。 母兔乳房被感染了葡萄球菌后,初发现时乳头周围红肿、发硬、发热,逐渐扩大,严重者体温升高,乳房呈紫红或蓝紫色。乳汁淡黄或夹杂纤维状物,严重者呈乳房脓肿。
    防治:
    1、对怀孕母兔在产仔前后检查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情况适当增加苜蓿草及果蔬,以防产仔后几天内乳汁过多过浓,以及断乳前适当减少母兔的多汁饲料,也可以减少或不致发生乳房炎。产仔箱要合理制作,以防母兔乳头损伤。
    2、患病初期24小时内先用冷毛巾敷盖,同时挤出乳汁,一天后再用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日3~4次,每次15~30分钟,局部注射青霉素行封闭治疗,同时用青、链霉素各2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上、下午各1次,连续3~5天。如已形成脓肿,则需开刀排脓,手术治疗虽可康复,但泌乳机能已受损伤,一般不再留作种用。
    3、配种前皮下注射葡萄球菌病菌苗2毫升,以减少本病发生。
    外伤
    外界各种机械力的作用而引起。如笼舍的铁钉或竹木尖锐物的刺伤,笼舍不严密导致的摔跌;家兔相互打壮举啃咬,毛兔剪毛引起的外伤等。发生外伤时有可能伴发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症状:外伤可发生于家兔躯体的任何部位。发生外伤后通常都具备炎症的各种表现,可见局部有破溃、出血、发红、肿胀、疼痛,伤及四肢时可出现跛行。伴有病原微生物感染时可发生化脓、组织坏死或全身败血。此时可见患兔有全身反应,如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损或废绝等。伴有内脏损伤、严重出血或感染败血者可引起死亡。
    防治:兔笼内不能有露头的铁丝、铁钉、竹刺等尖锐异物,笼内养兔不能过多,同一性别的成年兔应分笼饲养,毛兔剪毛时不要剪伤皮肤,要防止家兔摔跌,治疗上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处理。
    1、伤口出血严重者应找到血管断端并用缝合丝线结扎,弥漫性出血者可撒布止血粉或缠以压迫绷带。
    2、浅表小伤口,可在清洗患部后涂抹2~3%碘酊或70%酒精或3%龙胆紫。
    3、伤口较大时应先行止血,去除伤口周围的兔毛,用0.1%高锰酸钾或0.1%新洁尔灭冲洗,清除创腔内的血弟块、坏死组织和其他异物,然后撒布消炎粉,巾上纱布块。必要时可用缝合丝线节结缝合皮肤后涂抹3%碘酊℃。
    4、伤口已发生感染化脓时,除用上述方法处理外,还可用3%双氧水冲洗,排尽脓汁(排脓时不要硬性挤压),伤口内涂抹魏氏流膏。伤口大时应留排液孔,每日或间日用药一次,直到痊愈。
    5、伴有四肢骨折的外伤应先整复,接好断骨,并对患部行包扎固定,全身用碘胺抗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6、伴有全身体体温、精神、食欲变化者,应考虑使用横胺、抗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静脉注射葡萄糖和维生素C。 母兔泌乳量减少叫缺乳,母兔泌乳停止叫无乳,二者均是哺乳期母兔常见疾病之一。
    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营养不良是母兔缺乳和无乳的常见原因。如饲料搭配不合理,营养不全面,尤其是孕后期和哺乳期缺乏优质的青绿多汁饲料;母兔患有某些寄生虫病和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所致的消化不良和营养吸收障碍。此外,配种过早,乳腺发育不良,或年龄过大,乳腺萎缩以及激素分泌紊乱,乳腺本身的疾患等都可成为缺乳和无乳的病因。
    症状及诊断:母兔泌乳量减少或乳房内无汁,乳房和奶头松弛、柔软或萎蓿变小。母兔不愿哺乳。仔兔因饥饿而不时在巢箱内爬动、鸣叫、仔兔因缺乏营养而显消瘦贫血,增重缓慢,也可因饥饿而死。诊断上应注意区别缺乳和无乳的原因和类型。
    防治:注意加强和改善饲养管理,尤其在孕后期和哺乳期要保证营养需要,适当增加精料和青绿多汁饲料。防止过早配种,要保持兔舍的安静等。药物治疗上可选用催乳和开胃健脾的中草药,如王不留行、穿山甲、木通、通草、黄芪、常参、山楂、陈皮等。因麦芽有回乳作用,故应忌用。此外可试用脑垂体后叶激素(每兔10单位,皮下或肌肉注射)和苯甲酸雌二醇(每兔0.5~1.0毫升,肌肉注射)治疗。 本病多发生于气候炎热的夏季,尤其是运输途中。在炎热的夏季,家兔长时间处于通风不良、过度拥护的环境中,气温超过33℃或露天兔笼内,家兔长时间受强烈日光的照射以及运输途中车船狭小、潮湿、密不透风等都可引起家兔发生中暑。家兔体表皮肤汗腺不发达,散热极慢是发生本病的内因。
    症状:发生中暑后,家兔常常表现出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废绝,呼吸加快,体温升高,体表增温尤其明显。病兔全身乏力,行走不稳。病情严重者可见到呼吸高度困难,表现为呼吸明显用力,次数增加,可视粘膜发绀,口鼻呈青紫色,有时从口鼻中流出血样泡沫。病兔侧卧不动或四肢痉挛性抽搐,有的兴奋不安,继则虚脱昏迷,严重者可发生死亡。
    防治:应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夏季兔舍应通风凉爽,高温天气应在地面洒水或放置冰块,有条件的兔场可安置空调降低室内温度。兔舍兔笼应宽敞,防止过度拥护,运动场或露天兔场应设遮阳凉棚,避免阳光直射。长途运输的车箱要做到通风宽敞,夏季最好是早晚行车,并保证充分饮水。发生中暑后应将兔放置于阴凉通风处,并用冷水毛巾湿敷头部.也可行耳静脉放血(放痧),以防发生脑、肺充血。常用救治药物如下:
    1、十滴水2~3滴或人丹2~3粒,一次口服。
    2、风油精一滴涂抹于鼻唇部分。
    3、可试用氯丙嗪,按每公斤体重1毫克的剂量肌肉注射。 疥螨病是兔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疥螨病又称生癫,是由兔螨虫寄生于皮肤而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病。螨虫具有高度的侵袭性,一旦发病后若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将会迅速传遍全群,造成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兔疥螨病是疥螨寄生于皮肤的一种寄生虫病,至今未见有疫苗供给预防,预防上应做到:
    1、定期消毒兔舍、兔笼及用具,笼底板要定期浸泡于2%敌百虫水溶液中洗涮,洗净后晾干,用火焰喷灯消毒。
    2、定期检查兔群,一旦发现本病,病兔必须及时隔离治疗,兔舍、笼具彻底消毒,尽量缩小传播范围。
    治疗:在治疗时要先剪去患部周围被毛,用温水浸软痂皮后,仔细刮除,再行涂药,以提高疗效。治疗方法如下:
    A.灭虫丁注射液:每公斤体重皮下注射0.2毫升,也可涂擦患部。
    B.2%敌百虫水溶液或软膏擦洗,浸泡或涂抹患部,每日1次,每隔7天继续一次,及至治愈。
    C.碘等油合剂治疗耳螨,以5%碘酊3份,甘油7份涂擦患部。
    D.0.1乐杀螨溶液涂擦患部,每日一次,每隔7天继续一次。
    E.用5%的紫金锭和10%的敌百虫配成药液涂擦患处。在涂药两分钟后,用干布擦去残留药液,再撒上爽身粉,这样既安全,而且治愈率又高。
    F.到中药铺里买回少量百部放在米酒里浸,然后取其浸出液,用干净毛笔蘸药液涂在患部,连续用药三天,此方还可治兔虱。
    不论采用以上哪种方法治疗,均需注意:
    A.用药前一定要将患部与健康皮肤交界处的皮肤用小刀刮糙,再行用药,因为虫体大多聚集在交界处。
    B.治疗时要有耐心,由于皮下的虫卵经7~15天又可发育为成虫。而药液仅可杀灭成虫,对虫卵作用甚微,故应在治疗一个疗程后,停7~10天再重复一个疗程,以免前功尽弃。
    C.因兔子不耐药浴,不能将整只兔子浸泡于药液中,仅可依次分部位治疗。
    D.严格消毒与反复治疗相结合,疥螨病必须在治疗的同时,对周围环境要严格地消毒。因疥螨的传染面广,感染机会多,复发率高,在治疗中要强调严格消毒和反复治疗同时进行,这样才能降低感染机会和复发率。
    E.粪便要及时清除,集中发酵利于杀菌并提高肥效,可作为一种高效有机肥,其含氮量比其它畜粪都高。

  • 空青
    回复
    2024-03-30 06:06:27

    一、疾病防治理念
    “宁可花一块钱去防、也不愿花一块钱去治”严格做好兔场的环境卫生、兔场消毒、免疫接种和药物保健四道预防疾病的防线。对于无治疗价值或治疗结果不明显的坚决淘汰,以净化和优化兔群。
    二、病毒性疾病
    1、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
    (1)病因:兔场处在疫区且免疫失败(疫苗质量问题、使用不当或免疫缺漏)。
    (2)症状:表现为高烧、饮水增多、食欲减少、精神沉郁,死前表现为精神异常(兴奋、狂奔、啃咬兔笼)、呼吸急促(有的鼻孔流出泡沫状血液)、肛门周围和粪球沾有淡黄色胶状物、最后体温下降死亡。病理变化以全身实质器官(肺、肝、肾等)败血症(水肿、出血、淤血)为特征。典型病理特征是大脑和小脑的结合部常看到有淤血块。
    (3)治疗:本病的治疗无特效药,只能做些防控措施。对感染兔还未出现高烧症状时,使用加倍量兔瘟疫苗进行紧急免疫。在此期间实行严格的消毒和防疫制度,控制传染源的扩散,切断传播途径。
    (4)预防:执行制定的免疫程序。
    三、细菌性疾病
    1、巴氏杆菌病
    (1)病因:环境卫生差,饲养管理不善诱发。
    (2)诊断:分急性型(败血症),以肝、肺、肾等器官充血、出血和淤血为特征,腹腔和胸腔有淡黄色积液;亚急性型(肺炎),典型的病变是肺纤维性、化脓性、坏死性炎症;心包炎,纤维性胸膜炎等;慢性型(鼻炎、中耳炎、结膜炎、子宫脓肿、皮下脓肿和生殖器官炎症等)。
    (3)治疗:青霉素2—5万每千克体重加链霉素5—10万每千克体重混合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2—3天;庆大霉素4—8万,每天2次,连用3—5天;氟哌酸0.5—1ml,每天2次,连用3—5天;氟苯尼考20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2—3天。
    (4)预防:搞好兔舍和周围环境卫生工作;控制好兔舍的养殖密度和通风换气;实行严格的防疫和消毒制度;进行日常对兔群的检查时,若发现感染者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对兔群有计划实施巴氏杆菌苗的免疫接种。
    2、波氏杆菌病
    (1)病因:环境卫生差、饲养管理不善诱发。
    (2)病状:多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鼻腔流出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病程短,连续性或间隔性喷嚏,易复发;剖检可见支气管内呈泡沫状有粘脓性分泌物,肺(暗红色或褐色)、肝和肾有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脓肿(呈乳白色或淡白色)。
    (3)治疗:庆大霉素 肌注 2—3万/kg体重 每天2次,连用2—3天;卡那霉素 肌注2—3万/kg体重 每天2次,连用2—3天;氟苯尼考 肌注 0.5—1 ml /只 每天1次,连用2—3天。
    (4)预防:基本同巴氏杆菌的预防
    3、魏氏梭菌病
    (1)病因:受到强烈气候应激,青粗饲料短缺,饲料突然更换,以及长期饲喂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等因素诱发。
    (2)症状:以急性腹泻,粪便呈黑褐色或黄绿色,有特殊气味;肠腔内充满气泡的稀薄的内容物,盲肠浆膜条纹状出血,内容物呈黑色或黑褐色。
    (3)治疗:本病用抗生素在发病中后期治疗效果差,应在早期及时治疗。卡那霉素 肌肉注射20mg/kg体重 每天2次,连用2—3天;氟哌酸0.5—1ml 每天2次,连用2—3天,氟苯尼考20mg/kg体重 每天1次,连用2—3天。
    (4)预防:粮中要有足够的粗饲料、避免精料过高,饲料更换要逐渐进行;为减少应激对兔群的影响,在断奶前后,转群和天气骤变前后,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电解质多维;对兔群进行免疫接种。
    4、大肠杆菌病
    (1)病因:环境卫生差、饲养管理不善诱发。
    (2)症状:以腹泻、流泌为主,粪便(细长、两头尖)附着有黄色明胶状粘液排出;病理以消化道病变为主,明显的粘液型肠胃炎病变等。
    (3)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以口服治疗(庆大霉素、磺胺眯、若氟沙星、益生菌)的方式为主。对于症状较重的以肌肉注射的方式为主,如庆大霉素 肌肉注射20mg/kg体重 每天2次,连用2—3天;5%偌氟沙星 口服0.5 ml/kg 体重 每天2次,连用2—3天。到了水泻阶段和出现了脱水症状时,在进行肌肉注射治疗的同时还要进行补液处理,如1、5%糖盐水 口服 3—5 ml/只,每天2次,连用2—3天;复合型电解质多维拌水。
    (4)预防:基本同巴氏杆菌病。
    四、寄生虫病
    1、球虫病
    (1)病因:预防工作没做好。
    (2)症状:眼流泪及眼、鼻腔流出分泌物、口腔及周围黄染、腹泻(严重者混有血液)与便秘交替、尿频常呈排尿姿势、尾根部附近被毛潮湿发黄、痉挛与运动失调、后躯瘫痪。病理以肠粘膜卡他性炎症有充血、出血斑点、以及浅灰色,小的白色结节;肝脏肿大、有腹水、有灰白色或淡黄色结节(脓样稠液),栗粒大。
    (3)治疗:用磺胺类拌水或拌料,连用5—7天,首天加适当的量;甲基三嗪酮拌水或拌料,连喂2天,间隔5天,再服2天(注:需用碳酸氢纳把水的PH值调动8.5—11);二硝甲苯酰胺(球痢灵)拌水或拌料,连用5天。
    (4)预防:参考仔幼兔球病预防技术。
    2、痒螨病
    (1)病因:环境卫生差、饲养管理不善、不按期驱虫。
    (2)症状:痒螨常见于外耳道内有黄色痂皮(严重如纸卷状)和分泌物,同时在脚掌部发生炎症和痂皮;兔用脚挠耳朵或频频甩头,严重时延至脑部感染,引起癫痢死亡;疥螨发现于掌部无毛或短毛部位(鼻尖、口唇、眼圈等头部),引起灰白色痂皮,在发展到其它部位;因有痒感,常用脚挠嘴、鼻部或频频啃咬患部,因感染病菌,采食下降,最终消瘦死亡。
    (3)治疗:参考寄生虫预防与治疗技术。
    (4)预防:保持兔舍的干燥、通风和清洁的环境,合理的养殖密度;定期对兔笼及用具火焰进行彻底消毒,有计划地实施消毒;日常对兔群进行检查时,若发现病兔,应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种兔应停止配种,以防扩散;定期对兔群进行驱虫处理(参考寄生虫预防与治疗技术)。
    3、真菌病
    (1)病因:兔场引种不慎或防疫不严感染。
    (2)症状:首先在头部、耳朵及颈部皮肤发病,再发展到全身各部位。在患病皮肤呈现不规则的块状、圆形或椭圆形脱毛和断毛区域,覆盖着灰白色糠麸状或石膏粉样的痂皮,重者,皮肤皱折,变厚,如象皮样,进一步恶化形成溃烂。患病剧痒,烦躁不安,采食下降,逐渐消瘦,继发其它感染使病情恶化而死亡。
    (3)治疗:对空怀期母兔用皮 真菌必清皮下注射,间隔3天重复1次;对临产或已产兔母用1.5%克霉唑溶液与75%医用酒精按1:1均匀混合对腹部和足部进行擦抹;对出生仔兔1.5%克霉唑溶液与75%医用酒精按1:1均匀混合涂擦、药浴;仔兔在10—20日龄用皮 真菌必清皮下注射,间隔3天重复1次;在幼兔断奶传群后用灰黄霉素0.08%拌料连用15—30天。
    (4)预防:引种要慎重,对引种场的患病史要进行调查,对引进的种兔需严格检疫,确认无本病方可引种;对引进后的种兔要进行严格隔离防疫,若发现本病要及时处理;一旦发现兔群有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最好作淘汰处理,并对所处环境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
    4、 虫病
    (1)病因:不按期进行驱虫处理。
    (2)症状:少量感染时,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食欲下降,精神沉郁,被毛粗乱,逐渐消瘦,腹泻;因肛门有虫活动而发痒,常用嘴舔肛门;能在粪便中看到乳白色线样栓尾线成虫;剖检大肠也可发现有栓尾线虫。
    (3)治疗:参考寄生虫的预防与治疗技术。
    (4)预防:参考寄生虫的预防与治疗技术。
    5、豆状囊尾蚴病
    (1)病因:吞食受豆状囊尾蚴污染的饲料和水源感染。
    (2)症状:少量感染时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大量感染时可导致肝炎和消化障碍表现:腹围增大,精神不振,嗜睡,食欲减退,逐渐消瘦,后期病兔耳朵、眼结膜苍白,最后因衰竭而死亡。在肝表面、肠系膜和网膜等处,发现数量不等,状似小泡或葡萄状(虫体),肝实质部纤维化炎症等。
    (3)治疗:吡喹酮 口服 10—35mg/kg体重 每日1次,连用3天;甲苯咪唑 口服35mg/kg体重 每日1次,连用3天;丙硫咪唑 口服40mg/kg体重 间隔15天重复1次。
    (4)预防:兔场内禁止饲养犬、猫,若有需要饲养,要定期进行驱虫;有计划的对兔群进行驱虫保健。
    五、产科疾病
    1、乳房炎
    (1)病因:乳房机械性损伤或仔兔泌乳咬破乳头后伤口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菌;妊娠后期喂料过多乳汁过稠堵塞乳腺或仔兔吸不完,在乳房沉积变质引起。
    (2)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或废绝、体温升高、卧伏、拒绝哺乳;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再发展为蓝紫色或乌黑色,若乳房内肿块治疗不及时,即变为化脓结节,甚至发展成为坏 。
    (3)治疗:青霉素10万—30万,0.25%普鲁卡因注射液10—20ml,在乳房周围作封闭疗法,每日1次,连用3天;青霉素加链霉素各20万单位、庆大霉素3—5mg/kg磺胺类药物等,肌肉注射,1天2次,连用3天;同时用5%的硫酸镁热敷。
    (4)预防:兔笼、产箱及附属器件要无针刺,避免对乳房进行刮伤;母兔在分娩前后3天,要控制饲喂量,避免乳汁过多或过稠;母兔在分娩后要对其进行消炎,避免炎症的发生。
    2、无乳或缺乳
    (1)病因:饲喂饲料的营养水平低下,造成营养性缺乳;母兔分娩前后,饲喂饲料过多或蛋白过高,造成乳汁过稠堵塞乳腺导致缺乳;母兔患有其它疾病,导致生乳机能受阻或缺乳;母兔过早交配,乳腺还未发育完全,或母兔年龄过大,乳腺萎缩。
    (2)症状:母兔不愿哺乳,乳房或乳头松弛、柔软或萎缩变小;挤压母兔乳头仅见少量稀乳或根本无乳;仔兔呈饥饿状态,兔瘪扁,发育不良,在产箱内爬动、咛叫、用手触动时,仔兔头嘴向上拱。
    (3)治疗:内服人用催乳灵1片,每日1次,连用3—5天;每天投喂几粒花生米或一两熟黄豆;皮下或肌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10U,或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0.5—1ml。
    (4)预防:母兔的饲料配置营养要均衡、全面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在分娩前后和哺乳期要科学的饲养管理;及时地治疗母兔感染的传染病和慢性疾病;母兔的初配时机和使用年限要把握好。
    3、难产
    (1)病因:常见于母兔过肥或过瘦,过度繁殖、缺乏运动、年龄过大等造成产力不足;妊娠期营养过剩,造成胎儿过大,或胎儿异常、畸形,胎势不对等;产道狭窄、骨盆狭小、骨折变形或盆腔肿瘤等。
    (2)症状:妊娠母兔已到产期,已经拉毛做窝,开起有子宫陈缩努责等分娩征兆,但长时间不能产出仔兔,从阴门流产血水;或产出部分仔兔后仍其卧不安,咛叫,频频排尿、有时可见胎儿的部分肢体露出阴门外,但不能顺利产出。
    (3)治疗:在阴道注入0.5%的普鲁卡因2ml,使子宫颈张开;用温肥皂水注入产道,使之润滑而排出;在确认胎儿无异常时,注射缩宫素5—10万单位;在上述方法无效后,可进行剖腹产。
    (4)预防:加强饲料管理,保持母兔适当的膘情,在分娩时要提供安静的环境;把握好母兔的初配时机和母兔淘汰的时间;对于有生殖道异常的母兔要做淘汰处理。
    4、流产
    (1)病因:摸胎动作过猛、强推硬捏或注射药物时捕捉不当;受到突然的异响或其它畜禽和陌生人的恐吓;妊娠期使用如泻药、利尿剂、麻醉剂等孕畜禁用药,特别是雌性激素,导致内分泌紊乱;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E和钙、磷,不能满足妊娠的营养需要;患有影响生殖技能的疾病;饲料霉变或饲喂毒草;习惯性流产等。
    (2)症状:母兔流产一般无特征表现,只是在兔笼内发现有未足月的胎儿、死胎或仅有血迹才被发现。有的胎儿多数被母兔吃掉或掉入笼底板下,流产后的母兔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减退,体温升高,有的母兔在流产过程中死亡。发病缓慢者,可见如正常分娩一样衔草、拉毛营巢等行为,但产不出成形的胎儿。
    (3)治疗:对发现有流产征兆的母兔,肌肉注射黄体酮15mg进行保胎。找到造成流产的原因,对症预防。
    (4)流产后的处理:为了避免流产母兔发生子宫阴道炎,要用青霉素或磺胺类抗生素进行消炎处理。
    六、其它疾病
    1、仔兔黄尿病(急性肠炎)
    (1)病因:仔兔食入有炎症的乳汁或产箱污浊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引起。
    (2)症状:一般全窝发生或相继发生。患病仔兔肛门四周和后肢被粪尿污染成黄色,昏睡,不食,死亡率高。剖检可见出血性胃肠炎病变,膀胱极度扩张并充满淡黄色尿液。
    (3)治疗:仔兔用氯霉素或庆大霉素每天滴喂2—3滴,连用2—3天;同时母兔注射青霉素每天2次,每次40万单位,连续2—3天。
    (4)预防:母兔在分娩后要用抗生素进行消炎处理;上产箱前要做好清洗和消毒工作。
    2、中暑(热射病)
    (1)病因:家兔汗腺不发达,体表散热慢,长时间持续高温,加上兔舍通风不良,养殖密度过大,缺少有效的降温措施。
    (2)症状:病初精神不振,食欲缺少甚至废绝,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口腔、鼻腔和眼结膜充血;病情严重时,呼吸困难,粘膜发绀,从口腔和鼻腔中流出带血色的液体。病兔常伸腿伏卧,头伸展,下颌触地,四肢呈间歇性震颠,甚至死亡。
    (3)治疗:首先将病兔置于阴凉处,可用风扇加快其散热。可内服藿香正气水(十滴水)2—3滴,或人丹2—3粒;静脉注射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0—30ml;对于有抽搐症状的,可肌肉注射2.5%盐酸氯丙嗪0.5—1ml,使其镇静。
    (4)预防:当温度超过32°C时,要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

苯甲酸雌二醇的用法用量

苯甲酸雌二醇软膏的用法用量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