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妇科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诊断根据什么

时间: 阅读:12708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诊断根据什么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夏枯草

夏枯草

2025-09-05 16:07:19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通常是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病人的症状来诊断,急性脂肪肝的症状表现,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和上腹部疼痛。

妊娠期出现急性脂肪肝要及时采取住院治疗,不然容易提高母婴的生命危险,治疗期间饮食方面一定要低蛋白、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蓦山溪
    回复
    2024-03-30 21:21:06

    脂肪肝是一种可以控制的,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病症。大部分身患脂肪肝的患者都是有生活方式不规律,爱喝酒,爱经常熬夜等习惯性,这都是导致脂肪肝的关键缘故。轻度脂肪肝普遍的临床症状有疲惫,恶心呕吐,恶心想吐,不同程度的新生儿黄疸,比较严重的还会继续发生癫痫病。因此要知道脂肪肝的症状以做到及时处理立即诊治的目地。

    脂肪肝的病发初期是没什么不舒服的病症,有可能是在体检时血脂检测提醒血里的甘油三酯、碳水化合物的上升,开展腹腔B超检测时能够看见肝部上包裹着堆积的脂肪细胞。由于脂质在肾脏的沉积不断增多,身体本身也没法新陈代谢,轻度脂肪肝患者便会发生食欲降低、人容易累、恶心干呕、嗳气反酸等不适感,乃至会感到右边胁肋部的肝部有胀感、疼痛感。

    脂肪量的太多还会继续让肝部容积扩大到还可以在皮下组织触碰到。因此肝部能触到肿块,压着肿块上还会出现疼痛感,是重度脂肪肝的病发特点。蜘蛛痣,这是肌肤动脉血管尾端支系性扩大所建立的血管痣,形近搜索引擎蜘蛛,故称蜘蛛痣,经常会出现在面、颈、手臂、手臂、胸口和肩部等位置。孔径可从针管大到数厘米之上。检测时要手指尖或棉球挤压痣的核心。

    其呈放射状的“小血管网”就可以退色,除去工作压力后又会发生。在一些脂肪肝患者的身上也能够看见。黄疸是因为身体内总胆红素代谢障碍,致血液中总胆红素浓度值提高,渗透到机构,将巩膜、粘膜和肌肤染上淡黄色而致。轻度脂肪肝时新生儿黄疸种类常以肝脏细胞性,该型新生儿黄疸常伴随困乏、怠倦、没有食欲等病症。极少数轻度脂肪肝患者会出现轻微新生儿黄疸,在肝内人体脂肪被清理后黄胆即消散。

  • 山亭柳
    回复
    2024-03-30 21:21:06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发生在妊娠晚期的一种罕见的并发症,主要病变为肝脏脂肪变性,常伴有急性肝肾功能、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妊娠急性脂肪肝是什么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别名:产科急性假性黄色肝萎缩,妊娠特发性脂肪肝,妊娠期肝脏脂肪变性

    产科急性假性黄色肝萎缩,妊娠特发性脂肪肝,妊娠期肝脏脂肪变性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又称产科急性假性黄色肝萎缩,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致命性少见疾病。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发生在妊娠28~40 周,多见于妊娠35 周左右的初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和男胎较易发生。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又称产科急性假性黄色肝萎缩,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致命性少见疾病。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临床表现与暴发性肝炎相似,既往文献报道母儿死亡率分别为75%和85%,但如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终止妊娠,可降低母亲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可降至58.3%。

    妊娠急性脂肪肝症状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病人肝脏体内会堆积大量的脂肪酸,导致大量的氨产生,进而造成患者昏迷(肝性脑病),还可造成低血糖,最终发生肝功能衰竭。这类准妈妈还会发生高血压、蛋白尿、全身水肿,如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发展最终发生急性肾衰竭。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胰腺炎的症状。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一般在孕妇妊娠第35~36周发病,起病前1~2周往往出现倦怠、不适等感觉。病人会有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厌食等表现。部分病人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但一般没有皮肤瘙痒。

    此类病人约半数会有血压增高、蛋白尿、水肿等。如不及时就医,病情继续进展,还可能出现血糖下降、呕血、尿量减少、肾脏衰竭、急性胰腺炎、意识障碍等,可于短期内死亡。至于子宫内的宝宝,则可出现宫内窘迫、死亡。

    妊娠期脂肪肝怎么预防

    1、新鲜绿叶蔬菜。孕妈妈需要维生素。但不要吃太多含糖多的蔬菜及水果。

    2、高蛋白饮食。高蛋白食物保护肝细胞,利于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食物有瘦肉、鱼、虾、脱脂奶,豆腐、腐竹等豆制品等。

    3、限制食盐,每天以6克为宜。

    4、常吃含甲硫氨基酸丰富的食物。如小米、莜麦面、芝麻、菜花、甜菜头、海米、干贝、淡菜等食品,有利于体内磷脂合成,促进肝细胞内脂肪的转变。

    适量饮水,促进机体代谢及代谢废物的排泄。

    5、适量饮水,促进机体代谢及代谢废物的排泄。

    6、预防脂肪肝应控制热量摄入。体重过重的孕妈妈应逐步减肥,使体重降至标准范围内。

    7、控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按标准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每天可给脂肪0.5~0.8克,宜选用植物油或含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等;碳水化合物每天每公斤体重可给2~4克,食用糖的摄入不宜太多。

    8、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如洋葱、蒜、姜、辣椒、胡椒、咖喱和酒类等。

    妊娠急性脂肪肝怎么查

    1.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达(15.0~30.0)×109/L,出现中毒颗粒,并见幼红细胞和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减少,外周血涂片可见肥大血小板。

    2.血清总胆红素中度或重度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一般不超过200μmol/L;血转氨酶轻度或中度升高,ALT不超过300U/L,有酶-胆分离现象;血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偏低,β脂蛋白升高。

    3.血糖可降至正常值的l/3~1/2,是AFLP的一个显著特征;血氨升高,出现肝性脑病时可高达正常值的10倍。

    4.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

    5.血尿酸、肌酐和尿素氮均升高。尤其是尿酸的增高程度与肾功能不成比例,有时高尿酸血症可在AFLP临床发作前即存在。

    6.尿蛋白阳性,尿胆红素阴性。尿胆红素阴性是较重要的诊断之一,但尿胆红素阳性不能排除AFLP。

    7.影像学检查 B超见肝区的弥漫性高密度区,回声强弱不均,呈雪花状,有典型的脂肪肝波形。CT及MRI检查可显示肝内多余的脂肪,肝实质呈均匀一致的密度减低。

    8.病理学检查 是确诊AFLP的唯一方法,可在B超定位下行肝穿刺活检。

    1)光镜观察:肝组织学的典型改变为肝小叶结构正常,肝细胞弥漫性、微滴性脂肪变性,肝细胞肿大,以小叶中央静脉附近的肝细胞多见;胞质内散在脂肪空泡,胞核仍位于细胞中央,结构不变;可见胆汁淤积,无炎性细胞浸润。HE染色下,肝细胞呈气球样变,是本病最早的形态学改变,肝窦内可见嗜酸性小体。如肝细胞受损严重,则出现明显的坏死和炎症反应。

    2)电镜检查:电镜下可见线粒体明显肿大,出现破裂、疏松和嵴减少,并见类结晶包涵体。滑面和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内充满脂质而膨胀。

    妊娠急性脂肪肝怎么办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治理原则是,尽快终止妊娠和最大限度的进行支持治疗。

    1. 尽快终止妊娠是制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这位「杀人不眨眼」的「恶魔」的关键。由于病情进展迅猛,会严重威胁产妇和婴儿的生命。

    2.「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产妇尽快终止妊娠,目前大多数学者还是认为分娩方式首先剖腹产,因为自然分娩会加重产妇体能消耗,使得原有并发症如肾衰、凝血功能异常和 DIC 等进一步恶坏,从而增加产妇死亡率。

    3. 对于有临产征兆,进入第二产程,估计短时间内可以经阴道分娩的,可以经阴道试产。

    4. 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孕周,决定是否需要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素治疗。

    5. 对疑有 DIC 者可使用肝素 25~50 m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 ml 中静滴。同时用试管法凝血时间进行监护,以延 2 倍左右为宜, 严格控制用量, 以免加重出血, 已确定终止妊娠者应在 24 小时前停止用药。

    6. 由于多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肝肾等脏器的多器官衰竭、DIC、肝性脑病,所以,多学科综合治疗和相关科室协同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7. 支持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纠正低血糖,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补充凝血因子,抗感染及纠正 DIC,保肝治疗等一系列对症处理。

    8. 本病常伴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对伴全身出血倾向者,应立即输新鲜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以补充凝血因子,预防产后大出血。同时患者可因肝糖原合成减少和消耗增多发生低血糖,需静脉滴注 10%-50% 葡萄糖水防止低血糖昏迷。要注意,全程监控患者血糖浓度,直至肝功能恢复正常。

    9. 麻醉师应正确评估病情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当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时,硬膜外麻醉就有出血风险;如患者已经存在肝性脑病,全麻则可能加重病情。

    10. 破宫产术需要警惕产后大出血,因此术中可以宫腔填塞纱条和(或)进行 B-Lynch 缝合压迫止血。如果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患者,可以适当放宽子宫切除的指针,因为患者很难承受二次手术。

    11. 人工肝支持系统或血液净化技术,通过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或持续血液滤过等方法清除循环中的有害物质,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当肝损害非常严重且进入不可逆期、病情危重时,即使应用人工肝短暂地代替肝脏功能也很难挽救患者生命。

    妊娠急性脂肪肝严重吗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又称急性黄色肝萎缩,最早在1940年由Sheehan报道,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产科危急重症,起病急,病情凶险,严重危及母儿生命安全。

    本病导致的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已经从以前的75%和85%下降至1.8%~18.0%和7%~23%。对AFLP认识的不断提高、肝衰竭救治技术的进步以及多学科、多专业的密切合作是此类患者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AFLP是引起妊娠期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率为1/7,000~1/20,000,多发生于妊娠晚期,平均发病孕龄在35~36周,也有在妊娠23周发病的报道。

    该病具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病理特点是短期内肝细胞大量微囊泡脂肪浸润,无炎症或坏死改变,肝小叶结构正常。

    由于患者初期仅有恶心、乏力、全身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易被产科医师及患者忽视。然而,本病病情变化迅速,患者短时间内即可出现肝功能衰竭、进行性黄疸、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因此,产科医师必须熟悉本病的临床特点,做到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并积极给予对症支持综合治疗,以降低AFLP的母儿死亡率。

  • 芍药
    回复
    2024-03-30 21:21:06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是由胎儿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异常所致。病毒感染、某些药物、遗传因素及营养情况不良等可导致本病。妊娠期妇女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生长激素的升高可使脂肪酸代谢发生障碍。初产妇、多胎妊娠及男性胎儿的孕妇中发病风险增加。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发生在妊娠晚期(20~40周)的特有的致命性少见的疾病,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妊娠期体内激素变化会引起脂肪代谢障碍,心、肝、肾等脏器积聚大量游离的脂肪酸,主要表现为突然持续的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或者头痛等。孕妇出现妊娠脂肪肝后数天至1周会出现黄疸且进行性加重,无瘙痒,肝功能不全或衰竭,转氨酶轻中度升高,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但尿胆原常呈阴性。如继续妊娠,病情可迅速加重,出现全消化道大出血、全身皮下瘀血甚至颅内出血而迅速死亡。所以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孕妇出现妊娠期脂肪肝,应及早停止妊娠。停止妊娠后大多数患者的肝功能可迅速恢复;如因未及时发现就诊,停止妊娠过晚,患者就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低血糖、昏迷、少尿或无尿等症状,并且很快就会死亡。

  • 泠青沼
    回复
    2024-03-30 20:20:56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多发生于妊娠晚期,初产妇、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怀多胎是高危因素,诊断时可将这些因素作为辅助检查。临床上的主要诊断如下:

    1、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加达(20~3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贫血为正细胞色素性,血小板计数正常或降低。

    2、检查尿常规。尿蛋白阳性,尿胆红素阴性。血尿酸、肌酐和尿素氮均升高。

    3、生化检查。血清总胆红素中度或重度升高,血转氨酶轻度或中度升高,血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偏低,β脂蛋白升高。

    4、超声检查。肝实质回声光点增强,表现为亮肝,肝体积缩小;CT检查 显示大片肝密度降低区。

    5、肝活检 对肝活检组织进行冰冻切片并进行特异脂肪染色,是诊断AFLP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处理时间的早晚与本病的预后密切相关,保守治疗母婴死亡率极高,应尽可能早期行肝穿刺确诊。到脏器衰竭后有出血倾向时做肝穿刺有危险,不宜进行。确诊后应迅速分娩和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治疗。

孕妇不忌口会影响大吗

急性胎儿窘迫的处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