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有可能是身体肥胖的原因导致,也有可能是饮食方面的影响。妊娠糖尿病跟高龄孕妇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女性超过40周岁怀孕妊娠糖尿病的概率会降低。
妊娠糖尿病需要做针对性的调理治疗,而且也要严格控制好饮食,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低盐低糖,要多吃一些粗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并且要增加孕检的次数。
妊娠期糖尿病是孕妇常见的疾病之一,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将揭秘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四大病因,帮助孕妇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种疾病。
?高龄产妇
30岁后的怀孕,孕期糖尿病风险增加。高龄产妇应特别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以降低患病风险。
?肥胖
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超重,降低胰岛素敏感度,增加胰岛素负荷。孕妇应注意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内分泌变化
怀孕后激素水平上升,尤其是胎盘、生乳素、甲状腺激素等,可能对胰岛素产生拮抗作用。孕妇应注意保持内分泌平衡,避免激素水平过高。
?家族遗传
有家族史的孕妇患病几率更高。孕妇应了解自己的家族病史,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妊娠并发症,在妊娠期女性中的发病率为15%,也就是说,每10个人中就有1.5个人为妊娠期糖尿病。
我国本身就是糖尿病大国,糖尿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11.2%。基因检测也显示,国人存在糖尿病的易感基因。而妊娠期女性之所以容易出现糖尿病,除了以上人类种属问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孕期女性的身体变化。
1、 孕期葡萄糖的摄入和消耗增加
孕期为了满足胎儿的营养需求,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会增加,相应地也会摄入更多的供能物质。在这一过程中,孕妇的肾糖阈下降、胰岛素拮抗增加,如果孕妇胰岛素分泌受限,就容易出现机体无法代偿以上生理变化的情况,从而出现妊娠期糖尿病。
2、 孕妇具有糖尿病高危因素
正常情况下,人体是可以代偿这样的变化,保证胎儿和母体功能的同时将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但是当孕妇具备高龄、超重、不良妊娠史、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高危因素时,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体和胎儿均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母体感染、羊水增多、高血压等,而且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5—10年患有糖尿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母体有妊娠期糖尿病,会导致巨大胎儿、胎儿高血糖,过多的胰岛素分泌还会导致新生儿低血糖。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中,有一些是可控因素,把这些可控因素的风险降到最低,可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概率。
1、 做好备孕
超重或肥胖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在备孕期间通过合理的减重方式将体重控制到合理的水平,有助于预防妊娠期糖尿病。
2、 控制热量摄入
孕期合理规划饮食,避免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控制食物摄入总量,可以有效避免妊娠期糖尿病。
3、 适度运动
在身体状态稳定以后,适度运动有助于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对孕妇以及胎儿的 健康 非常有利。孕妇适当慢走可以增加热量消耗,增强心肺功能。
4、 做好产检
产检中包含对孕妇血糖状况的监测,孕妇遵医嘱定期产检,有助于及早发现血糖异常,越早采取干预措施,越有助于病情控制。
妊娠期糖尿病用药首选胰岛素,目前未见胰岛素有对胎儿和孕妇存在不良影响的报道。
在应用胰岛素时,在应用时间、应用剂量、应用方法上应严格遵医嘱,这些因素对药效存在非常大的影响。应用不当容易导致药物失效或导致孕妇低血糖。
不少女性在怀孕期间都会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情况,而一般检查出孕妇有妊娠期糖尿病之后,许多孕妇都是比较懵的,因为她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情况。那么妊娠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妊娠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1、家族遗传因素
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升高到2.89倍。
2、肥胖因素
肥胖者体内的脂肪细胞肥大,对胰岛素的敏感度较低,这就加重了胰岛的工作负荷,久而久之胰岛会被累垮,血糖自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女性在怀孕后进补过多、控制不住体重容易患上糖尿病,本身就肥胖的女性更是如此。
3、内分泌因素
怀孕之后,妈妈体能的内分泌系统会发生很大变化,激素的分泌水平会变得很高。胎盘生乳素、甲状腺激素、甾类激素等虽对胎儿有利,却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如果妈妈们内分泌失调,可能有患上糖尿病的危险。
4、不良生活方式
饮食不合理,过多摄取高糖分、高热量、高脂肪,出现营养过剩,而且体力活动和运动明显减少,导致原有潜在功能低下的胰岛B细胞负担过重,最终引发糖尿病。
5、高龄怀孕
高龄妊娠是目前公认的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多项研究表明,同等情况下30岁以上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
6、不良产科病史
原因不明的异常分娩史,如流产、早产、死产、死胎、畸胎、巨大胎儿分娩史、妊娠期糖尿病史等,再次妊娠发生糖尿病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
7、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容易冲动的一些朋友也会引起糖尿病,因为一些过激反应容易提高高血糖的激素的大量分泌。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
8、容易得的高危人群
1、30岁以上的高龄孕妇,年纪越大,怀孕期间血糖高的可能性越大。
2、直系血亲中有人曾得过妊娠期糖尿病或者患过其他类型的糖尿病。
3、在以前的怀孕经历中有出现过糖尿病的症状,或者有过原因不明的流产、胎停或者胎儿死亡的女性。
4、曾经有过生产巨大儿经历的妇女。
5、怀孕前体重指数就超标的准妈妈。
9、妊娠期糖尿病怎么办
1、饮食治疗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一项基础治疗,不论糖尿病属何类型和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是否在用胰岛素治疗都应严格执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
1、少食多餐,孕中期后可以每天吃5-6顿,每顿八分饱最好。
2、多吃粗粮、膳食纤维,限制米、面、薯类食物,每日在5-6两左右。
3、不要进食含糖高的食物,如饮料、甜点、冰激凌、巧克力和过甜水果等。
4、蛋白质的供给要充足,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鱼、瘦肉、鸡蛋、牛奶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特别要多吃一些豆制品和五谷杂粮,增加植物蛋白质。
5、脂肪供给要适量。可以食用橄榄油、核桃油等植物油,并可适量进食一些坚果,如核桃、花生等,对胎儿大脑发育有帮助。
6、但要注意,应该避免过分控制饮食,否则会导致孕妇饥饿性酮症及胎儿生长受限。
2、运动治疗
经多项研究表明,安全有效的运动对控制妊娠糖尿病有效。因为运动能将人体摄入的多余糖分转化为能量,防止血糖积聚,有利于控制血糖。
当然,孕妇运动提倡适量,强度不可过大,最好的方式就是散步。建议每天散步2—4次,每次15分钟。避免做跳跃、过伸、过屈、扭转、弯腰等运动,以免诱发流产或早产。
3、药物治疗
大部分“糖妈妈”可通过饮食调整、适当运动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还是有一些妈妈的血糖值高得厉害,而且饮食和运动均不能控制好血糖,那么只能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接受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保证母婴健康。
由于口服降糖药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不利于胎儿的健康,所以,糖妈妈最好注射胰岛素,而不要乱服降糖药。
4、定期监测
若患了妊娠期糖尿病,在整个怀孕期间无论病情是否严重,都应在医生监督下严格控制饮食并定期检查身体,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才能避免疾病恶化,造成严重后果。孕早期每周检查一次,直至妊娠第10周。妊娠中期应每两周检查一次,除调整胰岛素用量外,还应同时进行眼底检查。妊娠32周以后应每周检查一次,除了注意孕妇的情况外,还应密切关注胎儿的发育,胎盘功能等,必要时住院。
5、注意分娩时机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原则上应该通过方法尽量推迟终止妊娠的时间。血糖控制良好,孕晚期无合并症,胎儿宫内状况良好,应等待至妊娠38~39周终止妊娠。如果血糖控制不满意,并且有其他的并发症出现,经过及早抽取羊水,了解胎肺成熟情况,促胎儿肺成熟,胎肺成熟后应立即终止妊娠。
6、注意分娩方式
妊娠合并糖尿病本身不是剖宫产指征,有巨大胎儿、胎盘功能不良、胎位异常或其他产科指征者,应行剖宫产。
若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程度较轻,用药后获得控制,情况稳定,胎盘功能良好胎儿不过大,则可妊娠至足月,经女性私处分娩。
7、分娩后仍应关注血糖
糖尿病的孕妇,即便分娩后,也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对于经女性私处分娩的孕妇,应严格控制产时血糖水平,临产后仍采用糖尿病饮食。剖宫产孕妇应在手术前一日停止应用晚餐前胰岛素,手术日停止皮下注射胰岛素。术后每2~4小时测一次血糖,直到饮食恢复。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