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通过下列方面预防阴道脱垂的发生:1、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可以适当的进行缩肛运动等方法,调节盆底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减轻上述现象出现的可能性。2、平时需要保持按时体育活动等好习惯,例如游泳或者爬山等运动,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有利于盆底肌正常的活动。
你好,介绍一个锻炼方法可以起到预防阴道松弛 的作用:
1,靠床沿仰卧,臀部放在床沿,双腿挺直伸出悬空,不要着地.双手把住床沿,以防滑下.双腿合拢,慢慢向上举起,向上身靠拢,双膝伸直.当双腿举至身躯的上方时,双手扶住双腿,使之靠向腹部,双膝保持伸直.然后,慢慢地放下,双腿恢复原来姿势.
2,仰卧于床上,将一个手指轻轻插入阴道,此时尽量将身体放松,然后再主动收缩肌肉夹紧手指,在收缩肌肉时吸气,你能够感到肌肉对手指的包裹力量.当放松肌肉时,呼气,并反复重复几次.每次肌肉持续收缩3秒钟,然后放松3秒钟.现在可以拿出手指,并且继续练习放松收缩肌肉.集中精力感受肌肉的收缩与放松.逐渐从紧缩肌肉5秒钟到收缩10秒钟,大约要用几周时间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如果要进行凯基尔练习至少要持续6周,练习时如果能够收缩与放松自如,可以进行从收缩到放松的快速转变练习,达到一秒钟内可以收缩放松各一次.
3,另外练习阴道肌肉向外下推送也有一定意义.刚开始练习时,可以仰卧在床上,身体放松,专注于提肛收缩的动作.特别要注意的是双腿,双臀,腹肌不能用力;体会骨盆底肌的收缩动作后,将收缩的动作专注在阴道,尿道上,持续重复着一缩一放的频率.每天做骨盆底肌运动1~2回,每回10分钟.当练习持续6~8周左右时,不但阴道肌肉会呈现较为紧绷的状态,对于阴道的敏感度也会有所增进.等到熟练之后,做此运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坐,站或是躺着都可以.
答:所谓阴道脱是指阴道脱出猪阴道壁一部分或全部脱出于阴门之外,称为阴道脱,分为产前阴道脱和产后阴道脱。产前阴道脱大多发生于产前1~2天,为阴道不全脱,母猪卧地后阴门外突出鸡蛋大或更大些的红色球状物,站立后可自行恢复;产后阴道脱大多发生于产后数小时内,为阴道全脱,病程很短,不能自行恢复,脱出的鲜红色柱状物长约20厘米。暴露过久,阴道黏膜黏上污染的粪便或被产床磨破后发生水肿、淤血和损伤,并出血,时间稍长可发生坏死。子宫脱出是指子宫内翻,翻转突垂于阴门之外,是母猪产后危险的重症,常发生于产后3~4小时,有时发生于产后2~3天。通常两个子宫角翻转脱出,像两条粗的肠管,其上横的皱褶呈紫红色,血管易破裂,流出鲜红的血液。时间稍长,子宫黏膜被污染,发生水肿、淤血,易破裂,黏膜温度下降,并变得僵硬。
治疗:①对于产前阴道不全脱的母猪,无需治疗可自行恢复,但要注意观察,尽量减少其俯卧,使其采取侧卧姿势。发现脱出,应把母猪赶起。不能恢复的,用生理盐水洗净后用手送回,产仔后可自愈。②对产后阴道全脱的母猪,用温生理盐水冲洗阴道,对于水肿严重的可用针多点刺破,用剪刀把坏死部分剪去,然后还纳阴道,对阴门进行缝合,并用青、链霉素肌内注射,防止继发感染。③对子宫脱母猪,先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子宫,然后进行整复,先将阴道送回阴门,再依次送子宫颈、子宫体、子宫角,最后把脱出的子宫全部推入盆腔内,并对阴门进行减张缝合,防止再脱,之后用抗生素进行肌内或静脉注射,防止感染。对于子宫坏死严重、不能送回盆腔的母猪,进行子宫切除,并及时送往屠宰场进行急宰。
预防:①对怀孕后期的母猪,应加强饲养管理,给予优质全价饲料,切不可喂得过肥。对于怀孕后期的母猪,应每日早晚定时放入运动场运动,产前7天入产仔舍,并逐渐减料,以免产仔时肠内容物过多压迫子宫体,并使其采取侧卧姿势,降低腹压。②对于难产的母猪,在助产时不要抽拉过猛,以避免过度努责,防止阴道脱和子宫脱的发生;对于年老体弱的怀孕母猪,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为减少损失,对于发生过子宫脱及严重阴道脱的母猪,应果断淘汰。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到坐骨棘水平下,甚至脱于阴道外。子宫脱垂的主要症状是:阴道有块状物脱出,常有腰痛腹坠,站立时加剧,感染后有脓性、血性分泌物渗出。多因为体质虚弱或产后过早参加劳动,气虚下陷难以收缩所致。
如何预防子宫脱垂的发生呢?①在产褥初期做简单的康复体操,产后加强锻炼,并且逐渐增加运动量,以帮助盆底组织尽早恢复。
②在产褥期不要总是仰卧,应当经常变换体位,如侧卧或者俯卧,并且避免蹲着干活。
③产后尤应防止因便秘或咳嗽而引发子宫垂脱。
子宫垂脱的食疗方法:
①将一条去内脏的黄鳝,洗净切细,加精盐与洗净的小米50~100克同煮为粥。日食一剂,具有益气补虚的作用。
②将三十克何首乌用纱布包裹,与小米五十克煮粥,粥熟前捞出药包,打入两个鸡蛋,并加少许白糖,调匀煮熟即可。日服两次,能益气养血。
③将三十克当参、十克升麻同煎,去渣取汁,加小米150克煮为粥。每日两次,空腹服用,能益气升提。
④将三十克鲜茭白洗净,用清水煎食。日食两次,每次一剂,具有清热化湿、通乳利尿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