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是比较常见的补气药,可以补气固表,利尿生肌,抗毒排脓,还可以增强体质。临床上黄芪主要是用来提升人体免疫力,可以增强体质,改善人体免疫力不足导致的疾病,特别是气虚、贫血、周身乏力,还有长期的慢性疾病。普通人春天不适合吃黄芪,假如出现感冒以及经期的时候最好不要服用黄芪。最好咨询专业的医师根据个人体制服用。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尿消肿,托疮生肌,相比党参、人参等补气药作用更加广泛,服用也非常方便,是补气的常用药和用来日常养生的保健品。至于说黄芪适合什么季节吃,应该从黄芪的性味来分析。
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来考虑用药原则叫做因时制宜。不同季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都有不同,在选择用药或进食保健品也要有所区别。一般来讲暑热季节用药不宜过温过热,以免耗损津液;寒冷季节用药不宜过凉过寒,以免耗损阳气。黄芪性味甘温,甘能补养、和缓、滋润,温能温里、散寒、助阳,若寒冷季节服用温补的黄芪就能提升体内阳气,蕴含足够的能量来抵御严寒。“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冬季储存了足够的阳气,在春天阳气才能更好地生发,所以冬季服用黄芪为好。
黄芪因其性微温,如果不是过大剂量一般在哪个季节服用都没有大的妨碍,但因其味甘易助湿困脾,而脾与长夏相通应,建议长夏季节尽量不要服用。
我认为这个问题属于伪命题,不应该说黄芪适合什么季节吃,而应该说黄芪适合什么人吃。因为中医学讲求辨证论治,即一定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辨别病人体质、情况后进行开方用药。黄芪味甘,性微温,属中医补虚药范畴。我在临床中,每个月会开出几十斤的黄芪,而应用时通常有以下几方面应该注意:
1、首先患者的确存在如易疲劳乏力、自汗等气虚证或久病大病等原气不足情况;
2、在辨证患者有血瘀情况存在,需要应用活血破血药时,因活血破血药易耗伤人体正气,此时应用黄芪可作为能量补充,使得在活血破血的同时不伤及人体正气;
3、应用黄芪时注意配伍,中焦脾胃气虚者可配伍党参,使黄芪力在中焦;而辨证为自汗易感的表虚证病人可不配伍黄芪,使黄芪力在肌表;
4、无明显虚证应用黄芪,如外伤感冒实证或湿热证应用黄芪可能出现闭门留寇或气郁化热等副作用;
5、大剂量应用黄芪时注意应用陈皮、木香等理气药,防止“气有余便是火”;
6、再者,阴血不足者应用黄芪,也可能会出现因阴血不足、血不载气而出现上火症状。
总之,无论黄芪,还是其他各种中药,都不适合随便跟风使用,还是应该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对证应用。
#大家健康超能团#
@大家中医
这里说的黄芪三煎三煮的做法:
1、就是将黄芪用凉水浸泡30分钟,然后煮开(沸腾开始算时间)30分钟,把汤汁滗出来;
2、再加凉水煮黄芪,开锅二十分钟,把汤汁滗出来;
3、继续加凉水将黄芪煮开,开锅二十分钟后,把汤汁滗出来;
4、将三次的黄芪汤汁混合在一起,直接当茶喝或者煮粥、煮米饭都可以;特别适合气虚的人群服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