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尿失禁可能是有些原因导致的:1、可能是由于在前列腺肥大等现象所引起的。2、可能是由于盆底肌肉组织过度薄弱。3、如果尿道组织先天发育存在异常,也有可能会引发这种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了男性尿失禁,可能会使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甚至还会使皮肤出现炎症。
尿失禁是由于泌尿系统出现问题引发的,而一些疾病也会引发尿失禁,比如男性的前列腺疾病或是女性的妇科疾病等。尿失禁还和肾脏功能有关,肾脏功能出现问题就有尿失禁出现。那么,尿失禁的原因是什么呢?尿失禁怎么诊断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症状表现
1.显著尿频,每次尿量甚少,重者有尿失禁;
2.对侧肾积水时,上腹部摸到肿块;
3.严重时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症状;
2、诊断依据
1.肾结核病史;
2.显著尿频,每次尿量甚少,重者有尿失禁;
3.上腹部可触及肿大肾脏;
4.晚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症状;
5.膀胱造影示膀胱容量缩小,呈园形,边缘不规则,造影剂可经输尿管口返流到输尿管和肾盂;
3、治疗原则
1.如无尿道狭窄,则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
2.如有尿道狭窄,可行尿流改道术如回肠膀胱、输尿管皮肤造娄术等;
4、用药原则
1.确诊为结核者,一般可联合使用基本药物中的3种“杀菌”抗结核药物治疗3~6个月,然后使用2种药物用至1~2年。
2.如果出现明显副作用,可依次选用其余各药。
3.因结核病是消耗性疾病,故要加强营养,除非氮质血症,否则可以高蛋白饮食。
4.必要时可作手术治疗,手术前进行药物治疗1~3个月,术后继续药物治疗至疗程结束,手术目的主要是解除梗阻、止血、病源清除或病肾切除。5.如出现肾功能衰竭,可按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规治疗,主要是透析疗法或肾移植。
5、预防常识
早期治疗肾结核,可防止膀胱发生严重结核病变,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这一并发症的发生,则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6、如何预防小便失禁
1、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情。
2、防止尿道感染。养成大小便后由前往后擦手纸的习惯,避免尿道口感染。性生活前,夫妻先用温开水洗净外阴,同房后女方立即排空尿液,清洗外阴。若同房后发生尿痛、尿频,可服抗尿路感染药物3~5天,在炎症初期快速治愈。
3、保持有规律的性生活。
4、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肥胖、腹腔内巨大肿瘤等,都可引起腹压增高而导致尿失禁,应积极治疗这些慢性疾病,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同时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盆底肌群锻炼。
5、妇女生小孩后要注意休息,不要过早负重和劳累,每天应坚持收缩肛门5~10分钟。平时不要憋尿,还要注意减肥,如果有产伤要及时修复。
您好!
正常男性的尿液控制依靠尿道下列两部分:
1、近侧尿道
括约肌
:包括膀胱颈部及精阜以上的前列腺部尿道。
2、远侧尿道括约肌:可分为两部分:
①精阜以下的
后尿道
。
②尿道外括约肌。
不论男性或女性,膀胱颈部(
交感神经
所控制的尿道平滑肌)是制止尿液外流的主要力量。对于男性,近侧尿道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如
前列腺增生
手术后)而远侧尿道括约肌完好者,仍能控制排尿如常。如远侧尿道括约肌功能同时受到损害,则依损害的轻重可引起不同程度的
尿失禁
。对于女性,当膀胱颈部功能完全丧失时会引起
压力性尿失禁
。
3、
逼尿肌无反射
:该类患者的逼尿肌收缩力及尿道闭合压力(即尿道阻力)都有不同积度的降低,逼尿肌不能完全主动地将尿液排出,排尿须依靠增加
腹压
。当
残余尿
量很多尿道阻力很低时可有压力性尿失禁;
尿潴留
时可发生
充溢性尿失禁
。
4、
逼尿肌反射亢进
:逼尿肌反射亢进有时可发生三种不同类型的尿失禁:
①完全的
上运动神经元
病变可出现
反射性尿失禁
;
②不完全的上
运动神经元病
变有部分患者可出现
急迫性尿失禁
,该类患者常伴严重的尿频、
尿急症状
。
③有些患者在咳嗽时可激发逼尿肌的无抑制性收缩而引起尿液外流,症状类似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无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用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用刑事处分检查方法不能与真正的压力性尿失禁相鉴别,采用膀胱压力-尿流率的同步检查能获得准确的诊断。Bates等称之为咳嗽-急迫性尿失禁。
5、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协同失调:一类是在逼尿肌收缩过程中外括约肌出现持续性痉挛而导致尿潴留,随后引起充溢性尿失禁。另一类是由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的尿道外括约肌突然发生无抑制性松弛(伴或不伴逼尿肌的收缩)而引起尿失禁。该类尿失禁患者常无残余尿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器官的各方面功能会衰退,比如尿失禁就是膀胱和肾器官开始发生功能衰退的现象。尿失禁在男性身体有很明显的体现,很多时候会伴随尿急和尿失禁,这让他们觉得是不是自己的肾出现了问题。漏尿是什么原因呢?
1、充盈性尿失禁
充盈性尿失禁是由于某些病变导致尿液不能由膀胱排出,患者出现慢性尿潴留,致使膀胱过度充盈,当膀胱内压超过尿道内压时,尿液失去控制,呈点滴状排出。常见的原因是膀胱痉挛、尿道梗阻、神经系统疾病。膀胱痉挛使得膀胱壁失去了弹性,膀胱缩小,失去了储存尿液的功能和排尿功能;尿道梗阻,如尿道狭窄、尿道外口狭窄等疾病在晚期就会出现尿道梗阻,长期的尿道梗阻会使膀胱失去代偿能力,从而发生尿失禁;神经系统疾病,当脊髓的反射弧被阻断时,膀胱就是去了舒张收缩能力,发生尿潴留,出现充盈性尿失禁。
2、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如尿道长度缩短,使得尿道阻力下降,因而使进入后尿道的尿流不能再回到膀胱,导致压力性尿失禁;尿道的功能不足,在女性的尿道中,平滑肌纵形纤维和环形纤维比例是8:1,环形肌纤维的不足时尿道薄弱的重要原因;尿道或者尿道周围组织病变也是造成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原因,如尿道和膀胱颈部肌肉发育不良、绝经期妇女的女性激素水平降低等;膀胱颈部位置降低也会引起压力性尿失禁,膀胱颈部位置低,盆隔的张力不能作用到这个地方,使得近端尿道的阻力下降,因而发生尿失禁。
3、紧迫性尿失禁
紧迫性尿失禁是指患者很想排尿,无法忍耐,因而发生尿失禁。如膀胱和尿道的感受器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使脊髓中枢不能抑制这种刺激,因而膀胱收缩,导致尿失禁,这常常发生在膀胱内的一些病变,如急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结石等。
4、逼尿肌运动失调
膀胱在储存尿液期间,由于逼尿肌的异常收缩使患者在无尿意的情况下发生了尿液溢出。常以中年妇女多见。有许多疾病也能导致逼尿肌的运动失调,如紧迫性尿失禁、神经系统疾病的遗尿等。逼尿肌异常收缩发生的诱因有体位改变、咳嗽、喷嚏、大笑等。
5、真性尿失禁
真性尿失禁是尿道括约肌完全失去了控制尿液的能力。一方面是脊髓上中枢对脊髓失去了控制能力,使逼尿肌发生无抑制收缩,导致尿失禁。另一方面是尿道周围横纹肌、尿道外括约肌及膀胱颈部括约肌等肌肉缺损,使尿液失去控制,发生尿失禁,当然这有先天性的原因,如先天性尿道上裂、膀胱外翻导致括约肌缺失,还有后天性的原因,如难产、创伤等。
6、尿失禁的治疗方法
一、保守治疗
(1)运动疗法
有学者统计分析,约有70%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通过加强盆底肌张力的锻炼而使症状得到减轻或获得纠正。其方法为:每日进行45—100次紧缩肛门及女性私处运动,每次—5秒;平躺在床上,每天至少进行仰卧起坐运动2次;平卧在床上进行快捷而有规律的伸缩双腿运动,每日3次;提倡蹲式排便,蹲式排便有益于盆底肌张力的维持或提高。
(2)中医针灸疗法
针刺中极、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也可提升盆底肌的张力,从而改善膀胱功能。
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适于轻度尿失禁患者,对于中、重度的患者,必须采取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一般采取女性私处前壁修补,远期疗效差,且仅限于轻度尿失禁患者。
三、中药治疗
中医疗法
①肾气虚寒
证候
小便不禁,随时自遗,小便频而清长,畏寒背冷,四肢不温,面色白光白,倦怠乏力,膝腰酸软,两足无力,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象沉细无力。
治法
温肾固涩。
主方
巩提丸合济生菟丝子丸
加减
气虚明显加人参;若下焦虚冷好转,应减少温补肾阳之品,可在缩泉丸的基础上加菟丝子、补骨脂、肉苁蓉。
②肺脾气虚
证候
小便不禁,次数较频,咳嗽气喘,神脾气怯,四肢乏力,纳减便溏,小腹时有坠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软无力。
治法
健脾补肺。
主方
不中益气汤加味
加减
若困睡不醒,加菖蒲、远志清心醒神,兼以化痰湿;若大便溏泄者,加炮姜以温脾祛寒止泻;咳喘有痰者,加法夏、陈皮、枇叶、白果、款冬。
③肝肾阴虚
证候
小便不禁,尿少短涩黄,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形体瘦弱,或两颧潮红,五心烦热,夜寐欠佳,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
滋补肝肾,佐以固涩。
主方
大补阴丸加减
加减
尿短涩不畅,可加土茯苓、半枝莲、鱼腥草清热湿;低热寐差加地骨皮、丹皮、酸枣仁、远志清虚热、安神。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