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内科

血糖不稳服西药身痒

时间: 阅读:12118
于大夫:您好!我爱人血糖不稳定,几次到社区医院取药服后均感觉身痒。请教于大夫有那种西药或中成药有效而且副作用小的。恭请于大夫指导,谢谢!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郑生13517847917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柳华

柳华

2025-04-03 14:42:50

这种情况属于是糖尿病,糖尿病主要分为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还有少数的属于是妊娠糖尿病等特殊的类型。你说的副作用小的药物目前是不可靠的,最好是不要轻易相信的。

指导建议:
如果是血糖增高的话,应该进一步检查是原发还是继发性的糖尿病,积极采取措施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才是关键所在。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芍药
    回复
    2023-05-06 04:04:11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项综合性的治疗,并发症多,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一大并发症,会引起手脚的酸、麻、肿、胀、痛等症状,不是光靠药物就可以解决的, 很多病友对糖尿病了解不足,误认为控制了血糖就控制了糖尿病,这是不正确的观点。推荐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中医调理脏腑功能为主,西医以胰岛素控制血糖为辅。 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好方法。 糖尿病是肾阴虚不能正常收蔹封藏,大量营养物质随小便流失,导致整体虚弱的消耗性疾病,导致身体虚弱,腰痛,心肌缺血,大汗,浑身无力,眼底出血,视力模糊,四肢麻木,睡眠不好,消瘦,循环不畅,气滞血瘀,出现身痒,视力下降,手脚麻木等并发症。小腿肚子总觉得没劲,乏力,严重者出现心慌, 气短,四肢无力,颤抖......本应増加营养才对,但是吃多了血糖更高,不利健康,看来是矛盾,原因是单独降血糖,忌口,控制饮食的办法害了患者,这样长期缺乏营养抵抗力更差!内脏功能弱,食物不能转化为新鲜血液,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逐渐形成不治之症! 药物在人体内脏功能的协同作用下才起到降糖疗效,单独用西药(包括胰岛素)别说降不下去,就是降下去也是无用的,药力过去仍然回升,加量,換药过一段时间仍然不降... ... 只降糖等于没有治疗,又伤肝肾,所以永远也治不好!必须结合中医整体调理,加强手脚部按摩才可真正恢复健康。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5-06 04:04:11

    根据您的情况不能排除肾功能有恶化肾功能恶化会导致体内毒素排不出去,导致皮肤瘙痒。可以复查肾功能,清单饮食,优质蛋白饮食,不建议使用豆类,少喝粥类糖尿病并发症中有皮肤瘙痒症,属于高血糖引起周围神经病变所致,血糖良好控制后适量进食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止痒药即可。

  • 木槿
    回复
    2023-05-06 04:04:11

    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是把好三道防线:
    一级预防树立正确的进食观,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糖尿病虽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关键是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热量过度摄入、营养过剩、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原因。热量摄入适当,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维生素充足,是最佳的饮食配伍。
    二级预防定期测量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入中老年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一次正常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蛛丝马迹可寻者,如有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和仔细鉴别,以期尽早诊断,争得早期治疗的可贵时间。
    三级预防糖尿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患者多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而到了晚期,疗效往往不佳。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上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糖尿病治疗之二:饮食治疗:
    民以食为天,人不一定每天都运动,但肯定每天都得吃饭。而饮食对糖尿病又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控制饮食对糖尿病治疗十分重要。传统中医认为:消渴多因嗜酒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消谷耗津,纵欲伤阴而改阴虚燥热发为本病。如《黄帝内经》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景岳全书》曰:“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梁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指出肥胖者、生活富裕者多患此病,这与现代医学认识糖尿病的病因相一致。血糖的高低因胰岛素的分泌与进食物的多少和种类密切相关,因而饮食疗法是各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何种类型的糖尿病,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采用何种药物治疗,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
    早在50年代以前,中外治疗方案均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为主。据临床实践证明,这种饮食结构对糖尿病病人的胰岛功能并无益处,而高脂肪饮食还会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病变,高蛋白饮食则会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增高。当前医学专家则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饮食疗法的具体内容如下:
    1、饮食定时定量:
    根据年龄、性别、职业、标准体重[(身长-100)×0.9]估计每日所需总热量。男性比女性每天所需热量要高约5%。而年龄大小不同所需热量也有差异,一般是每公斤体重需要热量千卡数为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平均各高5%~10%每公斤体重/日。而不同体力劳动者每天消耗能量也不同。轻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日消耗30~35kcal热量;中等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消耗35~40kcal热量;重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需40kcal以上热量。一般来说,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使病人体重保持正常体重的5%左右,常可使病情得到满意控制。
    2、合理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
    饮食中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调整。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要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主张:糖尿病病人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摄入量不应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5%。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为宜。发育期的青少年及孕妇、乳母或特殊职业者及其它合并症的病人可酌加至1.5g左右;每日脂肪摄入总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30%,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6~1g为好,如肥胖病人,尤其有血脂过高或有动脉硬化者,脂肪摄入量应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饮食计算及热量计算:
    供给机体热能的营养素有3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每克可供热能4kcal(1kcal=4.184kj),脂肪每克供热能9kcal(37.74kj)。糖尿病病人可据其劳动强度将每人每天需要的总热量(kcal)按照碳水化合物占69%、蛋白质占15%、脂肪占25%的比例分配,求出各种成分供给的热能,再按每克脂肪产热9kcal,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每克产热4千卡换算出供给该病人不同营养成分需要的重量,可一日三餐或四餐。三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5,午餐、晚餐各2/5。四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7,其余三餐各2/7。例如:一个体重60kg的中等体力劳动者,正常体型的成年糖尿病病人,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kcal的热量计算,一天总热量为2400kcal,按以上比例分配即1440kcal热量来自碳水化合物,360kcal热量来自蛋白质,600kcal来自脂肪。提供这些热量需供给360g碳水化合物,90g蛋白质,66g脂肪。
    我们强调通过饮食控制热量的方法,并不是要求糖尿病患者每天一定要机械地去计算,而应在掌握这一计算方法后,每隔一段时间或体重有较大幅度改变时计算一下,制订出下一阶段饮食方案,而少食甜食,油腻的食品,饮食选择既有原则但又要力求多样。
    糖尿病治疗之四:药物治疗:
    对于那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光靠运动,饮食可能无法控制病情。这时就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以下是对一些常用药的介绍。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第一、西药:
    1、磺脲类:
    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最。
    2、双胍类:
    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降糖作用肯定,不诱发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如调脂、抗小血板凝集等,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为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
    3、糖苷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就像人为的造成“少吃多餐”),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故适宜那些单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餐前即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服,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等)时才能发挥效果。
    4、噻唑烷二酮:
    迄今为止最新的口服降糖药。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并能改善与胰岛素低抗有关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该类药物应用过程中须密切注意肝功能。
    5、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
    近年开发的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餐后血糖有效好效果,故又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进餐前服用。
    第二、胰岛素
    胰岛素的种类非常繁多,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
    1、根据作用时间分类:
    短效胰岛素:即最常用的一种普通胰岛素,为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为20~30分钟,作用高峰为2~4小时,持续时间 5~8小时。
    中效胰岛素:又叫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为1.5~4小时,作用高峰 6~10小时,持续 时间约12~14小时。
    长效胰岛素:又叫精蛋白锌胰岛素,也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起效时间3~4小时,作用高峰 14~20小时,持续时间约24~36小时。
    预混胰岛素:为了适应进一步的需要,进口胰岛素又将其中的短效制剂和中效制剂(R和N)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产生作用时间介于两者之间的预混胰岛素。
    2、根据来源分类:
    牛胰岛素:自牛胰腺提取而来,分子结构有三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疗效稍差,容易发生过敏或胰岛素抵抗。动物胰岛素唯一的优点就是价格便宜。患者可以轻松负担。
    猪胰岛素:自猪胰腺提取而来,分子中仅有一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因此疗效比牛胰岛素好,副作用也比牛胰岛素少。目前国产胰岛素多属猪胰岛素。
    人胰岛素:人胰岛素并非从人的胰腺提取而来,而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纯度更高,副作用更少,但价格较贵。进口的胰岛素均为人胰岛素。国内日前也渐渐开始具有生产人胰岛素的能力了。
    3、根据胰岛素浓度分类:
    U-40:40单位/毫升。
    U-100:100单位/毫升,常专用于胰岛素笔。
    国内胰岛素均为40单位/毫升,
    国外胰岛素则两种都有。患者在用注射器抽取胰岛素之前必需搞清楚自己使用的是哪种浓度胰岛素,否则后果严重。
    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有不同的用途:
    U-40用于常规注射。
    U-100主要用于胰岛素笔。
    糖尿病治疗之三:运动治疗:
    运动疗法是依据患者的功能情况和疾病特点,利用体育锻炼防治疾病、增强机体抵抗力,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有效方法。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好处将在下面列举的锻炼法中具体阐述。在 糖尿病的治疗中,运动疗法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肥胖患者更为重要。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运动对糖尿病康复的重要性,隋代的《诸病源候论》、唐代的《外台秘要》都记载了消渴病的体育运动疗法。此后,历代医家皆有论述。
    到十八世纪中叶,国外的一些著名医学家也开始主张糖尿病患者应做适当的体力活动,并把体力活动、饮食控制、注射胰岛素列为治疗糖尿病的三大法宝。有些轻型糖尿病患者只坚持体育锻炼并结合用饮食控制即能达到康复。
    第一、游泳锻炼法:
    1.游泳对人体健康的好处:
    游泳不仅同许多体育项目一样,对多种慢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还有其独特的治疗价值,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l)游泳是在阳光、空气、冷水三浴兼并的良好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集中了阳光浴、空气浴和冷水浴对人的所有疗效。
    (2)游泳锻炼是一种全身性的锻炼,因而它对疾病的治疗也是一种综合性、全身性的治疗。通过游泳锻炼,可增强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从而能增强体质,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游泳锻炼能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慢性病人通过游泳锻炼,可增强发育不健全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已衰弱的器官、系统的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从而使疾病得到治疗。
    (4)游泳锻炼既可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培养人同大自然搏斗的拼搏精神,又能使病人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对疾病畏惧烦恼的消极心理,因而十分有利于健康的恢复和疾病的治疗。
    2.游泳运动量的掌握:
    游泳锻炼,与人们从事的其他体育锻炼项目一样,只有科学地掌握运动量,才能使每次锻炼既达到锻炼的目的,又不致发生过度的疲劳和使身体产生不良反应。
    游泳锻炼时,应如何科学地掌握运动量呢?
    掌握游泳锻炼的运动量的方法有多种,但对普通游泳爱好者来说,最为简便的方法,是根据游泳者脉搏变化的情况,来衡量运动量的大小。
    我国正常人安静脉搏频率为每分钟60-80次。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人,安静脉搏频率较为缓慢,为每分钟50-60次;锻炼有素的人,脉率还要低一些。对普通的游泳爱好者来说,每次游泳后,脉搏频率达到每分钟120-140次,此次锻炼的运动量则为大运动量;脉搏频率为每分钟90 - 110次,则为中运动量;游泳锻炼后,脉搏变化不大,其增加的次数在10次以内,则为小运动量。
    选择游泳锻炼的运动量时,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普通的游泳爱好者,即使是年轻力壮者,每周大运动量的锻炼,也不应超过2次;而中年人则以中等的运动量为宜,不要或少进行运动量过大的游泳锻炼;老年人最适宜小运动量和中等偏小的运动量的游泳锻炼。
    第二、慢跑锻炼法:
    跑步是一项方便灵活的锻炼方法,老幼咸宜,已日益成为人们健身防病的手段之一。
    1.跑步与健身:
    (1)锻炼心脏,保护心脏。坚持跑步可以增加机体的摄氧量,增强心肌舒缩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防止冠状动脉硬化。
    (2)活血化瘀,改善循环。跑步时下肢大肌群交替收缩放松,有力地驱使静脉血回流,可以减少下肢静脉和盆腔瘀血,预防静脉内血栓形成。大运动量的跑步锻炼,还能提高血液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防止血栓形成。
    (3)促进代谢,控制体重。控制体重是保持健康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跑步能促进新陈代谢,消耗大量血糖,减少脂肪存积,故坚持跑步是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病的一个有效“药方”。
    (4)改善脂质代谢,预防动脉硬化。血清胆固醇脂质过高者,经跑步锻炼后,血脂可下降,从而有助于防治血管硬化和冠心病。
    (5)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生命在于运动,人越是锻炼,身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2.跑步健身法:
    健身跑应该严格掌握运动量。决定运动量的因素有距离速度、间歇时间、每天练习次数、每周练习天数等。开始练习跑步的体弱者可以进行短距离慢跑,从50米开始,逐渐增至100米、150米、200米。速度一般为100米/30秒-l00米/40秒。
    (1)慢速长跑:是一种典型的健身跑,距离从1000米开始。适应后,每周或每2周增加 1000米,一般可增至3000-6000米,速度可掌握在6-8分钟跑1000米。
    (2)跑行锻炼:跑30秒,步行60秒,以减轻心脏负担,这样反复跑行20-30次,总时间30-45分钟。这种跑行锻炼适用于心肺功能较差者。
    跑的次数:短距离慢跑和跑行练习可每天 1次或隔天1次;年龄稍大的可每隔2-3天跑1次,每次20-30分钟。
    跑的脚步最好能配合自己的呼吸,可向前跑二三步吸气,再跑二三步后呼气。跑步时,两臂以前后并稍向外摆动比较舒适,上半身稍向前倾,尽量放松全身肌肉,一般以脚尖着地为好。
    3.注意事项:
    (1)掌握跑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健康的中老年人为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控制体重;轻度糖尿病患者,体力中等或较弱者,为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都可进行跑步锻炼。
    肝硬化、病情不稳定的肺结核、影响功能的关节炎、严重糖尿病、甲亢、严重贫血、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心血管病如瓣膜疾病、心肌梗死、频发性心绞痛等均不宜跑步。
    (2)跑步应避免在饭后马上进行,或在非常冷、热、潮湿及大风的天气下进行。
    (3)跑步锻炼要循序渐进。从短距离慢速度开始,做到量力而跑,跑有余力,不要弄得过分疲劳或使心脏负担过重。
    (4)跑步最好在早晨进行,可先做操然后跑步,临睡前一般不宜跑步。
    第三、散步锻炼法:
    (1)普通散步法:用慢速(60-70步/分钟)或中速(80-90步/分钟)散步,每次30-60分钟,可用于一般保健。
    (2)快速步行法:每小时步行5000-7000米,每次锻炼30-60分钟,用于普通中老年人增强心力和减轻体重,最高心率应控制在120次/分钟以下。
    当你感到情绪低落,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时,不妨快步走上十几分钟,就能使心理恢复平衡。
    (3)定量步行法(又称医疗步行):在3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100米,以后渐增至在5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2000米,或沿30度-50度斜坡的路上散步15分钟,接着在平地上散步15分钟。此法适用于糖尿病、心血管系统慢性病和肥胖症的患者。
    (4)摆臂散步法:步行时两臂用力向前后摆动,可增进肩部和胸廓的活动,适用于呼吸系统慢性病的患者。
    (5)摩腹散步法:一边散步,一边按摩腹部,适用于防治消化不良和胃肠道慢性疾病。
    (6)小雨中散步法:在雨中散步比在晴天散步更有益。雨水不仅净化被污染的空气,雨前阳光中及细雨初降时产生的大量的负离子还具有安神舒气,降低血压的功能。在细雨中散步,还有助于消除阴雨天气引起的人体郁闷情绪,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毛毛细雨犹如天然的冷水浴,对颜面、头皮、肌肤进行按摩,令人神清志爽,愁烦俱除。

  • 芍药
    回复
    2023-05-06 03:03:01

    问题一:血糖不稳定的原因影响血糖波动的因素有:外伤、感染、休息不好、情绪、感冒、发烧等,饮食和运动量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上要注意低糖、低脂、低热量,主食控制在八成饱,多食用蔬菜,少吃面食和米饭,在食用土豆、藕、山药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时要注意减少相应的主食量,忌酒。加强并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定期的检查血糖的情况。

    问题二:血糖有时高有时低,不稳定.是怎麽回事您好,您的情况应饮食加运动。饮食要低热量、低脂、低糖、高纤维素,运动每天不少于40分钟。

    问题三:今天血糖不稳定是什么原因糖尿病血糖是随时变化的,不是一个固定值!
    糖尿病合理的饮食与药物治疗才能把血糖维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
    糖尿病是要终生维持药物治疗!私自停药或增加剂量都会产生危险!

    问题四:低血糖常见病因,低血糖是什么引起的一、发病原因
    胰岛素:
    胰岛素注射过量或注射后摄食量过少、活动量相对过度,均可产生典型的急性低血糖反应。
    磺脲类药物:
    这些药物引起低血糖的程度与药物半衰期、代谢速度等有关。当患者有饮食减量、肝肾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时,均应警惕出现低血糖的可能。
    乙醇:
    连续大量饮酒而其它食物摄入较少时可产生低血糖。若在长期饥饿状态下大量饮用乙醇,甚至可因严重低血糖导致死亡。
    其它:
    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大剂量应用醋水杨酸可使血糖降低。应用心得安和其它B-受体阻滞剂也可发生低血糖,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应用心得安者更易导致严重低血糖。可诱发低血糖的药物还有巴比妥、戊双脒、甲氧西林、四环素、氟呱啶醇、沙利度胺、PAS及BAL等。此外,对肝脏有毒性的物质如氯仿、辛可芬、扑热息痛、乌拉坦、新胂凡纳明及杀虫剂1605等均可引起低血糖。
    低血糖病因很多,据统计可多达100种疾病,近年来仍在发现其他病因,本症大致可分为器质性低血糖,(指胰岛和胰外原发病变,造成胰岛素,C肽或胰岛素样物质分泌过多所致);功能性低血糖(指患者无原发性病变,而是由于营养和药物因素等所致);反应性低血糖(指患者多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兴奋,使得胰岛素分泌相应增多,造成临床有低血糖表现)。
    10314例尸检中证实44例(0.4%)为胰岛素瘤,正常人血糖受多因素调控,如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肝脏,胃肠,营养,以及运动等因素等,升糖激素有胰高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及一些胃肠激素等,降糖激素仅有胰岛素及C肽,血糖升降还可受很多生理因素的影响,如禁食48~72h,剧烈运动,饮酒,哺乳可致低血糖,新生儿及老年人血糖往往偏低等,低血糖也可由长期糖摄取不足或吸收不良引起,肝糖原储备减少,肝糖原分解酶减少,促进血糖升高的激素不足,胰岛素与C肽或其他降糖物质增多,组织消耗血糖过多,以及一些中毒因素如水杨酸和蘑菇中毒等皆可诱发低血糖综合征。
    低血糖症不是疾病诊断的本质,它是糖代谢紊乱的一个标志,凡确系血糖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内者,可诊断为低血糖症,但其病因的诊断则比较困难而且较为复杂,常见的低血糖症分为:
    1.空腹(禁食性)低血糖症
    (1)内分泌代谢性低血糖:
    ①胰岛素或胰岛素样因子过剩:
    器质性胰岛素分泌增多。
    A.胰岛素瘤,腺瘤,微腺瘤,癌,异位胰岛素瘤;B.胰岛B细胞增生;胰岛细胞弥漫性增生症;C.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Ⅰ型伴胰岛素瘤;D.胰管细胞新生胰岛。
    相对性胰岛素增多: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糖素减少;B.糖尿病肾病和(或)非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晚期;C.糖尿病分娩的新生儿;D.活动过度和(或)食量骤减。
    非胰岛B细胞肿瘤性低血糖症:A.癌性低血糖症,诸如:肺癌,胃癌,乳癌,胰腺癌,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盲肠癌,结肠癌,肾上腺皮质癌,类癌等;B.瘤性低血糖症,诸如:间质细胞瘤,平滑肌肉瘤,神经纤维瘤,网状细胞肉瘤,梭形细胞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间质瘤,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高恶神经节旁瘤等。
    ②抗胰岛素激素缺乏:常见脑垂体功能低下,垂体瘤术后,垂体瘤放疗后或垂体外伤后;单一ACTH或生长激素不足;甲状腺功能低下或黏液性水肿;原发性或继发性,急性或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多腺体功能低下。
    (2)糖类摄入不足:
    ①进食量过低,吸收合成障碍。
    ②长期饥饿或过度控制饮食。
    ③小肠吸收不良,长期腹泻。
    ④热量丢失过多,如:妊娠早期,哺乳期;剧烈活动,长期发热;反复透析。
    (3)肝脏疾病性低血糖症:
    ①肝实质细胞广泛受损。
    ②肝酶系糖代谢障碍。
    ③肝糖原消耗过度。
    2.餐后(反应性......>>

    问题五:血糖忽高忽低不稳定怎么办其实这类情况属于糖尿病表现,而对于糖尿病人如何让血糖稳定,其实用胰岛素治疗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要根据您的的个体情况来定,治疗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胰岛素抗体,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胰岛素治疗方案,若经胰岛功能检查存在胰岛素抵抗,需要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加用胰岛素增敏剂,以减少胰岛素用量。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功能障碍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主要的表现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的治疗药坚持以饮食和运动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所以需要进行调整,可以家用口服药物,二甲双胍缓释片等,都是可以的。另外患者在西药维持血糖稳定的同时,可以采用“多靶点中药活胰渗透疗法”针对受损胰岛细胞的修复进行彻底的治疗,从而逐渐的恢复患者的胰岛功能,保持血糖稳定,使患者远离并发症的危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监测血糖,控制饮食。再次基础上应用胰岛素治疗,可以使血糖稳定,并注意多次检测血糖。生活护理需要坚持饮食和运动为基础的治疗,预防感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都是有效辅助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问题六:血糖低的原因低血糖病因很多,据统计可多达100种疾病,近年来仍在发现其他病因。本症大致可分为器质性低血糖。础指胰岛和胰外原发病变,造成胰岛素、C肽或胰岛素样物质分泌过多所致);功能性低血糖(指患者无原发性病变,而是由于营养和药物因素等所致);反应性低血糖(指患者多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兴奋,使得胰岛素分泌相应增多,造成临床有低血糖表现)。

    问题七:功能性低血糖的致病原因功能性胰岛素分泌增多时可引起低血糖,可因情绪激动、饥饿、不安等发病。一、药物所致低血糖1、胰岛素。胰岛素注射过量,或注射胰岛素后摄食量过少、活动量相对过度,均可产生典型的急性低血糖反应。在诊断时要注意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相区别。2、磺脲类药物。这些药物引起低血糖的程度与药物半衰期、代谢速度等有关。特别是氯磺丙脲,如迅速加量,则较易诱发低血糖,大多数病人在服用一周内出现。服优降糖的患者可在剂量不变、几周甚至几个月后出现低血糖。当患者有饮食减量、肝肾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时,均应警惕出现低血糖的可能。3、乙醇。当连续大量饮酒而其它食物摄入较少时,可产生低血糖。若在长期饥饿状态下大量饮用乙醇,甚至可因严重低血糖导致死亡。4、其它。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大剂量应用醋水杨酸(4-6克/天)时血糖可降低。二、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胰岛B细胞瘤。此病会引起慢性、反复发作性低血糖,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或造成难以逆转的脑部损害。患者常自动增加进食次数,因此往往比较肥胖。三、非B细胞瘤所致低血糖:有些胰外肿瘤的临床症状与胰岛B细胞瘤相似,故亦可出现空腹腔内和腹膜后的纤维肉瘤及纤维瘤。患者常以低血糖性脑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四、对抗胰岛素的内分泌激素不足1、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由糖皮质激素不足导致低血糖。患者的低血糖反应常在空腹时出现,但也有在餐后1-2小时发生的。2、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产后大出血导致垂体前叶缺血性坏死者常在空腹时发生低血糖。垂体性侏儒亦可表现血糖较低。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粘液性水肿与呆小病患者空腹血糖较低,但症状一般不严重。五、婴幼儿及儿童期低血糖1、新生儿低血糖。见于出生后72小时内、病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母亲所产的新生儿。2、儿童期酮症性低血糖。发病于2-5岁,如8-16小时不进食,可出现低血糖和高酮血症。六、其它长期进食不足可引起低血糖餐后低血糖一、先天性糖代谢酶缺乏1、半乳糖血症。缺乏半乳糖-1-磷酸嘧啶苷转换酶乳儿。2、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性低血糖。患者先天缺乏果糖-1-磷酸醛缩酶,摄入果糖后出现低血糖症,不进食果糖同无症状。二、肠道性低血糖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或胃-空肠吻合术后。三、特发性(功能性)餐后低血糖多见于女性,主要见于一些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或处于焦虑状态的人,并常伴有胃肠道运动及分泌功能亢进的表现,是低血糖的常见类型。一般早上空腹时不发作,常在早餐后1.5-3小时发作,而午餐及晚餐后则较少出现。每次发作时间约15-20分钟,可自行缓解。患者能耐受72小时禁食,这与胰岛B细胞瘤有明显不同。四、早期糖尿病由于胰岛细胞反应迟缓所致的反应性低血糖。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该怎么办?谢谢!

关节炎用宋雪堂冷敷凝胶管用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