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你的描述,初步考虑是冠心病引起的胸闷不适。建议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可至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明确诊断后针对性治疗。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一旦诊断为高血压就要终身坚持服用降压药,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通常服用氨氯地平,尼群地平, 卡托普利等.同时要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同时可服用一些软化血管的药物,如曲克芦丁,维生素E,复方丹参片等,可以帮助降低收缩压.
你可以服用一些长效的降压药,降压效果是比较好的.一天一次就可以了.
心脑疾病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心肌缺血也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很多心肌缺血的早期患者没有足够重视,从而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情况。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完全靠有氧代谢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静的时候,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当某种原因导致心肌血液供需失衡,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
而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些20 30岁的年轻人也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
可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很多,如以下几点:
1、血压降低、主动脉供血减少、冠状动脉阻塞,可直接导致心脏供血减少;心瓣膜病、血黏度变化、心肌本身病变也会使心脏供血减少。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次还有炎症、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
2.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为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肥胖、体力活动少、高龄等。
心肌缺血的预防措施:
1、合理饮食
饮食均衡,低脂低盐,清淡饮食,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2、适度运动
保持适当的 体育 运动,积极锻炼身体,避免体重增加,血脂增高
3、自我控制
有效控制血糖、血压,降低冠心病的发展的速度与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4、生活习性
早晨起来,不要起床过猛,醒来后躺一会,然后喝一杯温白开水,早晨要以流质食物为主搭配干粮食用较好,同时早上可以做早操的习惯
您好,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的患者饮食要遵循以下几点:
1.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少吃蛋黄、动物的皮和肝脏等高胆固醇食物。
2.多食富含纤维食物。多吃纤维多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食物纤维不被小肠消化吸收,但能带来饱食感,有助于减食,并能延缓糖和脂肪的吸收。可溶性食物纤维(谷物、麦片、豆类中含量较多)能吸附肠道内的胆固醇,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
3.热量摄入与消耗平衡。制订每天应摄取的总热量,科学计算,使摄入和消耗的热量达到平衡。
4.少吃葵花子、花生。很多女性喜欢吃瓜子、花生等零食,这类食物都含有一定量碳水化合物,且脂肪含量高。
5.少食多餐。每顿少吃,多吃几顿,总量不变。这样的方法,可保证在餐后血糖不会升得太高。
6.选择优质蛋白。首先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血尿素氮升高者更需注意;其次,蛋白的来源应以牛奶、瘦肉、鸡蛋、海产品等优质的动物蛋白为主。
7.严格限盐。普通人每天钠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则最高不应超过3克。
8.忌食糖果。这类患者应忌食蔗糖、葡萄糖、蜜糖及其制品。少食淀粉含量过高的蔬菜如土豆、白薯和山药等。
9.选择低糖水果。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可能造成水溶性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过量丢失,因此需要补充新鲜的含糖量低的水果蔬菜,如草莓、西红柿、黄瓜等。通常可在两餐之间或睡前1小时食用,也可选在饥饿时或体力活动之后。为了避免餐后血糖增高,一般不建议正餐前后吃水果。
10.注意晚餐时间。如果晚餐吃得太晚,饭后又缺乏适量的活动,那么食物中的热量来不及消耗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因此,最好把晚饭时间安排在下午6:30—7:30之间,这样就有时间在晚饭后进行适量的运动。
您好,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肯定要服药,然后就是有氧,长时间的锻炼。千万别去健身房做对抗训练,只能做慢跑,散步或者撒太极这些很温和的运动。另外,饮食也要注意,少盐(高血压)少糖(糖尿病,心肌缺血)少脂肪(糖尿病,心肌缺血)。不要长期呆在家,多出去走走。
希望我的见解可以帮到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