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内科

高度脾大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时间: 阅读:5338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脏边缘应认为脾脏肿大。在膈肌位置低或体质瘦弱的人,特别是女性,偶也能摸到脾脏的边缘,但相当柔软,并无压痛,与病理性脾大不同。脾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会有什么危害?如何治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高度脾大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佩兰

佩兰

2025-02-23 17:19:53

你好,脾脏增大是很多疾病的表现,但是需要排除是不是一些很严重的疾病。指导意见:最常见的疾病是患者有肝硬化的存在,另外就是一些血液系统的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另外就是一些良性的疾病,如慢性的感染等,希望您引起重视。当然也需要排除血吸虫的存在。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山亭柳
    回复
    2023-08-10 10:10:46

    你说的脾脏大既是脾肿大!脾肿大主要是靠体检或者B超确定!跟验血没有多大联系的!脾肿大通常与肝肿大有关,一般轻度脾肿大常是急性感染、溶血性贫血、郁血性心衰、白血症、淋巴瘤、肝硬化、风湿症;严重脾肿大与性感染、严重溶向、寄生虫感染(kala-azar)等有关。脾肿大由於淋巴细胞增生、癌细胞侵润、巨噬细胞增加、血液郁积等机制而增大。 脾脏肿大主要依靠触诊检查用触诊法未能确诊时可用叩诊法检查脾的浊音界有无扩大。(正常脾浊音界在左腋中线第9-11肋之间;宽 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人必要时可用超声X线、CT等检查,以明确脾脏的大小和形态触诊发现脾肿大时,要注意脾肿大的程度、质度同时注意有无其他伴随体征。 (一)脾脏肿大的程度 脾脏肿大的程度与疾病有关 1轻度脾肿大 深吸气时牌下缘在肋缘下2cm以内为轻度脾肿大。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早期血吸虫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霍奇金病。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火系统性红斑狼疮、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癣等 2中等度脾肿大 下缘超出肋缘下2cm不超过脐水平线和腹正中线为中等度肿大。可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佝楼病脾淀粉样变性、恶性淋巴瘤、尼曼一匹克病等 3高度脾肿大 下缘超出脐水平或者腹正中线以下为高度脾肿大或称巨脾。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疟疾晚期血吸虫病、斑替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高雪病等 (二)脾脏的质度; 不同病因引起脾肿大其质度可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一般急性感染引起的牌大质度软;慢 性感染、白血病细胞力瘤细腴润引起的脾肿大质地硬,表面不平;肝硬化的脾脏质度中等硬;淤血性脾肿大质度因淤血程度和淤血时间的长短而不同时间短,淤血轻,质度软时间长或淤血重质度硬,但一般有充实感。囊性肿大有囊性感表面不平必须指出,脾脏肿大的程度及质度不仅因病因不同而不同,还可因病程治疗情况及个体反应性不同而有差异,在判断时要注意这些因素。 (三)伴随体征 各种不同病因引起脾肿大外尚有不同的伴随体征 1贫血、出血点或瘀斑 见于血液病性脾肿大,如各种类型的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癫等 2贫血、黄症 见于溶血性贫血、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恶性组织细胞病、败血症等 3肝及淋巴结肿大 见于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缔组织病赠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节病及某些传染性疾病等。 4肝病面容、肝掌及蜘蛛疲 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5各种类型的皮疹 多见于各种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如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6水肿和腹水 见于慢性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下腔静脉梗阻等。 7脏扩大 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心包积液。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3-08-10 10:10:46

    人们对心脏、肝脏可能较熟悉,而对脾脏可能较陌生,脾脏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是一个重要的储血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脾脏在全身防卫系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脾脏本身的疾病较少见,比如脾肿瘤,但是人体其它系统的疾病可以继发脾脏改变,会出现脾大现象。比如常见的有肝硬化、肝癌、特发性门脉高压症会出现脾大,还有一些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摊、何杰金氏病、白血病等也会出现脾大。

    脾大最多见的疾病还是肝硬化、肝癌。

    引起脾脏增大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染性脾肿大a.病毒性肝炎,败血症等所致的急性感染脾肿大,一般程度较轻,质地较软,随着感染被控制,脾也逐渐缩小.
    b.脾脓肿,为腹腔化脓性感染,脓血症,伤寒等的少见并发症,有畏寒发热,腹肌紧张,脾大触痛及波动感,白细胞升高;合并脾周围炎时,脾区可出现摩擦音,需借助超声检查,核素显象等,方能与左膈下脓肿,腹壁脓肿鉴别.
    (二)充血性脾肿大由门脉高压引起,见于各种肝硬化,以及门静脉,脾静脉炎或血栓形成,晚期多有脾功能亢进等.
    (三)血液病性脾肿大a.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溶血性贫血,多有较明显的脾肿大.b.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不明,好发于青年女性,以皮肤粘膜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骨髓内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形成不良为特征,
    常伴轻度脾肿大.
    (四)网状内皮细胞病性脾肿大临床上不多见,如嗜酸性肉芽肿,恶性组织细胞瘤等.
    (五)肿瘤性脾肿大 a.原发性脾肿瘤:少见,良性的血管瘤,淋巴管瘤,除脾大外无其他症状;恶性肿瘤多为脾肉瘤,脾增大迅速,质硬,表面不光滑,伴发热,左上腹不适,短期内全身情况恶化.b.脾囊肿:其中皮样囊肿,淋巴管囊肿,包虫囊肿属真性囊肿,内膜具有分泌功能;假性囊肿分出血性,浆液性,炎性等,囊壁为纤维组织,由脾损伤后的陈旧性血肿,等 具体的情况建议到医院让医生确诊.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8-10 10:10:46

    引起脾大的原因有:
    (1)感染性脾大。各种急、慢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病毒性肝炎、败血症、晚期梅毒等.
    (2)郁血性脾肿大。斑替氏综合征、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致心原性肝硬化、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
    (3)增生性脾大。见于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恶性淋巴瘤等。
    (4)其它。脾脏恶性肿瘤较罕见、脾脏囊肿、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高雪氏病等。
    (5)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Still病)、Felty病等。
    (6)组织细胞增生症:如勒-雪(Letterer-Siwe)氏病、黄脂瘤病(韩-薛-柯)综合征、嗜酸性肉芽肿。
    (7)脂质沉积症:如戈谢病(高雪病)、尼曼-匹克病。

  • 祝由师
    回复
    2023-08-10 09:09:36

    一、发病原因 脾脏肿大的病因分类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感染性脾大;另一类是非感染性脾大。 1.感染性 (1)急性感染:见于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寄生虫感染。 (2)慢性感染: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血吸虫病、慢性疟疾、黑热病、梅毒等。 2.非感染性 (1)淤血:见于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或大量心包积液、Budd-Chiari综合征,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症。 (2)血液病:见于各种类型的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病、红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组织肥大细胞病、脾功能亢进症。 (3)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Still病)、Felty病等。 (4)组织细胞增生症:如勒-雪(Letterer-Siwe)氏病、黄脂瘤病(韩-薛-柯)综合征、嗜酸性肉芽肿。 (5)脂质沉积症:如戈谢病(高雪病)、尼曼-匹克病。 (6)脾脏肿瘤与脾囊肿:脾脏恶性肿瘤原发性者少见,转移至脾脏的恶性肿瘤也罕见,原发癌灶多位于消化道。脾脏囊肿罕见,分真性和假性囊肿。真性囊肿分为表皮囊肿、内皮囊肿(如淋巴管囊肿)和寄生虫性囊肿(如棘球蚴病)。假性囊肿分为出血性、血清性或炎症性等。 二、发病机制 引起脾脏肿大的病因众多,每种疾病引起脾大的机理亦不尽相同。有时一种病因而引起脾大的机理则可能是多种因素。其机理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细胞浸润 细胞浸润引起的脾脏肿大见于各种炎性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白血病细胞浸润,各种肿瘤细胞浸润。炎性细胞浸润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往往还伴有脾脏明显充血。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见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部分脂质沉积症;各种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的脾脏肿大,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最明显、其次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中以淋巴细胞型较明显,其次是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各种肿瘤细胞浸润、脾脏本身的恶性肿瘤少见,原发于淋巴系统、骨髓和肠道的恶性肿瘤可侵及脾脏。如:恶性淋巴瘤的淋巴瘤细胞发生脾浸润,其中以霍奇金病脾脏受累较多,约占50%,偶有单纯脾型霍奇金病,这种病可表现有巨脾;多发性骨髓瘤的骨髓癌细胞浸润;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恶性组织细胞浸润;肠道恶性肿瘤转移至脾脏,均可因肿瘤细胞浸润而发生脾大。 2.脾脏淤血 脾脏是体内最大的贮血器官,各种原因造成的脾脏血液回流受阻,均可造成脾脏淤血性肿大。如: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门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肿瘤栓子、先天或后天的血管畸形;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或心包大量积液均可致脾脏淤血而肿大。 3.髓外造血 脾脏是造血器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时,脾脏又恢复其造血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髓外造血导致脾脏肿大,尤以骨髓纤维化时髓外造血最明显,脾脏肿大也明显。 4.组织细胞增生 组织细胞增生症是由组织细胞异常增生,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尤以肝脾、淋巴结、骨髓、皮肤、胸腺等处最突出,可表现明显的脾脏肿大。如:勒-雪症、韩-雪-柯症。慢性感染性疾病、黑热病、结缔组织病、Felty、Still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致脾脏组织细胞增生而发生脾脏肿大。 5.纤维组织增生 由于长期慢性淤血、慢性感染、细胞浸润等病因的长期慢性刺激,组织细胞异常增生致脾脏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而使脾脏肿大、变硬。 6.脂质代谢障碍 由于脂类代谢酶缺乏或功能障碍,引起脂质代谢障碍,脂类在组织中沉积造成脾大。如:戈谢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类脂质代谢障碍病。是由于β-葡萄糖脑苷酶不能把葡萄糖脑苷脂转变成半乳糖脑苷脂,结果使组织细胞内大量脑苷脂贮积,其中的慢性型表现巨脾。尼曼 -匹克病为脂质代谢障碍累及内脏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组织。这种病可能是由于神经磷脂酶缺乏,以致使神经磷脂贮积于肝脾及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内,致脾脏明显增大。 7.脾脏本身的肿瘤及囊性扩张 脾脏本身肿瘤及囊性扩张均较少见,有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的报道。囊性扩张见于皮样囊肿、淋巴管囊肿及寄生虫囊肿(包囊虫病)。假性囊肿如:疟疾、血吸虫病等可因出血、炎症、血清性等原因引起。

前胸窝处疼痛和相对应后不脊柱骨疼痛,躺着好多,靠着床背躺着多

哮喘疾病是怎么引发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