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对儿童恐怖症不是很了解,其实这是一种常常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精神类疾病,这种疾病在发生之后,我们的孩子在对待很多事物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恐惧的心理,那儿童恐怖症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学习压力
我们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有着很大的学习压力,如果这些压力过大,孩子无法承受的时候,就会导致恐惧情绪的发生,所以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不要过于对孩子期望过高,导致孩子身上的学习压力过大。在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中,儿童恐怖症出现上升趋势,其原因主要来自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生活学习中太多的压力。
2、教养方式
虽然新近的研究着眼于社交恐惧症,但无论哪一类恐惧症,都与心理成长过程中的教养方式有关。比如:过分严厉和教条化的教育,会使人的心理成长过程单一,使其社会理解和适应能力相对较低,难以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我们很多的儿童恐怖症患者,他们的家庭往往容易出现家暴或者是别的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发生,如果长期没有得到改善的话,孩子是很容易发生儿童恐怖症的。
3、遗传因素
此症与人的人品性格特征有关,比如成年以前表现胆小羞怯者,成年以后往往较容易出现社交恐惧症。遗传因素在恐惧症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所以如果我们的家长如果有这方面的心理疾病的话,生下来的小孩子也容易成为儿童恐怖症的患者。
我们生活当中出现儿童恐怖症的原因有很多,上面的只不过是其中比较常见的因素。很多的家长可能不知道,儿童恐怖症在发生之后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患者在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躲避的行为,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好的。所以我们要多多注意这种疾病的发生。
儿童恐惧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但容易被人忽略,而且有些家人可能会以为自己的孩子比较胆小内向,不会想到这是一种病,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病,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际交往,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儿童恐惧症的相关知识吧。
儿童恐惧症的典型症状
儿童恐惧症一般都是心理的因素,不容易被察觉,那么儿童恐惧症的典型症状是什么呢?
儿童恐惧症的典型症状有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内向者安静、内省、不喜欢接触人;情绪不稳定者易焦虑,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又很难平复。与人交往时,强烈的情绪反应影响他们的正常适应。过于敏感。总能从别人的眼光中看出别人对他的厌恶、憎恨。如果需要和陌生人交谈,他会因此而更加紧张害怕。
这种对于平常的生活和一般客观事物和处境的过分恐惧情绪,往往发生在学龄前的儿童身上。它主要表现就是过分的害怕某一些事情或者是情景,但实际上这些事物和情境,并不具有什么危险性,或者说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让患者所表现的这种恐惧大大超过了客观存在的这种危险程度。
儿童恐惧症能自愈吗
儿童恐惧症一般在小的时候才会出现,而且不容易被重视,那么儿童恐惧症能自愈吗?
儿童恐惧症一般情况下不能自愈,最好是能够去医院的精神病科进行治疗,可以通过心理方面的疏导,以及教育和训练来缓解症状。在平时一定要对于儿童多注意关怀,平时要多注意营养,患者可以与同龄的人一起进行学习,可以缓解症状。
儿童恐惧症临床表现主要有患儿对某些物体或特殊环境产生异常强烈、持久的恐惧,明知恐怖对象对自身无危险,但无法自制恐惧与焦虑情绪,内心极其痛苦。根据恐怖对象临床上分为动物恐怖、疾病恐怖、社交恐怖、特殊环境恐怖(如高处、学校、黑暗、广场等)。患儿有回避行为,往往有逃离恐怖现场的行为。患儿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如心慌、呼吸急促、出汗、血压升高等。
儿童恐惧症的表现如何消除
儿童恐惧症一般自己是好不了的,因此需要治疗才行,那么儿童恐惧症的表现如何消除呢?
儿童恐惧症是指儿童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客观事物或处境产生过分的恐惧情绪。无论那一类恐惧症皆与心理成长过程中的教养方式有关。如:过分严厉和教条化的教育,会使人的心理成长过程单一,使其社会理解和适应能力相对较低,难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判断;过分粗暴或压抑的环境,也会使人的正常心理发育受到扭曲,对外界事物出现错判或误判。对于儿童恐惧症的治疗,最主要的还是要进行心理治疗,父母亲平时一定要多鼓励孩子,不要对孩子管教太严,鼓励孩子尝试行一些他认为比较有风险的活动,另外,要多带孩子到陌生的环境去和陌生人交往,多鼓励孩子。
儿童恐惧症可以用系统脱敏治疗方法。如果出现了心理恐惧症,有医生设定阶梯性的治疗方法,让患者循序渐进地暴露在引起恐惧的事物中,令患者逐步的能够接受环境因素导致的刺激,会对刺激的敏感度降低,达到一定的消除恐惧的作用,这种治疗方法比较容易接受,但是治疗时间比较长。
儿童恐惧症长大后会怎样
有些孩子患有儿童恐惧症,但一直没有去进行治疗,那么儿童恐惧症长大后会怎样呢?
儿童恐惧症长大后可能会伴随焦虑症,焦虑可无特殊的对象或对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某种意外的担心,但无明显的恐惧和回避行为,广场恐怖症可与惊恐发作同时存在;如果继发于对惊恐发作的担心,而不敢外出,还可能伴随强迫症,强迫症状源于患者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并非对外界事物的恐惧,常有强迫动作,而少有回避行为。
儿童心理恐惧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也会引起严重的心理伤害,所以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法,根据心理恐惧症的严重程度不同进行合理的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在身边给予安慰,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能够有效地缓解儿童心理恐惧症,避免出现严重的心理压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恐惧表现有哪些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恐惧表现有哪些,儿童恐惧症指的是儿童—种莫名的恐惧感,而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恐惧表现也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恐惧表现有哪些。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恐惧表现有哪些1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恐惧表现1
1、1-6个月大的儿童
1-6个月大的婴儿听觉是最为敏感的。,所以对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他们会对较大的噪音产生恐惧感。所以为了避免噪音对孩子造成的恐惧,父母们应该尽量避免婴儿生活环境周围的噪音,如果有这样的现象,则应该将婴儿带离这样的噪音环境。
2、6-12个月大的儿童
6-12个月大的婴儿此时刚开始学会认“爸爸妈妈”,对身边的环境已经有所熟悉。此时他们对于陌生人、陌生事物等新奇的刺激容易产生恐惧感。如果有陌生人要抱宝宝,宝宝会对此表示警觉。
另外,6-12个月大的宝宝对于高度已经有了感觉,所以他们对高度也容易产生恐惧感。但是这一类恐惧感会随着婴儿的成长慢慢消失。
3、12-24个月大的儿童
12-24个月大的儿童由于已经与看护自己的亲人产生了感情,所以对于与亲人的分离容易产生恐惧感。
在儿童与看护者分开的时候,他会表现得焦躁不安,不停哭泣等。特别是对于18-24个月大的宝宝,这种恐惧感表现得最为明显。如果是长期特别依赖父母的儿童,一旦与看护者分离,恐惧感表现得尤为突出。
4、两岁以后的儿童
在宝宝成长到两岁之后,宝宝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所以其恐惧感也变得更具有个性化,比较容易对自己想出来的东西表现出恐惧感。例如会对黑暗、绑架、死亡以及独处等情况表现出恐惧。
一般来说,这种独特的恐惧表现在宝宝四岁到六岁之间达到最高峰。宝宝在这个阶段的恐惧感值得家长们引起重视,应该多与宝宝相处,安抚宝宝恐惧的情绪。
5、6-12岁的儿童
在宝宝6-12岁期间,他们对恐惧的感受大多与学校、自然现象以及身体的损伤有着必然联系。
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对死亡有了较肤浅的认识,有时他们除了对自身关注外,也会对父母及其他人的生死表示关注。6-12岁的孩童容易对不愉快的刺激表现出恐惧感,例如手脚出血,与伙伴闹矛盾,父母不合,生病打针等等。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恐惧表现2
一、父母如何应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恐惧
1、当孩子太小不会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父母对他们的抚摸和搂抱则是最好的肢体语言;当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父母除了对身体安抚外,还要认真倾听孩子对恐惧的表述,并根据孩子想事情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心情。
2、不要对孩子的恐惧感表现出无畏,甚至嘲笑的态度。如果孩子的恐惧属于异常,父母的各种安抚都不能解决,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孩子去医生那里治疗了。
3、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恐惧治疗,首先要了解引起儿童产生恐惧症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对于一般性的恐惧感,—般来说父母的谈心以及普通的心理治疗就能解决问题,但个别较为严重的患儿可能需要药物治疗。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恐惧表现有哪些2 不同年龄段儿童恐惧心理的特点
儿童存在的害怕或恐惧,一般情况都较轻微,并有年龄特点,也是暂的。有些恐惧,会随着儿童正常发育过程消失。不同年龄的儿童会有不同害怕的对象,某个年龄段存在的恐惧特定内容以及恐惧强度,取决于每个儿童的学习和体验的历程1-6个月
婴儿在早期,听觉是较为敏感的。因此,较大的噪音会使婴儿产生恐惧。但偶尔的一两次刺激,不至于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在婴儿哭泣时,给予足够的安抚就可以了。避免连续让婴儿接受令他们恐惧的噪音继续强化。
6-9个月
在婴儿期,对于新奇刺激,特别是陌生人,产生的反应取决于多种情境因素。比如,婴儿所熟悉的人在场还是不在场,与所熟悉的人接近程度,所在的环境是否熟悉,以往与陌生人接触的经历,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反应方式(婴儿能否爬到妈妈或的人那儿去)及婴儿个性特征,陌生人的特征,陌生人接近婴儿的方式等等。
婴儿对陌生人普遍有恐惧感,但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却不同。在某个环境,婴儿见到陌生人会哭泣或回避,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可能对陌生人产生兴趣,并做出愿意接触的姿态。因此,在这一时期,父母要对婴儿与陌生人的`接触保持警觉,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比较安全的环境。在婴儿出现不安情绪时,父母应该及时进行安慰。
同一时期,婴儿还会对高度产生恐惧。因为婴儿在这时已经对高度产生感知。到了九个月,身体发育已经使他们能够翻身和爬行了,但这些运动能力的掌握,不足以使他们应付对高度产生的恐惧,对高度的恐惧几乎是天生的。不过,随着婴儿年龄地增长,身体控制能力的增强,这种恐惧会慢慢消失。
12-24个月
儿童与看护者分离所产生的`焦虑,高峰出现在18-24个月时,而且是极为普遍的反应。儿童对分离产生的反应,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年龄、过去的分离经验,对环境所具有的控制能力,认知水平,性格特点,母亲与孩子关系的好坏以及在分离时母亲的行为。当儿童进入学龄前期时,与监护人的分离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如熟悉的人是否在场,环境是否熟悉,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如何等。通常,和母亲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孩子,在母亲离开时分离性焦虑要明显轻得多。他们知道母亲会回来,在母亲离开期间会呆在比较适宜的环境中。
由此可见,母子之间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极为重要。同时,还应注意母子分离要逐步进行。比如,一开始先短时间分离,然后再逐渐拉长时间。需要提醒的是,看护者一定要在向孩子保证的时间内回来,让孩子心理有底。
2岁以后
在进入第二年后,儿童的恐惧变得更为个人化。对于较为具体的刺激产生的恐惧反应,让位于对想像出来的东西的恐惧以及对求知情况产生的预想性恐惧,比如独处、黑暗、死亡、绑架者及抢劫者等。一般来说,这些恐惧在四岁时达到高峰,并且在四到六岁这一年龄段维持高峰,此后高峰开始下降。
6-12岁
在6-12岁期间,恐惧大多与学校,身体损伤和自然灾害有关。更为抽象的社会焦虑和对成绩的焦虑出现,对于损伤,自然时间 和社交产生的恐惧可以维持一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认识到死亡。有时他们的手出血了,就跑去告诉妈妈:“我的手出血了。”很可能孩子说这些话的潜台词是“我会死吗?”妈妈对这种出血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保证,会成为孩子的定心丸。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