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男性日常几个习惯,能呵护肾脏

时间: 2023-03-10 10:53:23

男性日常几个习惯,能呵护肾脏

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会不断的提高,因此人们也会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加快,特别是男性的肾脏的呵护是非常重要的,若是不好好的呵护是会影响到男性的日常生活的。特别是男性发现自己肾脏出现异常后,都会选择药物保护肾脏,其实是药三分毒,不宜长时间采用药物。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是由于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才对肾脏带来伤害,因此必须从源头做起,做好预防工作才能减少对肾脏带来伤害。

饮食偏咸,水分不易排出,我们都应该都知道,我们饮食中的盐分95%是由肾脏代谢的,吃得过咸,肾脏的负担自然加重。特别是若是多盐的户,就容易导致盐中的钠会令人体的水分不易排出,又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负担,从而导致肾脏功能的减退。特别是男性若是饮食过咸会导致血压升高,肾脏血液不能维持正常流量,从而诱发肾病。由此可见,饮食最好是以清淡为主才是最佳的。

部分男性也会存在憋尿的习惯,甚至是喝水不足等等,这些都是会影响到肾脏的。大部分人工作太忙常常憋尿,殊不知,憋尿过久容易导致膀胱压力升高、膀胱压力反射紊乱和逼尿肌功能下降,或者影响输尿管-膀胱抗反流机制,导致尿液反流,容易并发肾盂、肾功能损害。所以平时工作再怎么忙碌就应该不要忘记喝水和按时如厕。另外,工作忙起来,很多人也顾不上喝水。喝水不足,尿量自然会减少,尿液中携带的废物和毒素的浓度就会增加。临床常见的肾结石和长时间喝水不足密切相关。

温馨提醒:看完以后大家想必已经了解了,看看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到位快快改进吧!男性只有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减少带给肾脏带来影响,平时男性必须改掉暴饮暴食的习惯,甚至是必须改掉抽烟喝酒等等这个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样才是最好的。希望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养肾

日常生活中保养肾脏方法如下:

1、控制血压

生活工作压力过大导致高血压患者越来越低龄化,而高血压可加速肾脏病变的发展过程,故人们应密切注意血压的变化并严格控制血压。

2、睡眠充足

充足的睡眠也是恢复精气神的重要保障,工作再紧张,家里的烦心事再多,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也要按时休息。

3、别吃太多肉

如果尿中发现有尿蛋白,又吃了太多肉类,长期如此就会使肾功能受到损害。每餐肉类和豆制品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手掌大小约0.5公分厚度,如果有慢性肾炎的人,这个量应该再减少。

4、不可暴饮暴食

我们吃下的食物,不论是动物性蛋白质,或是植物性蛋白质,都会衍生出尿酸及尿素氮等废物,必须由肾脏负责排除。因此应避免暴饮暴食,增加肾脏负担。

5、多吃蔬菜水果

如果患有慢性肾功能障碍,就应该注意适当食用蔬果,避免对肾脏造成影响。不喝太浓的蔬果汁、火锅汤、菜汤,饮食以清淡为宜。

6、常活动腰部

经常进行腰部活动,这些运动可以健运命门,补肾纳气。还可多做一些刺激脚心的按摩,中医认为,脚心的涌泉穴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体、防止早衰,并能舒肝明目,清喉定心,促进睡眠,增进食欲。

扩展资料:

在慢性肾脏病的过程中,有一些肾小球因病变毁坏了,余下的肾小球就得增加工作量,以代偿坏了的肾小球工作。由于这些健全的肾小球工作过度(肾小球的工作主要是将血内新陈代谢的废物滤过出来,工作过度即是滤过过度)而逐渐毁坏。肾小球的毁坏越来越多,终于演变成尿毒症。因而,防止尿毒症发生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不让健全的肾小球过度滤过。

蛋白质是体内新陈代谢的废物的主要来源,蛋白质内的氨基酸、代谢分解产物贮留在血内,是引起血尿素氮增高、高磷血症、酸中毒、高钾血症和尿毒症症状的主要原因,所以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可减轻健全肾小球的滤过负荷。

参考资料:-养肾


什么行为习惯对肾最好?

肾为我们五脏六腑中的五脏之一,好的生活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1.收住精气不过劳不纵欲

2.合理梳头,通调气血:唐代孙思邈、北宋苏东坡、南宋陆游,这几位看起来不太相关的古人,却有着同一种养生之道,即每日梳头按摩。

3.晚上沐足,促进睡眠:中医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沐足疗法“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足部可以反映人体五脏六腑之全息,其汇集了维系生命的主要经脉起点和终点,通过中药沐足可以渗透、刺激足部的敏感反应点,调节脏腑器官功能,调畅经络气血,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沐足过程中,药物有效成分吸收进入体内发挥作用,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适用于睡眠障碍的人们,如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及夫人现年高寿90多岁,他们数十年坚持晚上沐足,如今睡眠正常、活动自如,思维反应敏锐,成为人们长寿健康的楷模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