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进入到夏季后,天气变得非常的闷热和干燥,老人就更加容易出现各种情况,其中比较常见就就有食欲不振、胸闷头晕甚至是身体出息消瘦出现,这多是由于天气太过于炎热而导致的。在炎热的夏季,对老年人的伤害是非常大,不仅是容易伤肾伤胃,甚至是身体各个功能也是会遭受影响。那么,在这炎热的夏季老人应该如何进行养生是最好呢?
老人夏季最适合吃一些苦味蔬菜,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闷、头昏、食欲不振、身体消瘦。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此外,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都是佳品。
炎热的夏季老人不来一般热茶也是不错的,这是老人夏天离不开饮料,首选的既非各种冷饮制品,也不是啤酒或咖啡,而是极普通的热茶。茶叶中富含钾元素(每100克茶水中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绿茶10.7毫克,红茶24.1毫克),既解渴又解乏。据英国专家的试验表明,热茶的降温能力大大超过冷饮制品,乃是消暑饮品中的佼佼者。
炎热的夏天,老人更加注意睡眠的时间,由于夏天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而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作一些相应的调整,以迟睡早起为佳,而且应尽可能地定时起、睡,专家建议,夏季最佳就寝时间是22:00-23:00,最佳起床时间是5:30-6:30。
温馨提醒:
首要养心 中医认为,“火热主夏,内应于心”“暑热最易伤心”。夏季暑热当令,腠理开放,汗液外泄,汗为心之液,心气最易耗伤,出现心悸、气短乏力、胸闷、胸痛等症状。且天气炎热,易致血压上升,汗出过多则血液黏稠、血流减慢,易导致血栓形成,因而酷暑盛夏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所以,夏季养生以“养心”为首要。笔者认为,夏季养心,一定要做到不劳神、不苦形,保持平和乐观的良好心态,放慢生活节奏,注意劳逸结合,重视调整饮食,适当多饮水,宜经常食用些有益气养心作用的食药两用品,如西洋参、黄芪、百合、莲子、大枣、麦冬、茯苓、竹叶、柏子仁、龙眼肉、小米等。
二要护脾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属土,内应于长夏(夏秋之交)”。夏秋季节,天热多雨,水气上腾,湿气最盛,湿盛则最易伤脾。夏秋若不注意节制饮食,贪吃生冷食品,也易内伤脾胃。脾主运化,夏伤脾胃,一易引发肠炎腹泻、腹痛、腹胀、呕吐、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症状;其二,湿伤关节肌肉,则易使关节、肌肉疼痛、头身困重等症状发生与加重。所以,夏季保健应特别重视护脾。护脾一要预防寒湿伤人,还宜常吃些具有健脾除湿作用的食品和药食两用品,如薏苡仁、茯苓、山药、白扁豆、莲米、芡实、绿豆、赤小豆、荷叶等,还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香砂养胃丸、藿香正气系列中成药等。
三要制怒 高温季节最易影响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容易上火,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甚至怒火上冲,引发头痛、血压上升等症状。所以,在夏季要努力保持平和宁静的良好心态,乐观开朗,减少不良精神刺激,尤其要注意戒怒,预防“情绪中暑”,以达“心静自然凉”之目的。
四要卫生 夏季的衣食住行,一定要讲求卫生,特别要注意饮食卫生。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蔬菜、水果等食品在采购、贮存等环节中一定要保持新鲜卫生,食品在烹调或生食之前一定要清洗干净,必要时应用开水烫过;绝对不能吃霉变食品,不吃腐败变质食品。每餐不宜做得过多,尽量少吃隔夜剩饭剩菜,即使是存放于冰箱中的熟食,也要加热后再食用;不吃不熟识的野生蘑菇,不吃青皮番茄,四季豆一定要熟透才可食用,严防食物中毒,“病从口入”。
五要防暑 夏季暑热当令,预防中暑是养生的要中之要。首先要保持宁静平和的良好心态;在上午11 时以后至下午4 时之前,应尽量避免在烈日下劳作和外出,外出要戴草帽或打遮阳伞、涂防晒霜;注意多饮水,还应备好仁丹、藿香正气水等预防中暑的药物,以备不时之需;居室要注意遮阳,避免暴晒;应用空调降温,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一般调至26~28℃为宜。此外,吃冷食饮冷要有节制,特别是高龄老人、脾胃虚寒之人和孩子更应少吃或不吃,以免损伤脾胃之阳,引发腹痛、腹泻等病症。
六要补水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酷暑盛夏,汗液增多,要特别注意及时补充饮水。机体若缺水,不但会出现口渴、尿少等症状,还会直接影响新陈代谢,影响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心、肺、肾等循环、呼吸、泌尿系统的危害最大,严重时还会导致血液黏稠浓缩、血栓形成引发中风、心梗等危险疾病。夏季补水以白开水、矿泉水、淡热茶、绿豆汤等为最佳,每日应补充2000毫升以上。若汗出过多时,还要重视钠、钾的补充、宜喝些含盐汽水、菜汤等淡盐饮料。不宜总用啤酒和甜性饮料代水,也不可总等口渴了才饮水,因为那时机体的健康已受到严重损害。
七要护肤 夏季阳光炽盛,紫外线强烈,加之湿热之邪较重,蚊虫较多,若不重视防护最易对皮肤造成伤害,引发疮、痈、疖、疔、湿疹、皮炎等各种皮肤疾患。所以夏季要特别重视护肤:要注意皮肤卫生,保护皮肤;不要在烈日下暴晒,在烈日下劳作要穿长袖服装、戴草帽、涂防晒霜;要防止蚊虫毒蛇叮咬;要防止烧伤烫伤、钉子刺伤等意外伤害。夏季若患有皮肤疾患或受到意外损伤,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不可认为是小伤痛而疏忽。要特别注意清洁卫生,出现疼痛瘙痒不宜随意用手搔抓或用热水烫,以免引发感染,加重病情。
八要避风 俗语说:“夏日避风如避箭。”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伤人最速”,在夏日很多人为了避热趋凉。总想往有风的地方纳凉消暑,但一定要注意(特别是年高老人、体弱多病之人、婴幼儿以及孕妇等)不管在室内外,都不可在风口和潮湿之处睡卧休息,使用电扇不要开高档对人的头部、肩部、腹部直吹,也要避免让空调的风直吹身体,否则极易引发头痛、面瘫、关节肌肉疼痛等。此外,在夜间睡眠时天气再热,也应用凉被或毛巾被盖好腹部,以免着凉受寒,引发腹痛、腹泻等。
九防寒湿 在夏季多数人都非常注意降温消暑,然而夏季特别是夏秋之交,雨水较多,往往寒湿极为严重。寒邪凝滞,湿邪黏腻重着,最易伤人阳气。据统计,夏秋患病因寒湿引起者往往要占十之七八,如肠炎腹痛腹泻、头身困重、关节肌肉疼痛、肌肤麻木、妇女白带增多等,远比暑热引发的疾病更多。所以,在夏秋应特别重视预防寒湿伤人:一要避免涉水淋雨,二要避免坐卧于寒湿之地,三要少吃生冷食品(特别是脾胃阳虚之人),以防损伤脾胃之阳。
十防伤病 夏季是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以及蚊虫、苍蝇等繁殖最快的时期,是各种疾病高发的季节,所以夏季应特别重视预防各种疾病发生:一要重视预防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二要预防中暑;三要预防痢疾、肠炎等胃肠疾病;四要预防蚊子传播的疾病,如疟疾、乙脑等;五要注意预防意外伤害。此外,夏季也是胃肠型感冒、热伤风、红眼病等多发的季节,也要重视预防。
老年人的最佳食品是鱼,不宜多服维生素,应该常吃带馅食品,宜多吃菠菜和草莓,多吃猪血,不宜多是“甜”,牛奶最宜老年人,多食花生类膳食。 一年四季都应养心,夏天尤其要注意养心,老年人更应如此。因为,夏天出汗多,伤心阴、耗心阳。所以,夏天是心脏最累的季节,应重点养心。 老年人在夏天要善于养心阳和心阴。心阳虚是心气虚的发展,心气虚指心脏功能减弱,表现为心慌心跳、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并有出汗。如不注重保养,发展为心阳虚就会出现心慌、气喘加重,而且畏寒肢冷,胸痛憋气,面色发白,舌淡胖苔白滑,脉弱无力。 有心气虚或心阳虚症状的人,夏天尤其应该避免多出汗,以免伤了心阳,可用人参(2—3克)、西洋参(3—5克)泡水饮,或服生脉饮(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口服液。 心阴虚则是指心阴血不足,不能濡养心脏而出现的病症。因为血属阴,心阴虚可造成部分心血虚的症状。心阴虚的主要特点是阴虚阳亢,表现为五心(即胸心、两手心、两足心)烦热、咽干失眠、心慌心跳、舌红、脉细数等症状。 心阴虚者需要注意少劳累、少出汗、多吃养心阴之品,如西洋参3克、麦冬3—5克、桂圆肉5—10个泡水喝,或吃冰糖大枣小米粥,或吃百合藕粉和银耳莲子羹。 在夏天,老年人要睡眠充足,并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夏天老年人易产生生理及心理上的疲困,没精打采,只想在床上躺着,也不想吃饭,不想参加社会活动,只想在家呆着。碰到这样的情况,老人就应走出户外,多和人交往,多去旅游或到公园去赏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