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作为我们平常见到一种豆制品食物,又可以称之为水豆腐,相传在汉朝时期为南王刘安发明,他主要就是生产的过程就是制浆,大豆做成豆浆,然后再凝固成型,这样豆浆在热和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就可以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这样就称之为豆腐,并且豆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而且作为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
平时生活中主要就是常吃一些掺有豆腐类的蔬菜,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并且还被称之为植物肉,可以看到它的营养价值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它也可以随时生产,不受季节的限制,所以说我们在淡季吃不到蔬菜的时候,就可以吃一些豆腐,而且豆腐还有南北之分,主要就区别于在点豆腐的材料不同,南方的豆腐用石膏点,所以说凝固的豆腐花中含有水分较高,并且非常的细腻,而北方的豆腐大多数用卤水点,所以说凝固的豆腐中含水较少,因为豆腐中的水量含比较少,所以说质地更加细腻,而且味道更浓。
我们平时生活中主要吃的豆腐,大多数都是用黄豆,黑豆,或者一些花生豆等蛋白含量较高的豆类食品制作的,也有一些绿色豆腐等,并且豆腐这种食材,在我国的存在历史也非常悠久,最早宣传就是在汉朝时期,由汉高祖刘邦孙子淮南王刘安所发明的,豆腐在宋代时期才成为重要的食品,并且在南宋诗人陆游中就有记载,关于豆腐的做法,并且豆腐的营养价值和功效作用都是非常多的,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抵抗力等。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豆腐是什么,豆腐作为我们平时生活中常吃的一种豆制类食品,并且历史也是非常的悠久,营养价值非常高。
豆腐是用非转基因的大豆做的,一起来看看做法步骤。
选用非转基因黄豆500g,拣出烂豆,用清水泡发10小时,淘净。
磨浆。3000g清水混合泡好的豆子用打磨机磨浆。如果你是这种家用原汁机、料理机请注意里面有不能泡发的豆子拣出。如果用钢磨或者土豪请忽视~
熬浆。把豆浆倒进大锅里用小火熬开30分钟。边熬边搅注意泡沫溢出。熬久一点会让豆腐更加醇香。一般在这个步骤会加消泡剂。自家做耗点功夫是值得的。
过滤。熬好的豆浆趁热用较细的纱布过滤。还有少量豆渣。
点卤。卤片用100g的凉水化开,待豆浆冷却到80度左右,一边用长柄勺轻轻的由下朝上搅动,一边慢慢加入卤水。看到豆花出现,水变清亮停止加卤水。
压制。把较粗的纱布打湿铺在模具里面。注意四个边角。把豆花舀在模具里面,舀完豆花依次牵拉纱布的四个边,重叠盖好。压重物30分钟。
脱模。
小贴士
1、做豆腐的豆浆可以多加点水。豆腐的质地会更幼滑更香。
2、卤水的浓度可稍低。慢慢加入豆浆中,便于观察点制的情况,并且使大豆蛋白完全反应。豆腐质地会更好。
3、压制选用较粗的纱布使水更快滤除。脱模容易。
自制豆腐
备用食材:黄豆300克,醇米醋50毫升,清水1300毫升;
制作过程:第一步,干黄豆准备出需要的量,将其仔细清洗干净,重新加上干净的水浸泡一个晚上,泡好后,将其中泡不发的豆子捡出不要;
第二步,泡发的豆子放入原汁机中,将清水全部倒入,启动磨豆浆的程序,豆浆用干净的纱布过滤,放在不粘锅中,将表面的浮沫撇干净;
第三步,大火将豆浆煮开,转至小火,看到锅面不沸腾的时候再次用大火煮开,煮至沸腾,就可以关火了,静置一会,将看到表面有一层豆皮,挑出;
第四步,豆浆需要晾至85度的时候,米醋快速倒入豆浆中,轻轻搅拌下,静置15分钟,可以看到豆花和水分离,这个时候将豆花捞出在豆腐盒中;
第五步,盖上纱布,将盖子加上,轻轻压出水分,再在盖子上压一个重物,差不多2个小时的时间,豆腐就成型了。
小技巧:
1、黄豆一定要充分泡发,完全泡发后,做豆腐更成功,而且打豆浆也不会损坏豆浆机的刀片,黄豆中坏掉的豆子一定要捡出,不然会影响豆腐的品质,打豆浆,黄豆和水的比例要掌握好,干黄豆:水按照1:10的比例即可;
2、打好的豆浆一定要过滤,去除杂质,做好的豆腐口感更加细腻,煮豆浆的时候尽量用不粘锅,否则锅很难以清洗,而且煮豆浆的过程中一定要多搅拌,将豆浆充分煮开后,晾至85度左右,没有温度计的,可以关火后静置3分钟。
豆腐又称水豆腐,是最常见的豆制品,相传为汉朝淮南王刘安发明。它是中国传统食品,味美而养生,也是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被誉为“植物肉”。 其多用黄豆、黑豆和花生豆等含蛋白质较高的的豆类制作,可以常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主要的生产过程为:一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即豆腐。
豆腐存在的历史悠久,相传是在前164年,由中国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所发明。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的时候,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豆腐。袁翰青以为五代才有豆腐。日本学者筱田统根据五代陶谷所著《清异录》“为青阳丞,洁己勤民,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认为豆腐起源于唐朝末期。
1960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发现的石刻壁画,再度掀起豆腐是否起源汉代的争论。《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卷第五分册《发酵与食品科学》一书的作者黄兴宗,综合各方的见解,偏向与认为打虎亭东汉壁画描写的不是酿酒,而是描写制造豆腐的过程。但他认为,汉代发明的豆腐未曾将豆浆加热,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当前的豆腐,因此未能进入烹调主流。[1]
到宋代豆腐方才成为重要的食品。南宋诗人陆游记载苏东坡喜欢吃蜜饯豆腐面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京城临安的酒铺卖豆腐和煎豆腐。
豆腐的原料是黄豆、绿豆、白豆、豌豆等豆类。先把豆去壳洗净,洗净后放入水中,浸泡适当时间,再加一定比例的水,磨成生豆浆。接着用特制的布袋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收好袋口,用力挤压,将豆浆榨出布袋。一般榨浆可以榨两次,在榨完第一次后将袋口打开,放入清水,收好袋口后再榨一次。
生豆浆榨好后,放入锅内煮沸,边煮边撇去上面浮着的泡沫。煮的温度保持在90~100℃之间,并且需要注意煮的时间。煮好的豆浆需要进行点卤以凝固。点卤的方法可分为盐卤点卤和石膏点卤两种。盐卤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
这里主要介绍石膏点卤的方法:先将焙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加水调成石膏浆,倒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并用勺子轻轻搅匀。不久之后,豆浆就会凝结成豆腐花,在豆腐花凝结后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他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木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在南方也有直接用生石膏加水磨浆,点卤时把磨好的石膏浆倒入豆浆搅拌。只是需要掌握好分量——需要豆腐老些则添加的石膏浆多些。若要制豆腐干,则须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在板上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