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聪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曾经担任过《人民画报》的副总编辑,他的漫画总是针对时弊,用讽刺的笔法让人在快乐之余受到教育,丁聪一生坎坷,文革期间蹲过牛棚,但他活到了93岁,在文艺界属于高寿之人,在外人看来,丁聪不注重运动,饮食中吃肉多,吃菜少,其长寿只能说是基因好,其实认真解读丁聪的一生,可以发现很多不为人知的养生之道。
乐观开朗的性格促长寿
丁聪的漫画,总是善于发现一些人们注意不到的细节,通过夸张的手法让人们在发笑之余产生反思。在生活中,丁聪有着儿童一样天真快乐的性格,他不注重平时的生活,始终能够保持心态的平稳。
在抗战岁月中,生活极为艰苦,他却整天笑口常开,在被下放到北大荒劳动改造时,他总能在劳动之余拿起笔来创作漫画,自得其乐。即使是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他也并没有过多关注物质生活,而是继续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这种乐观开朗的性格,对于其长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适合自己的饮食之道
丁聪的饮食粗看起来一点也不符合现代养生的要求,他早餐是牛奶、鸡蛋和馒头面包,中午和晚上吃得都是米饭和肉菜,平时很少吃蔬菜,也不喜欢吃水果,但他除了身体发福外,并没有出现胆固醇和脂肪过多的毛病。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体质,适合自己的饮食才是最好的,从丁聪的饮食之道来看,这一点得到了证明,另外,丁聪在饮食中很注重定时和定量,尤其是晚餐不过饱,对于食物的味道不挑剔,这对于我们养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工作中蕴含着锻炼
丁聪经常说自己不运动也不参加锻炼,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漫画的创作之中,画漫画与书法和绘画一样,是一种全身的活动,既动脑,又动手,以此带动了全身的运动,所以丁聪身体健康,应当与坚持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奇妙知识季#、 养生 之道,莫先于饮食。 2、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存之本。 3、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 4、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5、使身体充满精力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快活的习惯。 6、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7、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 8、善 养生 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 9、世上最好的医生是饮食有度保持平安与喜悦的心情。 10、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 1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2、服饵不备五味四气而偏食之,久则脏腑偏倾,而生其病矣。 13、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 14、百岁之寿,益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 15、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 16、散步不需要伴侣,东望西望没人管,快步慢步由你说,这不但是自由,而且只有这种时候才特别容易领略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那种“分段苦”的味道。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8、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 19、心要常操,身要常劳。 20、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21、年青人有的是 健康 ,因而他也就浪费 健康 。一旦觉得 健康 值得宝贵的时候,那犹如已经把钱失掉的败家子,是已经失掉 健康 了。 22、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23、久立先养足,久夜先养目。 24、以治气 养生 ,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25、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日出东海落西山,喜也一天,忧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心也舒坦,身也舒坦。自食其力挣了钱,多也钟爱,少也钟爱。粗细 养生 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都能穿,新也御寒,旧也御寒。房楼宽窄遮风寒,宽也安眠,窄也安眠。 养生 不止是吃住行心,而是人所有心理和生理的平衡。
从《庖丁解牛》析养生之道
主旨
本文借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说明养生之道,凡事要顺应自然,不勉强硬碰,还要抱持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这样便可以保全生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段落大意
本文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说明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
第二段∶描写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
第三段∶写文惠君对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的赞叹。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见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话总结全文,并点明文章的题旨。
内容分析
全文共五段,可归纳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是养生主全文的总纲,说明了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重点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知识作对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
知识,那就会使人疲困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为了免除对身体的危害,人应忘却一切善恶的观念,不要为善以追求好名声,
不要为恶以遭受刑罚。
(3) 为忘却善恶、免伤身心,则凡事都要顺著自然的中道以为常法,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阐释养生之道。这部分的重点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
A ) 庖丁解牛时,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脚踏著、用膝盖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动作纯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节拍旋律。
B) 庖丁运刀解牛时发出的声响,无不合乎音律,合於经首乐章的节奏韵律。
(2)文惠君的赞叹∶
由於庖丁解牛的动作熟练,而且富於美感和节奏感,令文惠君赞叹不已∶赞叹
地说:「技术何以竟达到这样的境地?」
(3)文惠君的赞赏,引出庖丁解牛的一番见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总则∶「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蕴含的道理、哲理,已超过於一般的技术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经验∶
(i)解牛的三个阶段∶
(a)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为不了解牛体的自然结构,看不见筋肉骨节间的空隙,所以将整头牛看成一个整体。
(b)三年后∶因为庖丁解牛的经验多了,对牛体的结构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时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头牛,他所注意的只是牛体筋肉骨节间的空隙罢了。
(c) 现在∶他解牛时只用心神跟牛体接触,而不需用眼睛去观看。这是因为他顺著牛体的自然结构,在筋肉骨节间的空隙运刀,不会碰著筋肉盘结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衬托自己的技艺高超:
(a)「族庖」每月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硬把骨头砍断。
(b)「良庖」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截断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数千,但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似的。因为牛的骨节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则没有厚度,以没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节中,自然宽广非常,很有运转的馀地。所以他的刀虽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锋利如新。
(4) 庖丁从解牛经验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谨慎∶虽然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但当他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时,绝不掉以轻心,他会战战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视线,放慢动作,谨慎小心地轻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难时,应谨慎小心,以免出错。
(ii) 做人要敛藏自处∶当牛分解开了,他自然感到心满意足,於是把刀抹净后收藏起来。正如人解决困难后,应收敛锋芒,以免招至妒忌。
(4)文惠君听了庖丁的一番话后,领悟到养生之道,点出了文章的题旨。
以庖丁解牛喻养生之道∶
喻体 本体
牛体 错综复杂的社会
牛的筋肉骨节 世上纷繁的事务
刀 人的生命
刀刃 人的本性
解牛的过程 人生的历程
解牛的方法 养生的方法
解牛方法 养生方法
庖丁先了解牛体的自然结构,顺著牛体自然的肌理,从筋肉骨节的缝隙处下刀,不切割筋骨,刀子无损,故能持久耐用。人处身於复杂的社会,面对纷繁的世事,应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顺应自然而行,巧妙地避开种种障碍,不硬碰,才能尽享天年。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