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乾隆教我们养生(长寿皇帝乾隆的养生秘方)

时间: 2023-03-17 23:54:12

乾隆教我们养生

乾隆皇帝的大名,如雷贯耳,虽然是十八世纪的人,可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依然记着他的名字,他的故事。乾隆是难得一见的好皇帝,不仅对当时的国家社稷作出了贡献,其实他有一些养生保健的观点,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乾隆的养生之道

乾隆在位六十年,活了八十八岁,在众多的皇帝当中,算得上是长寿的了。乾隆虽然是个满族人,但是热衷汉族文化,对中医养生方法,也是津津乐道,终其一生,总结出众多的养生观点。其中有“四勿”养生法,我们来仔细学习一下。

乾隆说,“食勿言,卧勿语,酒勿醉,色勿迷”。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在睡觉的时候不要说话,喝酒可以但是不能喝醉,好色也可以但是不要沉迷。

“四勿”养生法

吃饭的时候为什么不能说话呢?中医讲究吐纳调气的养生方法,人要是在一边吃饭的时候一边说话,这样就会扰乱了人的气息,经常这样的话,可能会得肠胃疾病。而且,一心不能两用,人在说话的时候可能就没法专心吃饭,所说的话也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食欲,进而也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人要是在躺下准备睡觉的时候,还是念叨个不停,这样就会转移人的注意力,使人睡不着觉,或者由于睡前想的事情太多,就可能会导致做梦,进而影响睡眠的质量。经常这样,就会形成习惯,从而影响人的健康。

很多人都喜欢喝酒,特别是和朋友一起喝酒,会使人体会到异样的快乐。但是,酒毕竟是伤人身体的东西,喝多了会直接刺激伤害到肠胃,甚至会刺激影响到整个身体。所以乾隆皇帝说得没错,喝酒一定要适度,要把持住,不要喝醉。

好色是人的本性,健康的人都好色。乾隆作为皇帝,身边有很多的美女,可是他能够看清好色伤身这一点,这可能是他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平常人也要注意,过分的性生活将会直接伤害人的肾脏、内分泌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等。

长寿皇帝乾隆的养生秘方

中国 历史 上清朝的乾隆帝足足活了八十九岁,是中国 历史 上最长寿的皇帝。据记载,他年过七旬,仍然精神饱满,身体强壮,还能读书写字,还能外出狩猎。连后世之人都为之惊叹不已。这位长寿皇帝的 养生 之道一直被后世推崇。

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使团来华,在热河行宫受到乾隆帝的接见。使臣马戛尔尼在日记中写道:“乾隆帝虽八十三岁高龄,看起来却如同六十余岁。他精神矍铄,风度凌驾于少年人。作为中国 历史 上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帝活到了八十九岁,在位六十年。对一位日理万机的帝王而言,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考古学家经过多年的 历史 考验,总结出乾隆皇帝之所以长寿的4条原因:

1适时的进补

之所以能长寿,乾隆帝的进补之道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他根据自身的体验,总结出了 养生 四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后人将其中的“十常四勿”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十常”。指的是身体的十个部位要经常运动,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眼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所谓“四勿”,是指有四件事情要注意克制,即“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乾隆帝也适时进用补品,最主要的有两种--龟龄集和松龄太平春酒。前者是增补长寿的药品,后者则有舒筋活血的功效。

2注重身体锻炼。

乾隆帝一生喜爱外出狩猎和四处巡游。夏天时,他经常召见武官,和他们比武骑射。到了秋天,他又率领皇子和侍卫们去围场打猎。书名的木兰围场就是乾隆帝每年必去的地方。乾隆帝曾六次下江南,五次出巡五台山,三次登临泰山……一生几乎游遍了国内的名山大川。他每次外出巡游都要持续好几个月,既能饱览风景、放松心情,又能活动筋骨、锻炼体力。

3严格的生活规律,良好的饮食习惯

乾隆帝的饮食起居很有规律,一直保持着 健康 的生活习惯。据史料记载,乾隆帝每天坚持清晨六点起床,七点准时用早餐,餐后到花园中散步,然后召见群臣,上朝议事。中午一两点钟是用午餐的时间。餐后乾隆帝又开始读书写字、吟诗作画。他一天只吃两餐,而且从不吃得过饱。他的膳食以新鲜时令蔬菜为主,很少吃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晚上就寝从不晚于一更(19点到21点)。

4陶冶身心,涵养德性,陶冶心性

此外,乾隆帝从不吸大烟,很少喝酒,偶尔喝一点补酒。至于“色勿迷”,乾隆帝的作为就更为后世所津津乐道了。历代帝王为情所伤而短命者并不在少数,清朝的顺治帝就曾为失去董鄂妃而悲痛至死,光绪帝也因珍妃之死郁郁而终。然而乾隆帝一生虽风流却不滥情,懂得用情适可而止的道理。乾隆帝的长寿秘诀还在于陶冶心性、陶冶情操。他一生爱好无数,吟诗作赋,琴棋书画,茶艺戏曲,无所不精。精神上的充实使得他可以长期保持年轻的心态,对于延年益寿大有益处。

乾隆帝一生共留下诗文四万余首,尽管其中不乏随意之作,但这仍是个比较惊人的数字。乾隆帝经常与群臣联诗应对,谈诗论文。现代科学实践表明,坚持不懈的脑力劳动可以延缓衰老,使人活到老年仍然保持聪敏的思维和旺盛的精力。

乾隆帝还喜欢书画,年过七旬仍热衷此道,留下了不少传世作品。书画不仅陶冶性情,而且能锻炼指力、腕力及身心的协调性。此外,乾隆帝还拥有丰富的 娱乐 生活,如唱歌、鼓乐、看戏、赏花灯等。
乾隆帝不爱喝酒,却爱饮茶。茶既可以提神醒脑,消除疲背,又有益于身心 健康 。史料记载,乾隆帝对于饮茶非常有讲究,曾派人专门测量、品评天下水质的优劣,最终发现北京玉泉山的水质最好,便将其定为“天下第一泉”此后皇宫饮茶用水都取自玉泉山。

综合来说,乾隆皇帝的一生,集长寿、修身、养性、治天下,不失为千古一帝。

春季养生,从乾隆皇帝一日早膳说起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人体亦会顺应自然界之规律,吐故纳新,新陈代谢逐渐加快,因此春季是 养生 保健的绝佳时机,善于 养生 者常借此春回大地之机,调治身心,防病治病。

我在研究清代宫廷 养生 保健经验时,认为史上最长寿、89岁高龄方寿终正寝的乾隆皇帝的 养生 秘笈尤其值得借鉴,“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作为这位“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养生 的四大方面,而饮食 养生 又是 养生 保健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就从乾隆皇帝的一则早膳说起,借此来跟您聊聊春季 养生 之道。

乾隆五十四年二月二十三日之膳食档中如是记载:

炒鸡、炖酸菜热锅、鹿筋折(拆)鸭子热锅、羊西尔占、苹果软烩、烧狍肉、醋烹豆芽菜、肉丝炒韭菜、象棋眼小馍首、火爆豆腐包子、甑尔糕、粳米干膳、豆腐八仙汤、银碟小菜、银葵花盒小菜……

宫廷中的御膳,常应时而变。此为乾隆二月二十三日的早膳,正值春季,春季的饮食应遵循什么原则呢?早在唐代,百岁医家孙思邈就曾经提到春季食养的原则之一乃“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即春季少吃酸味的食品,多吃甜味的食品,以养护脾胃。

中医认为,按五脏对应五行的关系,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春季肝气过旺,容易伤及脾脏,导致脾胃虚弱。上面所列的乾隆帝早膳中选用了少许酸味的炖酸菜热锅,即所谓“省酸”(编者注:省即少之意),避免肝气过旺,又选择了苹果软烩、醋烹豆芽菜、豆腐八仙汤、火爆豆腐包子等多种清淡菜肴,避免加重脾胃负担。同时这则御膳中既有偏于温性的鹿肉,又有偏于寒性的鸭肉,寒温并用;点心亦粗细搭配;纵观这则早膳兼有谷、果、肉、菜,膳食十分丰富。

俗语有言“食补胜药补”,是药三分毒,适时进补,在疾病来临之前通过饮食调理、未病先防是 养生 的关键之所在。当然,并非说无论何种身体情况都要以补为主,而是强调要合理膳食,这样才能保证机体得到更加全面的营养。《黄帝内经》中说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同样是这个道理。

乾隆皇帝 养生 亦是如此,据说他很喜欢吃鹿肉、熊掌等野味,还喜欢食用鸭子,可谓寒温并用。在吃肉的同时更讲究营养均衡、荤素搭配,如他喜欢吃各种豆类食物和蔬菜,尤其是豆腐和豆芽菜,早晚就食用一些热汤面、粥类等,平时也经常喜欢吃杂粮糕点,粗细搭配。据清宫《膳食档》记录,乾隆皇帝对豆制食物有着特殊的嗜好,几乎每日的膳桌上都有,而且多日都不得重样,他常吃的豆类菜品有很多,比如豆片汤、炒豆芽菜、红白豆腐、 厢子 豆腐、鸡汤豆腐、锅塌豆腐、什锦豆腐……

根据《黄帝内经》的 养生 原则,借鉴乾隆皇帝的 养生 经验,现代人 养生 亦应菜、果、畜、谷合而服之。

1

春季回温后,与冬季相比气候较为干燥,可适当增加饮水量以防止鼻咽、口唇干燥掉皮等津伤情况,而饮茶更是不错的选择。

春天适合饮用香气芬芳的花茶,如茉莉花茶、玫瑰花茶等,有助于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寒邪,促进阳气的升发,饮用后令人神清气爽,可缓解“春困”现象。

泡茶时可选用透明玻璃盖杯,取花茶3克~5克放入杯中,用初沸开水稍凉至90℃左右冲泡,2分钟~3分钟后即可品饮。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就酷爱饮用花茶,她常命人将刚刚采摘的鲜花掺入干茶里再泡入茶盅,饮用起来既有茶香又有花香。泡茶用的水则是当天清晨特地从西郊玉泉山运来的泉水,玉泉水洁净甘甜,冲泡出来的茶更加清香。

此外,清宫中有诸多代茶饮,服用方便,易于调理,既可防病治病,又可 养生 延年,现代人亦可效法。如清宫原始医案中曾有这样一则记载:“二十七日,李万清请得璷嫔脉息平缓。诸症俱好,惟肝气稍有未和。今用和肝代茶饮。香附二钱、麦冬三钱、白芍三钱、归身三钱。水煎代茶。”

现代应用时可选用香附6克,麦冬、白芍、当归身各9克,洗净放入杯中,沸水浸泡5分钟~10分钟即可饮用。该茶饮方养血益阴、和肝理气,可防治头晕目眩、口干目涩、心悸胁痛等症状,对妇女血虚肝郁及月经不调、痛经当亦有效。

2

中医认为,肝为刚脏,主升主动,遇春而旺,春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助升肝火。因此平时我们可选择一些有芬芳气味的、绿色的蔬菜以疏肝柔肝,如芹菜、香菜、菠菜、小白菜、春笋、西蓝花等。

春季气温适宜,各种细菌病毒滋生、繁殖速度加快,可食用一些菌类如木耳、蘑菇以及各类豆制品等补充蛋白质、膳食纤维以提高免疫力;菠萝、草莓、苹果等富含维生素C,可促进新陈代谢;大枣,甘甜入脾,能补益脾气,符合“增甘”的 养生 原则,春季可适当食用。

为防止饮食不当而助升肝火,春季应少食羊肉、鹿肉等过于温燥之品,尽量不食用肥肉,可选择一些低脂肉,如牛里脊肉、猪里脊肉、鸡胸脯肉、鸭肉、兔肉等。自古便有“牛肉补气,功同黄芪”之说,牛肉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此外,鸭血性平,可养肝血,鸭血和菠菜合用做汤,有养肝护肝、疏理肝气的功效;小米、燕麦、粳米、高粱等谷类,配合枸杞、菊花、大枣、山药等药食同源之品熬粥,既可养肝疏肝,又可补脾健胃,是春季啜粥 养生 的较佳选择。具体方法可将燕麦、粳米各30克洗净后,武火煮成半熟,再加入枸杞子20克、菊花15克 ,文火熬成粥即可食用。该粥有养肝明目、清降肝火、健脾益肾等作用,适用于头晕目涩、头痛目赤、腰膝酸软等症。

3

情志

除合理饮食外,春季 养生 亦应注意调畅情志。肝性喜调达而恶抑郁,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或肝火过旺等会使人产生头晕、头涨、失眠、烦闷或脾胃不适等症状,因此春季 养生 应使身心舒畅。

调畅情志最主要的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根据十二经络运行时间,凌晨1点~凌晨3点血液流经于肝,此时肝经当令,应让身体得到完全的休息,否则肝的修复功能会受到影响。同时,晚上不应从事过多脑力工作,尽量在23点之前睡觉,如此方可保证较好的睡眠质量。遇到生活应激事件时,需学会自我调节或向他人倾诉以纠正不良心境。

4

运动

运动也是调畅情志、健身 养生 的重要方式。春暖花开之时,于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适度运动,可以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有助于升发阳气。

清朝康熙皇帝曾将骑射定为祖宗家法,教诲皇家子弟要“习骑射,勿持贵纵恣”,不可因为自己是皇家子弟就骄纵懒惰,都要学习骑马射箭,所以在他的熏陶下乾隆皇帝自幼喜欢骑射,箭术、马术均精,曾在避暑山庄几次皇家射箭比赛中大显身手。有史料记载他曾在王公大臣面前展示箭法,竟能九射九中,直到他80岁高龄时还能去围场狩猎。

我们在春季也应每天抽出时间做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登山等,可放松身心、增强抵抗力。当然,运动不能过于剧烈或时间过长,每日可根据自身情况运动1小时~2小时。

但是太过剧烈的 体育 锻炼不但有可能损伤肌肉、韧带、关节等,也有可能导致心肌缺血的发生,尤其是长期不进行锻炼、突然进行剧烈运动的人。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适当的锻炼可以强身健体,但锻炼时间太久、强度过大反而有可能增加心脏负荷。

此外,早春日出的时间较晚,早晨空气中氧气不足,故不适合晨练。运动时间可选择在14点~19点之间,有研究表明14点之后人体机能开始上升,17点~19点达到最佳,显然锻炼选择在此时较为适宜。

最后,作为一名心血管科医生,我想提醒读者在春季 养生 时应注意保暖。春季气温冷暖变化频繁,早晚温差较大,人体血管随着骤冷骤暖的气温而收缩和舒张,易造成血压不稳定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因此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

“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 养生 保健经验。如果衣着过于单薄,不但会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亦会受到风寒之邪的侵袭而产生呼吸系统的疾病。另外,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倾向或者已经明确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抓紧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就医,避免心脑事件的发生。

揭秘:史上第一长寿皇帝乾隆养生的三大法宝

我国自秦至清共有封建 259位,其中可查出生卒年月的有209位,但平均寿命只有39.2岁。其中活到70岁以上的 仅有8人,他们分别是:汉武帝刘彻,寿70;梁武帝萧衍,寿80;唐玄宗李隆基,寿78;武后则天大 ,寿81;宋高宗赵构,寿81;元世祖忽必烈,寿80;明太祖朱元璋,寿71;清高宗 ,寿89。可见,在中国历代皇帝中, 为 之冠。> 帝生于1711年9月25日,卒于1799年2月7日,号长春居士、信天主人,又称古稀天子、十全老人。他中青年时代体格健壮,视力极好,走起路来坚定挺拔,晚年虽有「痔血」及尿频之患,但总体上相当健康,终生未用眼镜,87岁时还能外出狩猎,临终前不久尚能读书写字。>乾隆帝对自己能够 十分得意,他在自己的「七旬万寿」时,特撰写《古稀说》,并喜刻印章,自称「古稀天子」。到80岁时,更觉自己「仰荷天眷,至为深厚」,「不特云稀,且自古所未有也」。于是,又刻「八征耄念之宝」,御制《八征耄念之宝记》,以抒发自己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之情思。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到承德避暑山庄朝见乾隆帝后,对乾隆作了这样的描述:「观其风神,年虽83岁,望之如60许人,精神矍铄,可以凌驾少年;饮食之际,次序规则,严其肃,殊甚惊异。」>>按照常理,封建社会的皇帝地位至高无上,普天之下皆为皇室所有,一般都拥有三宫六院,纳妾招妃,声色犬马,过著纵欲无度的糜烂生活,因而夭折者多,长寿者少。那么为何乾隆帝独独能够长寿、尽其天年呢?>清宫医案研究专家认为,乾隆长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注重体育锻炼,喜欢狩猎,并遍游名山大川;二是生活有规律,节饮食,慎起居;三是长期对症服用长寿药。>早在康熙时期,康熙帝就经常出巡旅游。据史书记载,活了69岁的康熙皇帝曾六次巡视江南,行至江苏、浙江,览遍大江南北的名胜古迹。四次出巡塞外,驻跸多罗诺尔、克鲁伦河、狼居胥山和索岳尔济山。四次登临佛教圣地五台山,领略北国风光。并且登泰山,祀东岳,西幸太原和西安。>一心效法祖父的乾隆帝也六下江南,巡察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州和杭州,在大运河上泛舟赋诗,被人们传为佳话。>皇帝出巡,虽然可以骑马、坐轿,且前呼后拥,后勤供应一路有充足的保障,但在当时的物质和交通条件下,旷日持久的跋山涉水、鞍马劳顿,也是够辛苦的了。这种辛苦的磨练对身心健康自然大有好处。笔者算了一笔帐:乾隆六次下江南,共费时666天,平均每次111天,如此长时间地外出远游,自然要有强健的身体,同时也能大大促进身心健康。>此外,同祖父一样,乾隆帝也非常喜欢射猎。康熙五十八年,康熙帝曾对自己的近侍卫诸臣说:「朕自幼至老,凡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狲十,麇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射获诸兽,不胜记矣。又于一日 *** 兔三百一十八。」>如此大规模的狩猎活动,无疑大大增强了康熙及皇室成员的体质。康熙帝不但热衷于骑射,以增强身体体质,还将骑射定为「祖制」传承下去,要求后辈要做「马上天子」。可见,眼光远大的康熙帝不仅把骑射视为一种锻炼身体、磨炼意志的重要途径,也视为增强国力、维持满族统治的必要条件。>乾隆帝继承了其皇祖父喜欢骑射的传统。乾隆自幼喜欢巡游打猎,史称乾隆帝「善射」,九矢九中,体魄健壮,活了89岁。乾隆帝常在夏日接见武官后在宫门外较射,秋天出塞时亦复如此。射时均以三番为率,每番三矢,每发多中圆的,九矢可六七。已巳年十月,偶在大西门前射,九矢九中,钱麓惊为异事,乃作《圣射记》进呈,感叹「圣艺优娴」云云。>>除了加强体育锻炼,乾隆帝还爱好多样,精神生活丰富,这也正符合中医所强调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的道理。据史书记载,乾隆帝喜欢听音乐,经常要求乐工为其更换新曲,所谓「盼晴则月殿云开之曲」云云,可见他深谙音乐与健康的关系。>乾隆帝还喜欢写诗,酷爱书法。乾隆帝一生遍游名山大川,到处写诗题词,一生共写诗43>630首,其数量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无人望其项背。诗能言志放怀,陶冶人的性情,这也是「 重在养性」的一种体验吧;乾隆走到哪里写到哪里,到处都留下了他的墨迹。这大概也是他健康长寿的一个原因。因为写字时要求「不思声色,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宁神静气,气贯于一」,不意间达到了静心、养性、舒气、健脑、通脉、活血、壮骨、安神的目的,可谓一举数得的养生之道。>乾隆帝在总结自己的养生经验时认为:「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也」。「凡人饮食之类,当各择其宜于身者,所好之物不可多食。」又说「老年人饮食宜淡薄,每兼蔬菜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所以农夫身体强壮,至老犹健者,皆此故也。」这些观点都值得今天的人们重视。>此外,自古帝王多好酒色,致使命门火衰,肾精亏损,下元不固,故衰老之征常早见。乾隆帝寿达89岁,与节制酒色无不有关。>研究清宫医案的专家们认为,乾隆帝的长寿和其日常所用的抗衰老医方也有很大关系。>乾隆经常服用的补益药方有:龟龄集、龟龄汤、松龄太平春酒方、椿龄益寿药酒方、健脾滋肾壮元方、秘传固本仙方等。>这6个长寿仙方多属于脾肾双补之品。如龟龄集方,就由人参、鹿茸、雀脑、枸杞、肉苁蓉、熟地、牛膝、杜仲等大量补肾药组成,主治筋骨乏力、头晕眼花、盗汗、遗精、阳痿,以及阴寒腹痛等症。秘传固本仙方,由41味药物组成,大都是强肾补益之品,以丸剂方式缓调,方中由补骨脂、鱼鳔、马驴肾、鹿茸、黄狗肾、益智仁等大量补肾强壮药组成,故名「固本」,「固本」者即「固肾」也。这是因为, 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之本既充,体质自当健康矣。>健脾滋肾壮元方,由九香虫、杜仲、车前子、鹿茸、淫羊藿、枸杞、怀山药等组成。方中配有香附、木香等利气之药,使本方在达到补益作用的同时,避免有脘膈胀闷的副作用。九香虫为蝽科昆虫,《本草纲目》称此药可治「脾肾亏损,壮元阳」,配以补肾之药,其益肾壮阳的效果更加明显。>除上述方剂外,乾隆帝常用的还有具补肾作用之长寿广嗣丹、三一肾气丸等;具补脾作用之八珍膏、补益资生丸等;具双补脾肾作用之补益蒺藜丸、琼玉膏、五芝地仙金髓丹等;具补气血作用之噙化人参、黄芪膏、百龄丸、保元益寿丹等。但有些药在阐述其疗效时用所谓「其妙不能尽述」等语,则应该进行系统的医学研究,并进行一定数量的动物寿命实验研究,加以证实,不可盲目轻信。>乾隆帝一生没有患过严重疾病,其临终脉案证明了这一点。嘉庆四年大年初一乾隆脉案记载:「皇上圣脉安和,惟气弱脾虚,议用参莲饮。人参一钱五分,建莲三钱,老米一钱炒,水煎服。」时隔两天,即大年初三,乾隆安然驾崩。这说明,他基本上是尽其天年,寿终正寝。>通过对乾隆帝长寿原因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包括清宫医案在内的祖国医学是长寿研究之宝库。在清宫医案中,记载着不少有一定延年益寿作用的药方,诸如还少丹、琼玉膏、青蛾丸、斑龙丸、七宝美髯丹、资生丸和首乌延寿丹,等等。其中多数具有补肾健脾、益气活血之功用,既壮先天又补后天,既补元气又补中气。这些都值得今人进一步研究和挖掘。>总之,清朝的皇帝和后妃都十分重视养生、益寿,尤其是年臻「古稀」的康熙、乾隆和慈禧太后最为突出。他们大多深谙「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的养生之道,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笔者认为,清初「康乾盛世」的出现,固然是他们高瞻远瞩、励精图治的结果,但也与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健康长寿有很大关系。在清入关后的267年中,「康乾盛世」就占一半,仅康熙、乾隆两朝就维持了121年。如果他们两位没有健康的体质和旺盛的精力,如果他们都像顺治、同治那样短命,那么大清的历史恐怕就是另外一番模样了。>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