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中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可能有些朋友们对于肩中俞还不是非常的了解了,其实肩中俞这个穴位对于我们人体的很多的疾病都是有着非常不错的治疗作用的,那么肩中俞可以用于哪些病症的治疗?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详细的看看。
肩中俞可以诊治咳嗽气喘
咳嗽气喘是非常常见的病症了,但是许多的朋友们对于日常生活中治疗咳嗽气喘的方法不是非常的了解,其实我们大家适当的按揉肩中俞就是可以起到非常不错的治疗作用的。这个肩中俞可以有效的诊治各种病情,包括我们的咳嗽气喘以及吐血等症状,这些症状的缓解其实非常简单,只要适度的进行刺激和按摩就可以了没有什么复杂的情节在其中,没有任何的困难所在。
肩中俞可以保护肺部
另外,我们大家日常生活中适当的按揉肩中俞,对于帮助我们大家保护肺部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尤其是我们肺部不好的朋友们,日常生活中就是可以经常按揉肩中俞的。其实这个穴位经常性的对其刺激还可以保护我们的肺部健康,有效的提高肺部的健康度,同样的在进行穴位刺激的时候要注重力度和手法,手法必须精准到位才好。
通过我们上面的这些介绍,我们可以知道,肩中俞这个穴位可以治疗的病症也是非常多的,适当的按揉肩中俞,对于帮助我们大家预防和缓解咳嗽气喘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另外,经常按揉肩中俞,更是可以促进我们人体的肺部的健康的。
1)针刺疗法
疗法①
取穴:阿是穴,若无痛点可刺大椎、天柱、百劳。
手法:平补平泻。
疗法②
取穴:阿是穴,手三里处反应点。
手法:平补平泻。
疗法③
取穴:颈部夹脊穴(哑门至大椎穴之间作4等份,各等份交点旁开处,左右共6穴)。
手法:平补平泻。
疗法④
取穴:颈丛点,副神经点。
手法:弹拨法,强刺激。
疗法⑤
取穴:主穴取风池、百劳、风门、肩井、肩贞、列缺、合谷、外关、中渚,配穴取肾俞、气海、大肠俞、关元俞、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委中。
手法:提插捻转,中刺激补法。
疗法⑥
取穴:主穴取天柱、大椎、风池、大杼、肩井、肩贞、列缺、合谷、外关、中渚,配穴,上肢麻木加外关。
手法:平补平泻。
(2)灸治疗法
①温针灸
取穴:病变部位夹脊穴,大椎、肩FDA1、曲池、肩井、天宗。
方法:每次选用4~6个穴位,先以捻转进针,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针法,然后留针不动,将艾段套在针柄上,从艾段下端点燃施灸。每穴每次施灸2~3壮,或
5~10分钟,隔日治疗1
次,7~10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5天。
②艾卷灸
取穴:阿是穴、大椎、曲池、足三里。
方法:每次选2~3穴,每穴施灸5~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③温灸器灸
取穴:颈夹脊穴及压痛点处。
方法:每次施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7~10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5天。
(1)针刺疗法
疗法①
取穴:阿是穴,若无痛点可刺大椎、天柱、百劳。
手法:平补平泻。
疗法②
取穴:阿是穴,手三里处反应点。
手法:平补平泻。
疗法③
取穴:颈部夹脊穴(哑门至大椎穴之间作4等份,各等份交点旁开处,左右共6穴)。
手法:平补平泻。
疗法④
取穴:颈丛点,副神经点。
手法:弹拨法,强刺激。
疗法⑤
取穴:主穴取风池、百劳、风门、肩井、肩贞、列缺、合谷、外关、中渚,配穴取肾俞、气海、大肠俞、关元俞、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委中。
手法:提插捻转,中刺激补法。
疗法⑥
取穴:主穴取天柱、大椎、风池、大杼、肩井、肩贞、列缺、合谷、外关、中渚,配穴,上肢麻木加外关。
手法:平补平泻。
(2)灸治疗法
①温针灸
取穴:病变部位夹脊穴,大椎、肩FDA1、曲池、肩井、天宗。
方法:每次选用4~6个穴位,先以捻转进针,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针法,然后留针不动,将艾段套在针柄上,从艾段下端点燃施灸。每穴每次施灸2~3壮,或
5~10分钟,隔日治疗1
次,7~10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5天。
②艾卷灸
取穴:阿是穴、大椎、曲池、足三里。
方法:每次选2~3穴,每穴施灸5~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③温灸器灸
取穴:颈夹脊穴及压痛点处。
方法:每次施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7~10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5天。
推拿法(1)
患者取坐位,头稍向前俯,使颈部充分暴露(体虚者可取俯卧位,胸部垫枕)。医者先用拇指沿督脉自风府、哑门至大椎反复按揉(主要按揉酸胀点),再沿两侧膀胱经按揉天柱、大杼的酸痛区及小肠经的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等穴的分布区(天宗穴可出现触电感)。操作时左右摇转数次,动作须轻巧、柔和、徐缓,切不可用力过猛。
推拿法(2)
①患者俯卧,医者用手推抚颈、肩、背部数遍,拿揉颈、肩、背部1~2分钟,再用拇指弹拨颈部痛点结节,点揉哑门、风池等穴,并按压大椎、大杼穴至天柱穴之连线段3~4分钟。
②患者仰卧,颈下不垫枕,医者一手置颈下,一手五指捏拿颈肌3~5分钟,再一手置下颌部,一手置颈后,同时用力拔伸颈部,并向左右缓慢转动。棘突偏歪者,可待头部转动到偏歪侧最大限度时,拇指用力推顶偏歪颈椎的棘突,听到响声及指下有移动感时,为复位成功。再拔伸3~4次。
③患者坐位,在颈部两侧作理筋数遍,拇指按压天鼎、缺盆、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并拨腋神经,再双手揉拿上肢数遍,点揉手三里穴1~2分钟,最后握住患侧手部抖动,牵引上肢数次,拿肩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1)针刺疗法
疗法①
取穴:阿是穴,若无痛点可刺大椎、天柱、百劳。
手法:平补平泻。
疗法②
取穴:阿是穴,手三里处反应点。
手法:平补平泻。
疗法③
取穴:颈部夹脊穴(哑门至大椎穴之间作4等份,各等份交点旁开处,左右共6穴)。
手法:平补平泻。
疗法④
取穴:颈丛点,副神经点。
手法:弹拨法,强刺激。
疗法⑤
取穴:主穴取风池、百劳、风门、肩井、肩贞、列缺、合谷、外关、中渚,配穴取肾俞、气海、大肠俞、关元俞、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委中。
手法:提插捻转,中刺激补法。
疗法⑥
取穴:主穴取天柱、大椎、风池、大杼、肩井、肩贞、列缺、合谷、外关、中渚,配穴,上肢麻木加外关。
手法:平补平泻。
(2)灸治疗法
①温针灸
取穴:病变部位夹脊穴,大椎、肩FDA1、曲池、肩井、天宗。
方法:每次选用4~6个穴位,先以捻转进针,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针法,然后留针不动,将艾段套在针柄上,从艾段下端点燃施灸。每穴每次施灸2~3壮,或
5~10分钟,隔日治疗1
次,7~10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5天。
②艾卷灸
取穴:阿是穴、大椎、曲池、足三里。
方法:每次选2~3穴,每穴施灸5~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③温灸器灸
取穴:颈夹脊穴及压痛点处。
方法:每次施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7~10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5天。
推拿法(1)
患者取坐位,头稍向前俯,使颈部充分暴露(体虚者可取俯卧位,胸部垫枕)。医者先用拇指沿督脉自风府、哑门至大椎反复按揉(主要按揉酸胀点),再沿两侧膀胱经按揉天柱、大杼的酸痛区及小肠经的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等穴的分布区(天宗穴可出现触电感)。操作时左右摇转数次,动作须轻巧、柔和、徐缓,切不可用力过猛。
推拿法(2)
①患者俯卧,医者用手推抚颈、肩、背部数遍,拿揉颈、肩、背部1~2分钟,再用拇指弹拨颈部痛点结节,点揉哑门、风池等穴,并按压大椎、大杼穴至天柱穴之连线段3~4分钟。
②患者仰卧,颈下不垫枕,医者一手置颈下,一手五指捏拿颈肌3~5分钟,再一手置下颌部,一手置颈后,同时用力拔伸颈部,并向左右缓慢转动。棘突偏歪者,可待头部转动到偏歪侧最大限度时,拇指用力推顶偏歪颈椎的棘突,听到响声及指下有移动感时,为复位成功。再拔伸3~4次。
③患者坐位,在颈部两侧作理筋数遍,拇指按压天鼎、缺盆、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并拨腋神经,再双手揉拿上肢数遍,点揉手三里穴1~2分钟,最后握住患侧手部抖动,牵引上肢数次,拿肩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1.可用拔罐治疗:拔大椎.肩髃.肩中俞.肩外俞.肩前.新设.曲恒.天宗.悬钟,每天拔一次,每次拔10-15分钟。一般2-3次可愈
;
2.也可去做针灸:液门透中诸8分至1寸,有针感留针10-15分钟,每天治疗1次,左右手交替,3-5次可愈
颈椎病是发病几率极高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在上班族当中,几乎每个人都会出现颈椎疼痛的症状,长期下去自然就会患上颈椎病,而颈椎病的病情很容易恶化,所以需要尽快接受有效治疗。那么关于颈椎病的最好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一、西药治疗颈椎病
服用西药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疗法,而且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镇静止痛的效果,所以非常适合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服用,一般可口服消炎镇痛药和神经营养药,具体可选择口服芬必得片、布洛芬片以及甲钴胺片等。
另外,需要根据病症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果是属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疼痛发作期就可加服或者皮下注射双氯芬酸甲,若出现麻木症状,就可肌注弥可保。若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选择服用盐酸氟桂利嗪口服。另外,必要时还要口服硫酸软骨素以及硫酸氨基葡萄糖来预防退行性改变。
二、牵引治疗颈椎病
牵引疗法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症状,而且可以促进颈椎所具有的生理曲度得到恢复,只是牵引疗法并不适合于所有颈椎病患者,因此一定要谨慎性使用。
三、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
针灸可以起到活血通络和消炎止痛的功效,具体可以针对于大椎穴、大杼穴、肩中俞穴、风池穴以及肩外俞穴等多个穴位进行针灸,而如果出现有头痛头晕症状,就要对百会穴、太阳穴或者后溪穴做针灸,同时也可以采用电针、艾灸的方法来治。
四、温热敷治疗颈椎病
适当的湿热敷可以帮助改善颈椎病,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出现的痉挛和肿胀症状,具体做法是使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对颈椎部位进行外敷,不过如果是处于急性期就要谨慎性使用该方法。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