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厌学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问题,但是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却是各种各样,让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操碎了心。一些父母用尽办法却解决不了问题,解决问题就像治病一样,需要对症下药。大家需要找出孩子厌学的原因,那么究竟是是什么导致青少年厌学,下面我给大家说一说原因。
1、心理不成熟、压力
有压力才有动力,但是压力太大却会得到反效果。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学校和家长又给予过大的压力,将会使孩子出现一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
2、抑郁症是青春期比较突出的情绪问题
抑郁症大多发生在学生身上,在整个儿童期到成人以前,是抑郁症的第一个高峰,很多孩子都有消极、轻生的念头。学生时代身边都是同龄人,各种竞争比较会使得孩子们对个人的未来失望,有自卑心理。现在的父母都忙着赚钱,大多不注意孩子的性情变化,老师管理的学生又多,容易造成疏忽,导致本就少沟通的孩子,心理矛盾到极点,抑郁而轻生,更别说厌学。
3、学习目的不明确
做什么事都需要有目标,没有目标就会缺乏奋斗的动力,明确目标是非常必要的。学生本身也会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不求上进或学习方法不当,考试遭受失败而产生的厌学心理。
青少年厌学这个问题牵着很多家长的心,严格来说,青少年厌学属于一种心理疾病,既然是病,我们就需要对症下药,找到病源,根治疾病。当然了什么药治什么病,家长一定要找到孩子厌学的根本原因,针对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使孩子不再厌学,让父母也放心。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1.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来自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鄙视。
2.与人际关系差有关。由于性格的原因,有些孩子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导致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从而使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情绪。
3.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些孩子不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总认为是为父母而学。听到社会上一些关于读书无用的说法,他们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厌学。
4.学业负担过重,产生逆反心理。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老师、家长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增加学习任务,以致孩子无法承受,从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甚至厌世。
02
良好沟通是有效的心理处方
一位美国的教育家说过:“父母教育孩子最基本的方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孩子在和家长的谈话中不知不觉获得的。”小文的父母和老师一定要注重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要重视孩子发出的每一个负面情绪的信号。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避免悲剧的发生。
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像维护自己的自尊心那样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父母和老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想法和感受是合情合理的。
对孩子的关爱和体贴会缓解孩子的厌学情绪,但不要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平时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对于初中生,家长要特别注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的思维意识,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要多听听孩子是如何思考的。如果发现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确的地方,家长再加以纠正和指引。家长也应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即孩子要有好前途就必须“小学力争上游,高中争取重点,大学要上名牌”。成才的路千万条,家长不要把孩子学习的那根弦扯得太紧。
03
预防和化解厌学情绪
为了预防和化解孩子的厌学情绪,家长在开学之初就要适时地对孩子进行辅导。同时,家庭、学校等各方要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尽快适应学习生活,减少厌学情绪的发生。
1.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可与孩子的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很多有特长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错。由于有特长、有兴趣爱好,这些孩子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上来,从而使二者相得益彰。
2.避免过度地批评和指责。很多厌学的孩子,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的轻视。于是,他们索性“破罐子破摔”,甚至经常逃学。老师和家长要避免过度地批评和指责,多对孩子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和表扬,同时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让孩子变得自信起来。这样,孩子学习的兴趣也容易被激发出来。
3.尽量减轻孩子的心理和学业负担。老师和家长要尽量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施教,做到寓教于乐,劳逸结合。
4.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往。教会孩子理解和尊重他人,让孩子学会倾听
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
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孩子是妈妈们的心尖,孩子厌学不是一件小事,此时就需要家长尽快找到孩子厌学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的相关内容。
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1
1、早期父母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孩子的压力在学习中不能发泄
父母在新的学习阶段给孩子过高的期望,这使得孩子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不敢懈怠,害怕背叛父母。因此,过多的努力很容易适得其反。
2、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不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害怕困难。当遇到问题时想的不是如何解决它,而是如何避免它
孩子对自己的内在认知还是小学生,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可以照顾自己的青少年。 因此,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在第一时间就想到向外界寻求帮助。一他们找不到它,他们就会试图避开它。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太多的问题,直到孩子们负担不起,他们只能自暴自弃。
3、学科基础太薄弱,有时努力没有成果,家长的指导错误,导致孩子自信心受挫,学科兴趣丧失
一些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随着初中课程的增加和课程难度的增加,许多学生感到学习能力下降。虽然他们也想学习,但他们跟不上老师的学习进度。此时,如果家长和老师责骂他们,只会使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和学习兴趣的培养雪上加霜。
4、由于学业成绩跟不上,承受着来自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压力和指责
厌学心理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不同的心理现象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要克服厌学心理,学生需要积极克服自身的心理因素,忽略外界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学生从厌学转变为乐于学习。
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2 学生厌学怎样进行心理辅导
出现厌学的学生内心当中都会有一定的自卑感,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非常的差,不能够很好的去完成学习,也会害怕父母会责备自己,在自己的心目当中,老师和同学都会瞧不起自己,让自己抬不起头来。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更多地去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去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这为今后的教育和转化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础,应该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通过谈话的方式。把学习的重要性灌输在学生的脑海当中。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还是能够去想尽办法让学生充满自信,最好是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业方面的负担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最好是能够寓教于乐,通过劳逸结合的方式,结合着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施教学习。
每个人在学习成长的过程当中,出现厌学的表现都是比较正常的,而造成厌学的表现的原因比较多,针对于不同的原因,学校的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去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是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当中。在这里建议,学生的心理辅导是一个长期和反复的过程,在不断的努力的时候,不一定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只要能够坚持到最后,还是能够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什么样的厌学行为才是心理障碍性厌学 1、心理障碍性厌学是非意志性的行为
所谓非意志性的也可以通俗地说,它是一种学生本人不愿意那样,却又心不由已、身不由已的行为或表现。为了说得更明白些,我们就把学生厌学行为可以分为意志性行为和非意志性行为,然后,先看一看所谓意志性厌学行为是什么样的?意志性厌学行为指的是由于受本人思想支配的原因而导致的自觉的有目的的厌学、弃学或其它抗拒学习的行为。例如某些学生认为政治课只是为了考试才不得不学习的学科,却要花很大精力,于是在思想上厌烦政治课。尽管这些思想是错误的,但是,只要他们是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支配而导致厌烦学习政治课的,就是意志性厌学。
在当代中学生中真正意志性厌学的个例极罕见。非意志性厌学学生在思想上都能够意识到自己当前努力学习与自己未来前途、命运等方面的关系。例如有位敏感的女高中生说:只要能够不让父亲犯心脏绞痛,不让母亲再哭泣,她什么都豁得出来。可她的父母却什么也不需要她做,就是要她像表姐那样爱学习,学习好!而对于她来说,她认为,目前也许她唯一做不到的事,就是喜欢学习,并且学习取得进步。有一位女同学天天发愁,因为她知道家里经济并不很宽裕,父母却不惜省吃俭用供她来私立中学学习。她非常清楚,她唯一能够报答父母的,就是努力学习和学习成绩好。可是,她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一点。她天天在努力,天天不见效。于是,她悲观失望,常有自杀和离家出走的念头。还有一位男生长期生活在自卑当中,为自己学习成绩低而抬不起头,不敢和老师说话,有好几次和老师说话时老师都假装(也许不是假装地)没听见,而主动去和学习好的'学生说话。他暗暗地努力,想把学习抓上去。可是,他一上文科课程就烦,就听不进,就困倦得哈欠连天。他把学习好文科的决心用刀刻在桌子上,还是一上文科课就睡觉。他为了克服上课时的情绪低落、困倦,不惜掐痛自己的手臂,有的甚至连胳膊都掐破了,以便尽可能地坚持学习下去……,还是不顶用。这些学生的这一切努力都是他们为了能够学习下去进行的意志努力行为;而他们的厌学反应就是顽固地与他们的意志努力对抗。
2、心理障碍性厌学行为常常表现为与意识(或意志)相对抗的潜意识行为
正如以上所述的那样,典型心理障碍性厌学行为不仅仅是非意志性的,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它还是一种反意志性的行为。它表现出不符合本人的意志、意愿,也不符合本人的思维逻辑并与本人的思想、意愿互相对抗。
下边的例子可能极端了一点,即某班的一名数学学得很好的尖子生,她本来是班里最爱学数学的学生,连吃饭时都在心理解题。可是,在一次月考过程中,她的数学卷面成绩一下子低到了下中等水平。她一听说自己的数学成绩下来了,心里边猛地往下一沉。那天中午她买了饭没吃几口就放下了。上自习课时,她一看见数学老师来上辅导课,就打心里不想听,但是又不能不听。于是,她带着沉重的心情一直听下去。大约到了半节课的时候,老师也开始讲到了她的错误:由于某次参加学校的一个学生干部会议,少听了一会儿的辅导,结果在这次老师辅导过程中特意强调了一个公式在用法上容易犯的错误。结果,她大脑中没有强调这个知识点,在应用这个公式和变化这个公式时,连犯了两处错误,使两道大题丢了分。并且老师还特意强调说:这样出题也是他为了防止同学忽视这个公式怎样应用的知识点而故意这样设计的。现在,真相大白了,她没什么可担心的了。老师讲到这儿时还冲着笑了,说她在下次考试时不可能再在这个知识点上丢这么多分了。可是,在第二天上数学课时,她还是心情不佳,感到疲倦和打不起精神。几天以后,老师找她谈话,鼓励她打起精神来。她自己也明明知道是由于忽略了一个重要公式而使数学成绩暂时下降的,并且也明明知道这一知识点错误很快会被纠正过来了,可是她还是一上数学课就心情焦躁、沉重,打不起精神。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警告她说:如果你再不振作精神,就这样情绪低落下去,下一次考试成绩可真的要受影响了。她还是没有振作起来,也真的在下一次月考时,成绩勉强保持到上中等水平。
潜意识行为在学生本人的感受中似乎是另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有人说就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一样,一个与自己思想相对抗的思想钻进了自己心里,专门与自己作对。比如,这名数学尖子生说,她之所以不喜欢英语,就是因为英语老师批评了她几句,是完全正常的,无恶意的那种批评,不应该影响自己对英语和英语老师的感情,可偏偏一看到这位老师就心里沉沉地学习不进去;她也明明很重视这位老师教的学科,一再加倍努力,偏偏成绩上不来。
孩子厌学的心理原因
厌学是一个行为的表现,不想去上学,原因可能有多种因素。有一些可能是孩子的学习能力的确有限,特别是有些孩子到了初中、高中的时候,可能学习压力很大,或者跟不上别人,那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学习能力方面,影响学习能力方面有一些是有疾病的,比如智力的发育问题,可能比较引起重视,不能说孩子厌学或者他学不进是故意的,但有的孩子他可能是由这些问题引起的。还有一些厌学是因为遇到了一些挫折,遇到了一些创伤,比如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受到家长的严厉的一种打击,那他有可能觉得上学没什么意思,所以就没有上学。还有一些学生有可能是在学校里面遇到了一些校园的不良事件,他觉得到学校里就感觉很恐惧,表现出来的是厌学说我不想上学了,实际上是他害怕到学校去,我被别人打了,我去别人还要打我,所以干脆就不到学校去了,他表现的是不到学校,看起来是个厌学,实际上有可能是跟创伤有关系。所以它有很多的因素引起孩子不去上学,所以表现出来是厌学,引起厌学,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还有一些孩子可能是因为疾病的原因,比如得了焦虑症、抑郁症了,那这样的情况他也不愿意去上学。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