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云:“世间之事,必不能样样顺心,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与其事事挂心,苦于心间,不如随遇而安。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万事随心,一切随缘,莫强求。缘由心生,随遇而安,生无牵挂,顺其自然。何必沉溺于世,生活无法改变,伤痛苦乐皆随意变。世间本就世事无常,看开即是。万般恩怨看淡便罢。天南地北随遇而安,了此一生。”
周有光先生整整101岁了。这位生于清朝光绪年间的老人,一生中经历了晚清、北洋、国民党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期,堪称“四朝元老”。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周有光先生生逢“四朝”,更是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霜雨雪。但提及当年的种种情境,周老却谈笑风生,全无一点心酸感触。甚至于在他看来,这一生种种的坎坷事件,都不过是幸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文化大革命”时,周老被下放到宁夏平罗“五七干校”。当时所处的境地,足以令多数人哀叹命运不公了,但他却仍能从中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面。在我们看来,幸运的与其说是他所遭遇的事件,不如说是他所拥有的心态。周老这种宠辱不惊的心态是如何修炼而来的呢?
周老说:“我的这个处世哲学,是这样子的,叫做随遇而安,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到‘五七干校’去,那个地方走20里路也看不见一个人的,可是我去了呢,我觉得我得到许多好处。”“要能够适应不好的环境。你不要着急,不要失望,遇到任何坏事情,你要稳定,要安定,同时要保留积极的思想,不要消极。”“因为你假如不是这样子,有时候自杀就是这个道理,他走到要拐弯的地方,他不能拐弯,就只好死了。”后来的生活印证了周老这种“随遇而安”的处世哲学的英明。
人都会老,这是人自己无法左右的自然规律。当面对离休、退休这一关口时,过得好的老年人,生活依旧有趣味;过得不好的老年人,就会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长久的孤独,尤其是老年丧偶者,甚至会产生变态心理。所以,退下来的老年朋友都应学会随遇而安,学会知足常乐。如此方能心理健康,晚年生活愉快幸福。
所谓随遇而安就是无论遇到什么环境,都能适应并且满足。对待所遇到的任何事情都能够承受、能够心情安定、能够安于发生的任何状况。这样才算得上随遇而安。
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记忆力与感知功能衰退,降低了老年人的判断力、控制力及反应灵敏性,也降低了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经不起外界过度的刺激。因此,要学会随遇而安来自我减少心理负担,就不会因外界的情况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就能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情去接受生活的考验。
老年人随遇而安体现在方方面面。从社会现象到家庭关系,从个人生活到为人处世,从人际关系到物质利益,从生死观念到日常保健,从夫妻关系到子女孝顺等,可以说随遇而安体现在老年人的时时、事事与处处。体现在生活的一言一行与一举一动之中。
随遇而安的老年人具有非常显明的态度。遇到别人名誉高、待遇好的人,他们能做到不眼红;遇到飞扬跋扈者,他们能善于进退;遇上争风吃醋的人,他们能宽容谦让;遇到看不惯的事儿,他们能不生闲气:他们对自己与自家的生活始终没有过高的要求,而是安于现状自得其乐。
随遇而安的老年人胸襟宽阔,能够坦然地面对人世间的一切变化。这样的老年人心理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故常常是宾朋满座贵客盈门。生活中他们往往心情舒畅笑口常开。心胸坦然豁达大度,自然而然就会健康长寿。
随遇而安在某些人们的眼里似乎缺乏原则,其实对于老年人来说,不失为是一种处世之道。它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安定,而且能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保持家庭的稳定。随遇而安对于个人来说无异于是心理健康的灵丹妙药,它化解人们心中的烦闷,驱散胸中的忧伤,赶走头脑的愤懑,清除人身的积怨。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Mtn5eHuY7Jm0R0BAwtkMw
提取码:EOXH 书名: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
豆瓣评分:8.4
作者: 周有光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副标题: 周有光自述
出版年: 2014-11
页数: 374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百岁口述传记”、 “记忆的碎片”、“ 回顾语言学界往事”、“ 我和语文现代化”等几部分,自述性质的序言、后记、谈话等也都一一辑录,酌情编入。本书系周有光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
作者简介
1906年生于江苏常州。1923—1927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周有光,1928—1949年,任教于光华大学、江苏教育学院和浙江教育学院;任职于新华银行,由银行派驻美国纽约。1949年回国,担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
1955年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和委员。《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定人,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聋人手指字母方案》等。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该组织经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 7098)。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不是九十老人,而是百岁老人啊,,朴实,,勤于思考,,思想永不落后,就是最可贵的地方,。勤于思考,勤于学习,永不满足是值得我们晚生后辈学习的,,此类品质的人太少了,读过他的大作,朝闻道集,就会明白一切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