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药养生
有些人把营养药当成营养品长期服用,总认为营养药反正是营养成分,这是有害健康的。
有的药品的确含有某种能够改善人体某方面的功能,如氨基酸,对于进食困难,蛋白质缺乏的人有明显的改善功能。但它和其他补药一样不能全面改善人体功能。过多服用会引起过敏反应,对于肝肾功能差的患者,还会导致肝昏迷、尿毒症的发生。
既然是药品就有剂量限制,滥补的结果会导致营养失衡,还会带来药源性疾病,一般人不需要通过药物来补充营养,即使是补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以药养生不可取。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 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 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 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明明自己号称“ 养生 达人”,为何还会因为食物中毒离世呢? 养生 达人林海峰,在 养生 圈里,依靠自己独创的“自然疗法”收获了很多的拥护者。
他的一些 养生 言论,也一度得到很多 养生 人群的鼓吹,如:
大米是现代人群饮食中的毒药......
想要排除身体中的毒药,就不能吃任何固体的食物,最好每天喝8杯蔬菜汁,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不仅能解决身体里的慢性毒素,对癌症还有益处。
可就是这样的一位“ 养生 大师”,却因为吃了一包过期的红枣。他本人想依赖“自然的疗法”,让身体内的毒素自然排解出去,可是没有想到,结果却是失去了生命。
至此,也有很多网友对 养生 表示疑虑。 养生 到底有没有用呢?
答案是: 养生 对保健身体 健康 是有一定作用的,只是大家需要理解 养生 的正确意义。
养生 是“养”,不是“补”。
盲目地使用一些所谓的排毒产品和 养生 方法,只会导致身体内的水电解质紊乱,从而打乱肠道平衡,对身体有害无益。只有正确的使用符合自身情况的 养生 方式,对身体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益处;同时也要做到未病防治。
1、断食排毒
断食的意思就是不吃任何东西,是目前很多减肥爱好者的喜爱的减肥方式。也有一些 养生 人群为了追求 健康 ,会选择断食 养生 ,主要是不吃五谷杂粮,以果蔬菜汁为主;因为有人觉得五谷杂粮是导致人生病的缘由。
然而,事实是断食 养生 并不适合大部分人;同时也并不正确,对于一些 养生 人士说的断食可以把身体内的毒素排出来,都是谬论,身体正常的排泄就能够把毒素排出来,是不必依靠断食来“排毒”。
盲目的采取只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运行,导致身体代谢紊乱,对 健康 有害。
2、多吃保健品
对于保健品,生活中有一些人群好像天然就有种热情,不吃饭也要购入,像是什么美容养颜、女性排毒、营养补充、提高抵抗力等。很多商家更是打着某些商品具有一些“抗癌”“延年益寿”的效果,故此,人群对保健品的效果更是深信不疑。
事实上,保健品只是一种食品,只适用于特定人群,是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只有身体处于特殊情况下才需要服用,起不到治疗作用,只能起到调理作用。建议平时最好饮食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少吃高糖高脂类食物,不吃油炸食品及零食,多吃蔬菜水果,来摄取身体做需要的各种营养,对身体才 健康 有益。
3、长期吃素
吃素,不可否认对身体是会有一定好处,素食的食物里面脂肪成分少,因此可以减少肥胖,胆固醇的摄入造成的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但是,如果一直只吃素,一点肉类也不摄入,对身体也并无益处,长期下去有可能会导致营养失衡,尤其是在25到35之间,这段时间是身体需要能量的时候。建议一定要注意营养均衡,不能一味地吃素而吃素。
4、日行一万步
步行对于老年人来说是非常不错的锻炼方式,不仅方便而且简单。通过坚持步行,还能还好地帮助老年人群控制血压、血糖,以及维持慢性病。然而在进行步行的锻炼时,需要注意,并非说走得越多越好,就像是前些年大家一直坚持的“日行一万步”。
有些人会觉得只有达到一定的步数才能起到锻炼效果,其实并不是;对于老年人群来说,走路步数过多反而会损伤膝关节。
建议,对于患有骨骼疾病或者是慢性疾病的人群,最好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运动情况。
养生病是一种心理疾病,就是总觉得自己这里有问题那里有问题,别人更是这样吃不好那样做更不好,处处需要养生。结果对自己和别人形成一种养生强迫。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养生病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欢迎阅读!
养生病是什么:养生病的现象
随着养生越来越受到关注,过度养生问题也逐渐突出。过分关注养生,违背了养生的原则及生命发展的规律,可以说是患了“养生病”,这种情况下养生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吃饭洗澡上厕所都要按程序办事
高小姐说,关注养生是件好事情,可现在很多人都有些“过”了,她妈妈也是如此。说到这里,高小姐有些无奈,她表示,她的母亲现在对养生“着了魔”,听说黑木耳能够稀释血液,便买了五六斤囤在家里,不管是炖汤还是做菜,都会放很多进去,“每次吃饭,整个桌子满眼望去全是黑乎乎的木耳,顿时没了食欲。”
高小姐说。这还没完,据高小姐描述,她妈妈吃饭洗澡上厕所都有一整套程序,并严格按程序办事。例如早上7点到9点必须吃早饭、排便;饭后必须出门散步,并且之后1小时内不能洗澡,4小时内不能睡觉;每天必须吃两个拳头大小的果蔬,且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等等。
过分热衷于养生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宋康教授指出,现如今,很多人热衷于养生,有的甚至过分关注养生,违背了养生的原则及生命发展的规律,可以说是患了“养生病”,高小姐的母亲便是如此。“这种情况下获得的养生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宋康教授说。
张弘副院长介绍,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简单来说,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张弘副院长说,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作“养生之道”。中医养生,强调天人相应,顺应自然;四季养生,春夏秋冬各不相同。日出而作,日落而休;天冷添衣,天热减衣。所谓大道至简。“比如有的人夜间锻炼,早上睡懒觉;或者冬天为了美观,脚上不穿袜子,甚至穿露脐装,其实这些都是有违自然的。”张弘副院长说。
与此同时,中医养生强调一个“度”,比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饮食养生,强调进食有规律,有节制,不可过饱,也不可过于饥饿。不可偏食,而要五味调和,才能使营养更合理。运动过度不好,易导致体力透支。同时,用脑过度,也会影响健康。过于关注养生本身,就与中医养生强调的“度”的理念及顺其自然的理念相违背。
“其实过度关注养生,古人也有先例。”张弘副院长举例,古人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求助于道家,一度服食丹药盛行。而丹药大多是用矿石来炼制的,这些矿石药性偏热,有些甚至是有毒的,如朱砂、雄黄就常被古人用来炼丹。使许多服用丹药的人,不仅没能长寿,反而出现中毒身亡。
现代养生中过度养生的例子也是举不胜数。张弘副院长说,例如生吃泥鳅,“生吃不但容易感染细菌或寄生虫,还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宋康教授也举例说:“有些人觉得喝鲜榨水果汁好,便每天喝水果汁,而且什么水果都往里放。其实,水果不必放太多,两三种就足够了,同时要注意搭配,不可乱放。”’
运动也是如此。宋康教授指出,很多老年人盲目追求健康,过度运动,“有的四五点钟就出门锻炼,有的喜欢把手、腿搁得很高,还有的一个劲地爬山、爬楼梯”,因而诱发了心血管、关节等相关的各种疾病。
除此之外,还有过度进补的。“目前,很多人过度依赖补药,盲目进补,比如铁皮石斛,是一味养阴很好的药,但一经炒作,变成了人人均可吃、什么病都可治的神药”,张弘副院长叹了一口气继续说,“我就碰到过一个病人,体质本来就是中医所说的阳虚体质,长期吃铁皮石斛后,大便越来越稀。一天要解大便7—8次,人感到怕冷,没力气,这是补反了”。
养生病为什么会有:养生病的产生原因
那么,“养生病”为何越来越严重?
宋康教授分析,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得感染性疾病大幅度减少,慢性病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中医养生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现在关于养生健康知识的信息泛滥,老百姓应该学会正确辨别各种信息,从传统权威媒体等正规渠道获得养生保健知识。
张弘副院长说,有少部分媒体可能受利益驱使,不加分辨,夸大了某些营养品、保健品的功效。而随着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的传播,有些对养生无益甚至有害的内容,以讹传讹,误导了视听,使得一些热衷养生的人士盲目追求养生,进入误区。
如何摆脱养生病
第一句:坚定信念信自己
“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一个健康生活了六七十年的人,突然有一天,不知道怎么锻炼,不知道怎么吃东西了。”林胜友说,这是因为各种保健养生的知识泛滥,使得伪科学大行其道。
“喝柠檬水,身体调节成碱性就不会得癌症,好多人问我靠不靠谱。当然不靠谱!”林胜友说,至今没有一项医学研究证明这个理论。人体是个非常复杂的结构,喝柠檬水不能改变人体的酸碱度。真正的养生是顺其自然。通过药物改变,以目前的科学来说是不可取的。
在林胜友看来,绝大部分人按照原有的生活方式,就能把自己照顾好。所以,首先要做到“坚定信念信自己”。
一个简单的辨别方法是,你看到一条养生信息,如果颠覆了认知,不要轻易相信,最好请教专业人士。
第二句:左右太过均不行
养生观念太过极端也是错误的,林胜友主张“左右太过均不行”。
有的人凌晨三四点就去爬山了,这就是过度锻炼,“从我国老年人的基本情况来看,行走是比较适合的锻炼方式。”
有的人过度讲究饮食,一日三餐全是粗粮。林胜友表示,实际上,人类的长寿正是因为精粮的出现。粗粮可以吃,但只是因为缺乏某些微量元素需要进行补充。
还有的人过度相信保健品。林胜友特别强调,现在大家所说的保健品不是营养品,如果没有合理平衡的饮食,吃再多作用也不大。
最后一种过度节约。变质食物不舍得抛弃,过期保健品也要吃完。有个病人本身脾胃虚寒,问能不能吃灵芝。林胜友回答,她吃灵芝已经出现拉肚子,不适合服用。病人又问,磨成粉行不行,因为扔掉太可惜。
第三句:一动二平过日子
“现在的健康老人,无外乎‘一动二平’。一动是适当锻炼,二平是平静的内心和平衡的饮食。”林胜友说。
平静的内心,就是不要过度紧张。对一些不是长期存在的小疼痛,可适当放宽心。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机能老化,稍有不适是正常的。但如果固定部位长期疼痛不适,应该去医院检查。
平衡的饮食,是指中国人一直提倡的七分蔬菜三分荤菜,远比西方过度肉食,或是一味主张素食要好。
为什么有些人抽烟、喝酒,照样长寿,因为好的生活环境、平和的心境等因素占据了主导。有的人虽然不抽烟、喝酒,但长期生活在恶劣环境中,反而容易患病。
养生病相关文章:
1. 佛家养生治病最好方法
2. 阳虚体质四季养生
3. 艾灸养生祛病法
4. 中药足浴养生治病的方法
5. 艾灸养生祛病法的视频
6. 什么是养生病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