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环跳穴,可能我们很多的朋友们对于环跳穴不是非常的了解,其实环跳穴也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适当的按揉环跳穴这个穴位,也是可以促进我们人体的健康,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详细的了解一下环跳穴的取穴方法和穴位配伍。
环跳穴的取穴方法
我们大家想要快速的定位环跳穴,那么必须要了解环跳穴的位置,其实环跳穴是位于我们人体的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取侧卧位,伸直下腿,屈上腿,以拇指关节横纹按在股骨大转子上,拇指指脊柱,当拇指尖处,按压有酸胀感,这时候我们大家就定位到环跳穴这个穴位了。
穴位配伍
当然,环跳穴这个穴位也是可以和其他的一些穴位配伍应用的,并且环跳穴和不同的穴位搭配起来保健功效也是不同的。环跳穴配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飞扬穴、丰隆穴、太白穴缓解治疗静脉炎、下肢水潴留;环跳穴配居髎穴、中渎穴、风市穴缓解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环跳穴配风市穴、髀关穴、犊鼻穴、伏兔穴、太冲穴、足三里穴、太溪穴、阳陵泉穴缓解治疗小儿麻痹,肌萎缩,中风半身不遂等;环跳穴配风市穴缓解治疗风痹。
现在我们大家也了解了环跳穴的取穴方法和穴位配伍了,我们可以知道,环跳穴的取穴方法也是非常的有讲究的,另外,大家可以将这些关于环跳穴的穴位配伍记住的,这样如果我们出现了这些病症,就是可以将环跳穴和不同的穴位配伍治疗的。
环跳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肌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取穴方法
侧卧屈股取穴,伸下腿,屈上腿取穴,环跳穴位于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生理解剖
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环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臀肌筋膜、臀大肌、坐骨神经、闭孔内肌(腱)与上下孖肌。皮肤由髂腹下神经的外侧支和臀上皮神经的双重分布。皮下筋膜发达,富有纤维和脂肪组织,臀部的后下部有肥厚而致密脂肪形成脂肪垫。在臀大肌深面,坐骨神经由骨盆出闭孔内肌上方的梨状肌下孔。该点的体表定位在骨客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向下则投影在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稍内侧。坐骨神经的内侧有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血管及阴部神经、血管等。神经下方的闭孔内肌腱及其上下方的上下肌均由骶丛的肌支支配。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坐骨神经→股方肌。
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其内侧为臀下动、静脉。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环跳穴的别名5出处6穴名解7特异性8所属部位9环跳穴的定位10环跳穴的取法11环跳穴穴位解剖 11.1层次解剖11.2穴区神经、血管 12环跳穴的功效与作用13环跳穴主治病证14刺灸法 14.1刺法14.2灸法 15环跳穴的配伍16特效 *** 17文献摘要18环跳穴研究进展 18.1治疗腰腿痛18.2治疗坐骨神经痛18.3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18.4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5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的影响18.6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病灶局部皮肤组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阳性细胞免疫反应性的影响18.7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病灶局部皮肤组织IL1β、IL1ra mRNA表达的影响18.8对家兔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组织中乙酰胆堿酯酶的影响18.9对实验性坐骨神经根压迫模型大鼠脑组织中单胺递质的影响18.10治疗带下病18.11调整胃液分泌功能18.12调整甲状腺功能18.13抗炎作用 19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环跳 1拼音 huán tiào
2英文参考 Huántiào GB30 [中国针灸学词典]
huántiào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30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B30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穴位 环跳 汉语拼音 Huantiao 罗马拼音 Huantiao 美国英译名 Circular Jump 各
国
代
号 中国 GB30 日本 30 法
国 莫兰特氏 VB29 富耶氏 VB30 德国 G30 英国 G30 美国 GB30
环跳为经穴名(Huántiào GB30)[1]。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镮铫。别名枢中(《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髀厌(《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冰注),髀枢(《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张志聪注),膑骨(《针灸大全》),髋骨(《针方六集》),分中(《针方六集·神照集》),环谷(《针灸学》(南京))。属足少阳胆经[1]。环跳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1][2]。回阳九针穴之一[1]。环即环曲,跳即跳跃,此穴在臀部,当下肢环曲呈跳跃式时取穴,故名环跳[1]。环跳穴主治腰腿、下肢等疾患:如腰胯疼痛,下肢不遂,膝胫酸痛,冷风湿痹,风疹,水肿,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腰胯腿痛,现代又用环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髋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下肢麻痹,脑血管病后遗症,腰腿痛,湿疹,腰腿痹痛,脚气,感冒,神经衰弱等。
4环跳穴的别名 镮铫(《备急千金要方》),枢中(《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髀厌(《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冰注),髀枢(《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张志聪注),膑骨(《针灸大全》),髋骨(《针方六集》),分中(《针方六集·神照集》),环谷(《针灸学》(南京))。
5出处 《针灸甲乙经》:环跳,在髀枢中,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取之。
6穴名解 环即环曲,跳即跳跃,此穴在臀部,当下肢环曲呈跳跃式时取穴,故名环跳[1]。
环,弯曲,有圈之义。同锣,锣为手镯。跳,跃起。必须弯身环腿方可便于跳跃,指取穴时之 *** 及其能治环而难跳之腿病而言。环,环腿难伸,不能跳跃,为腿病的必然之象。此为治腿病之要穴。且在取此穴时必须侧卧,屈上腿、伸下腿,穴处即出现凹陷,也与环跳之象相符。穴在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骨裂孔连线之外1/3与内2/3交界处,股骨嵌接之处,侧卧取之,膝微屈,腿微抬,此穴乃现。每见人当跳跃时,必先蹲身屈其胯膝,穴当髀枢,人患腿部风痹则不能伸屈跳跃,针此疾去可使其人跳跃如常,因名环跳。治半身不遂、腰胯痛、偏风、脚气等症。[3]
7特异性 环跳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1][2]。
8所属部位 股关节[4]
9环跳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环跳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肌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5]。
环跳穴位于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侧卧,伸下腿,屈上腿取穴[1]。
环跳穴位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侧卧屈股取穴[2]。
环跳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环跳穴在股关节部的位置
环跳穴在股关节部的位置[2]
环跳穴在股关节部的位置
环跳穴在股关节部的位置(肌肉)
环跳穴在股关节部的位置(骨骼)
10环跳穴的取法 侧卧屈股位,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取穴。
环跳穴位于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侧卧,伸下腿,屈上腿取穴[1]。
侧卧屈股,呈单腿跳跃状(伸下腿,上腿屈髋、屈膝),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取穴[6]。
快速取穴:侧卧上腿弯曲,拇指横纹按在股骨大转头上,拇指指向脊柱,指尖所在凹陷处即是环跳穴[7]。
11环跳穴穴位解剖 环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臀肌筋膜、臀大肌、坐骨神经、闭孔内肌(腱)与上下孖肌。皮肤由髂腹下神经的外侧支和臀上皮神经的双重分布。皮下筋膜发达,富有纤维和脂肪组织,臀部的后下部有肥厚而致密脂肪形成脂肪垫。在臀大肌深面,坐骨神经由骨盆出闭孔内肌上方的梨状肌下孔。该点的体表定位在骨客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向下则投影在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稍内侧。坐骨神经的内侧有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血管及 *** 神经、血管等。神经下方的闭孔内肌腱及其上下方的上下肌均由骶丛的肌支支配。
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8]。
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其内侧为臀下动、静脉[2]。
12环跳穴的功效与作用 环跳穴具有祛风化湿,强健腰膝的功效。
环跳穴有疏经通络、强腰益肾、驱风散寒的作用[1]。
环跳穴为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足太阳经分布于腰、臀及下肢的后面,足少阳经脉分布于髂部和下肢的外侧面。在经脉病候上,足太阳经“主筋所生病”,足少阳经“主骨所生病”,筋和骨关系着人体的运动功能,且本穴居髋部,为下肢运动之枢纽,故环跳穴是治疗腰胯部和下肢疼痛、痿痹、不遂的主穴。[9]
环跳穴具有较强的通经活络、祛风散寒、宣痹止痛之功,另有强健腰膝筋骨之效[9]。
环跳穴系胆与膀胱经之会穴,是利腰腿、通经络的常用穴[3]。
13环跳穴主治病证 环跳穴主治腰腿、下肢等疾患:如腰胯疼痛,下肢不遂,膝胫酸痛,冷风湿痹,风疹,水肿,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腰胯腿痛,现代又用环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髋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下肢麻痹,脑血管病后遗症,腰腿痛,湿疹,腰腿痹痛,脚气,感冒,神经衰弱等。
环跳穴主治腰腿、下肢等疾患:如腰胯疼痛、下肢不遂、膝胫酸痛、冷风湿痹、风疹、水肿等[1]。
环跳穴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8]。
环跳穴主治经脉病: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腰胯腿痛。
现代又多用环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髋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1]。
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脑血管病后遗症、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风疹、湿疹等[9]。
环跳穴主治腰腿痹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风疹,脚气;以及坐骨神经痛,髋关节疾患等[2]。
1.运动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脑血管病后遗症,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脚气;
2.其它:感冒,神经衰弱,风疹,湿疹。
14刺灸法
1.针尖略向下方斜刺2.0~3.0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下肢放散,以治疗坐骨神经及下肢疾患;
2.针尖斜向外生殖器及少腹方向刺2.0~3.0寸,麻胀感可达外生殖器,治疗外生殖器及少腹疾患;
3.针尖向髋关节直刺2.0~2.5寸,局部酸胀感,治疗髋关节疾患。
注意:环跳穴深部有坐骨神经主干,故针刺时不宜进行反复多次的大幅度提插补泻,以免造成神经损伤[6]。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图84)[2]。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15环跳穴的配伍 环跳配殷门、阳陵泉、委中、昆仑,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 治坐骨神经痛。
环跳配居髎、委中、悬钟,有祛风除温散寒的作用,主治风寒湿痹证。
环跳配风池、曲池,有祛风活血止痒的作用,主治遍身风疹。
环跳配承扶、殷门、阳陵泉、委中、昆仑,治坐骨神经痛[6]。
环跳配腰阳关、居髎、风市、阳陵泉、委中、悬钟,治下肢风寒湿痹证[6]。
环跳配风池、曲池、血海、三阴交、合谷、膈俞,治遍身风疹[6]。
16特效 ***常用拇指指端用力揉按环跳穴,每次1~3分钟,可防治下肢痿痹、膝关节痛等下肢疾病[7]。
17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王注: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
《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举,刺枢中,以毫针,寒则久留针。以月死生为数,立已。
《针灸甲乙经》:腰胁相引痛急,髀筋瘛胫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冷风湿痹,风疹,偏风半身不遂,腰胯痛不得转侧。
《针灸大成》:主冷风湿痹不仁,风疹遍身,半身不遂,腰胯痛蹇,膝不得转侧伸缩。
《医宗金鉴》:主治腰、胯、股、膝中受风寒湿气,筋挛疼痛。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冷风湿痹针何处,先取环跳次阳陵。
《玉龙歌》:环跳能治腿股风,居髎二穴认真攻,委中毒血更出尽,愈见医科神圣功。
《杂病穴法歌》:脚连胁腋痛难当,环跳阳陵泉内杵,冷风湿痹针环跳,阳陵三里烧针尾。
18环跳穴研究进展
针刺环跳穴,治疗腰痛100例,效果良好。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