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川贝母的营养价值川贝母的做法川贝母的宜禁人群川贝母怎么吃能治咳嗽孕妇可以吃川贝母吗食用川贝母的注意事项川贝母是中药材里面的一种,很多人到了秋冬季节,天气也干燥,所以会出现咳嗽症状,这个时候用川贝母炖一些梨来吃,就能够有效的治疗感冒问题,川贝母可以起到的功效作用还有很多,大家就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实际情况来正确的使用川贝母,下面祝由网养生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化痰,当出现痰热咳喘以及肺热燥和问题,就可以用一些川贝母辅助治疗,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
降脂降压,川贝母里面含有贝母碱以及西贝碱,可以达到很好的降低血压作用。生物碱能够让血压降低,而且还可以让血液的粘稠程度降低。
散结开郁,川贝母对于痰热而引起的胸闷心烦症状有着很好的改善作用,抵抗细菌消炎,川贝母里面所含有的一些物质,能够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繁殖,也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所以想要抗菌消炎的人就可以适当的吃一些。
川贝母的营养价值
川贝母里面含有非常丰富的西贝碱,而且还含有一些抵抗细菌和消炎的物质,适当的用川贝母和食材搭配在一起做成食物来吃,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润肺止渴以及清热化痰作用。
川贝母的做法
川贝母蜜枣瘦肉汤,准备一些蜜枣,川贝母,排骨,一些生姜片,盐,把川贝磨泡一下,然后把蜜枣冲洗好备用,排骨清洗干净以后放到开水里面烫一下,然后捞出来备用,所有的食材全部放进炖锅里面,再加入适量的热水放到蒸锅里面炖煮一个半小时,再加一些盐调味就可以吃了,能够达到润肺止咳以及调节身体机能作用。
川贝母炖梨,需要准备一些川贝母,一个鸭梨,适量冰糖,川贝母,放到水里面泡上十几个小时,然后再把压力清洗干净,皮去掉,核也去除切成滚刀块,切好的鸭梨放到泡川贝母的碗里,然后再加一些冰糖,把碗放入已经烧好开水的蒸锅里面,用大火煮五分钟,然后再改成小火煮三个小时就可以了,能够达到止咳去燥,润肺作用。
苹果川贝母糖水,需要准备一些玉竹,南北杏,干百合,川贝母,一个苹果,少许冰糖,先把南北杏,玉竹,川贝母,干百合清洗干净,水分沥干备用,苹果的皮削掉切成块状,锅里面加入适量的清水,用大火煮开后加入适量的玉竹,川贝,百合,苹果,加入适量的南北杏,改成小火煮45分钟,然后再加入一些冰糖,一直煮到冰糖化开就可以吃了。
川贝母蒸橙子,需要准备一些冰糖,一些川贝母,川贝母放到碗里面弄碎,然后橙子的皮去掉,白色的部分最好不要去除,再在橙子上面切一小部分,中心掏一块肉,把碎的川贝母放进去,放到锅里面蒸煮15分钟左右就可以吃了,止咳的效果同样非常不错。
川贝母的宜禁人群
川贝母比较适合肺虚久咳以及肺结核患者来吃,可以达到很好的食疗效果,但是痔疮,便秘问题的人最好不要吃太多川贝母。
川贝母也特别适合支气管炎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以及咽干口渴以及咳嗽痰稠的患者来吃,能够达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川贝母怎么吃能治咳嗽
想要治疗咳嗽就可以做川贝母雪梨,准备一些冰糖,川贝母以及雪梨,清洗干净以后从柄部切开,把核挖掉,然后把川贝母碾成粉末放到雪梨里面,再把牙签固定住,放到碗里面,加入适量的冰糖,隔水炖煮半个小时,然后再把川贝母梨子一起吃掉,止咳的效果就非常不错。
想要止咳还可以做川贝杏仁汁,准备一些杏仁,一些川贝母粉,适量冰糖,把杏仁捣碎,加入适量的川贝粉,一些冰糖以及水在碗里面,隔水蒸煮,把汁液取出来就可以喝了,也可以加入适量的开水冲淡以后来喝,能够起到润肺化痰作用。
孕妇可以吃川贝母吗
孕妇是可以吃川贝母的,能够达到化痰平喘以及润肺止咳作用,如果在怀孕期间出现了呼吸道感染,咳嗽问题,就可以炖一些雪梨川贝母汤来喝,但是不要喝的太多,因为这款汤属于偏寒的。
食用川贝母的注意事项
在服用川贝母期间一定不能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不管是吃川贝母还是其他的中药材,饮食都应该以清淡为主,不然就破坏掉药物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来说最好不要吃川贝母,因为它的药效是微寒的,容易造成不良的情况出现。
年纪比较大的人群,儿童以及孕妇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的食用川贝母,这样才会更加的安全,糖尿病患者,肺结核肺心病患者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如果本身是过敏体质,那么使用川贝母就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上面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也有了一定了解。有咳嗽痰多问题的人就可以用川贝母炖一些雪梨汤喝,能够起到很好的止咳作用,能够让不舒服的问题得到更快速的解决,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使用川贝母,大家应该了解清楚自己的身体体质情况,然后正确的选用。
是属于温带高山地带的百合科植物,也是止咳润肺的名贵中药材,除了止咳化痰方面的作用,有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来详细的说下关于。
既是专有名词,也是贝母家族分类(按产地分为四大类: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伊贝母,按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中的种类名称,均有药用价值。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街、肺痿、肺痈、喉痹、乳痈。用量3~9g;研末冲服一次1~2g。 来源有几种,分别为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及梭砂贝母。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一.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1.咳嗽,风寒暴咳喘急。
2.中风窍闭,惊痫等。
二.解郁散结;
1.郁症,忧思郁结,胸闷脘胀。
2.瘿瘤。
3.乳痈,痈疽肿毒。
4.乳汁不下。
一些关于川贝母的常见食用方法:
1、川贝母治咳嗽:贝母(大者 去心 麸炒令黄)十枚 阿胶(炙燥)、甘草(炙 锉)各半两.上三味捣罗为细散 每服二钱匕 临卧煎糯米饮调下.(贝母散《圣济总录》)
2、川贝母治小儿鹅口,满口白烂:贝母去心为末,半钱,水五分,蜜少许,煎三沸,缴净抹之,日四、五度。(《圣惠方》)
3、川贝母治肺热咳嗽多痰 咽喉中干:贝母(去心)、杏仁(汤浸去皮、尖 炒)各一两半.上二味 捣罗为末 炼蜜丸如弹子大.含化咽津.(贝母丸《圣济总录》)
4、川贝母治冷泪目昏:贝母一枚,胡椒七粒,为末点之。(《儒门事亲》)
5、川贝母喘闷:贝母(去心 麸炒)半两 甘草(炙)一分.上二味 捣罗为散.如二三岁儿 每一钱匕 水七分 煎至四分 去滓 入牛黄末少许 食后温分二服 更量儿大小加减.(贝母散《圣济总录》)
6、川贝母治乳痈初发:贝母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即以两手覆按于桌上,垂乳良久乃通。(《仁斋直指方》)
7、川贝母治百日咳:白花蛇5g 贝母10g 生甘草10g.以上三味 粉碎 过筛 混合均匀.口服 1次1.5~3g 1日3次.〔《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4 3(4):43〕
8、川贝母治喉痹肿胀:贝母、山豆根、桔梗、甘草、荆芥、薄荷,煎汤服。(《本草切要》)
9、川贝母治吐血、衄血 或发或止 皆心经积热所致:贝母(炮令黄)一两.捣细罗为散 不计时候 以温浆调下二钱.(《圣惠方》)
10、川贝母治瘰疬便毒:贝母、皂角子各半斤。为细末,用皂角半斤锉碎,搓揉浓水,滤过作膏子,和药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早晨酒下。(《普济方》贝母丸)
11、川贝母治肺痈吐脓 五心烦热 壅闷咳嗽:贝母(去心)、紫菀、桔梗(炒)各一两 甘草(炙 锉)半两.上捣筛 每服三钱 水一盏 煎五七沸 去滓 不拘时稍冷服.(《证治准绳》四顺汤)
12、川贝母下乳:牡蛎、知母、贝母,三物为细末,同猪蹄汤调下。(《汤液本草》三母散)
13、川贝母治伤风暴得咳嗽:贝母(去心)三分,款冬花、麻黄(去根节)、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各一两,甘草(炙锉)三分。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贝母汤)
14、川贝母化痰降气,止咳解郁,消食除胀:贝母(去心)一两,姜制厚朴半两。蜜丸梧子大,每白汤下五十丸。(《卫生杂兴》)
15、川贝母治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痿、劳嗽:贝母一两半(煨令微黄)。桔梗一两(去芦头),甘草一两(炙微赤、锉),紫苑一两(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二十丸;如弹子大,绵裹一丸,含咽亦佳。(《圣惠方》贝母丸)
16、川贝母治忧郁不伸,胸膈不宽:贝母去心,姜汁炒研,姜汁面糊丸,每次七十丸。(《集效方》)
17、川贝母治肺痈肺痿:川贝一两,天竺黄、硼砂各一钱,文蛤五分(醋炒)。为末,以枇杷叶刷净蜜炙,熬膏作丸,芡实大,嚼咽之。(《医级》贝母括痰丸)
川贝母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慎服川贝母;川贝母反乌头、矾石、莽草,恶桃花。
上面是对于川贝母的以及食用搭配的秘方的叙述,更多有关方面的内容,请在站内搜索“川贝母”,可以找到更多相关的回答。
【川贝母的】、【】、【】
川贝母
(《滇南本草》)
【异名】虻(《诗经》),黄虻(《管子》),苘(《尔稚》),贝母、空草(《本经》),贝父、药实(《广雅》),苦花、苦菜、勤母(《别录》)。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或棱砂贝母等的鳞茎。
【植物形态】①卷叶贝母
多年生草本,高15~55厘米。鳞茎圆锥形或近球形,直径5~12毫米。茎直立,绿色或微带褐紫色,具细小灰色斑点。叶片着生在茎上部1/3或1/5的部分,通常下端对生,上端3叶轮生,少为互生;叶片线形,长5~12厘米,宽2~10毫米,先端卷曲呈卷须状。花单生于茎顶,少有2朵,下垂,钟状;花被6片,菱状椭圆形,长2.5~3厘米,外轮3片较挟,先端钝圆或梢尖,黄绿色,具紫色方块纹及脉纹:雄蕊6,长1~1.5厘米;子房3室,花柱较粗,柱头3歧而外反。蒴果六角矩形,长7~20毫米,径达12毫米。种子薄而扁平,半圆形,黄色。花期6月。果熟期8月。
生于高山草地或湿润的灌木丛中。分布四川、西藏、云南、甘肃、青海等地。
形态与卷叶贝母相似,惟本种鳞茎圆锥形,直径6~8毫米。叶下部的常对生,上部的互生或近对生,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6.5匣米,宽3~5毫米,先端不卷曲。花被片长2~2.5厘米,外轮长椭圆形,内轮矩状倒卵形,外面浓紫色,内面黄绿色并带不规则的紫色斑点及脉纹;花丝密被短毛。
生高山阳光充足的草坡上。分布四川和青海交界处。
③棱砂贝母,又名:雪山贝。
多年生草本,高25~40厘米。鳞茎圆锥形,径1.5~2厘米,鳞叶6~10片。茎绿褐色.叶互生,少有对生,无柄,基部稍抱茎,绿褐色或紫褐色:叶片长卵圆形,长4厘米左右,宽5~20毫米,先端不卷曲,上方叶窄小,顶生叶披针形。花单生于茎顶;花被长卵形,长3~4厘米,黄绿色,并有深色的平行脉纹及紫褐色的标点,基部中央具长6毫米,宽2毫米的腺穴;雄蕊6,花丝无毛。蒴果长16毫米。种子椭圆形,具翅,大小约2~3毫米;花期5月。果期7月。
生于高寒地带。分布云南、四川、西藏等地。
【药材】川贝母的商品主要有松贝、青贝、炉贝3类。松贝、青贝的原植物为卷叶贝母、乌花贝母;炉贝的原植物为棱砂贝母。
①松贝
干燥鳞茎,全体呈圆锥形,顶端尖或微尖,直径4~12毫米,颗粒最小者称"珍珠贝"。表面白色诚淡黄色,外围为2瓣鳞叶,1瓣大,略呈马蹄形,1瓣小,略呈披针形,相对抱合,其内包有小鳞叶数枚。底部中央,有一细小而坚硬的鳞茎盘,其下残留少数须根痕。不论颗粒大小,均能端正起立,顶端均不开裂。质硬而脆,富粉性,断面白色,呈颗粒状。气微弱,味微苦。以质坚实,颗粒均匀整齐、顶端不开裂、色洁白、粉性足者为佳。
主产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为川贝中之最优品。
②青贝
干燥鳞茎,呈扁球形或略呈圆锥形,颗粒多歪曲,高5~10毫米,直径1~1.6厘米。外表色白微黄,顶端开裂,平或略尖,外层2鳞叶大小几乎相等,墓部常残留须根。断面粉白色,颗粒性,富粉性而坚实。气无,味淡。以粒小均匀、色洁白、粉性足者为佳。
主产青海、四川和云南交界处,品质亦优。
③炉贝
干燥鳞茎,呈长圆锥形如马齿,顶端尖,高1~2厘米,直径约1~1.5厘米。外表白色或黄白色而有深黄色斑点,形成虎纹,习称"虎皮贝"。外层2鳞叶大小相等,顶端开裂,基部较尖或圆。断面均显粉白色,粉质而较坚。气微弱,味淡。以质坚实、色白者为佳。
主产四川(昌都)、云南(德钦、大理),品质次于松贝、青贝。
此外,尚有下列几种,亦作川贝母使用:
①岷贝,为植物甘肃贝母的干燥鳞茎。
鳞茎圆锥形。叶生于下部的对生,披针形至线形,长5~9厘米,宽5~10毫米,先端钝;上部的叶互生,对生,或3叶轮生,多成线形,先端不弯曲。花钟形,下垂,花被片长3~4.5厘米,黄色,有淡紫小斑点,花丝具 *** 状突起。
主产甘肃。
药材性状似青贝,但色泽较白。
②平贝,为植物平贝母的干燥鳞茎。
鳞茎圆而扁平。下部叶轮生,上部叶对生或互生,线形,长9~12厘米,宽2~6毫米,先端渐尖,呈卷须状。花单生叶腋,狭钟形,下垂,花被片长2~3厘米,紫黄色,具多数黄色斑痕。
药材圆而扁平,高5~8毫米,直径1~2厘米。表面类白色或微棕黄色,外层2鳞片较厚,大小相似,互相合抱,顶端常开裂。断面颗粒性,粉质,坚实。气微酸,味苦。
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③生贝,为植物伊贝母(又名:西贝母)的干燥鳞茎。
伊贝母鳞茎卵圆形。叶互生或对生,无柄,下部叶广披针形至椭圆形,长4~11厘米,宽22~30毫米,顶叶轮生,线形至披针形,先端不呈卷须状。花单生或2~6朵成束状,顶生,钟形,长3~4.5厘米,宽2~2.5厘米,花被片黄色或白绿色,内面有不明显的暗色斑点。
药材扁圆球形或类扁圆锥形,大小及形态极不整齐,高1~2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黄白色,有深黄色斑点,顶端尖或平,开裂或不开裂,基部扁平而凹入,外层鳞片有的似浙贝母而较薄,内表面棕黄色。质轻而疏松,折断面颗粒性,微带灰质。气微弱,味微苦或带咸。以坚实而有粉性、不带咸味者为佳。
主产新疆。
④北贝,为植物一轮贝母的干燥鳞茎。
一轮贝母鳞茎扁球形,直径在1厘米以下。叶4~5片轮生于茎上部(仅1轮,偶有2轮),其余的叶对生或互生,叶片先端不卷曲。花单生,暗紫色,上有黄色斑点。产华北、东北。
【炮制】拣去杂质,用水稍泡,捞出,闷润,剥去心,晒干。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贝母先于柳木灰中炮令黄,擘破,去内口鼻上有米许大者心一小颗后,拌糯米于磝上同炒,待米黄熟,然后去米取出。"
②《本草述钩元》:"姜汁泡,去心。"
【性味】苦甘,凉。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苦,微寒,无毒。"
⑧《唐本草》:"味甘苦,不辛。"
【归经】入肺经。
①王好古:"肺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功用主治】润肺散结,止嗽化痰。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瘿瘤,廉疬,喉痹,乳痈。
①《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
②《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
③《药性论》:"治虚热,主难产作末服之;兼治胞衣不出,取七枚末,酒下;末,点眼去肤翳;主胸胁逆气,疗时疾黄疸,与连翘同主项下瘤瘿疾。"
④《日华子本草》:"消痰,润心肺。末,和砂糖为丸含,止嗽;烧灰油敷人畜恶疮。"
⑤《本草别说》:"能散心胸郁结之气。"
⑥《本草会缠):"治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之证。"
⑦《本草正》:"降胸中因热结脚及乳痈流痰结核。"
⑧《本草述》:"疗肿瘤疡,可以托里护心,收敛解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
①《本草经集庄》:"厚朴、白薇为之使。恶槐花。畏秦艽、矾石、莽草。反乌头。"
②《本草经疏》:"寒湿痰及食积痰火作嗽,湿痰在胃恶心欲吐,痰饮作寒热,脾胃湿痰作眩晕及我厥头痛中恶呕吐,胃寒作泄并禁用。"
【选方】①治肺热咳嗽多痰,咽喉中干:见母(去心)一两半,甘草(炙)三分,杏仁(汤浸去皮、尖、炒)一两半。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含化咽津。(《圣济总录》贝母丸)
②治伤风暴得咳嗽:贝母(安心)三分,款冬花、麻黄(去根节)、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各一两,甘草(炙锉)三分。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贝母汤)
③治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萎、劳嗽:贝母一两半(煨令微黄)。桔梗一两(去芦头),甘草一两(炙微赤、锉),紫菀一两(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二十丸;如弹子大,绵襄一丸,含咽亦佳。(《圣惠力》贝母丸)
④治小儿咳嗽喘闷:贝母(去心,麸炒)半两,甘草(炙)一分。上二味捣罗为散,如二、三岁儿,每一钱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入牛黄末少许,食后温分二服,更量儿大小加减。(《圣济总录》贝母散)
⑤治百日咳:川贝母五钱,黄郁金、葶苈子、桑白皮、白前、马兜铃各五分。共轧为极细末,备用。1.5~3岁,每次二分;4~7岁,每次五分;8~10岁,每次七分,均一日三次,温水调冲,小儿酌加白糖或蜜糖亦可。(《江苏中医》(2):36,1965)
⑥治久嗽咽嗌妨闷,咽痛咯血:贝母不以多少,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含化,日可三服。(《鸡峰普济方》贝母丸)
⑦治肺痈肺萎:川贝一两,天竺黄、硼砂各一钱,文蛤五分(醋炒)。为末,以枇杷叶刷净蜜炙,熬膏作丸,芡实大,噙咽之。(《医级》贝母括痰丸)
⑧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藏积热所致:贝母一两(炮令黄)。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浆调下二钱。(《圣惠方》)
⑨治忧郁不伸,胸膈不宽:贝母去心,姜汁炒研,姜汁面糊丸,每次七十丸。(《集效方》)
⑩化痰降气,止咳解郁,消食除胀:贝母(去心)一两,姜制厚朴半两。蜜丸梧子大,每白汤下五十丸。(《卫生杂兴》)
⑾下乳:牡蛎、知母、贝母,三物为细末,同猪蹄汤调下。(《汤液本草》三母散)
⑿治瘰疬便毒:皿母、皂角子各半斤。为细末,用皂角半斤锉碎,搓揉浓水,滤过作膏子,和药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早晨酒下。(《昔济方》贝母丸)
⒀治喉痹肿胀:贝母、山豆根、桔梗、甘草、荆芥、薄荷,煎汤服。(《本草切要》)
⒁治乳痈初发:贝母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即以两手覆按于桌上,垂乳良久乃通。(《仁斋直指加)
⒂治冷泪目昏:贝母一枚,胡椒七粒,为末点之。(《儒门事亲》)
⒃治小儿鹅口,满口白烂:贝母去心为末,半钱,水五分,蜜少许,煎三沸,缴净抹之,日四、五度。(《圣惠方》)
提醒您:川贝母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川贝母就是我们经常吃的川贝,其实它是一种可以食用的中药材哦,可以起到很好的清热解毒祛湿的作用,而且很多的药品中都有川贝的成分,可以有润肺止咳的效果,来看看关于川贝母的一些养生功效和副作用吧。
1、清热化痰
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咯痰黄稠之证。
2、润肺止咳
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3、降脂降压
西贝碱对麻醉犬亦有降压作用,贝母碱及贝母碱宁极少量时可使血压上升,大量生物碱则致血压下降。还能降低血粘稠度。川贝可以有帮助降压降脂的作用,对于缓解高血压有一定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体质。
4、散结开郁
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胸闷心烦之证,及瘰疬痰核等病。
5、抗菌消炎
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川贝母水浸剂在试管内对星形奴卡菌有抑制作用。川贝可以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抑制细菌滋生的哦。
川贝母的副作用
长期的中医临床经验和现代的医学实验都表明,川贝母的毒性是非常低的,基本可以视作无毒,口服一般并不会出现中毒的状况。
关于川贝母的功效以及副作用大家都了解了吧,川贝可以有抗菌的作用,对于抑制细菌的滋生有好处,同时也可以有清热解毒去火的效果哦,对于提高体质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呢,而且还可以止咳化痰,当然副作用也是需要注意的哦,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