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慢性腹泻之按摩

时间: 2023-03-22 18:58:56

慢性腹泻之按摩

腹泻又称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排出的是水样的粪便。其大致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种。慢性腹泻的表现症状是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正常的次数,粪质稀薄。

中医认为,腹泻是因各种原因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或元气不足、脾肾虚衰所致。艾灸对于治疗慢性腹泻效果很好。由于急性腹泻需要综合治疗,所以在此只讲慢性腹泻的施灸方法,下面的穴位,每次取3〜4穴,温和施灸,即可治疗此病。

按摩

寒湿泄泻点按大椎、风门、风池,推拿手三阳经,点按内关、合谷、天枢、中脘、神阙。

湿热泄泻点按脾俞,揉拿手三阴、手三阳经,点按合谷、曲池,提拿足三阴、足三阳经,点按阴陵泉、丰隆、足三里、内庭。

食滞胃肠点按大肠俞、育肓俞、公孙、中皖、内关、胃俞。

肝气乘脾点按脾俞、肝俞、章门、期门、太冲、阳陵泉。

推抹全腹:四指并拢,在腹部反复推抹至热。

按腹部任脉:仰卧,手掌放于上脘穴,沿腹正中线任咏向下点按,经中脘、下脘、水分、气海、关元等,反复操作3分钟。

按天枢:仰卧,双手四指放于同侧天枢穴,用力长按2〜5分钟。

团摩脐周:仰卧,一手莘心放于神阙,以脐部为中心,逆时针方向团摩3〜5分钟。

按揉足三里、三阴交:坐位,双手拇指按揉两下肢足三里、三阴交,反复操作2〜3 分钟。

点揉俞穴:站立,双手拇指或一手四指点揉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穴。

擦腰骶:站立,一手或两手掌侧在睡骶部正中及两侧擦、摩、揉,反复3〜5分钟。

成人腹泻推拿四大手法 ,大人腹泻按摩哪里

1 成人腹泻病因病机1.感受外邪:外邪引起的腹泻,以寒,湿,暑热伤及脾胃为常见,其中尤以湿邪兼夹寒,暑,热邪为多见,由于脾喜燥恶湿,外来湿邪,最易困阻脾阳,脾失健运,脾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水食相杂并走大肠而成泄泻。

2.饮食所伤:饮食过量,宿食内停;或过食肥甘,碍胃滞脾;或多食生冷,误食不洁之物,损伤脾胃;传导失职,升降失调而致腹泻。

3.情志失调:平素脾胃素虚,复因情志影响,优思恼怒,精神紧张,以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运化失常,而致腹泻。

4.脾胃虚弱: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若因长期饮食失调,劳倦内伤,久病缠绵,均可导致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

5.肾阳虚衰:久病之后,损伤肾阳,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脾失温煦,致腹泻。

2 成人腹泻推拿手法成人腹泻推拿以健脾和胃,温补脾肾,舒肝健脾为原则。推拿手法如下:

1.患者仰卧位,推拿者坐于患者右侧,用较沉着缓慢的一指禅推法由中脘开始缓慢向下至关元穴推拿。往返5-6遍,配合按揉中脘,天枢,神阙,气海,关元穴,每穴约1分钟。

2.同上体位,在腹部用摩法逆时针方向治疗,时间约10分钟。

3.患者俯卧位,用一指禅推法由背部两侧膀胱经脾俞至大肠俞节段往返推拿5-6遍。

4.同上体位,用按揉法在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长强穴治疗,每穴约1分钟;用擦法在八髎,长强部推拿,以透热为度;最后用指揉法按揉两侧足三里,上巨虚,以酸胀为度。

3 成人腹泻辩证加减1.感受外邪:感受寒湿者以温中散寒祛湿为主,加按风府,曲池,拿肩井,风池,合谷,擦热大椎,脾俞,胃俞,适当延长摩腹时间;感受湿热者宜清热化湿为主,加按揉曲池,合谷,外关,神阙穴。

2.饮食所伤:宜消食导滞为主,一指禅推法,摩法着重于患者脘腹部为主,摩腹的操作及其在腹部移动均以顺时针方向进行,亦可用掌揉法在中脘部治疗。

3.肝气乘脾:宜以疏肝理气和胃为主,加轻揉两侧章门,期门穴,配合斜擦两胁,再按揉背部膀胱经肝俞,胆俞,以及下肢的太冲,行间穴。

4.脾肾阳虚:宜以健脾温肾止泻为主,治疗时适当延长摩气海,关元时间,擦热肾俞,命门一线,配合捏脊3-5遍。

4 成人腹泻养护宜忌1.应注意饮食调养,腹泻较重时,应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缓解时以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不可进食油腻煎炸食物,并忌生冷寒凉食物。

2.慢性腹泻反复发作者,平素可多进食茯苓,山药,白术等中药食材,以健脾化湿。

3.注意饮食卫生,忌食脂肪过多的食物,及一切生冷刺激与不易消化的食物。

为什么拉肚子的时候按或者揉肚子可以缓解疼痛

因为肚子上有很多穴位☞
如用单手手掌推摩下腹部,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10圈,至感觉湿热为宜。本法可缓解慢性腹泻。
用拇指指腹来回按压中腕穴,指腹用力,但不能用指甲掐。可以缓解胃痛,有温胃、解痉作用,可促进消化腺分泌,对胃、肠、肝、胆等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中脘穴在剑突与肚脐中间位置,剑突位子胸骨下端两侧肋骨的交会处,从这点到肚脐眼的中间部位即是中脘穴。
天枢穴位于肚脐两旁,拉肚子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做做穴位按摩,以缓解腹泻症状。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