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路路通是什么路路通的功效与作用路路通附方路路通的吃法路路通的副作用性平;味苦;归十二经。功效祛风通络,利水除湿。治肢体痹痛,手足拘挛,胃痛,水肿,胀满,经闭,乳少,痈疽,痔漏,疥癣,湿疹。
禁忌孕妇忌服。
路路通是什么
路路通就是枫树的果实.枫树.叶片较大.与人的手掌大小相近,叶柄细长.使得叶片极易摇曳,稍有轻风,枫叶便会摇曳不定,互相摩擦.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给人以招风应风的印象。所以,枫树得名于风。”枫”字与“风“字读音相同,“枫树“就是“风树”,表示招风应风的一类树。别名:枫树、枫春树、摄摄、鸡枫树、白胶春、三角枫
从形状上来看,路路通果表面多孔,可以推知里面四通八达。中医讲究象形,所以路路通果能让身体的血管、经络通畅。路路通果不仅能降低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和血脂,还会让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本草纲目拾遗》云路路通能“通行十二经”。通气通血通水,疏通气血经脉。对脘腹胀痛如八月札那样,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宽中的药力不如枳壳。至于治疗风湿痹痛,这是从疏通经脉上理解的,路路通对关节肿痛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路路通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归经
味苦、微辛,性平。归肝、胃、膀胱经。微香行散。
《现代实用中药》:“味苦、涩,性平,无毒。”
《泉州本草》:“辛、苦,性平。”
南药《中草药学》:“入肝、膀胱经。”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疏肝活络;利水。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手足拘挛;脘腹疼痛;经闭;乳汁不通;水肿胀满;湿疹。 祛风通络,利水除湿。治肢体痹痛,手足拘挛,胃痛,水肿,胀满,经闭,乳少,痈疽,痔漏,疥癣,湿疹。
《纲目拾遗》:“辟瘴却瘟,明目,除湿,舒筋络拘挛,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焚之嗅其烟气皆愈。”
《岭南采药录》:“治风湿流注疼痛,及痈疽肿毒。”
《现代实用中药》:“烧灰外用于皮肤湿癣、痔漏等。有收敛、消炎、消毒作用。”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治风湿性腰痛,心胃气痛,少乳,湿疹,皮炎。”
《浙江药用植物志》:“行气宽中,活血通络,利水。治胃痛腹胀,风湿痹痛,乳中结块,乳汁不通,小便不利,月经不调,荨麻疹。”
疏肝气,通经络
本品味苦微辛,能疏肝行气,活血通络,故可用于脘腹胀痛、妇女月经不调、乳结、乳汁不通等证。凡肝郁气滞,胃脘胀痛者,可与木香、佛手、枳壳等配伍,以理气和胃;凡少腹疼痛者,可与川楝子、延胡索、柴胡等同用,以疏肝止痛。凡妇女气滞血瘀,月经不调者,可与当归、香附、益母草等相合,以行气活血;凡肝经郁滞,乳结胀痛者,可与青皮、丝瓜络、穿山甲等相配,以疏肝通络;凡产后乳汁不通者,可与王不留行、漏芦、通草等并施,以通络下乳。
祛风湿,利水道
本品苦辛微香,能祛风燥湿、通利水道,故常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手足拘挛、水肿、小便不利、痈肿湿疹等证。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手足拘挛者,可与独活、木瓜、当归、鸡血藤等配伍,以蠲痹养血。凡水肿、小便不利者,可与茯苓皮、泽泻、车前子等同用,以利水消肿。凡痈肿、湿疹等证,则可与蒲公英、黄柏或苦参、蛇床子等相合,以清热解毒或除湿敛疮。
利水消肿
路路通不但能活血脉、通经络,而且可利小便、逐伏饮,有明显的利水消肿之功。
通络益肾
现代医学认为,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肾小球局部血管造成微循环障碍,多属中医的湿热郁滞,水瘀相兼。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路路通既能行血脉、通经路,又能利水湿、除湿毒,对风热湿毒为主要致病因素的急、慢性肾炎有百利而无一害。故多在辨证论治的同时配用二药,常可提高临床疗效。
通经下乳
中医认为,“血水同源”,“血乳同类”。能通活血脉的药自然也能通经,可用于治疗经闭、痛经、不孕等病症;同样,能通活血脉的药也能下乳,主治产妇无乳或少乳属瘀血阻滞者。
通痹止痛
路路通可活血通络、舒筋利节、利水消肿、通痹止痛,是治疗风寒(热)湿痹的要药之一,在祛风、清热、散寒、除湿这些治疗风寒(热)湿痹的主打药方中加入适量的路路通,常能起到“力挽狂澜”的理想疗效。
【临床应用】
用于脘腹胀痛
路路通具通利之性,功能行气宽中而止痛,在临床上用于脘腹胀痛、大便不爽等症,可与木香、乌药、枳壳等同用。
用于风湿痹痛,用经不调
本品又能活血通络,对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量少而腹胀者,可与香附、茺蔚子等配伍;对风湿痹痛、腰腿酸痛、筋络拘挛等症,可与当归、川芎、独活、桑寄生等同用。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本品又有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水肿,可与茯苓皮、桑白皮、冬瓜皮等配伍。
此外,本品通利之性也能通下乳汁,用于气血壅滞、乳汁不通,可配伍穿山甲、王不留行等药同用。
【药理作用】
外用
实验证明,枫香酒精溶剂(60%)外用,能防止钩蚴侵入小鼠皮肤。其防护效力与溶剂浓度成正比。
保肝作用
桦木酮酸具有明显的抗肝细胞毒活性,即在体外试验中,对由四氯化碳及氨基半乳糖诱导的初次培养的大鼠肝细胞的细胞毒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生药在台湾作保肝药。
降血脂
降脂神果“路路通"。路路通果可降血脂,煮水长期饮用可缓解血脂高、血栓、血流不畅、脑梗塞等症状。
路路通附方
(一)中药配伍
配秦艽
二药皆辛、苦,皆有疏风、燥湿之功,能散厥阴肝经之风,泄阳明胃腑之湿。秦艽长于祛风除湿,二药相使为用,可增强通湿滞,舒筋络,利关节之效。适用于腰腿筋肉拘挛疼痛,关节肿胀不利,小便不利,水肿、痹证等。
配葶苈子
二药皆为辛散苦降之品。葶苈子专降泄肺气,宣上窍而通下窍,泻肺行水,定喘消肿。路路通,通行十二经,调理气机,降泻胃腑之水湿,有利水除湿之效。二药合用,葶苈子可助路路通,宣降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利水除湿功效大增。适用于水道不利之面目浮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喘满不得卧者,疗效颇佳。
(二)治病附方
治风湿肢节痛
路路通、秦艽、桑枝、海风藤、橘络、苡仁。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治脏毒
路路通一个。煅存性,研末酒煎服。(《古今良方》)
治癣
枫木上球十个(烧存性),白砒五厘。共末,香油搽。(《德胜堂经验方》)
治荨麻疹
枫球一斤。煎浓汁,每天三次,每次六钱,空心服。(《湖南药物志》)
治耳内流黄水
路路通五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路路通的吃法
路路通果降脂茶
原料:路路通果9克、草决明15克、山楂15克、冰糖适量做法:1、将路路通果9克、草决明15克、山楂15克放入锅中,加入2500 毫升水,用大火煮沸。2、然后加入冰糖,改小火煮,待水剩下1500毫升左右即可。
山甲路路通粥
材料:穿山甲10克,路路通15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穿山甲、路路通放入锅中煮熬取汁;粳米煮成粥,加入药汁。放入红糖粥熟即可食用。通经.活血.下乳。适于产后乳汁不通,少乳者食用。
香附路路通蜜饮
材料:取香附20克,路路通30克,郁金10克,金橘叶15克。
做法: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待药汁转温后调入蜂蜜30毫升,搅匀即成。上、下午分服。疏肝理气,解郁散结,适用于乳腺小叶增生,证属肝郁气滞者。
路路通的副作用
《现代实用中药》:路路通无毒。路路通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l5g以下水煎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宜忌】
凡经水过多及孕妇忌服;阴虚内热者不宜;虚寒血崩考努服誊。
《中药志》:阴虚内热者不宜。
《广西中药志》:虚寒血崩者勿服。
《四川中药志》:凡经水过多及孕妇忌用。
路路通功能主治:
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用于关节痹痛,麻木拘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5~12g;或研末,2~4g。外用
适量,研末撒;或烧烟嗅气。
您好
猪肚味甘性微温,不仅富含钙磷铁等元素,还含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碳水化合物,对于健脾开胃和气血虚损有很好的食补作用。而性温热的胡椒,有驱寒的功效
猪肚汤是滋补食疗佳品,采用猪肚为主料,如果在普通猪肚汤的基础上加上各种辅料、调味品,可以制作出不同风味的猪肚汤
特别对于身体虚弱者、术后病人、孕产妇实等都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食用功效
猪肚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补虚损,健脾胃;用于虚劳羸弱、泻泄、下痢、消渴、小便频数、小儿疳积等症。
适用人群
适宜虚劳瘦弱者食用;适宜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泄泻下痢者食用;适宜中气不足,气虚下陷,适宜体虚之人小便颇多者食用;适宜小儿疳积者食用。
路路通 (《纲目拾遗》) 【异名】枫实(《南方草木状》),枫木上球(《德胜堂经验方》),枫香果(《槐西杂志》),枫果、聂子(《纲目拾遗》),狼目(《药材资料汇编》),枫球子(《中药志》),狼眼(《中药材手册》),枫树球(《药材学》),九空子(《江苏植药志》)。 【来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果实。 【植物形态】枫香(《本草经集注》),又名:聂聂(《尔雅》),枫木(《说文》),枫树(《尔雅》郭虞注),香枫,枫宸(《纲目》),枫仔树(《植物名汇》),三角枫,三角尖(《岭南采药录》),鸡枫树、鸡爪枫、大叶枫、槟树、槟臭。 落叶乔木,高20~40米;树皮幼时灰白,平滑。老时褐色、粗糙。叶互生;叶柄长3~7厘米;托叶线形,早落;叶片心形,常3裂,幼时及萌发枝上的叶多为掌状5裂,长6~12厘米,宽8~15厘米,裂片卵状三角形或卵形,先端长渐尖,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有细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被;雄花淡黄绿色,成总状花序,有锈色细长毛,雄蕊多数,密生成球形;雌花成圆球形的头状花序,被毛,有少数退化雄蕊,子房半下位,多数愈合;四周有许多钻形小苞片围绕,2室,花柱2,柱头弯曲。复果圆球形,下垂,直径2.5~3厘米,表面有刺,蒴果多数,密集复果之内,长椭圆形,成熟时顶孔开裂。种子多数,细小,扁平,棱上有时略有翅。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于湿润及土壤肥沃的地方。分布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西、广东、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青海、西藏等地。 本植物的根(枫香树根)、树皮(枫香树皮)、树脂(白胶香)、叶(枫香树叶)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冬季采摘,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药材】干燥复果呈圆球形,直径2~3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暗棕色,上有多数鸟嘴状针刺,长约5~8毫米,常折断;苞片卷成筒状,有时裂开,内藏多数小蒴果。复果基部残留果柄,有时折断。蒴果细小,直径1~2毫米,顶端有一裂孔,内有种子2枚。种子淡褐色,有光泽。气特异,味淡。以色黄、个大者为佳。 主产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此外,湖北、河南、贵州等地亦产。 【药理作用】实验证明,枫香酒精溶剂(60%)外用,能防止钩蚴侵入小鼠皮肤。其防护效力与溶剂浓度成正比。 【性味】苦,平。 ①《现代实用中药》:"味苦涩,性平,无毒。" ②《浙江民间草药》:"性平,味淡,无毒。" ③《泉州本草》:"辛苦,性平,无毒。" 【归经】《纲目拾遗》:"通行十二经。" 【功用主治】祛风通络,利水除湿。治肢体痹痛,手足拘挛,胃痛,水肿,胀满,经闭,乳少,痈疽,痔漏,疥癣,湿疹。 ①《纲目拾遗》:"辟瘴却瘟,明目,除湿,舒筋络拘挛,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焚之嗅其烟气皆愈。" ②《岭南采药录》:"治风湿流注疼痛及痈疽肿毒。" ③《现代实用中药》:"烧灰外用于皮肤湿癣、痔漏等,有收敛、消炎、消毒作用。" ④《中药志》:"通经利水,除湿热痹痛。治月经不调,周身痹痛,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等证。"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治风湿性腰痛,心胃气痛,少乳,湿疹,皮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煅存性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或烧烟闻嗅。 【宜忌】孕妇忌服。 ①《中药志》:"阴虚内热者不宜。" ②《广西中药志》:"虚寒血崩者勿服。" ③《四川中药志》:"凡经水过多及孕妇忌用。" 【选方】①治风湿肢节痛:路路通、秦艽、桑枝、海风藤、橘络、苡仁。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脏毒:路路通一个。煅存性,研末酒煎服。(《古今良方》) ③治癣:枫木上球十个(烧存性),白砒五厘。共末,香油搽。(《德胜堂经验方》) ④治荨麻疹:枫球一斤。煎浓汁,每天三次,每次六钱,空心服。(《湖南药物志》) ⑤治耳内流黄水:路路通五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名家论述】《纲目拾遗》:"枫果去外刺皮,内圆如蜂窝,即路路通。其性大能通行十二经穴,故《救生苦海》治水肿胀用之,以其能搜逐伏水也。"
概述:本品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Liquidambar formoana Hance的果实。秋冬季采集。晒干。生用。
别名:枫果、狼眼、枫球,枫木上球
性味与归经:味苦,平。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通经络,利水,下乳。用于风湿痹痛,肢节麻木,四肢拘挛,水肿,小便不利,气血壅滞,乳汁不通,风疹瘙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煅存性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或烧烟闻嗅。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临床应用:
1.(《四川中药志》)治风湿肢节痛:路路通、秦艽、桑枝、海风藤、橘络、苡仁。水煎服。方中路路通祛风湿,通经络,为君药。
2.(《浙江民间草药》)治耳内流黄水:路路通15g。煎服。方中路路通通经络,利水,为君药。
3.(《古今良方》)治脏毒:路路通(烧,存性)1个。研末,酒煎服。方中路路通祛风湿,通经络,利水,为君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