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推拿>人群养生

情志养生,解码情志与五脏

时间: 2023-03-23 14:34:41

什么是情志养生

情志养生,亦叫精神养生、心理养生,西医学称之为心理保健。它是通过理念上和具体生活实践内容的调摄,增强心理负荷力,调养性情,以达到与环境和社会保持高度的和谐统一,表现为健康稳定的心态和旺盛的生命活力。

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使你头脑清醒,冷静理智地处理问题,情绪高涨,干劲倍增,学习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也可以使你走极端,不理智,做出后悔莫及的蠢事,无精打采,委靡不振,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这种神奇的力量就是西医学所谓的精神活动,在中医学中被称为情志。

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血为物质基础的,内在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情志的变化;反之,五志太过也会损伤相应的内脏,引起五志致病。

五脏与五志的对应关系是:心主喜,肝主怒,肺主忧,脾主思,肾主恐。五志的活动在心神的统摄下才能正常进行。《灵枢•口问》:“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充分说明了心神对五志的统摄作用,五志从心而发之后,不同的情志心态好,活到老会影响到与之相应的内脏。

在正常的情况下,五志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和现象做出的5种不同的情志反映,一般不会使人发病。

五志只有在过极的情况下,才成为致病之邪,导致相应脏器的疾病,比如:心情爽朗、开怀大笑时,会觉得心胸舒畅;生气、愤怒时,会觉得两胁不舒畅、隐隐作痛;伤心、悲哀而哭泣时,会觉得憋气,甚至喘息、咳嗽;焦虑、思索时,会觉得不思饮食,或食之无味;恐惧、害怕时,会觉得瑟瑟发抖、浑身发冷。

《黄帝内经》重视五志致病的观点,对2000年来历代中医学家们都有深刻的影响。金代李东垣就曾指出:“凡怒忿、悲、思、恐惧,皆损元气。”因此,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需要注重情志养生,调摄心神。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